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05年春,由於天主教耶穌會干涉校政,馬相伯帶領震旦愛國師生出走。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震旦大學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及附屬中學等,並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震旦博物院"(今上海自然博物館)。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05年春,由於天主教耶穌會干涉校政,馬相伯帶領震旦愛國師生出走。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震旦大學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及附屬中學等,並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震旦博物院"(今上海自然博物館)。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05年春,由於天主教耶穌會干涉校政,馬相伯帶領震旦愛國師生出走。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震旦大學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及附屬中學等,並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震旦博物院"(今上海自然博物館)。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馬相伯與震旦學子在一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震旦大學被撤銷,其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併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其餘系科分別併入復旦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震旦大學著名校友包括邵力子、徐悲鴻、馬君武、于右任、戴望舒、何振樑、王振義等。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05年春,由於天主教耶穌會干涉校政,馬相伯帶領震旦愛國師生出走。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震旦大學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及附屬中學等,並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震旦博物院"(今上海自然博物館)。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馬相伯與震旦學子在一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震旦大學被撤銷,其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併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其餘系科分別併入復旦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震旦大學著名校友包括邵力子、徐悲鴻、馬君武、于右任、戴望舒、何振樑、王振義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聖約翰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0年,初名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學校採用全英語授課。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05年春,由於天主教耶穌會干涉校政,馬相伯帶領震旦愛國師生出走。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震旦大學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及附屬中學等,並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震旦博物院"(今上海自然博物館)。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馬相伯與震旦學子在一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震旦大學被撤銷,其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併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其餘系科分別併入復旦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震旦大學著名校友包括邵力子、徐悲鴻、馬君武、于右任、戴望舒、何振樑、王振義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聖約翰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0年,初名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學校採用全英語授課。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併入上海多所高校,部分文理系科及新聞系併入國立復旦大學,土建系科併入同濟大學,經濟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政治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部分理科系、教育系、中文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05年春,由於天主教耶穌會干涉校政,馬相伯帶領震旦愛國師生出走。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震旦大學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及附屬中學等,並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震旦博物院"(今上海自然博物館)。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馬相伯與震旦學子在一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震旦大學被撤銷,其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併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其餘系科分別併入復旦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震旦大學著名校友包括邵力子、徐悲鴻、馬君武、于右任、戴望舒、何振樑、王振義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聖約翰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0年,初名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學校採用全英語授課。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併入上海多所高校,部分文理系科及新聞系併入國立復旦大學,土建系科併入同濟大學,經濟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政治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部分理科系、教育系、中文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67年,旅居臺灣的部分聖約翰大學校友在臺覆校,他們通過校友捐助出資,從專科學校辦起,一步步發展為聖約翰科技大學,並計劃再升格為聖約翰大學。聖約翰著名校友包括貝聿銘、顧維鈞、鄒韜奮、宋子文、孔祥熙、連橫(連戰祖父)、榮毅仁、林語堂、張愛玲、張伯苓、周有光等。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05年春,由於天主教耶穌會干涉校政,馬相伯帶領震旦愛國師生出走。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震旦大學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及附屬中學等,並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震旦博物院"(今上海自然博物館)。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馬相伯與震旦學子在一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震旦大學被撤銷,其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併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其餘系科分別併入復旦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震旦大學著名校友包括邵力子、徐悲鴻、馬君武、于右任、戴望舒、何振樑、王振義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聖約翰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0年,初名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學校採用全英語授課。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併入上海多所高校,部分文理系科及新聞系併入國立復旦大學,土建系科併入同濟大學,經濟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政治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部分理科系、教育系、中文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67年,旅居臺灣的部分聖約翰大學校友在臺覆校,他們通過校友捐助出資,從專科學校辦起,一步步發展為聖約翰科技大學,並計劃再升格為聖約翰大學。聖約翰著名校友包括貝聿銘、顧維鈞、鄒韜奮、宋子文、孔祥熙、連橫(連戰祖父)、榮毅仁、林語堂、張愛玲、張伯苓、周有光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滬江大學

1900年庚子之變中,美國南浸信會和北浸禮會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在上海期間他們決定在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1906年,他們在北四川路開辦了浸會神學院,首任校長為美國人柏高德博士。1914年浸會神學院的中文校名被定為滬江大學,由美國弗吉尼亞州頒發學位。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05年春,由於天主教耶穌會干涉校政,馬相伯帶領震旦愛國師生出走。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震旦大學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及附屬中學等,並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震旦博物院"(今上海自然博物館)。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馬相伯與震旦學子在一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震旦大學被撤銷,其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併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其餘系科分別併入復旦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震旦大學著名校友包括邵力子、徐悲鴻、馬君武、于右任、戴望舒、何振樑、王振義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聖約翰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0年,初名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學校採用全英語授課。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併入上海多所高校,部分文理系科及新聞系併入國立復旦大學,土建系科併入同濟大學,經濟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政治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部分理科系、教育系、中文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67年,旅居臺灣的部分聖約翰大學校友在臺覆校,他們通過校友捐助出資,從專科學校辦起,一步步發展為聖約翰科技大學,並計劃再升格為聖約翰大學。聖約翰著名校友包括貝聿銘、顧維鈞、鄒韜奮、宋子文、孔祥熙、連橫(連戰祖父)、榮毅仁、林語堂、張愛玲、張伯苓、周有光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滬江大學

