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前進街'

"

現在的前進街

前進街是德州的一條老街,西起解放大道,經五中胡同南口,東止海子,東西走向,長180米,寬3米,原名稅務街,1946年德州解放後改為前進街,一直用到現在。

"

現在的前進街

前進街是德州的一條老街,西起解放大道,經五中胡同南口,東止海子,東西走向,長180米,寬3米,原名稅務街,1946年德州解放後改為前進街,一直用到現在。

記憶中的前進街

稅課局曾坐落於此街

前進街原名稅務街。稅務街得名源於稅課局,它是地方各州縣的稅務機構,掌管著商業稅和財產稅的徵收,稅課局的級別並不高,其領導僅為從九品官。德州的稅課局設立很早,但作用並不大,到明嘉靖七年(1528年)已名存實亡,辦公地點也頹敝不堪了。新任大使趙得賢對原有建築進行了翻建,高懸牌匾“國課”,稅課局整飭一新,業務也蒸蒸日上,明嘉靖年間,每年收稅達386063貫。

稅務街西口高大矗立的就是有名的南四牌坊,為三門四柱式木石結構的騎道功名牌坊。東為諫議坊,為明給事中葉洪建所建;西為翰林坊,光祿寺卿盧宗哲建;南為都憲坊,明都御史袁擯建;北為亞卿坊,明刑部侍郎宋性建。

街巷深處古驛站

前進街深處,也就是目前五中位置,是當年的安德馬驛。驛館修建於永樂九年(1411年),嘉靖三年(1524年)的時候進行了重修,德州馬神廟就在驛館裡面。雍正七年的時候,驛館劃歸州管理,隨之遷到了州署衙門裡 ,面當時,衙門東院的第三院落是馬號,新建設的馬神廟居中,馬棚相對分列東西兩側。廢棄的安德馬驛,則沿用了老名字,承擔了部分驛遞的功能。

安德馬驛館坐北面南,磚木結構,山門三楹。入山門後是三間造型別致的磚房,行道從中間穿過,左右兩側各有泥塑彩繪的高頭大馬,俗稱騎道二馬殿,據說是康熙年進士石雲倬所建。然後便是大殿,磚木結構三楹,前廊明柱,硃紅長木格櫺門,臺階高約1米,深約8米,長約15米,殿內塑有一尊關帝爺坐像。東西各有廂房6間,院內有唐槐三棵,東南方為鍾亭,西廂房南側有便門通西跨院。西跨院很大,東西約40米,南北約50米,院內建有南禪堂、北禪堂、官廳。

驛站即為如今的官方辦事處兼賓館,一方面為驛使提供休息場所、換乘的馬匹,另一方面為過往官員提供服務。據乾隆《德州志》記載:當時旱館驛有“走遞馬60匹、驢7頭,馬伕35名、飛遞馬伕3名、獸醫1名、抄牌2名,年用銀1870餘兩”。

明洪熙元年(1425年),驛站裡建起了銀安殿,太子朱瞻基即後來的宣德皇帝,曾在此住過。明弘治後期,濟南府同知王從鼎主持擴修了安德馬驛,門前豎高大的牌坊,上書“東藩第一樓”,驛門上題“安德馬驛”金字,修建新樓“廣川勝概”,接待水平大大提高。嘉靖三年(1527年),又對安德馬驛和銀安殿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重修,並將銀安殿改名為廣川樓。明都御使陳鳳梧曾作詩《晚登廣川樓遂宴於驛亭》:“萬里風帆朔晚秋,凌雲更上廣川樓。天空落木千里遠,水盡寒潭一鏡浮。雙梧亭下一尊酒,素月流光入賞眸。”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德州設立郵電局,驛遞制度取消,館驛廢棄。此後,先由德州藥王廟道長趙巧練,後由其徒弟玉皇閣主持周同真接管,每年藥王廟廟會結束後,戲班都會移到館驛再唱兩天。民國初年,德州慈善界曾在此設立濟貧工廠,招收城裡的流浪少年,教授染織技術,有木織布機十餘架。1917年運河決口,館驛西跨院被泡倒,日偽統治時期,曾在此設立偽警察所,後又成立關帝廟小學。

德州解放後,這裡成立育才小學分校。1947年到1948年,連續兩次大運河決口,旱館驛僅剩下山門和後大殿。1972年修建德州市第五中學,拆除剩餘建築,館驛消失。

記憶中的祥和酒館和盒子燈

1921年,街上大戶牛協臣在西跨院舊址修建土房十餘間,開設了祥和酒館和釀酒坊,這是民國期間德州規模較大的鋪面。由於酒質好,帶動得酒館生意也紅火起來。祥和酒館的西側,原本是一個大海子,海子沿走的人多了,就逐漸形成了一條彎曲的小路,可以從柴市街通到前進街。1970年,政府填平海子,建設了新的小巷。因為在五中的西側,因此得名五中胡同,長250多米,寬僅兩米,從建成到拆除,一直是土路面,坑窪不平。柴市街路基高,因此衚衕北高南低,有個很大的坡,不少騎飛車的人在此摔了跟頭。

德州有“十四看燈火,十五看燈芯,十六看燈頭”之說,每年元宵節期間,四門披彩,主要街道上的商行、店鋪修整一新,沿街官衙、工商各界門前張燈結綵,最熱鬧的是南門裡和南門外街,看燈的,看演戲的人山人海。有內容連貫的套燈,有形態各異的花燈,有端莊華麗的宮燈,更有變幻莫測的盒子燈。

盒子燈是德州特有的,由民間藝人高手專門扎制,其中清代老藝人許茂林扎制的最為出名,許炳武扎制的最多。盒子燈是一種大型迭套燈,燈中有燈,一盒多達15種。燃放時,盒子燈放置高處,白蠟杆舉著或者掛在高處均可,點燃燈底藥芯子,它便會在夜空中一幕幕地幻化出多彩的圖案和流動的字幕,圖案以《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等歷史名著或傳說中裡的人物為主。歷經四代,盒子燈傳承到稅務街郭春 林 (1908—1956)、 郭 春 田(1914—1971)兄弟的時候,工藝已非常成熟,郭氏兄弟嚴格用料,技藝精湛,讓整個稅務街亮了起來。1958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德州盒子燈應選進京,在北海公園、頤和園為中央首長及應邀赴京的全國勞模代表、觀眾燃放了八節盒子燈,主要包括三節字:“共產黨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毛主席萬歲”;五節圖案:“九連燈”“葡萄架”“高粱地”“珍珠塔”和“鐵樹開花”,贏得各界好評。

(原創:王德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