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十年,給年輕人10條掏心掏肺的建議

文 | 李栩然 馬栩文

首發 | 栩先生(公眾號ID:superMr_xu)


1

這篇文章寫給高三畢業生,也寫給每一個還在困惑中的年輕人。

如果你剛剛高三畢業,那麼接下來的10年,會是對你人生改變最大的10年。

大學畢業後,特別是工作後,你很可能會成為和現在完全不同的一個人。你的三觀會被重新塑造,行為模式也會徹底改變。

提前認識到這一點,你就能有意識地讓這些變化往更好的方向走。

這也是我在高三畢業十多年後,寫下這篇文章的原因:這個時間點很重要,我希望能幫你往更好地方向去改變。

我高中畢業十多年,踩過很多坑,做過很多嘗試,也思考過無數次關於個人成長的問題。

我覺得,你可以把這篇文章當作一個“參考”路牌。

我會告訴你:我覺得在某個路口,選擇什麼路可能更好;在某個地方可能會有坑,你得小心;某個地方是絕路,千萬不能去。

沒有任何人能保證你不掉坑。

我希望的是你未來能少掉點坑,或者掉坑後快點爬出來。

能做到這些就已經足夠了。未來你會知道,重要時刻少犯幾個錯誤,對人生來說意味著多麼巨大的價值。

畢業十年,給年輕人10條掏心掏肺的建議


2

一、關於城市。報志願先看城市,再看學校和專業。有機會盡量去一二線城市。

一個人要有能力,更要有平臺;而且好平臺會幫你更快地提升能力。

一個城市就是一個大平臺,在不同的平臺上,你的視野不同,機會不同,未來的可能性就是會完全不同。

除非特殊情況,不要因為“我爸媽捨不得我”“我是女孩子”等等這樣的原因,覺得“我讀書要離家近一點,所以即使這個城市和學校差一點,我還是在這裡吧”。

你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責任人,你首先也得為自己(而不是任何其他人)的未來負責。

而你只有取得了更好的發展,才有更多機會去追求想要的人生。這跟你是誰,你是男生還是女生沒有關係。

我高中之前都生活在縣城,我從不否認在非一二線地區工作和生活的價值。

大學畢業後,你可以再根據情況作出自己的選擇。

但你得先見過更大的世界,才談得上真正的“選擇”。如果你是家長,也希望能讀讀這段話。

二、關於專業。在選專業的時候需要結合自己情況多考慮考慮,但如果實在想不清楚,也不必太糾結。

在18歲甚至20多歲的時候,一小部分幸運的人已經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特長與興趣,但大部分人其實並沒有那麼明確的特長與興趣。

如果你是那大部分人,沒有“超出常人”的特長或者興趣,同時實在不知道該選什麼專業(注意這些前提),那你不妨運用我提出的“大路思維”。

優先選擇招人多、未來工作機會也多的專業(不限於計算機、經濟金融、機械、法律等),避免去專業人數特別少的專業。

“大路思維”是我新造的一個詞,它的意思是說:除非有機會在某條“小路”上成為真正的頭部,否則,走大路,才是對大部分人最有利的選擇。

一萬個人競爭一千個崗位的專業,和十個人競爭兩個崗位的專業,寧願選前者。

看起來比例小,實際上今後的選擇空間要大得多。

水大魚大的意思是,先有大水,才有大魚。

畢業十年,給年輕人10條掏心掏肺的建議

三、關於學習。大學裡面要好好努力。“大學可以輕輕鬆鬆”、“休學退學一樣可以過得很好”這樣的話,都是鬼話。

首先要把專業學好。大學畢業後,你的工作很可能和你所學的專業不相關。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放棄專業學習。

不考慮其他因素,大學裡面花時間去把本專業的一些核心理論、方法學好是非常必要的,以後你不會有這麼大片的集中的時間。

每個專業都有一些經典著作,好好讀讀。在未來的工作中,很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核心方法和能力都是通用的,可以平移的。