1900年庚子之變中,美國南浸信會和北浸禮會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在上海期間他們決定在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1906年,他們在北四川路開辦了浸會神學院,首任校長為美國人柏高德博士。1914年浸會神學院的中文校名被定為滬江大學,由美國弗吉尼亞州頒發學位。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首任華人校長劉湛恩上任後,對滬江大學進行了一系列旨在“中國化”的整頓和改革,使滬江大學在當時私立大學中以學風純樸聞名,鼎盛時期以文理商著稱於世。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05年春,由於天主教耶穌會干涉校政,馬相伯帶領震旦愛國師生出走。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震旦大學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及附屬中學等,並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震旦博物院"(今上海自然博物館)。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馬相伯與震旦學子在一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震旦大學被撤銷,其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併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其餘系科分別併入復旦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震旦大學著名校友包括邵力子、徐悲鴻、馬君武、于右任、戴望舒、何振樑、王振義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聖約翰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0年,初名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學校採用全英語授課。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併入上海多所高校,部分文理系科及新聞系併入國立復旦大學,土建系科併入同濟大學,經濟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政治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部分理科系、教育系、中文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67年,旅居臺灣的部分聖約翰大學校友在臺覆校,他們通過校友捐助出資,從專科學校辦起,一步步發展為聖約翰科技大學,並計劃再升格為聖約翰大學。聖約翰著名校友包括貝聿銘、顧維鈞、鄒韜奮、宋子文、孔祥熙、連橫(連戰祖父)、榮毅仁、林語堂、張愛玲、張伯苓、周有光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滬江大學

1900年庚子之變中,美國南浸信會和北浸禮會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在上海期間他們決定在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1906年,他們在北四川路開辦了浸會神學院,首任校長為美國人柏高德博士。1914年浸會神學院的中文校名被定為滬江大學,由美國弗吉尼亞州頒發學位。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首任華人校長劉湛恩上任後,對滬江大學進行了一系列旨在“中國化”的整頓和改革,使滬江大學在當時私立大學中以學風純樸聞名,鼎盛時期以文理商著稱於世。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滬江大學各系分別併入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學院等相關院校,校址由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接收。著名校友有徐志摩、李公樸、毛人鳳、吳經熊、夏志清、方先之等。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05年春,由於天主教耶穌會干涉校政,馬相伯帶領震旦愛國師生出走。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震旦大學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及附屬中學等,並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震旦博物院"(今上海自然博物館)。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馬相伯與震旦學子在一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震旦大學被撤銷,其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併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其餘系科分別併入復旦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震旦大學著名校友包括邵力子、徐悲鴻、馬君武、于右任、戴望舒、何振樑、王振義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聖約翰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0年,初名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學校採用全英語授課。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併入上海多所高校,部分文理系科及新聞系併入國立復旦大學,土建系科併入同濟大學,經濟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政治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部分理科系、教育系、中文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67年,旅居臺灣的部分聖約翰大學校友在臺覆校,他們通過校友捐助出資,從專科學校辦起,一步步發展為聖約翰科技大學,並計劃再升格為聖約翰大學。聖約翰著名校友包括貝聿銘、顧維鈞、鄒韜奮、宋子文、孔祥熙、連橫(連戰祖父)、榮毅仁、林語堂、張愛玲、張伯苓、周有光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滬江大學

1900年庚子之變中,美國南浸信會和北浸禮會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在上海期間他們決定在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1906年,他們在北四川路開辦了浸會神學院,首任校長為美國人柏高德博士。1914年浸會神學院的中文校名被定為滬江大學,由美國弗吉尼亞州頒發學位。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首任華人校長劉湛恩上任後,對滬江大學進行了一系列旨在“中國化”的整頓和改革,使滬江大學在當時私立大學中以學風純樸聞名,鼎盛時期以文理商著稱於世。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滬江大學各系分別併入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學院等相關院校,校址由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接收。著名校友有徐志摩、李公樸、毛人鳳、吳經熊、夏志清、方先之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西協合大學

1906年英國聖公會、公誼會,美國浸禮會、以美會和加拿大循道會等在成都聯合創辦協合中學,因由五個教會共同發起,當時的成都市民都稱之為"五洋學堂"。1910年成立大學部,由美國傳教士 J.畢啟為校長,仿照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體制開展教學。1933年,校名正式確定為華西協合大學,分別設文、理、醫牙三個學院。1934年,華西協合大學通過美國州立大學考核,由美國授學位發文憑。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05年春,由於天主教耶穌會干涉校政,馬相伯帶領震旦愛國師生出走。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震旦大學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及附屬中學等,並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震旦博物院"(今上海自然博物館)。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馬相伯與震旦學子在一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震旦大學被撤銷,其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併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其餘系科分別併入復旦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震旦大學著名校友包括邵力子、徐悲鴻、馬君武、于右任、戴望舒、何振樑、王振義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聖約翰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0年,初名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學校採用全英語授課。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併入上海多所高校,部分文理系科及新聞系併入國立復旦大學,土建系科併入同濟大學,經濟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政治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部分理科系、教育系、中文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67年,旅居臺灣的部分聖約翰大學校友在臺覆校,他們通過校友捐助出資,從專科學校辦起,一步步發展為聖約翰科技大學,並計劃再升格為聖約翰大學。聖約翰著名校友包括貝聿銘、顧維鈞、鄒韜奮、宋子文、孔祥熙、連橫(連戰祖父)、榮毅仁、林語堂、張愛玲、張伯苓、周有光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滬江大學

