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演員籌款遭質疑,網絡互助該如何讓人信任?

努力碼稿的小浪 創業邦



德雲社演員籌款遭質疑,網絡互助該如何讓人信任?


▲德雲社演員吳鶴臣籌款截圖


邦哥推薦:也許吳鶴臣自己都想不到,第一次上熱搜竟是因為生病籌款。 德雲社演員、籌款100萬、北京有房有車……這一系列關鍵詞刺痛著網友們的神經,騙捐、“不勞而獲”的質疑聲席捲而來。與此同時作為平臺方,水滴籌稱對房產車產無權進行審核,也讓用戶擔心網絡募捐平臺是否能將愛心傳遞給最需要的人。文 | 新浪科技 (ID:techsina)作者 | 張澤宇

近年來,詐捐、騙捐等現象層出不窮,導致有關網絡募捐的質疑聲一直都未停歇過,人們不斷在思考網絡募捐的邊界到底在哪裡?網絡互助該如何讓人信任?

01

網絡互助屢遭質疑


德雲社演員籌款一事並非網絡互助第一次站在風口浪尖。

2018年7月,鄧女士的20歲女兒小黃突然高燒不退,當天就住進了ICU,在病友的建議下在水滴籌發起籌款,僅僅幾天就收穫了超過25萬元的捐款,完成提現後,女兒病情也恢復穩定,鄧女士向各位好心人表示感謝。

故事原本到了這就應該結束了,但僅僅幾天後就有網友爆料稱,鄧女士一家並非無法負擔這些醫藥費,其本身在南寧家粉店,有奧迪車,還有房產。

得知消息後,有網友覺得自己被騙了,便在QQ空間中匿名私信女兒小黃,表示“錯付了善良”,甚至還有人施加以網絡暴力。小黃也爆發了,並寫下了“我媽能掙多少錢關你什麼事?老子住的房就算幾百萬關你什麼事?”

小黃後來也意識到自己錯了,向網友表示道歉,而鄧女士也表示,將變賣家產並把善款退還給各位愛心人士。

經過這件事之後,水滴籌發佈聲明稱,“我們始終認為信任是整個互聯網大病救助行業的基石,一直要求患者必須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材料”,並將房產車輛信息升級為發起籌款時必須提供的基礎求助信息。

水滴籌表示,個人求助不同於慈善募捐,是社會成員之間的互相幫扶行為,將加大投入進一步完善求助信息登記流程,加大審核力度。


德雲社演員籌款遭質疑,網絡互助該如何讓人信任?


▲水滴籌聲明截圖


類似的事件並非孤例。此前,在東莞打工的王浩被當地醫院確診患上腎衰竭併到了尿毒症期,向社會募捐50萬元,並最終通過輕鬆籌籌集到87226元。但僅僅過了3個月,王浩就發佈朋友圈,在4S店內提了一輛10多萬的汽車。事件曝光後,王浩被質疑挪用善款,但平臺表示籌款已結束,是否被挪用無法通過平臺查詢。

2016年,一位德國留學生為治療白血病在輕鬆籌籌款超過50萬元,但隨後被曝光在德國的註冊大學學生都需要強制購買公保醫療保險,治病和藥費大部分都可以報銷,遭到質疑,隨後平臺凍結了該求助信息,使其無法提現。

屢次曝光的不良案例透支著人們的愛心,但從目前來看,平臺仍無法對房產車輛信息進行審核,不斷暴露著的缺陷,也讓部分人有了可乘之機。

02

為獲用戶在醫院瘋狂地推

儘管做的是大病求助平臺,但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最大限度地獲得用戶仍是其生存之道。

去年4月,有傳言稱水滴籌和輕鬆籌合併的時候,兩家不僅雙雙予以否認,還上演了一場數據之爭。水滴籌稱,互助日訂單量是輕鬆互助的3倍,水滴籌日訂單量佔兩家籌款平臺日訂單量綜合的55%。而輕鬆籌則表示,在健康保障市場有超過50%的市場佔有率,是絕對的市場第一。

哪方數據究竟更好無法考證,但在這背後,是雙方在線下“地推戰爭”的結果,他們僱傭大批地推人員、志願者長期到醫院進行“上門服務”。

德雲社演員籌款遭質疑,網絡互助該如何讓人信任?


