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去成都路過廣元,一定要到劍門關走一走,才算不虛此行。”臨出家門時,朋友還專門提醒,夜宿劍門山下,指不定還能懈逅一段美麗的傳說呢?

劍門關是個歷史文化蘊涵相當深厚的地方,三國文化、蜀道文化、紅軍文化等多種文化交織,賦予了它昨日的燦爛與今日的輝煌。尤其是隨著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熱播,劍門關也成為人們牽繫與緬懷之地。

原計劃的旅程是在陝西漢中稍事停留後直接趕到成都的。但因家住漢中的老友出差在外,我和安子臨時決定改變行程,投宿這個曾被鳳凰衛視作為“千禧之旅”尋訪文明之旅的古驛站之一的劍門關。

"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去成都路過廣元,一定要到劍門關走一走,才算不虛此行。”臨出家門時,朋友還專門提醒,夜宿劍門山下,指不定還能懈逅一段美麗的傳說呢?

劍門關是個歷史文化蘊涵相當深厚的地方,三國文化、蜀道文化、紅軍文化等多種文化交織,賦予了它昨日的燦爛與今日的輝煌。尤其是隨著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熱播,劍門關也成為人們牽繫與緬懷之地。

原計劃的旅程是在陝西漢中稍事停留後直接趕到成都的。但因家住漢中的老友出差在外,我和安子臨時決定改變行程,投宿這個曾被鳳凰衛視作為“千禧之旅”尋訪文明之旅的古驛站之一的劍門關。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一進入劍門關,便頓感清爽宜人。傍晚時份,剛到劍門關口,天空便飛飛揚揚落下來了微雨。細雨,極細極柔,象水墨畫中淡淡的晨霧,迎面而來,只覺臉上滋潤,並不溼衣。

或許這便是朋友說的美麗懈逅吧?也或許是天意要讓我們領略一下“劍門四景”中的劍門細雨吧!

推開車門,撐一柄雨傘,行走在朦朦細雨之中。耳邊聽著妻子輕聲吟誦的南宋詩人陸游從抗金前線陝南到成都赴任,冒雨途經此地吟成《劍門道中遇微雨》紀行詩:“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此情此景,也讓我眼前浮現出這樣一副畫面:毛毛細雨中,一個戴著斗笠,披著風衣,騎著驢進劍門的景象。

這是多麼相似啊,只不過我們是驅車而來……

"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去成都路過廣元,一定要到劍門關走一走,才算不虛此行。”臨出家門時,朋友還專門提醒,夜宿劍門山下,指不定還能懈逅一段美麗的傳說呢?

劍門關是個歷史文化蘊涵相當深厚的地方,三國文化、蜀道文化、紅軍文化等多種文化交織,賦予了它昨日的燦爛與今日的輝煌。尤其是隨著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熱播,劍門關也成為人們牽繫與緬懷之地。

原計劃的旅程是在陝西漢中稍事停留後直接趕到成都的。但因家住漢中的老友出差在外,我和安子臨時決定改變行程,投宿這個曾被鳳凰衛視作為“千禧之旅”尋訪文明之旅的古驛站之一的劍門關。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一進入劍門關,便頓感清爽宜人。傍晚時份,剛到劍門關口,天空便飛飛揚揚落下來了微雨。細雨,極細極柔,象水墨畫中淡淡的晨霧,迎面而來,只覺臉上滋潤,並不溼衣。

或許這便是朋友說的美麗懈逅吧?也或許是天意要讓我們領略一下“劍門四景”中的劍門細雨吧!

推開車門,撐一柄雨傘,行走在朦朦細雨之中。耳邊聽著妻子輕聲吟誦的南宋詩人陸游從抗金前線陝南到成都赴任,冒雨途經此地吟成《劍門道中遇微雨》紀行詩:“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此情此景,也讓我眼前浮現出這樣一副畫面:毛毛細雨中,一個戴著斗笠,披著風衣,騎著驢進劍門的景象。

這是多麼相似啊,只不過我們是驅車而來……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打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旅店的老闆好客,剛一落座,他便給我們介紹起了劍門的歷史。他說,歷史上凡有志於蜀中稱王者,必先攻下這個天險。劍門關上的七十二峰見證了千百年來的血雨腥風。當年蜀漢大將軍姜維與魏國將領鄧艾、諸葛緒在劍門關交戰三個多月,姜維僅以三萬人馬拒鄧艾十萬大軍於外,書寫下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名篇。

對於劍門關,在我幾十年的想象裡,它就像一把利劍,一直靜靜地立在風雨之中,穩如磐石。千百年來,劍門經歷了無數個次血雨腥風的戰事,除了1935年紅軍在李先念指揮下,強渡嘉陵關,迂迴後關門,奇襲營盤嘴,攻克劍門關之外,歷史上還沒有第二個兵家能從正面攻下過劍門關。

水天一色,如詩似畫。站在高處往下看,細雨中的劍門煙霧朦朧,顯得更加空靈,我也情不自禁的放開喉嚨:劍門,我來了!