1900年庚子之變中,美國南浸信會和北浸禮會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在上海期間他們決定在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1906年,他們在北四川路開辦了浸會神學院,首任校長為美國人柏高德博士。1914年浸會神學院的中文校名被定為滬江大學,由美國弗吉尼亞州頒發學位。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首任華人校長劉湛恩上任後,對滬江大學進行了一系列旨在“中國化”的整頓和改革,使滬江大學在當時私立大學中以學風純樸聞名,鼎盛時期以文理商著稱於世。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滬江大學各系分別併入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學院等相關院校,校址由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接收。著名校友有徐志摩、李公樸、毛人鳳、吳經熊、夏志清、方先之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西協合大學

1906年英國聖公會、公誼會,美國浸禮會、以美會和加拿大循道會等在成都聯合創辦協合中學,因由五個教會共同發起,當時的成都市民都稱之為"五洋學堂"。1910年成立大學部,由美國傳教士 J.畢啟為校長,仿照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體制開展教學。1933年,校名正式確定為華西協合大學,分別設文、理、醫牙三個學院。1934年,華西協合大學通過美國州立大學考核,由美國授學位發文憑。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西協合大學是中國最早的醫學綜合性大學,也是中國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發端之一。這裡是我國牙科學的發源地,享有了"東亞第一"的美譽。1950年,新中國接管後更名為人民華西大學。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05年春,由於天主教耶穌會干涉校政,馬相伯帶領震旦愛國師生出走。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震旦大學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及附屬中學等,並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震旦博物院"(今上海自然博物館)。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馬相伯與震旦學子在一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震旦大學被撤銷,其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併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其餘系科分別併入復旦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震旦大學著名校友包括邵力子、徐悲鴻、馬君武、于右任、戴望舒、何振樑、王振義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聖約翰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0年,初名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學校採用全英語授課。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併入上海多所高校,部分文理系科及新聞系併入國立復旦大學,土建系科併入同濟大學,經濟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政治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部分理科系、教育系、中文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67年,旅居臺灣的部分聖約翰大學校友在臺覆校,他們通過校友捐助出資,從專科學校辦起,一步步發展為聖約翰科技大學,並計劃再升格為聖約翰大學。聖約翰著名校友包括貝聿銘、顧維鈞、鄒韜奮、宋子文、孔祥熙、連橫(連戰祖父)、榮毅仁、林語堂、張愛玲、張伯苓、周有光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滬江大學

1900年庚子之變中,美國南浸信會和北浸禮會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在上海期間他們決定在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1906年,他們在北四川路開辦了浸會神學院,首任校長為美國人柏高德博士。1914年浸會神學院的中文校名被定為滬江大學,由美國弗吉尼亞州頒發學位。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首任華人校長劉湛恩上任後,對滬江大學進行了一系列旨在“中國化”的整頓和改革,使滬江大學在當時私立大學中以學風純樸聞名,鼎盛時期以文理商著稱於世。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滬江大學各系分別併入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學院等相關院校,校址由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接收。著名校友有徐志摩、李公樸、毛人鳳、吳經熊、夏志清、方先之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西協合大學

1906年英國聖公會、公誼會,美國浸禮會、以美會和加拿大循道會等在成都聯合創辦協合中學,因由五個教會共同發起,當時的成都市民都稱之為"五洋學堂"。1910年成立大學部,由美國傳教士 J.畢啟為校長,仿照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體制開展教學。1933年,校名正式確定為華西協合大學,分別設文、理、醫牙三個學院。1934年,華西協合大學通過美國州立大學考核,由美國授學位發文憑。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西協合大學是中國最早的醫學綜合性大學,也是中國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發端之一。這裡是我國牙科學的發源地,享有了"東亞第一"的美譽。1950年,新中國接管後更名為人民華西大學。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3年院系調整中,醫學院接收了重慶大學醫學院後建立四川醫學院,80年代改成華西醫科大學,2000年併入四川大學。文、理、哲學院合併到川大,其中社會學系及民族學半年後年劃入西南民族學院(今西南民族大學),工學院併入成都科技大學,農學院被併入四川農學院(今四川農業大學)。華西協合大學彙集了陳寅恪、錢穆、梁漱溟、朱光潛一批著名教授專家。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05年春,由於天主教耶穌會干涉校政,馬相伯帶領震旦愛國師生出走。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震旦大學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及附屬中學等,並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震旦博物院"(今上海自然博物館)。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馬相伯與震旦學子在一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震旦大學被撤銷,其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併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其餘系科分別併入復旦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震旦大學著名校友包括邵力子、徐悲鴻、馬君武、于右任、戴望舒、何振樑、王振義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聖約翰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0年,初名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學校採用全英語授課。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併入上海多所高校,部分文理系科及新聞系併入國立復旦大學,土建系科併入同濟大學,經濟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政治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部分理科系、教育系、中文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67年,旅居臺灣的部分聖約翰大學校友在臺覆校,他們通過校友捐助出資,從專科學校辦起,一步步發展為聖約翰科技大學,並計劃再升格為聖約翰大學。聖約翰著名校友包括貝聿銘、顧維鈞、鄒韜奮、宋子文、孔祥熙、連橫(連戰祖父)、榮毅仁、林語堂、張愛玲、張伯苓、周有光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滬江大學

