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女孩紮根西部鄉村教育 為四百名重慶山區兒童搭起“愛心橋”

大學 農村 農民 Apple Store 重慶晚報新聞哥 2017-05-14

展現新風采 迎接黨代會》》

6年前,河北邯鄲女孩段翠君大學畢業後,不顧親朋好友的勸說和反對,加入到西部志願者行列,隻身到石柱縣一個山區小學當上了“娃娃司令”,並在愛心人士和留守兒童之間搭建起一座愛心橋,先後讓400餘名山區留守兒童得到關愛。

受支教老師感染 熱心志願服務

今年30歲的段翠君來重慶已經6年。大學畢業後,她本可在老家找個工作,安安穩穩過日子,然而她選擇告別家人,參加了大學生西部計劃。

河北女孩紮根西部鄉村教育 為四百名重慶山區兒童搭起“愛心橋”

段翠君說,她剛進大學時,參加了學校的志願者協會,經常到敬老院和山區做志願服務。在一次志願服務中,她走了好幾小時崎嶇山路,才到達目的地。“那是一所不足100名學生的山村小學,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段翠君回憶。

學校裡有一位年輕支教老師,不僅負責教三個年級的全部科目,還得給孩子們弄伙食、幹各種雜活。“交談後我瞭解到,她在這裡已經支教三年了。其實她可以選擇離開,但並沒有。”支教老師這種精神,深深觸動了段翠君。

河北女孩紮根西部鄉村教育 為四百名重慶山區兒童搭起“愛心橋”

2012年6月,段翠君參加重慶市“雙特”教師考試,成為石柱縣石家鄉小學校一名語文老師。班上有個男孩子,由於太久沒剪頭髮,平時也沒洗,看起來總是亂糟糟的。原來,這個孩子的父母在外務工,跟著爺爺生活,由於家裡窮,沒錢給他剪頭髮。隨後,段翠君瞭解到,班上這種學生不少,她就買了理髮推子,當起了孩子們的理髮師,在課餘時間給學生們免費理髮。

百篇日誌關注留守兒童

任教的第一個學期,段翠君幾乎是在迷茫和哭泣中度過的,孤獨、思鄉、想念親人。過生日的時候,孩子們給段翠君寫信,幼稚的字體,真誠的祝福,帶給她溫暖。“重慶大山裡的人家特別窮,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了,學校留守兒童特別多,全靠隔代的老人撫養。還有很多孩子是單親家庭,媽媽嫌家裡窮跑了,爸爸也外出打工去了……”段翠君說,在信裡,有的孩子把她當媽媽,有的孩子把她當姐姐。“各種祝福,使我想哭,因為這些孩子比我更孤獨,他們更需要關懷。這就是我紮根在西部支教的動力源泉,只因那一聲聲老師。”

山裡孩子的淳樸感動著她,留守兒童的孤苦也刺痛了她。段翠君在QQ空間寫下了一篇篇日誌,記錄了她和孩子們生活學習的點滴。“2013年5月27日,豔陽高照,下午放學後,我和學生小鑫一起去他家(家訪)。他家住八大隊,我問他遠不,他說不遠。我沒有換鞋就去了,走累了,一直問快到了不?他回答,不遠了,拐個彎就到了。我的那個天呀!這個彎拐得大啊!我們足足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但還有比他家更遠的孩子。”

這樣的日誌,段翠君寫了數百篇,一些日誌中還有照片,照片中有的孩子夏天還穿著棉衣;有的孩子住在四面漏風的房子裡;有的孩子把長凳當書桌寫作業……很多朋友看到這些貧困卻很努力的孩子,都想獻出一份愛心,於是她成了愛心人士與貧困孩子之間的“愛心橋”。

為孩子們尋找愛心人士

2013年春,河北邢臺的一位學姐想給孩子們捐一些物資。段翠君說,太遠了不現實,學姐便打款給她,託段翠君給孩子們買學習用品。 2014年,邯鄲一位音樂老師資助該校特困生小楊,委託段翠君轉交其生活費和住宿費1650元。2015年2月這位音樂老師又與段翠君聯繫,委託其轉交小楊當學期的費用。

河北女孩紮根西部鄉村教育 為四百名重慶山區兒童搭起“愛心橋”

有一年冬天,段翠君上傳了孩子們長凍瘡的圖片後,河北、天津的朋友寄來1000元,委託她給孩子們買手套等過冬用品。段翠君還在網上發起了“暖冬計劃”,石柱當地愛心人士和河北老鄉紛紛為孩子們捐款捐物。

翻開段翠君的“愛心賬簿”,通過她搭建的愛心人士與貧困孩子的“愛心橋”金光閃閃—社會愛心捐贈衣物和學習用品700餘件、現金3萬餘元,她自己累計捐款2萬餘元,受助學生超過400名,其中留守兒童140名,一對一幫扶12人。

重慶晚報慢新聞APP,全心關注重慶,深度解讀重慶,名家名記名專欄齊聚,做最有重慶特色的小、精、深原創客戶端。並且還能加入重慶晚報抗癌愛心互助會,為家人健康做一個保障哦!蘋果商店及部分安卓商店可以下載。

——END——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王乙竹 受訪者供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