專業經典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能提供很多方法範式。

把專業學好不是說每次考試都一定要拿高分,關鍵是你得有一技傍身。

拿我學的中文來說,你至少得會寫,得多寫。對自己狠一點就得有“給我什麼我都能寫”的心態和訓練。

以後你會發現,在一個公司裡真正能寫的人極少。這會成為一份技術活,會成為你的一個鐵飯碗。其他專業同理。


3

四、關於實踐。

王陽明強調“人須在事上磨鍊”,非常有道理。

大學裡通過實習、實踐去磨鍊處理事情和與人溝通的能力,拓展思維,很有必要。但你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

對某些專業來說,實習還是比較有價值的(比如中文、新聞),儘早去接觸行業,對你未來的發展很有幫助。

但對某些需要深度進行理論學習的專業來說,沒必要那麼急著實習。這兩種選擇的目的都是一樣的:踏踏實實練好能力。

學生會、社團這些組織,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發展需要而選擇是否參加。

但不要為了“混學生會”而去“混學生會”,不要年紀輕輕就把自己搞得老氣橫秋,這很無聊也沒什麼價值。

畢業十年,給年輕人10條掏心掏肺的建議


五、關於未來。

我很期待我們國家有更多優秀的科研人才,這很重要。但我不希望你一開始就貿然地決定“我一定要考研考博”。這是一種執念。

在做出讀研讀博還是畢業工作的決定之前,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的專業真的需要讀研讀博嗎?

如果你的專業學歷越高越吃香,未來就業路子廣,那就爭取讀。反之,慎重讀研。


第二個問題,我真的有學術能力和學術興趣嗎?

最簡單的測試方法是,如果你讀到大三大四了,還不能夠寫出1篇(就1篇)符合規範的學術論文,那就省省事吧。


第三個問題很現實:我的家庭情況支持我讀研讀博嗎?任何事情都有時間成本,讀書也一樣,而且成本很高

讀研三年,讀博三年起步。而且高校青年教師目前各方面的壓力是很大的。

如果你家庭條件真的不錯,那不用考慮太多。

反之如果你家庭條件很一般,前兩個問題的答案也是偏否定的,那就早點出來工作吧。

相信我,如果你真的熱愛學習,身在哪裡都沒關係。

六、關於愛情。愛情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永遠是做好自己。應該期待美好圓滿的愛情,也不要怕心碎。心碎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勇敢和真誠地面對一切。

“得到一件東西的最好方式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愛情也一樣。

不管有沒有愛情,做好自己才是一切的前提。

談戀愛的基礎是“談”,兩個人如果談不到一塊去,沒有必要勉強。

愛情雙方是平等的,一方跪舔一方,或者一方高人一等,大概率都難以持久。

性是你的自由。但只有懂束縛,才懂真正的自由。

不管怎樣,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好自己。這世界上沒有無痛人流,更沒有後悔藥。


4

七、關於金錢:很多時候不是需求本身創造了消費,而是攀比的心理激發了消費,儘早知道這一點,並且意識到“消費主義”只是一種現象,而不是你必須選擇的生活方式。

你身邊的人來自天南海北,可能會有家庭條件非常好的同學與朋友;你見到的世界也與自己此前見到的完全不同,這或許會令你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與不平衡感。

這種時候一般會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讓自己“看起來更像他們”,像他們一樣去消費、去生活;一種是表示不屑,與他們的生活方式疏離。

這都是很“自然”的心理反應。

但實際上你還有第三種選擇:放棄攀比心理,但把他人作為鏡子。

放棄攀比心理,不僅僅是因為攀比沒有盡頭,而是因為這只是一種並無必要的行為模式。

把他人作為鏡子,是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消費觀可能都不一樣,一味消費和一味節省可能都不是正確的觀念。多對比、多思考,你能更好地成為金錢的主人。