1900年庚子之變中,美國南浸信會和北浸禮會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在上海期間他們決定在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1906年,他們在北四川路開辦了浸會神學院,首任校長為美國人柏高德博士。1914年浸會神學院的中文校名被定為滬江大學,由美國弗吉尼亞州頒發學位。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首任華人校長劉湛恩上任後,對滬江大學進行了一系列旨在“中國化”的整頓和改革,使滬江大學在當時私立大學中以學風純樸聞名,鼎盛時期以文理商著稱於世。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滬江大學各系分別併入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學院等相關院校,校址由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接收。著名校友有徐志摩、李公樸、毛人鳳、吳經熊、夏志清、方先之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西協合大學

1906年英國聖公會、公誼會,美國浸禮會、以美會和加拿大循道會等在成都聯合創辦協合中學,因由五個教會共同發起,當時的成都市民都稱之為"五洋學堂"。1910年成立大學部,由美國傳教士 J.畢啟為校長,仿照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體制開展教學。1933年,校名正式確定為華西協合大學,分別設文、理、醫牙三個學院。1934年,華西協合大學通過美國州立大學考核,由美國授學位發文憑。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西協合大學是中國最早的醫學綜合性大學,也是中國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發端之一。這裡是我國牙科學的發源地,享有了"東亞第一"的美譽。1950年,新中國接管後更名為人民華西大學。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3年院系調整中,醫學院接收了重慶大學醫學院後建立四川醫學院,80年代改成華西醫科大學,2000年併入四川大學。文、理、哲學院合併到川大,其中社會學系及民族學半年後年劃入西南民族學院(今西南民族大學),工學院併入成都科技大學,農學院被併入四川農學院(今四川農業大學)。華西協合大學彙集了陳寅恪、錢穆、梁漱溟、朱光潛一批著名教授專家。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福建協和大學

清宣統三年(1911),世界基督教大會高等教育委員會會長高綽博士來到福州,與福建基督教六公會聯議創辦大學。幾經醞釀籌備,於1915成立董事會,成立福建協和大學,推選莊才偉為首任校長。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05年春,由於天主教耶穌會干涉校政,馬相伯帶領震旦愛國師生出走。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震旦大學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及附屬中學等,並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震旦博物院"(今上海自然博物館)。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馬相伯與震旦學子在一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震旦大學被撤銷,其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併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其餘系科分別併入復旦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震旦大學著名校友包括邵力子、徐悲鴻、馬君武、于右任、戴望舒、何振樑、王振義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聖約翰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0年,初名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學校採用全英語授課。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併入上海多所高校,部分文理系科及新聞系併入國立復旦大學,土建系科併入同濟大學,經濟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政治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部分理科系、教育系、中文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67年,旅居臺灣的部分聖約翰大學校友在臺覆校,他們通過校友捐助出資,從專科學校辦起,一步步發展為聖約翰科技大學,並計劃再升格為聖約翰大學。聖約翰著名校友包括貝聿銘、顧維鈞、鄒韜奮、宋子文、孔祥熙、連橫(連戰祖父)、榮毅仁、林語堂、張愛玲、張伯苓、周有光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滬江大學

1900年庚子之變中,美國南浸信會和北浸禮會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在上海期間他們決定在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1906年,他們在北四川路開辦了浸會神學院,首任校長為美國人柏高德博士。1914年浸會神學院的中文校名被定為滬江大學,由美國弗吉尼亞州頒發學位。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首任華人校長劉湛恩上任後,對滬江大學進行了一系列旨在“中國化”的整頓和改革,使滬江大學在當時私立大學中以學風純樸聞名,鼎盛時期以文理商著稱於世。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滬江大學各系分別併入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學院等相關院校,校址由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接收。著名校友有徐志摩、李公樸、毛人鳳、吳經熊、夏志清、方先之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西協合大學

1906年英國聖公會、公誼會,美國浸禮會、以美會和加拿大循道會等在成都聯合創辦協合中學,因由五個教會共同發起,當時的成都市民都稱之為"五洋學堂"。1910年成立大學部,由美國傳教士 J.畢啟為校長,仿照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體制開展教學。1933年,校名正式確定為華西協合大學,分別設文、理、醫牙三個學院。1934年,華西協合大學通過美國州立大學考核,由美國授學位發文憑。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西協合大學是中國最早的醫學綜合性大學,也是中國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發端之一。這裡是我國牙科學的發源地,享有了"東亞第一"的美譽。1950年,新中國接管後更名為人民華西大學。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3年院系調整中,醫學院接收了重慶大學醫學院後建立四川醫學院,80年代改成華西醫科大學,2000年併入四川大學。文、理、哲學院合併到川大,其中社會學系及民族學半年後年劃入西南民族學院(今西南民族大學),工學院併入成都科技大學,農學院被併入四川農學院(今四川農業大學)。華西協合大學彙集了陳寅恪、錢穆、梁漱溟、朱光潛一批著名教授專家。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福建協和大學

