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一篇論文就能評上教授”,南京這所大學放了個大招'

"
"
“不需要一篇論文就能評上教授”,南京這所大學放了個大招

來源 | 澎湃新聞、學術那些事兒

“很榮幸,之前從沒想到過。”今年54歲、從教33年的蔣華鬆,前不久終於評上了教授。

他是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教師,此前在副教授的崗位上已經待了12年。因為學校今年出臺的一項新政,蔣華鬆成為該校憑“教學專長”晉升教授的第一人。

在大學職稱評比中,最看重的是科研成果、論文數量等。但蔣華鬆此次“入圍”教授,並無一篇論文、無一分科研,全靠的是他平時課堂教學的表現和成績。

南林大這一教授評審政策,在全國高校中都堪稱是創新之舉。

“它克服了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等傾向,有利於去除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痼疾,改變‘教得好’不如‘寫得好’的一貫論調。”南林大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說。

不需一篇論文,就能評上教授


看起來十分樸實,蔣華鬆卻是南林大的名人。走在校園裡,總有擦肩而過的學生恭恭敬敬向他喊一聲“蔣老師”。

關於“蔣老師”的故事有很多。比如,形容他的課,南林大校園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華鬆上課有三寶:案例、板書、喝水少。”

最枯燥單調的數學,他能用最貼近生活的實例講得深入淺出、生動易懂;儘管他身患肩周炎,一節課卻會寫滿三四塊黑板板書;課堂上從不喝水,卻激情滿滿、滔滔不絕、連貫順暢。

蔣華鬆在南林大師生中因獨具教學魅力而口碑頗好,但年過50歲,卻一直在副教授崗上徘徊。相反,一些三十來歲的教師卻早早有了教授職稱。

這也是當前我國許多高校職稱評選的現狀:深諳教學、專攻教學的教師“晉升難”。

長期以來,職稱評審量化考核是教師的科研成果,其中論文發表成為最主要考核內容。逐漸地,唯科研、唯論文成為教育領域無形的指揮棒。

教學是個良心活兒,教得好不好,沒有固定的量化標準。長期以來,國內對於學校的排名、教師的評選等,大多也以科研成果作為主要評比依據。受這一“指揮棒”的影響,教師的薪資、地位亦與之息息相關。

這就造成了許多教師在學校把大部分精力時間都花在科研上面,而對於教學則只當做“公家任務”完成。

尤其對於思政、數學、外語等公共課和基礎課來說,一是科研上常有突破很難,二是平日裡的教學工作量已然很大,因此如蔣華鬆等教師,基本上放棄了晉升為教授的想法。“分身乏術的時候只能是耕了‘公家田’,荒了‘自留地’。”蔣華鬆對澎湃新聞說。

大膽改革,南林大“先行先試”


“大學最本職的任務是教書育人。”南京林業大學校長王浩說,“科研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教師迴歸教學本分。”

這也是南林大此次改革職稱評審的初衷。

今年3月,該校發佈《南京林業大學教學專長型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條件(試行)》。

“教學專長型”,顧名思義,是指在教學方面具有特別擅長的學識、技藝、本領或特殊才能。學校在對這部分老師進行職稱評聘時,將教學業績取代科研業績,重點考察其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的成績。

“論文不再是‘硬槓子’,”南林大人事處處長閔永軍對澎湃新聞說,此次蔣華鬆評上教授的過程沒有要求審查一篇論文,“單純考查他的教學在師生中的口碑度和課堂質量”。

南林大這一評審政策在全國高校中都算是走在前列的,不過這也是“大勢所趨”。

2018年6月,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開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會議強調,堅持“以本為本”,推進高等教育迴歸常識、迴歸本分、迴歸初心、迴歸夢想,提出“要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績效考核和津貼分配中把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作為同等重要的依據”。

同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一系列真招實措改進人才評價的方式,提出“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等傾向”,注重考察各類人才的“專業性、創新性和履責績效、創新成果、實際貢獻”。

在此背景下,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2019年寒假,南林大由人事處牽頭,會同教務處、學工處、評估辦等部門多番研討,為“潛心教學、因材施教、教學效果好”的教學專長型老師“量身”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

“教學業績”怎麼考,費盡心思


首嘗“螃蟹”,這對制定評價體系的部門挑戰不小。更何況,相比以往對科研業績的量化,考核教學業績不是一件容易事。

南林大人事處長閔永軍告訴澎湃新聞,此次評審,先由老師自主申報,通過多輪篩選,最終篩選出3名候選人,再從師生評價、課堂質量專家評價兩方面進行評比。

“深受學生歡迎”是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這一部分由學工處調取近5年畢業生數據彙總而成。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瞭解畢業生對教師教學活動效果的評價。

至於課堂質量專家評審,閔永軍介紹,是由教務處在教師不知情的前提下,在其前一年授課錄像中隨機抓取3段45分鐘的教學視頻,組織校外不少於3位國家級或省級教學名師,以及校內教學督導等進行評議。

“通過一系列程序,讓真正有能力、有才學、教得好的一線教師脫穎而出。”南林大人事處副處長韓建剛說。

當然,由於首次實行,評價體系並非完美。閔永軍表示,今後將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加以調整和完善。

“從今年實行情況看,老師們對這一新政都比較支持。‘教學為主’這一理念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閔永軍說。

“讓教師迴歸本分,讓潛心於教書育人的教師有尊嚴、有前途、有發展,是我們推行這項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南林大校長王浩說,其目的是讓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王浩說,今後,南林大還將針對不同類型教師的崗位職責和工作特點,以及教師所處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分類、分層次、分學科設置動態化的職稱考核內容和考核方式,讓不同專長老師都能在南林大校園中安心專注於紮實、系統、高水平的專業工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