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學出來的學生上大學後表現如何?網友:我們都一樣

網友一:

2010年,清華北大在衡水招收了78個,2012更是增加到了96個(清華63人,北大33人)!

衡水在5年內有4個狀元,5年內有301個清華北大。在本一率僅僅8.5%的河北省,她卻創造了84%的奇蹟。這個城市叫衡水市,這個中學叫衡水中學。

衡中作為一個傳奇的存在,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思考。

神話的背後,必然是有無數辛勤的付出,看看周圍那些考的好的同學,優秀的同學,他們都有好的心態和優秀的學習習慣,不管在那個學校,我相信大部分依然每分每秒都在努力著。

衡水中學出來的學生上大學後表現如何?網友:我們都一樣

網友二:

衡水中學,在全國都是十分有名氣的。有些人說:“進入了衡水一中,就等於一隻腳踏入了一本的大門。”不得不說,衡水中學在教育方面確實是很厲害的。有些人佩服衡水中學,但也有的人說它培養出的就是一群考試機器,只會考高分,上了大學尤其踏入社會後,就差強人意了。

我個人認為,題主的提問,有點難給出精確回答。因為,優秀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成功,也是有多重因素構成的。

成績好的人,他們有超強的學習能力,如果再提高下其它能力,那麼他們完全有過得好的基礎。如果,只會考高分、死讀書,那麼也很難有其它成就。

而一個人,雖然不擅長學習知識,但是卻愛好鑽研,並持之以恆,他也可能活得很精彩。所以說,全盤否定或者過分稱讚,都不是最好的選擇。一個人成為什麼樣的人,需要經過時間的磨礪和不斷的學習及改善的。不同環境、不同年齡段、不同經歷都會成就不一樣的自己。

衡水中學出來的學生上大學後表現如何?網友:我們都一樣

也就是說,不管是不是從衡水中學出來的學生,都需要不斷努力和提高才能混得出色。否則,即使是天才,也只會“泯然眾人矣。”

網友三:

衡中的教育到底有沒有問題?有沒有為國家提供有用的人才?某些教育學家不要只談反對,我建議對已經參加工作畢業生進行調查研究。衡中大概連續成為全國高考第一16年了,2003年畢業的學生35歲左右,2014年畢業的學生24歲左右,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如果他們大多碌碌無為那就證明衡中模式不可取。反之……

衡水中學出來的學生上大學後表現如何?網友:我們都一樣

我接觸的衡中孩子,三觀正,積極樂觀,面對困難絕不逃避,抗壓能力超強。我最見不得一些教育學家崇洋媚外,談所謂的人權。一個個的都經常出國,世界名校的高材生都可以不刻苦?

衡水是我的家鄉,也是衡中高材生的家鄉,我熱愛我的家鄉,衡水這塊天地不大,但希望衡中畢業的高材生不忘故土,給衡水的建設添磚加瓦。

網友四:

能進去清華,北大。智商都是同一個層次,知識收穫的差不多吧,筆試能力也差不多。

不過,實踐應用操作能力呢?與其他學校的學生相比,衡中的學生似乎只會學習背誦,但是操作能力也不會弱。衡中的學生,一般大多數在學習,一到了大學,對實踐充滿了新奇,動手能力也會由興趣轉化而來,所以不必擔心衡中學生去到大學會怎樣怎樣。

衡水中學出來的學生上大學後表現如何?網友:我們都一樣

所以衡中,會越來越好的,培育出更多的人才,為國家醫學科研,教育,國防科技提供很多有用之才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所以呢,不要老是說衡中是高考製造者。只能說是國家需求,社會需要,家長認可。

如果沒有衡中嚴格,學生都是散養的,高考不再凝重,優質生從何而來,沒有說同等教育會出人才,現在不是開國之初,人人可以北大,會寫詩就可以進北大。現在通過高考門檻進北大的,清華的,能力不亞於當時的名人名家。

網友五:

我的感受是,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管理確實有時讓人不滿,甚至兒子畢業考試完了自己高呼一聲“出獄啦!”但正是三年的衡中生活,三年的衡中班長經歷,讓他以後在大學、考研出國留學,得心應手駕馭自己生活學習。

衡水中學出來的學生上大學後表現如何?網友:我們都一樣

從衡水去廣州上大學,別人都是前呼後擁一家子送,我兒子一個人背上包自己去了,大學當年進去學聯領導行列,畢業後投考希尼大學,墨爾本大學,阿德萊德大學都收到了錄取通知書,墨爾本大學大學工程學院課程特別緊張,但因家庭生意變故造成費用困難,也是他自己靠在衡中養成的耐力和不服輸的精神一邊作學問一邊打工自助,畢業寫論文階段有時四天四夜不睡覺,也沒有放下工作,現在終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我的結論是,衡中畢業的孩子都很棒!

最後:

如果你想加入有外國人、大學生的英語角練口語,搜索公眾號“英語主播皮卡丘”即可加入,那裡會美音、倫敦腔、印度腔的小夥伴都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