清宣統三年(1911),世界基督教大會高等教育委員會會長高綽博士來到福州,與福建基督教六公會聯議創辦大學。幾經醞釀籌備,於1915成立董事會,成立福建協和大學,推選莊才偉為首任校長。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17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承認福建協和大學是一所合格大學,並且參照美國大學畢業生的管理辦法,承認其畢業生同樣可取得學士學位。1927,校董事會改組,美籍校長辭職回國,校務由國人收回。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05年春,由於天主教耶穌會干涉校政,馬相伯帶領震旦愛國師生出走。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震旦大學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及附屬中學等,並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震旦博物院"(今上海自然博物館)。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馬相伯與震旦學子在一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震旦大學被撤銷,其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併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其餘系科分別併入復旦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震旦大學著名校友包括邵力子、徐悲鴻、馬君武、于右任、戴望舒、何振樑、王振義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聖約翰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0年,初名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學校採用全英語授課。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併入上海多所高校,部分文理系科及新聞系併入國立復旦大學,土建系科併入同濟大學,經濟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政治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部分理科系、教育系、中文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67年,旅居臺灣的部分聖約翰大學校友在臺覆校,他們通過校友捐助出資,從專科學校辦起,一步步發展為聖約翰科技大學,並計劃再升格為聖約翰大學。聖約翰著名校友包括貝聿銘、顧維鈞、鄒韜奮、宋子文、孔祥熙、連橫(連戰祖父)、榮毅仁、林語堂、張愛玲、張伯苓、周有光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滬江大學

1900年庚子之變中,美國南浸信會和北浸禮會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在上海期間他們決定在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1906年,他們在北四川路開辦了浸會神學院,首任校長為美國人柏高德博士。1914年浸會神學院的中文校名被定為滬江大學,由美國弗吉尼亞州頒發學位。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首任華人校長劉湛恩上任後,對滬江大學進行了一系列旨在“中國化”的整頓和改革,使滬江大學在當時私立大學中以學風純樸聞名,鼎盛時期以文理商著稱於世。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滬江大學各系分別併入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學院等相關院校,校址由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接收。著名校友有徐志摩、李公樸、毛人鳳、吳經熊、夏志清、方先之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西協合大學

1906年英國聖公會、公誼會,美國浸禮會、以美會和加拿大循道會等在成都聯合創辦協合中學,因由五個教會共同發起,當時的成都市民都稱之為"五洋學堂"。1910年成立大學部,由美國傳教士 J.畢啟為校長,仿照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體制開展教學。1933年,校名正式確定為華西協合大學,分別設文、理、醫牙三個學院。1934年,華西協合大學通過美國州立大學考核,由美國授學位發文憑。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西協合大學是中國最早的醫學綜合性大學,也是中國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發端之一。這裡是我國牙科學的發源地,享有了"東亞第一"的美譽。1950年,新中國接管後更名為人民華西大學。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3年院系調整中,醫學院接收了重慶大學醫學院後建立四川醫學院,80年代改成華西醫科大學,2000年併入四川大學。文、理、哲學院合併到川大,其中社會學系及民族學半年後年劃入西南民族學院(今西南民族大學),工學院併入成都科技大學,農學院被併入四川農學院(今四川農業大學)。華西協合大學彙集了陳寅恪、錢穆、梁漱溟、朱光潛一批著名教授專家。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福建協和大學

清宣統三年(1911),世界基督教大會高等教育委員會會長高綽博士來到福州,與福建基督教六公會聯議創辦大學。幾經醞釀籌備,於1915成立董事會,成立福建協和大學,推選莊才偉為首任校長。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17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承認福建協和大學是一所合格大學,並且參照美國大學畢業生的管理辦法,承認其畢業生同樣可取得學士學位。1927,校董事會改組,美籍校長辭職回國,校務由國人收回。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福建協和大學也是人才薈萃之所,有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教授先後在這裡任教。如葉聖陶、郭紹虞、嚴叔夏、董作賓、王嶽等。1951年,撤銷福建協和大學和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將兩校合併成立福州大學。1953年福州大學改名為福建師範學院。1972年,福建師範學院改名福建師範大學。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05年春,由於天主教耶穌會干涉校政,馬相伯帶領震旦愛國師生出走。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震旦大學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及附屬中學等,並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震旦博物院"(今上海自然博物館)。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馬相伯與震旦學子在一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震旦大學被撤銷,其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併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其餘系科分別併入復旦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震旦大學著名校友包括邵力子、徐悲鴻、馬君武、于右任、戴望舒、何振樑、王振義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聖約翰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0年,初名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學校採用全英語授課。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併入上海多所高校,部分文理系科及新聞系併入國立復旦大學,土建系科併入同濟大學,經濟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政治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部分理科系、教育系、中文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67年,旅居臺灣的部分聖約翰大學校友在臺覆校,他們通過校友捐助出資,從專科學校辦起,一步步發展為聖約翰科技大學,並計劃再升格為聖約翰大學。聖約翰著名校友包括貝聿銘、顧維鈞、鄒韜奮、宋子文、孔祥熙、連橫(連戰祖父)、榮毅仁、林語堂、張愛玲、張伯苓、周有光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滬江大學

1900年庚子之變中,美國南浸信會和北浸禮會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在上海期間他們決定在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1906年,他們在北四川路開辦了浸會神學院,首任校長為美國人柏高德博士。1914年浸會神學院的中文校名被定為滬江大學,由美國弗吉尼亞州頒發學位。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首任華人校長劉湛恩上任後,對滬江大學進行了一系列旨在“中國化”的整頓和改革,使滬江大學在當時私立大學中以學風純樸聞名,鼎盛時期以文理商著稱於世。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滬江大學各系分別併入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學院等相關院校,校址由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接收。著名校友有徐志摩、李公樸、毛人鳳、吳經熊、夏志清、方先之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西協合大學