▲圖片來自網絡,對個人面孔均已做打碼處理


新浪科技在多家招聘網站上發現,水滴籌、輕鬆籌均在各地招聘地推專員以及兼職人員,其中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要在醫院推廣產品,幫助患者發起求助,籌集資金。

部分招聘在推廣時還為這些地推人員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醫院大使”、“愛心大使”,兼職人員的工作地點直接寫成各大醫院,工作內容主要就是掃樓發傳單,如果在其幫助下發起了籌款,還將獲得20-60元一例的提成。

除此之外,部分地推人員的招聘條件裡明確寫著“有文案寫作功底優先”,需要幫助潛在用戶撰寫求助文章。

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地推是一個非常普遍的事情,但將愛心和利益相關聯之後,整件事情都變了味。

為了獲取用戶,這些地推人員採取的方式近乎瘋狂。據財經網報道,湖北某醫院的劉護士稱,醫院對於這些地推人員的工作方式已經非常不滿。不分時段,不分科室的給每個住院患者推銷業務,已經嚴重影響了醫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他們經常一幫人進入病房,圍著患者介紹業務,也不管患者的家庭經濟情況是不是困難,就讓你參加,而且把宣傳單放的哪裡都是”,按照劉護士的說法,官方所僱傭的地推人員為了自身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平臺上的不良風氣。

03

實測:PS病例證明也能通過審核


新浪科技在水滴籌和輕鬆籌兩款個人大病籌款App上發現,發起籌款均處於最明顯位置,平臺努力傳遞出籌款簡單、快速、可信賴的感覺,其中水滴籌還明確寫著“不會寫籌款文章?2分鐘填信息,立即開始籌款!”的字樣,下放滾動著其他用戶成功籌集的金額。

點擊發起籌款後,均在上方明確提示可以快速生成籌款信息,填寫目標金額、為誰籌款、患者姓名、疾病名稱等簡單幾個選項就能生成一篇“感人”的求助說明。

“幫幫我!讓身患XX的我在人世上活下去”、“疾病的噩耗讓我們幾乎精神崩潰,治療費用更讓我們的家庭陷入了絕境”、“我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了,走投無路才向大家求助”……僅僅手指一觸,系統就自動生成了“悲慘經歷”,甚至還有“確診後爸爸就像蒼老了二十歲”等細節,通過此種方法來吸引眼球。

德雲社演員籌款遭質疑,網絡互助該如何讓人信任?


▲水滴籌(左)與輕鬆籌(右)自動撰寫的求助文案


完成此步驟後,需要填寫與患者的關係、姓名及身份證號,並上傳醫療材料,便可以提交系統審核,通過之後方可正式開始籌款。而對於未全部填寫完成的用戶,平臺也會通過短信以及電話的形式進行提醒。

按水滴籌客服的說法,會在10分鐘內對基本資料進行審核,審核成功後才能開始籌款、提現。但如此審核真能像客服說的那樣確保安全性?

新浪科技在網購平臺上發現,諸多店鋪都聲稱能夠定製醫院的收費單據,收費從100元-200元不等,還可以加蓋公章,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經媒體實測,網購票據可以通過平臺審核。

更令人不敢相信的是,通過圖片軟件PS的診斷證明,也能通過平臺的審核。新浪科技在網上中搜索出一張醫院診斷證明,並通過圖片軟件修改一些基本信息後,上傳到兩個平臺。

幾分鐘過後,其中輕鬆籌提示因有遮擋或修改的痕跡審核未通過,隨後工作人員撥打電話稱要進行視頻認證,而水滴籌則通過了信息,在短信中提醒“可以開始籌款了”。

德雲社演員籌款遭質疑,網絡互助該如何讓人信任?