"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去成都路過廣元,一定要到劍門關走一走,才算不虛此行。”臨出家門時,朋友還專門提醒,夜宿劍門山下,指不定還能懈逅一段美麗的傳說呢?

劍門關是個歷史文化蘊涵相當深厚的地方,三國文化、蜀道文化、紅軍文化等多種文化交織,賦予了它昨日的燦爛與今日的輝煌。尤其是隨著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熱播,劍門關也成為人們牽繫與緬懷之地。

原計劃的旅程是在陝西漢中稍事停留後直接趕到成都的。但因家住漢中的老友出差在外,我和安子臨時決定改變行程,投宿這個曾被鳳凰衛視作為“千禧之旅”尋訪文明之旅的古驛站之一的劍門關。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一進入劍門關,便頓感清爽宜人。傍晚時份,剛到劍門關口,天空便飛飛揚揚落下來了微雨。細雨,極細極柔,象水墨畫中淡淡的晨霧,迎面而來,只覺臉上滋潤,並不溼衣。

或許這便是朋友說的美麗懈逅吧?也或許是天意要讓我們領略一下“劍門四景”中的劍門細雨吧!

推開車門,撐一柄雨傘,行走在朦朦細雨之中。耳邊聽著妻子輕聲吟誦的南宋詩人陸游從抗金前線陝南到成都赴任,冒雨途經此地吟成《劍門道中遇微雨》紀行詩:“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此情此景,也讓我眼前浮現出這樣一副畫面:毛毛細雨中,一個戴著斗笠,披著風衣,騎著驢進劍門的景象。

這是多麼相似啊,只不過我們是驅車而來……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打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旅店的老闆好客,剛一落座,他便給我們介紹起了劍門的歷史。他說,歷史上凡有志於蜀中稱王者,必先攻下這個天險。劍門關上的七十二峰見證了千百年來的血雨腥風。當年蜀漢大將軍姜維與魏國將領鄧艾、諸葛緒在劍門關交戰三個多月,姜維僅以三萬人馬拒鄧艾十萬大軍於外,書寫下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名篇。

對於劍門關,在我幾十年的想象裡,它就像一把利劍,一直靜靜地立在風雨之中,穩如磐石。千百年來,劍門經歷了無數個次血雨腥風的戰事,除了1935年紅軍在李先念指揮下,強渡嘉陵關,迂迴後關門,奇襲營盤嘴,攻克劍門關之外,歷史上還沒有第二個兵家能從正面攻下過劍門關。

水天一色,如詩似畫。站在高處往下看,細雨中的劍門煙霧朦朧,顯得更加空靈,我也情不自禁的放開喉嚨:劍門,我來了!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去成都路過廣元,一定要到劍門關走一走,才算不虛此行。”臨出家門時,朋友還專門提醒,夜宿劍門山下,指不定還能懈逅一段美麗的傳說呢?

劍門關是個歷史文化蘊涵相當深厚的地方,三國文化、蜀道文化、紅軍文化等多種文化交織,賦予了它昨日的燦爛與今日的輝煌。尤其是隨著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熱播,劍門關也成為人們牽繫與緬懷之地。

原計劃的旅程是在陝西漢中稍事停留後直接趕到成都的。但因家住漢中的老友出差在外,我和安子臨時決定改變行程,投宿這個曾被鳳凰衛視作為“千禧之旅”尋訪文明之旅的古驛站之一的劍門關。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一進入劍門關,便頓感清爽宜人。傍晚時份,剛到劍門關口,天空便飛飛揚揚落下來了微雨。細雨,極細極柔,象水墨畫中淡淡的晨霧,迎面而來,只覺臉上滋潤,並不溼衣。

或許這便是朋友說的美麗懈逅吧?也或許是天意要讓我們領略一下“劍門四景”中的劍門細雨吧!