1906年英國聖公會、公誼會,美國浸禮會、以美會和加拿大循道會等在成都聯合創辦協合中學,因由五個教會共同發起,當時的成都市民都稱之為"五洋學堂"。1910年成立大學部,由美國傳教士 J.畢啟為校長,仿照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體制開展教學。1933年,校名正式確定為華西協合大學,分別設文、理、醫牙三個學院。1934年,華西協合大學通過美國州立大學考核,由美國授學位發文憑。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西協合大學是中國最早的醫學綜合性大學,也是中國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發端之一。這裡是我國牙科學的發源地,享有了"東亞第一"的美譽。1950年,新中國接管後更名為人民華西大學。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3年院系調整中,醫學院接收了重慶大學醫學院後建立四川醫學院,80年代改成華西醫科大學,2000年併入四川大學。文、理、哲學院合併到川大,其中社會學系及民族學半年後年劃入西南民族學院(今西南民族大學),工學院併入成都科技大學,農學院被併入四川農學院(今四川農業大學)。華西協合大學彙集了陳寅恪、錢穆、梁漱溟、朱光潛一批著名教授專家。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福建協和大學

清宣統三年(1911),世界基督教大會高等教育委員會會長高綽博士來到福州,與福建基督教六公會聯議創辦大學。幾經醞釀籌備,於1915成立董事會,成立福建協和大學,推選莊才偉為首任校長。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17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承認福建協和大學是一所合格大學,並且參照美國大學畢業生的管理辦法,承認其畢業生同樣可取得學士學位。1927,校董事會改組,美籍校長辭職回國,校務由國人收回。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福建協和大學也是人才薈萃之所,有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教授先後在這裡任教。如葉聖陶、郭紹虞、嚴叔夏、董作賓、王嶽等。1951年,撤銷福建協和大學和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將兩校合併成立福州大學。1953年福州大學改名為福建師範學院。1972年,福建師範學院改名福建師範大學。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南女子文理學院

1908年,美國以美會在中國福州創辦的了一所教會女子預科學校,由程呂底亞女士擔任校長,當時僅僅是租賃倉前山倪厝弄的一處房子為宿舍。1914年,在多方捐助下,學校遷入新址,並定名為華南女子文理學院,之後便開始招收本科生。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05年春,由於天主教耶穌會干涉校政,馬相伯帶領震旦愛國師生出走。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震旦大學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及附屬中學等,並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震旦博物院"(今上海自然博物館)。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馬相伯與震旦學子在一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震旦大學被撤銷,其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併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其餘系科分別併入復旦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震旦大學著名校友包括邵力子、徐悲鴻、馬君武、于右任、戴望舒、何振樑、王振義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聖約翰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0年,初名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學校採用全英語授課。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併入上海多所高校,部分文理系科及新聞系併入國立復旦大學,土建系科併入同濟大學,經濟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政治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部分理科系、教育系、中文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67年,旅居臺灣的部分聖約翰大學校友在臺覆校,他們通過校友捐助出資,從專科學校辦起,一步步發展為聖約翰科技大學,並計劃再升格為聖約翰大學。聖約翰著名校友包括貝聿銘、顧維鈞、鄒韜奮、宋子文、孔祥熙、連橫(連戰祖父)、榮毅仁、林語堂、張愛玲、張伯苓、周有光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滬江大學

1900年庚子之變中,美國南浸信會和北浸禮會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在上海期間他們決定在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1906年,他們在北四川路開辦了浸會神學院,首任校長為美國人柏高德博士。1914年浸會神學院的中文校名被定為滬江大學,由美國弗吉尼亞州頒發學位。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首任華人校長劉湛恩上任後,對滬江大學進行了一系列旨在“中國化”的整頓和改革,使滬江大學在當時私立大學中以學風純樸聞名,鼎盛時期以文理商著稱於世。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滬江大學各系分別併入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學院等相關院校,校址由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接收。著名校友有徐志摩、李公樸、毛人鳳、吳經熊、夏志清、方先之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西協合大學

1906年英國聖公會、公誼會,美國浸禮會、以美會和加拿大循道會等在成都聯合創辦協合中學,因由五個教會共同發起,當時的成都市民都稱之為"五洋學堂"。1910年成立大學部,由美國傳教士 J.畢啟為校長,仿照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體制開展教學。1933年,校名正式確定為華西協合大學,分別設文、理、醫牙三個學院。1934年,華西協合大學通過美國州立大學考核,由美國授學位發文憑。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西協合大學是中國最早的醫學綜合性大學,也是中國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發端之一。這裡是我國牙科學的發源地,享有了"東亞第一"的美譽。1950年,新中國接管後更名為人民華西大學。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3年院系調整中,醫學院接收了重慶大學醫學院後建立四川醫學院,80年代改成華西醫科大學,2000年併入四川大學。文、理、哲學院合併到川大,其中社會學系及民族學半年後年劃入西南民族學院(今西南民族大學),工學院併入成都科技大學,農學院被併入四川農學院(今四川農業大學)。華西協合大學彙集了陳寅恪、錢穆、梁漱溟、朱光潛一批著名教授專家。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福建協和大學

