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照進現實
夢想照進現實
夢想照進現實
夢想照進現實
夢想照進現實
夢想照進現實
夢想照進現實
夢想照進現實
夢想照進現實
夢想照進現實
新華網
1/9 這是1978年春,北京大學迎來恢復高考後錄取的第一批新生(資料照片)。1977年,高考恢復,作為中國最重要的考試之一,40年來,高考影響著考生的人生軌跡,也鐫刻著國家發展、時代變遷的印記。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高考如何變革,中國人對知識的尊崇、對夢想的追求從未改變。在這張永無止境的答卷上,每一代人都面臨著各自的考題,都應當也必將作出精彩的解答。新華社發
2/9 吳樂(右)和韓藝在工作室合影(5月5日攝)。吳樂和韓藝是南京林業大學家居與工業設計學院的大四學生。2016年暑期,同樣愛好木藝的兩人“因木相識”,於是在學校水杉創業園合開了一間“因木之遇”工作室,製作經營木藝品,併為木藝愛好者提供體驗教學服務。經過近一年的經營,“因木之遇”工作室已滾動投入近萬元,增添了設備和更多名貴木料。在此基礎上,她們於今年4月正式註冊了“南京因木之遇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吳樂和韓藝表示,畢業後將集中精力打造精品木藝企業。 新華社記者 孫參 攝
3/9 1978年2月,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進入大學校門。這是清華大學1977級的學生在課堂上(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4/9 上圖:甘福保在展示他1977年參加高考時的准考證;下圖:甘福保在整理他收藏的歷年高考卷(拼版照片,2014年6月5日攝)。江西省南昌市70歲老人甘福保熱衷收集高考試卷,1978到2016年一套沒落下。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已經30歲的甘福保報名參加考試,並被當時的江西大學物理系錄取。甘福保說,收藏這些試卷,主要是對高考有感恩之心,國家恢復高考圓了他的大學夢。 新華社記者 周科 攝
5/9 2012年9月10日,甘相偉輔導學生閱讀寫作。當日是甘相偉當老師後的第一個教師節。2007年,專科畢業的甘相偉來到北京大學做保安;2008年,他通過成人高考考入北大中文系;2012年6月,他的書《站著上北大》出版發行。他的經歷感動了無數人,被稱為“保安哥”“勵志哥”。新華社記者 李文 攝
6/9 病床上的肖麗手捧貴州大學的“慰問金”(2012年7月7日攝)。 2012年高考,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農家女孩肖麗在身患癌症、左腿高位截肢的情況下,堅持走進“一個人的考場”,並考出了超出貴州省文科一本線的好成績,被網友稱為“最堅強高考女孩”。2012年7月19日,貴州大學校長親自將貴州大學2012年第一份錄取通知書送到肖麗的手中,並承諾開學時還會親自來接她。2012年8月27日晚,肖麗因癌症惡化搶救無效去世。肖麗不放棄追求大學夢想,一直堅信自己能創造奇蹟,並頑強地與病魔抗爭,感動了許多人。 新華社記者 閆起磊 攝
7/9 上圖:2013年4月20日,徐俊(左)和蘇締光在中央民族大學體育場草坪上展示自己關於汶川記憶的感悟(新華社記者王婧嬙攝);左下圖:蘇締光舅舅家在2008年地震中受損的房屋;右下圖:2008年高考結束之後,蘇締光在家鄉汶川縣銀杏鄉幫助舅舅家重新搭建在地震中毀掉的房屋(手機拍攝,由蘇締光提供)。徐俊,1989年出生,四川綿陽人;蘇締光,1989年出生,四川汶川人。2008年“5·12”汶川地震發生時,他們都是緊張備戰高考的高三學子,突如其來的災難並沒有讓這兩個少年停止對夢想的追逐,兩人都考入了中央民族大學,學習製藥工程。新華社發
8/9 拼版照片:上圖:當年正在上小學的王瓊(左)抬著水走在崎嶇的山路上(2009年10月24日,新華社記者聶建江攝);下圖:即將參加高考的王瓊放學後在學校開水房打開水(2017年5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陳斌攝)。2009年,新華社記者在甘肅省會寧縣採訪調研時,王瓊只是個10歲的小學生。8年過去了,王瓊憑著自己的努力,如今已是甘肅省級示範性高中——會寧一中的一名高三學生,即將參加高考。不少貧困地區的孩子,就是通過高考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新華社發
9/9 大學生村幹部謝榮耀(中)帶領電商戶在供貨廠家考察羊絨衫質量(2015年12月19日攝)。謝榮耀是河北省清河縣窪裡村人,2012年大學畢業後被省級電力公司錄用,但謝榮耀卻想回農村創業,“我們縣電子商務搞得紅紅火火,我想讓農村也搭上互聯網的快車”。於是他回到清河縣,被分配到老家窪裡村擔任黨支部副書記。2015年,在謝榮耀的帶動下,有著240戶的窪裡村,200戶村民都步入電商行列,年賺十萬以上的有70多戶,過百萬的有五六戶。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2017-06-0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