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中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大學 抗日戰爭 清華大學 博物館 中華網 2017-06-21
烽火中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社會歷史】中國大學不斷的遷徙,這些學生中的許多人已經遷徙了三次以躲避日軍和繼續完成學業。他們雖然貧窮,但是精神奕奕。許多學生半學半工,他們每天都會花幾個小時在農地裡,為大學食堂種糧食。照片中,他們正在離開一間沒有窗戶的教室。(《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歷史影像全集》(卷二十三),第166-167頁,總編輯張憲文、楊天石,總校譯範國平。)

烽火中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社會歷史】自1931年起,梅貽琦博士開始擔任清華大學的校長。在照片中,梅校長正站在一棟建築物的外面。這裡是由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來到昆明避難的大學組成的西南聯合大學。1937年日軍入侵時,梅博士同清華一起從北平向西部遷移(《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歷史影像全集》(卷二十三),第162頁,總編輯張憲文、楊天石,總校譯範國平。)

烽火中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社會歷史】目前,這些茅草屋是中國學生們的宿舍。戰前的108所大學中有91所或被摧毀或被損壞或被日本佔據。到1943年1月,仍有58000名學生在133所大學註冊就讀。臨時學校的艱苦條件、艱辛生活都不能阻止這些年輕的中國學生學習,因為他們覺得學習就是在為他們的民族戰爭做貢獻。(《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歷史影像全集》(卷二十三),第168-169頁,總編輯張憲文、楊天石,總校譯範國平。)

烽火中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社會歷史】目前的中國大學宿舍非常擁擠、簡陋,而原先中國大學的那些設施良好的建築,不是被日軍摧毀了,就是被佔有了。但是在戰時的臨時住所裡,西遷的學生和老師們不畏艱苦,比戰前學習更加用功。照片中是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學生住所的一角。(《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歷史影像全集》(卷二十三),第163頁,總編輯張憲文、楊天石,總校譯範國平。)

烽火中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社會歷史】這個泥地教室是西南聯合大學最好教室中的一個(日軍佔據了這三所大學原本所在的沿海城市,而這三所大學現在共存在昆明的一所學校裡)。學生們幫著一起修建了這些建築,它們現在被用於戰時臨時上課的教室。(《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歷史影像全集》(卷二十三),第164-165頁,總編輯張憲文、楊天石,總校譯範國平。)

烽火中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社會歷史】學生服務處是遷移的大學校園中一個受歡迎的地方。這些跟隨學校從北平遷至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的學生們可以在這裡讀書、學習、洗澡、喝茶和吃便餐。(《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歷史影像全集》(卷二十三),第170頁,總編輯張憲文、楊天石,總校譯範國平。)

烽火中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社會歷史】對於學科學的學生們來說,實驗室十分簡陋並且很擁擠,但是中國學生和老師們十分樂意在這裡完成他們的訓練。他們意識到國家正需要訓練有素的人才。這也是為什麼成百上千的學生千里跋涉來到尚未被侵佔的領土上重建被炸燬的學校。(《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歷史影像全集》(卷二十三),第171頁,總編輯張憲文、楊天石,總校譯範國平。

烽火中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社會歷史】這所來到昆明避難的大學圖書館中有凳子,然而食堂卻沒有。學生們都站著吃飯,以便把凳子讓給學習的場所。這裡的書籍非常緊缺,很多在大學的三次遷移過程中丟失了。這些大學從沿海地區遷移到了中國尚未被佔領的區域。(《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歷史影像全集》(卷二十三),第172-173頁,總編輯張憲文、楊天石,總校譯範國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