清宣統三年(1911),世界基督教大會高等教育委員會會長高綽博士來到福州,與福建基督教六公會聯議創辦大學。幾經醞釀籌備,於1915成立董事會,成立福建協和大學,推選莊才偉為首任校長。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17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承認福建協和大學是一所合格大學,並且參照美國大學畢業生的管理辦法,承認其畢業生同樣可取得學士學位。1927,校董事會改組,美籍校長辭職回國,校務由國人收回。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福建協和大學也是人才薈萃之所,有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教授先後在這裡任教。如葉聖陶、郭紹虞、嚴叔夏、董作賓、王嶽等。1951年,撤銷福建協和大學和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將兩校合併成立福州大學。1953年福州大學改名為福建師範學院。1972年,福建師範學院改名福建師範大學。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南女子文理學院

1908年,美國以美會在中國福州創辦的了一所教會女子預科學校,由程呂底亞女士擔任校長,當時僅僅是租賃倉前山倪厝弄的一處房子為宿舍。1914年,在多方捐助下,學校遷入新址,並定名為華南女子文理學院,之後便開始招收本科生。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05年春,由於天主教耶穌會干涉校政,馬相伯帶領震旦愛國師生出走。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震旦大學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及附屬中學等,並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震旦博物院"(今上海自然博物館)。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馬相伯與震旦學子在一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震旦大學被撤銷,其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併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其餘系科分別併入復旦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震旦大學著名校友包括邵力子、徐悲鴻、馬君武、于右任、戴望舒、何振樑、王振義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聖約翰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0年,初名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學校採用全英語授課。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併入上海多所高校,部分文理系科及新聞系併入國立復旦大學,土建系科併入同濟大學,經濟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政治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部分理科系、教育系、中文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67年,旅居臺灣的部分聖約翰大學校友在臺覆校,他們通過校友捐助出資,從專科學校辦起,一步步發展為聖約翰科技大學,並計劃再升格為聖約翰大學。聖約翰著名校友包括貝聿銘、顧維鈞、鄒韜奮、宋子文、孔祥熙、連橫(連戰祖父)、榮毅仁、林語堂、張愛玲、張伯苓、周有光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滬江大學

1900年庚子之變中,美國南浸信會和北浸禮會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在上海期間他們決定在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1906年,他們在北四川路開辦了浸會神學院,首任校長為美國人柏高德博士。1914年浸會神學院的中文校名被定為滬江大學,由美國弗吉尼亞州頒發學位。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首任華人校長劉湛恩上任後,對滬江大學進行了一系列旨在“中國化”的整頓和改革,使滬江大學在當時私立大學中以學風純樸聞名,鼎盛時期以文理商著稱於世。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滬江大學各系分別併入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學院等相關院校,校址由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接收。著名校友有徐志摩、李公樸、毛人鳳、吳經熊、夏志清、方先之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西協合大學

1906年英國聖公會、公誼會,美國浸禮會、以美會和加拿大循道會等在成都聯合創辦協合中學,因由五個教會共同發起,當時的成都市民都稱之為"五洋學堂"。1910年成立大學部,由美國傳教士 J.畢啟為校長,仿照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體制開展教學。1933年,校名正式確定為華西協合大學,分別設文、理、醫牙三個學院。1934年,華西協合大學通過美國州立大學考核,由美國授學位發文憑。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西協合大學是中國最早的醫學綜合性大學,也是中國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發端之一。這裡是我國牙科學的發源地,享有了"東亞第一"的美譽。1950年,新中國接管後更名為人民華西大學。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3年院系調整中,醫學院接收了重慶大學醫學院後建立四川醫學院,80年代改成華西醫科大學,2000年併入四川大學。文、理、哲學院合併到川大,其中社會學系及民族學半年後年劃入西南民族學院(今西南民族大學),工學院併入成都科技大學,農學院被併入四川農學院(今四川農業大學)。華西協合大學彙集了陳寅恪、錢穆、梁漱溟、朱光潛一批著名教授專家。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福建協和大學

清宣統三年(1911),世界基督教大會高等教育委員會會長高綽博士來到福州,與福建基督教六公會聯議創辦大學。幾經醞釀籌備,於1915成立董事會,成立福建協和大學,推選莊才偉為首任校長。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17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承認福建協和大學是一所合格大學,並且參照美國大學畢業生的管理辦法,承認其畢業生同樣可取得學士學位。1927,校董事會改組,美籍校長辭職回國,校務由國人收回。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福建協和大學也是人才薈萃之所,有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教授先後在這裡任教。如葉聖陶、郭紹虞、嚴叔夏、董作賓、王嶽等。1951年,撤銷福建協和大學和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將兩校合併成立福州大學。1953年福州大學改名為福建師範學院。1972年,福建師範學院改名福建師範大學。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南女子文理學院

1908年,美國以美會在中國福州創辦的了一所教會女子預科學校,由程呂底亞女士擔任校長,當時僅僅是租賃倉前山倪厝弄的一處房子為宿舍。1914年,在多方捐助下,學校遷入新址,並定名為華南女子文理學院,之後便開始招收本科生。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48年秋最後一屆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畢業生參加畢業典禮

1922年,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得到紐約州立大學董事會的臨時承認證書。1927年在反對基督教運動收回教育權的呼聲中,美籍人士分別辭去校長和教務長職務,校務也由國人收回。1951年4月院系調整,華南女子文理學院與福建協和大學合併成立"福州大學"。