推開車門,撐一柄雨傘,行走在朦朦細雨之中。耳邊聽著妻子輕聲吟誦的南宋詩人陸游從抗金前線陝南到成都赴任,冒雨途經此地吟成《劍門道中遇微雨》紀行詩:“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此情此景,也讓我眼前浮現出這樣一副畫面:毛毛細雨中,一個戴著斗笠,披著風衣,騎著驢進劍門的景象。

這是多麼相似啊,只不過我們是驅車而來……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打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旅店的老闆好客,剛一落座,他便給我們介紹起了劍門的歷史。他說,歷史上凡有志於蜀中稱王者,必先攻下這個天險。劍門關上的七十二峰見證了千百年來的血雨腥風。當年蜀漢大將軍姜維與魏國將領鄧艾、諸葛緒在劍門關交戰三個多月,姜維僅以三萬人馬拒鄧艾十萬大軍於外,書寫下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名篇。

對於劍門關,在我幾十年的想象裡,它就像一把利劍,一直靜靜地立在風雨之中,穩如磐石。千百年來,劍門經歷了無數個次血雨腥風的戰事,除了1935年紅軍在李先念指揮下,強渡嘉陵關,迂迴後關門,奇襲營盤嘴,攻克劍門關之外,歷史上還沒有第二個兵家能從正面攻下過劍門關。

水天一色,如詩似畫。站在高處往下看,細雨中的劍門煙霧朦朧,顯得更加空靈,我也情不自禁的放開喉嚨:劍門,我來了!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站在這北起西安,南至成都的滄桑古道,給我的感受彷彿是踩在一部恢宏的歷史鉅著上。腳下,是詩仙李白慨嘆“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劍門蜀道;眼前,則是劍山中斷處,如門之僻,如劍之直。

來劍門之前,我有一問題不得而解。劍門山兩崖的石壁全系小顆粒卵石凝結而成,而這種卵石又跟江湖河海里的卵石絕無二樣。可有疑惑的是,劍門關海拔一千餘米,又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地形地貌?兒子正在讀高中,在他眼裡,這大概是地球發生了一次大的構造運動所形成。

他這樣解釋似乎有些道理。但做為秦嶺的餘脈,這裡所有的山體都是崇山峻嶺,為什麼唯獨劍門關這一帶卻偏偏是由卵石形成的地質構造呢。既然是通過地質運動,由海洋演變而來,那麼,為什麼這樣的地形地貌只有劍門關這樣的小範圍才有呢?如果劍門關一帶在遠古時代真是一片汪洋大海,那麼周圍方圓數百公里的崇山峻嶺是不是也是從大海上突然冒出來的呢?這一切的一切,我想,大概是大自然特意給留下的千古之謎吧。

"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去成都路過廣元,一定要到劍門關走一走,才算不虛此行。”臨出家門時,朋友還專門提醒,夜宿劍門山下,指不定還能懈逅一段美麗的傳說呢?

劍門關是個歷史文化蘊涵相當深厚的地方,三國文化、蜀道文化、紅軍文化等多種文化交織,賦予了它昨日的燦爛與今日的輝煌。尤其是隨著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熱播,劍門關也成為人們牽繫與緬懷之地。

原計劃的旅程是在陝西漢中稍事停留後直接趕到成都的。但因家住漢中的老友出差在外,我和安子臨時決定改變行程,投宿這個曾被鳳凰衛視作為“千禧之旅”尋訪文明之旅的古驛站之一的劍門關。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一進入劍門關,便頓感清爽宜人。傍晚時份,剛到劍門關口,天空便飛飛揚揚落下來了微雨。細雨,極細極柔,象水墨畫中淡淡的晨霧,迎面而來,只覺臉上滋潤,並不溼衣。

或許這便是朋友說的美麗懈逅吧?也或許是天意要讓我們領略一下“劍門四景”中的劍門細雨吧!