▲虛假診斷證明通過水滴籌審核,可以進行籌款


不過通過該審核過後,僅僅是可以開始籌款,不能進行提現。水滴籌方面表示,“病情證明材料經平臺初步審核,但還未通過求助人社交網絡的監督驗證以及提現公示驗證等多個環節,無法完成提現。”

新浪科技發現,仍需要填寫患者身份、收款人身份驗證、診斷證明、增信補充4項信息,通過審核後方可進行提現,不過其中增添的內容也只有手持身份證照片、銀行卡、房產車輛情況等,並要求再次上傳診斷證明,並不需要增添新的醫療證明。

值得注意的是,在提交信息的下方,兩款App均有用戶承諾,提出用戶提交的信息不存在任何虛構、隱瞞和偽造的情況,所籌款項將全部用於治療和康復,若有違背,願承擔全部法律責任,並賠償相關方所有損失。而在用戶籌款界面平臺也進行聲明,稱求助信息不屬於慈善公開募捐,真實性由信息發佈者個人負責。

04

網絡互助該如何讓人信任?


從目前來看,平臺更多的是通過用戶的被動承諾來進行約束,以此來要求用戶提供信息的真實,但從平臺來說,對資料審核不到位,騙捐詐捐事件屢次發生,也讓用戶對網絡募捐的信任值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個人求助也缺乏法律的規範,一直打著擦邊球。2016年3月,全國人大審議通過《慈善法》雖然不允許個人開展網上募捐,但對個人網上求助卻並未明確提及。

民政部表示,個人救助不在慈善法規制的範圍內,並在四部委印發的《公開募捐平臺服務管理辦法》中提出,個人通過網絡服務提供者發佈求助信息時,平臺應當在顯著位置向公眾進行風險防範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屬於慈善公開募捐信息,真實性由信息發佈個人負責。

這並不意味著平臺沒有責任,2018年7月,北京市民政局發佈《北京市促進慈善事業若干規定(草案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平臺事先應對其發佈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必要的審核並在發佈信息時進行風險防範提示”。

不過平臺審核究竟能有多大權限?微博法律博主@談典看法 表示,目前並沒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平臺審核權限範圍,所以對車產房產這類個人信息的收集還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礙,需要從立法層面加以解決,但對病例真實性的核實卻十分有必要。

“對於眾籌平臺來說,雖然事前的審查工作量太大,涉及的權限很多,很難做到”,四川循定律師事務所律師都燕果建議,可以讓受捐人採取其他方式來證明自己的真實情況,例如不僅是提供病歷,還可以要求拍攝視頻,以及其他病友的證明。

與此同時,對於發佈求助者的不良行為也應當加大懲戒力度。都燕果律師建議,眾籌中涉嫌詐騙的一經查實就應該納入徵信失信人員名單,涉及刑事犯罪的就追究其刑事責任。

德雲社演員籌款遭質疑,網絡互助該如何讓人信任?


▲圖片來源: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


不可否認,互聯網擁有著巨大的傳播力,能幫助許多病人走出困境。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民政部依據《慈善法》指定的20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共為全國1400餘家公募慈善組織發佈募捐信息2.1萬條,募集善款總額超過31.7億元。

但個人求助並不數據募捐範圍,不良事件屢次發生導致爭議不斷,用戶、平臺責任劃分不清楚,產業整體仍需規範。

在德雲社演員眾籌事件背後,無疑是對網絡互助又一次檢驗,是對愛心標準的重新定義。有房有車的病人該不該進行眾籌?平臺應該要履行哪些監管責任?募集資金是否真的能給到需要之人?是否應該加大懲戒力度?這些問題都需要多方共同作出努力。

正如人民日報所評論的那樣,“愛心是有限資源,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有意義。助力輕鬆籌,平臺更要把好關,善意不被透支,愛心賬戶方能存續。”

(注:通過虛假內容發起籌款為不良行為,作者操作僅用於驗證,捐款為熟人操作,目前已經關閉該筆籌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