"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學的那點事吧。說到中國的大學,就不得不提985、211,能夠成為這兩個俱樂部成員的,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而且歷史悠久。而說到中國大學的歷史,腦袋裡就浮現出許多民國時期響亮的大學名,如燕京、震旦、金陵、東吳等。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傳教,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組建許多教會,一些傳教士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教義主張,採用了辦學堂的方式,把自己的教義理念融入教學,以便根植與中國下一代的思想中。

剛才講到的燕京、震旦、金陵、東吳,還有聖約翰、滬江、協和、嶺南等這些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會學校,他們都是有西方教會在華辦起的學校。民國初期,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普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在中國大地上有14所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我們就分兩期來講講他們的來龍去脈。

北京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由日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出任校長,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並與美國哈佛大學開展學術合作。燕京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置、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燕京大學時期司徒雷登

燕京大學彙集了當時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如埃德加•斯諾、周作人、鄭振鐸、雷潔瓊、吳文藻、錢穆等,校友包括謝婉瑩(冰心)、孫道臨、趙蘭坤(連戰母親)、周汝昌、謝家麟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1903年2月27日,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神父在上海徐家彙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05年春,由於天主教耶穌會干涉校政,馬相伯帶領震旦愛國師生出走。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震旦大學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及附屬中學等,並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震旦博物院"(今上海自然博物館)。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馬相伯與震旦學子在一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震旦大學被撤銷,其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併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其餘系科分別併入復旦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震旦大學著名校友包括邵力子、徐悲鴻、馬君武、于右任、戴望舒、何振樑、王振義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聖約翰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0年,初名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學校採用全英語授課。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併入上海多所高校,部分文理系科及新聞系併入國立復旦大學,土建系科併入同濟大學,經濟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政治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部分理科系、教育系、中文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67年,旅居臺灣的部分聖約翰大學校友在臺覆校,他們通過校友捐助出資,從專科學校辦起,一步步發展為聖約翰科技大學,並計劃再升格為聖約翰大學。聖約翰著名校友包括貝聿銘、顧維鈞、鄒韜奮、宋子文、孔祥熙、連橫(連戰祖父)、榮毅仁、林語堂、張愛玲、張伯苓、周有光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上海滬江大學

1900年庚子之變中,美國南浸信會和北浸禮會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在上海期間他們決定在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1906年,他們在北四川路開辦了浸會神學院,首任校長為美國人柏高德博士。1914年浸會神學院的中文校名被定為滬江大學,由美國弗吉尼亞州頒發學位。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首任華人校長劉湛恩上任後,對滬江大學進行了一系列旨在“中國化”的整頓和改革,使滬江大學在當時私立大學中以學風純樸聞名,鼎盛時期以文理商著稱於世。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2年院系調整中,滬江大學各系分別併入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學院等相關院校,校址由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接收。著名校友有徐志摩、李公樸、毛人鳳、吳經熊、夏志清、方先之等。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西協合大學

1906年英國聖公會、公誼會,美國浸禮會、以美會和加拿大循道會等在成都聯合創辦協合中學,因由五個教會共同發起,當時的成都市民都稱之為"五洋學堂"。1910年成立大學部,由美國傳教士 J.畢啟為校長,仿照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體制開展教學。1933年,校名正式確定為華西協合大學,分別設文、理、醫牙三個學院。1934年,華西協合大學通過美國州立大學考核,由美國授學位發文憑。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西協合大學是中國最早的醫學綜合性大學,也是中國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發端之一。這裡是我國牙科學的發源地,享有了"東亞第一"的美譽。1950年,新中國接管後更名為人民華西大學。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53年院系調整中,醫學院接收了重慶大學醫學院後建立四川醫學院,80年代改成華西醫科大學,2000年併入四川大學。文、理、哲學院合併到川大,其中社會學系及民族學半年後年劃入西南民族學院(今西南民族大學),工學院併入成都科技大學,農學院被併入四川農學院(今四川農業大學)。華西協合大學彙集了陳寅恪、錢穆、梁漱溟、朱光潛一批著名教授專家。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福建協和大學

清宣統三年(1911),世界基督教大會高等教育委員會會長高綽博士來到福州,與福建基督教六公會聯議創辦大學。幾經醞釀籌備,於1915成立董事會,成立福建協和大學,推選莊才偉為首任校長。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17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承認福建協和大學是一所合格大學,並且參照美國大學畢業生的管理辦法,承認其畢業生同樣可取得學士學位。1927,校董事會改組,美籍校長辭職回國,校務由國人收回。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福建協和大學也是人才薈萃之所,有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教授先後在這裡任教。如葉聖陶、郭紹虞、嚴叔夏、董作賓、王嶽等。1951年,撤銷福建協和大學和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將兩校合併成立福州大學。1953年福州大學改名為福建師範學院。1972年,福建師範學院改名福建師範大學。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華南女子文理學院

1908年,美國以美會在中國福州創辦的了一所教會女子預科學校,由程呂底亞女士擔任校長,當時僅僅是租賃倉前山倪厝弄的一處房子為宿舍。1914年,在多方捐助下,學校遷入新址,並定名為華南女子文理學院,之後便開始招收本科生。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1948年秋最後一屆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畢業生參加畢業典禮

1922年,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得到紐約州立大學董事會的臨時承認證書。1927年在反對基督教運動收回教育權的呼聲中,美籍人士分別辭去校長和教務長職務,校務也由國人收回。1951年4月院系調整,華南女子文理學院與福建協和大學合併成立"福州大學"。

民國時期,中國有14所著名教會大學,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