推開車門,撐一柄雨傘,行走在朦朦細雨之中。耳邊聽著妻子輕聲吟誦的南宋詩人陸游從抗金前線陝南到成都赴任,冒雨途經此地吟成《劍門道中遇微雨》紀行詩:“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此情此景,也讓我眼前浮現出這樣一副畫面:毛毛細雨中,一個戴著斗笠,披著風衣,騎著驢進劍門的景象。

這是多麼相似啊,只不過我們是驅車而來……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打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旅店的老闆好客,剛一落座,他便給我們介紹起了劍門的歷史。他說,歷史上凡有志於蜀中稱王者,必先攻下這個天險。劍門關上的七十二峰見證了千百年來的血雨腥風。當年蜀漢大將軍姜維與魏國將領鄧艾、諸葛緒在劍門關交戰三個多月,姜維僅以三萬人馬拒鄧艾十萬大軍於外,書寫下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名篇。

對於劍門關,在我幾十年的想象裡,它就像一把利劍,一直靜靜地立在風雨之中,穩如磐石。千百年來,劍門經歷了無數個次血雨腥風的戰事,除了1935年紅軍在李先念指揮下,強渡嘉陵關,迂迴後關門,奇襲營盤嘴,攻克劍門關之外,歷史上還沒有第二個兵家能從正面攻下過劍門關。

水天一色,如詩似畫。站在高處往下看,細雨中的劍門煙霧朦朧,顯得更加空靈,我也情不自禁的放開喉嚨:劍門,我來了!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站在這北起西安,南至成都的滄桑古道,給我的感受彷彿是踩在一部恢宏的歷史鉅著上。腳下,是詩仙李白慨嘆“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劍門蜀道;眼前,則是劍山中斷處,如門之僻,如劍之直。

來劍門之前,我有一問題不得而解。劍門山兩崖的石壁全系小顆粒卵石凝結而成,而這種卵石又跟江湖河海里的卵石絕無二樣。可有疑惑的是,劍門關海拔一千餘米,又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地形地貌?兒子正在讀高中,在他眼裡,這大概是地球發生了一次大的構造運動所形成。

他這樣解釋似乎有些道理。但做為秦嶺的餘脈,這裡所有的山體都是崇山峻嶺,為什麼唯獨劍門關這一帶卻偏偏是由卵石形成的地質構造呢。既然是通過地質運動,由海洋演變而來,那麼,為什麼這樣的地形地貌只有劍門關這樣的小範圍才有呢?如果劍門關一帶在遠古時代真是一片汪洋大海,那麼周圍方圓數百公里的崇山峻嶺是不是也是從大海上突然冒出來的呢?這一切的一切,我想,大概是大自然特意給留下的千古之謎吧。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劍門的險要,莫過於明月峽棧道,也被人們稱為“天梯”。整個棧道是在陡峭的石壁上立起一個個柱子,又在柱子間穿起橫樑,再在橫樑上鋪上堅硬的柏木,沿石壁由下而上,從深澗直接到到雲端。人行其上,時陡時緩,既心曠神怡,又步步驚心,也很難想象這是人工修建的,分明是鬼斧神工的傑作。

劍門山的奇,在七十二峰。說是七十二峰,這也只是一個概數,泛指橫亙綿延百餘里的劍門諸峰,群峰相連,少說也有數百座,山峰海拔均在千米以上。山勢巍峨,群峰聯綴,姿態各異,從關外仰望,諸峰左右排列,固若金湯。清人有詩云:“大劍小劍如刀攢,七十二峰成劍關。”而憑高俯瞰,則又是一番景象,嶺翻浪湧,峰峰像劍,直擊蒼穹。若不然,杜牧又咋會發出感嘆:“複道凌空,不霽何虹?”這若是沒有奇特的想象和高深的文字修養,是萬萬寫不出這樣奇妙的句子。

"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去成都路過廣元,一定要到劍門關走一走,才算不虛此行。”臨出家門時,朋友還專門提醒,夜宿劍門山下,指不定還能懈逅一段美麗的傳說呢?

劍門關是個歷史文化蘊涵相當深厚的地方,三國文化、蜀道文化、紅軍文化等多種文化交織,賦予了它昨日的燦爛與今日的輝煌。尤其是隨著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熱播,劍門關也成為人們牽繫與緬懷之地。

原計劃的旅程是在陝西漢中稍事停留後直接趕到成都的。但因家住漢中的老友出差在外,我和安子臨時決定改變行程,投宿這個曾被鳳凰衛視作為“千禧之旅”尋訪文明之旅的古驛站之一的劍門關。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一進入劍門關,便頓感清爽宜人。傍晚時份,剛到劍門關口,天空便飛飛揚揚落下來了微雨。細雨,極細極柔,象水墨畫中淡淡的晨霧,迎面而來,只覺臉上滋潤,並不溼衣。

或許這便是朋友說的美麗懈逅吧?也或許是天意要讓我們領略一下“劍門四景”中的劍門細雨吧!

