《密查》開拓懸疑諜戰劇創作新思路

十年前,經典之作《潛伏》以幽默的風格、鮮活的人物、深遠的立意引領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諜戰劇熱潮。如今電視熒屏上的諜戰劇在延續立場鮮明的正邪對抗、驚心動魄的情節設置外,也有了很多新的表達。近期登陸央視八套黃金檔的電視劇《密查》就是典型代表,它用“諜戰+懸疑”玩出新花樣,通過豐滿的人物形象和精緻的內容製作俘獲了大批觀眾,更是取得了連續9天蟬聯收視冠軍的好成績。

《密查》秉承“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講述“大歷史”中“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依託于軍旅作家馬營的小說《密查1938》,該劇以80年前的“民國第一綁架案”為背景,講述了國共合作期間,中共、軍統、中統、日特、青幫等多方勢力混雜西安,揭開“宣俠父失蹤案”謎底的故事。定位於1938年的西安城,立足於真實的歷史事件,《密查》在保留諜戰劇針鋒相對的傳統格局的基礎上,融入了大量偵探推理元素,利用案件的懸疑感和推理的抽絲剝繭,增強故事的精彩程度。通過設置嚴謹的懸疑線,劇集在男主角武仲明的帶領下,將環環相扣的線索鋪陳開來,用“小切口”來反觀波詭雲譎的大時代。更重要的是,該劇在創作過程中始終秉承歷史觀,尊重歷史,致敬時代。

《密查》開拓懸疑諜戰劇創作新思路

在人物塑造上,《密查》在固定範式的框定下,採用最貼近人性的設定與非全知的視角,增添人物的魅力。從正直勇武的武仲明、聰慧果敢的蔣寶珍,再到陰險狡詐的劉天章,沒有一個形象是單一片面的。他們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勢不兩立,每個角色都存在人性的搖擺與轉變的可能性。飽滿的人物角色尋找到合適的演員才能被完美演繹,對此,製片人穆小勇表示,“起用自己的演員拍攝自己的戲,讓公司的創作部門、製片部門和經紀部門三大部門聯手搞創作,是我多年來推動的‘編導制演’合體計劃。”這種做法一方面可以降低磨合成本,高效打造出好作品;另一方面可以在演員選擇上享有主動權,也更為精準。不過,即便是自家演員,穆小勇在選擇時也費了一番功夫,尤其是男主角的演員選擇。武仲明表面上是國民黨當局委派的“破反專員”,實則身份卻是“中共情工”,應對八方勢力,這個被置於風暴中心的人物既要有一定生活閱歷,成熟、睿智,也要求外在形象有魅力。所以,他的人選不能年紀太大,也不能太年輕。經過多方比較,穆小勇最終選定了30歲出頭的鄭凱出演。除此之外,本劇還有多位實力派演員加盟,包括於曉光飾演的宣俠父、連奕名飾演的第十七軍軍團長鬍慕雄、於榮光飾演的葛壽芝等。可以說,無論是時代背景的鋪陳,懸疑情節的設置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密查》都完成得十分出色。

在主創陣容上,該劇邀請到代表作有《美好生活》《紅色》《重案六組》的徐兵擔任編制、曾負責《黃金大劫案》《心花怒放》等項目的甯浩御用剪輯喬愛語擔綱剪輯。除此之外,製片人穆小勇和導演王兵的默契配合更為這部電視劇保駕護航。對於兩人的合作,穆小勇比喻為“紅藍戰隊”。王兵所率領的紅隊是創作團隊,負責衝鋒在前,不但提前考察山西、上海、北京、橫店、西安等多地拍攝地點實景,而且在道具服裝等環節上事無鉅細。穆小勇執掌的藍隊則包攬項目組局、經營、發行、銷售等,進行項目全盤統籌及後勤保障。基於此,電視劇《密查》克服選劇本、組局、拍攝、播出歷程中的種種苦難,最終以高標準、高品質呈現在觀眾面前。

“大家都在說‘影視寒冬’,但對於我們而言,現在正是好時候,因為真正在創作一線、專注於內容的人機會越來越多。”穆小勇如是說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