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壓不必撕書

大學 心理 人民網 2017-06-08

放鬆可以,但別放縱

這兩天,四川南充一位高三女生的道歉信讓大家挺感動。

信是寫給學校的保潔阿姨的。信中說,感謝阿姨一年來的辛苦,臨近離校,很多同學用撕書的方式來宣洩情緒,給阿姨添麻煩了,對不起!

對別人的服務不視作理所應當,心有體諒,這是長大的表現,這份心,挺動人。然而,換個角度看,這事成為新聞,也在於稀缺。那保潔阿姨也說,撕書的年年有,收到道歉信還是頭一回。

曾幾何時,離校時撕書,似乎成了一種常規的宣洩路徑。高三壓力大,天天跟書跟卷子打交道,一旦畢業,撕掉這些跟壓力有關的“道具”,似乎真解恨。老師和學校一般也會表示某種程度的寬容:孩子不容易,撕就撕吧,多掃兩掃帚的事。

先不評價這個紓解壓力的方式,講兩個小事。一是我有個朋友老唸叨:他最遺憾的事就是高三撕書。一時挺爽,可是,記錄自己人生一段重要路程的“路標”沒了,“撕的不是書,是生命化石啊”。另一件事是我的親身經歷,整個宿舍樓往下扔酒瓶子。大學時臨近暑假,也是剛考完試有些煩,不知誰扔了一酒瓶子下來,結果全樓效仿,砸在車頂咣咣地響,聲音此起彼伏,下雹子似的,天明再看,一地碎玻璃,萬一當時有人從這兒過……真不敢想。

有人可能會說,誇張了啊,撕書怎麼說成扔酒瓶子了?其實想想,兩者相差不過一線。宣洩起來,情緒亢奮,很容易過界。有一個過界的,從眾心理下又很容易引發效仿。點著書往下扔的,半夜吼叫著撕的,現實中都發生過,甚至打架打老師的也有。“多年勞苦可該放縱放縱了”的心理還有可能延伸到大學階段。天天睡覺、打遊戲,結果掛科重修的甚至退學的也有,高中真的成了“人生知識巔峰”,讓人惋惜。

放鬆可以,別成了放縱。宣洩一下情緒,理解,別毫無控制。回到開頭,這位女同學動人的地方還在於她有自省。她知道撕書行為會給他人帶來麻煩,所以才會道歉。有反思,才會心中有度,才會有自律。

再說一句,不是不讓大家釋放,只是釋放時請考慮一下對他人的影響,這個要求,其實不高。還有,宣洩也有很多路,不見得必須撕書滿樓扔,打球爬山甚至K歌,把渾身力氣都使出來也不要緊,賽道飛車不為飆嘛。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08日 08 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