推開車門,撐一柄雨傘,行走在朦朦細雨之中。耳邊聽著妻子輕聲吟誦的南宋詩人陸游從抗金前線陝南到成都赴任,冒雨途經此地吟成《劍門道中遇微雨》紀行詩:“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此情此景,也讓我眼前浮現出這樣一副畫面:毛毛細雨中,一個戴著斗笠,披著風衣,騎著驢進劍門的景象。

這是多麼相似啊,只不過我們是驅車而來……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打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旅店的老闆好客,剛一落座,他便給我們介紹起了劍門的歷史。他說,歷史上凡有志於蜀中稱王者,必先攻下這個天險。劍門關上的七十二峰見證了千百年來的血雨腥風。當年蜀漢大將軍姜維與魏國將領鄧艾、諸葛緒在劍門關交戰三個多月,姜維僅以三萬人馬拒鄧艾十萬大軍於外,書寫下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名篇。

對於劍門關,在我幾十年的想象裡,它就像一把利劍,一直靜靜地立在風雨之中,穩如磐石。千百年來,劍門經歷了無數個次血雨腥風的戰事,除了1935年紅軍在李先念指揮下,強渡嘉陵關,迂迴後關門,奇襲營盤嘴,攻克劍門關之外,歷史上還沒有第二個兵家能從正面攻下過劍門關。

水天一色,如詩似畫。站在高處往下看,細雨中的劍門煙霧朦朧,顯得更加空靈,我也情不自禁的放開喉嚨:劍門,我來了!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站在這北起西安,南至成都的滄桑古道,給我的感受彷彿是踩在一部恢宏的歷史鉅著上。腳下,是詩仙李白慨嘆“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劍門蜀道;眼前,則是劍山中斷處,如門之僻,如劍之直。

來劍門之前,我有一問題不得而解。劍門山兩崖的石壁全系小顆粒卵石凝結而成,而這種卵石又跟江湖河海里的卵石絕無二樣。可有疑惑的是,劍門關海拔一千餘米,又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地形地貌?兒子正在讀高中,在他眼裡,這大概是地球發生了一次大的構造運動所形成。

他這樣解釋似乎有些道理。但做為秦嶺的餘脈,這裡所有的山體都是崇山峻嶺,為什麼唯獨劍門關這一帶卻偏偏是由卵石形成的地質構造呢。既然是通過地質運動,由海洋演變而來,那麼,為什麼這樣的地形地貌只有劍門關這樣的小範圍才有呢?如果劍門關一帶在遠古時代真是一片汪洋大海,那麼周圍方圓數百公里的崇山峻嶺是不是也是從大海上突然冒出來的呢?這一切的一切,我想,大概是大自然特意給留下的千古之謎吧。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劍門的險要,莫過於明月峽棧道,也被人們稱為“天梯”。整個棧道是在陡峭的石壁上立起一個個柱子,又在柱子間穿起橫樑,再在橫樑上鋪上堅硬的柏木,沿石壁由下而上,從深澗直接到到雲端。人行其上,時陡時緩,既心曠神怡,又步步驚心,也很難想象這是人工修建的,分明是鬼斧神工的傑作。

劍門山的奇,在七十二峰。說是七十二峰,這也只是一個概數,泛指橫亙綿延百餘里的劍門諸峰,群峰相連,少說也有數百座,山峰海拔均在千米以上。山勢巍峨,群峰聯綴,姿態各異,從關外仰望,諸峰左右排列,固若金湯。清人有詩云:“大劍小劍如刀攢,七十二峰成劍關。”而憑高俯瞰,則又是一番景象,嶺翻浪湧,峰峰像劍,直擊蒼穹。若不然,杜牧又咋會發出感嘆:“複道凌空,不霽何虹?”這若是沒有奇特的想象和高深的文字修養,是萬萬寫不出這樣奇妙的句子。

夜宿劍門關(李現森)

人都說劍門有四景:劍門細雨、梁山松濤、夕陽絕壁、雪染翠雲。劍門細雨我們已經欣賞過了,雪染翠雲只能等到冬季,加之因為天氣的緣故,和時間安排比較緊,以致於有幾個景點我們就沒有去了。

好像是看出了我的依依不捨,妻子便委婉地說,這是我跟劍門關的緣分還未了結,留一份空間,多一份想象!是啊,再美好的生活也需要留下一點空白,這樣才能給人以想象的空間。

離開劍門,車窗內飄出了那首經久耐聽的名曲《歷史的天空》:“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再見了,劍門。如果生活有緣了,我們一定還會再見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