儘量不要在互聯網產品上借錢消費。有一種東西叫裸貸,千萬不要碰。

畢業十年,給年輕人10條掏心掏肺的建議

八、關於時間:時間是一無所有的年輕人逆襲的唯一資本。

包括專業學習在內,所有以付出時間為代價、而又能產生收益的事情,都是你可以去做的事情。它們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工具、技能習得類的事。人類的大腦構造和肌肉記憶模式決定了,工具、技能類的東西一旦習得就根本忘不了。

二是收益與時間長短呈絕對正相關的事。比如摘抄;比如社交。

三是主要以投入時間為代價存在突破機會的事情。比如考一些有難度的證,比如有點特長的,可以多去參加一些比賽,贏了很可能命運就此改變、輸了反正也沒人認識;還比如投入時間寫小說的、開公眾號的。

四是短期消耗時間卻長期存在收益的事。當年明月寫《明朝那些事兒》的最大底氣不是他有多幽默,而是他曾用了幾年時間看完了上千萬字枯燥無味的《明實錄》。

關於這方面的詳細內容,你可以讀我的另一篇文章:《年輕的時候做點什麼,才能讓今後受益終身》(後臺消息區回覆“年輕”可以提取這篇文章)。

總之,真正拉開人生差距的,是你對時間的使用方法。而大學則可能是你人生中“時間自由度”最高的四年。

九、關於安全。

有一句話叫:防君子不防小人。

這句話一半的意思是說,小人你防也防不住。但還有一半的意思是說,防人之心不可無,不要讓君子(也就是一般的普通人)有對自己起歹心的機會。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不管是生命安全還是財產安全,永遠要把握在自己的手上。

這裡重點對女生說一句(其實對男生也適用),除非是你的男朋友,否則儘量避免和一個男性在無人的地方單獨相處,不管他是同學、學長,還是老師。

不是說要對人性這麼悲觀,只不過你沒有必要用自己的安全,去檢驗一個人的人性。

十、最後,關於這個社會。

你會見到一個五光十色的世界。你可能會面臨很多誘惑,也可能會見到一些黑暗。但在這篇文章的最後,我只想告訴你兩句話。

第一句話:邪路快,正路遠。走邪路看起來有很多捷徑,能讓你走得更“快”,但其實是你給自己挖的最大的坑。

第二句話:因為今天這個社會是有突破機會的,又因為真正靠譜的人永遠是稀缺資源。

所以,堅持做一個靠譜的人,做一個持續靠譜的人,未來永遠會有你的一碗飯吃。你還年輕,不要太焦慮。

說明一下,我不是在表達主觀的價值判斷或者美好的內心願望,我是在陳述一些我觀察到的客觀事實。

畢業十年,給年輕人10條掏心掏肺的建議

最後的最後,多說兩句。

我知道我的讀者裡面,高三畢業生只佔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所以這篇文章的閱讀可能並不高。

但我仍然覺得:一定要寫這篇文章。

因為,真正關注這個群體的文章其實非常非常少——就像那個段子說的:高考完了你就從熊貓變成狗熊了——但其實,他們非常需要一些對選擇、對未來生活有啟發的內容。

所以,我掏心掏肺地寫了4000字的乾貨內容,條條都是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這些內容不僅僅適合高三畢業生,對於在思考相關主題的年輕讀者來說,應該也都是有啟發的。

如果你身邊有高三畢業的親戚、朋友,也非常歡迎你把這篇文章轉給他們。我相信這篇文章對他們來說,是一份有價值的稀缺資源。

—— END ——

栩先生說:感謝閱讀,我是栩先生,文章來自我的個人原創微信公眾號“栩先生”(栩念xu)(公眾號ID:superMr_xu)。

關注公眾號,在菜單欄可以直接讀我的更多成長乾貨、深度思考等全網熱文,和關於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公眾號後臺回覆“社群”,加入後即可獲得價值千元的成長禮包,已有上千人一起抱團成長。

希望你喜歡今天的文章,歡迎轉發評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