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貴的大學時光應當擁抱奮鬥'

"

【光明時評】

開學季,大一新生們即將開啟夢寐以求的大學新生活。相比高中,大學生活更自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對1674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1.2%的受訪大一新生稱會給自己立規矩,不願“吃喝玩樂過四年”。

經常聽到一些家長對孩子說“上了大學就好了”,這話實在有誤導的成分。大學是比高中自由,但這種“自由”是思想之自由、學術之自由,而非荒疏學業,整天吃喝玩樂的自由。大學也不是吃喝玩樂的地方,相反,從專業能力提升的角度看,大學以前的學習是打基礎,是為接受大學的專門教育、專業教育做準備的。對一個求學者而言,決定未來職業選擇、人生走向、價值實現的專業學習,正是從跨入大學校門開始的。上了大學不僅並不意味著“就好了”,而且還意味著學習的要求更高了。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年輕人一進大學就在思想上“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徹底沉醉在交友、戀愛、打遊戲上。從媒體報道看,包括清華、北大、武大等在內的眾多高校,幾乎每年都有因沉迷遊戲、缺課缺考、學業不及格等原因被勸退乃至開除的學生。令人憂心的是,即便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對學生的課業學習有要求,但我行我素者依然不少。一些人的大學生涯甚至就是在“埋頭寢室打遊戲”中度過的。好好的大學時光被如此浪費,既是對家庭和國家培養的辜負,也是對青春年華的辜負。

青春如“百卉之萌芽,利刃之新發”,應該銳氣逼人、一掃頹廢。熱播電視劇《那些年,我們正年輕》講述的“兩彈一星”研發中幾位大學生義無反顧投身國防建設並奉獻一生的故事,之所以在不同時代的青年中引發共鳴,正是因為“奮鬥”二字。西南聯大期間,青年學子們在防空洞裡刻苦學習,在炮火中尋求知識興國之策,思考救亡圖存之道,沒有那股子鑽研學問、勤學善思的勁頭,這所戰時大學怎會大師層出?

青春是用來奮鬥的,不是拿來揮霍的。現在的大學生大多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中長大,一些青年的物質生活條件好了,但奮鬥精神不足,容易沉醉於物質世界中,在看似“時尚”的消遣裡荒廢了時間、墮落了精神。營造勤奮學習光榮的風氣,努力增強當代人的社會責任感、堅強意志、吃苦耐勞精神等等,是大學教育者的責任,也是大學生自身應端正對標的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91.2%的受訪大一新生稱會給自己立規矩,不願“吃喝玩樂過四年”,這是一個令人欣慰的現象。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清人袁枚的小詩《苔》,正是個人為夢想默默努力、為時代奮勇拼搏的精神寫照。“立鴻鵠志、做奮鬥者”正是當代大學生需要承擔的歷史使命。收起“吃喝玩樂過四年”的頹廢,把自己融入奮進的潮流中,在奮鬥中創造價值、收穫幸福,每一個年輕人都會迎來屬於自己的新時代——奮鬥者的時代。

(作者:李思輝,系媒體評論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