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了四年,水平不及在機構培訓一年的,大學白上了?”'

"

前段時間,有位大學畢業生在社交媒體上吐槽:“自己大學學了四年,水平不及在教育機構培訓一年的培訓生,感覺大學白上了”。原來這位大學畢業生認識了一位在某培訓機構學習一年的培訓生,在與這位培訓生溝通編程方面的問題時,他發現培訓生的水平高出自己好幾個檔次。“與培訓生相比,自己完全不像大學生,反而像個小學生”,這位大學生髮出質疑“上大學的意義何在?”

"

前段時間,有位大學畢業生在社交媒體上吐槽:“自己大學學了四年,水平不及在教育機構培訓一年的培訓生,感覺大學白上了”。原來這位大學畢業生認識了一位在某培訓機構學習一年的培訓生,在與這位培訓生溝通編程方面的問題時,他發現培訓生的水平高出自己好幾個檔次。“與培訓生相比,自己完全不像大學生,反而像個小學生”,這位大學生髮出質疑“上大學的意義何在?”

“大學學了四年,水平不及在機構培訓一年的,大學白上了?”

大學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或求職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產生了一些困惑,很正常。他們會質疑上大學的意義,甚至認為自己的大學白讀了。而文中開頭的這位大學畢業生,他的困惑其實是因為對大學教育和自身認識有誤解。

首先,大學生水平的高低不應只體現在實踐操作上。由於學習內容的不同,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實操水平弱於培訓生,不算稀奇事。若對實操以外的水平進行比對,大學本科生的優勢就會體現出來,畢竟四年的時間,學到的不只是技術,更多的是思考方式、學習方式和廣泛的興趣。

當然,不僅部分大學生自身會對大學教育有誤解,社會上的很多人,都覺得大學生應該是技能和素質都相當高的群體: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應該有超高的編程技術,修理電子產品更是不在話下;金融學專業大學生應該能縱橫金融領域,賺錢輕而易舉;心理學專業大學應該能一眼看穿別人的心理,能對症下藥地處理好別人的心理問題……人們把大學當成了職業培訓所,他們簡單地認為大學本科四年,學生們都在進行著相關技能培訓,畢業了就能在工作崗位上幹出一番成就。

"

前段時間,有位大學畢業生在社交媒體上吐槽:“自己大學學了四年,水平不及在教育機構培訓一年的培訓生,感覺大學白上了”。原來這位大學畢業生認識了一位在某培訓機構學習一年的培訓生,在與這位培訓生溝通編程方面的問題時,他發現培訓生的水平高出自己好幾個檔次。“與培訓生相比,自己完全不像大學生,反而像個小學生”,這位大學生髮出質疑“上大學的意義何在?”

“大學學了四年,水平不及在機構培訓一年的,大學白上了?”

大學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或求職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產生了一些困惑,很正常。他們會質疑上大學的意義,甚至認為自己的大學白讀了。而文中開頭的這位大學畢業生,他的困惑其實是因為對大學教育和自身認識有誤解。

首先,大學生水平的高低不應只體現在實踐操作上。由於學習內容的不同,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實操水平弱於培訓生,不算稀奇事。若對實操以外的水平進行比對,大學本科生的優勢就會體現出來,畢竟四年的時間,學到的不只是技術,更多的是思考方式、學習方式和廣泛的興趣。

當然,不僅部分大學生自身會對大學教育有誤解,社會上的很多人,都覺得大學生應該是技能和素質都相當高的群體: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應該有超高的編程技術,修理電子產品更是不在話下;金融學專業大學生應該能縱橫金融領域,賺錢輕而易舉;心理學專業大學應該能一眼看穿別人的心理,能對症下藥地處理好別人的心理問題……人們把大學當成了職業培訓所,他們簡單地認為大學本科四年,學生們都在進行著相關技能培訓,畢業了就能在工作崗位上幹出一番成就。

“大學學了四年,水平不及在機構培訓一年的,大學白上了?”

不否認,的確有一些大學畢業生,經過四年學習,具備了很強的實踐能力,能獨當一面。但就大學本科的教育目標來看,它的本意並不是進行職業培訓,而是培養學生的情操、思維能力、社會責任感和一定的生存技能。大學本科進行的是大寬度、淺深度的偏理論的通識教育,與職業培訓有著本質區別。

近些年,有一部分高等職業院校開展應用型本科教育,這種教育比普通本科教育更側重應用和實踐技能,學生的實踐水平通常較高。不過,應用型本科教育只是本科教育的一種形式,且覆蓋面很小,不具有普遍性。

"

前段時間,有位大學畢業生在社交媒體上吐槽:“自己大學學了四年,水平不及在教育機構培訓一年的培訓生,感覺大學白上了”。原來這位大學畢業生認識了一位在某培訓機構學習一年的培訓生,在與這位培訓生溝通編程方面的問題時,他發現培訓生的水平高出自己好幾個檔次。“與培訓生相比,自己完全不像大學生,反而像個小學生”,這位大學生髮出質疑“上大學的意義何在?”

“大學學了四年,水平不及在機構培訓一年的,大學白上了?”

大學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或求職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產生了一些困惑,很正常。他們會質疑上大學的意義,甚至認為自己的大學白讀了。而文中開頭的這位大學畢業生,他的困惑其實是因為對大學教育和自身認識有誤解。

首先,大學生水平的高低不應只體現在實踐操作上。由於學習內容的不同,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實操水平弱於培訓生,不算稀奇事。若對實操以外的水平進行比對,大學本科生的優勢就會體現出來,畢竟四年的時間,學到的不只是技術,更多的是思考方式、學習方式和廣泛的興趣。

當然,不僅部分大學生自身會對大學教育有誤解,社會上的很多人,都覺得大學生應該是技能和素質都相當高的群體: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應該有超高的編程技術,修理電子產品更是不在話下;金融學專業大學生應該能縱橫金融領域,賺錢輕而易舉;心理學專業大學應該能一眼看穿別人的心理,能對症下藥地處理好別人的心理問題……人們把大學當成了職業培訓所,他們簡單地認為大學本科四年,學生們都在進行著相關技能培訓,畢業了就能在工作崗位上幹出一番成就。

“大學學了四年,水平不及在機構培訓一年的,大學白上了?”

不否認,的確有一些大學畢業生,經過四年學習,具備了很強的實踐能力,能獨當一面。但就大學本科的教育目標來看,它的本意並不是進行職業培訓,而是培養學生的情操、思維能力、社會責任感和一定的生存技能。大學本科進行的是大寬度、淺深度的偏理論的通識教育,與職業培訓有著本質區別。

近些年,有一部分高等職業院校開展應用型本科教育,這種教育比普通本科教育更側重應用和實踐技能,學生的實踐水平通常較高。不過,應用型本科教育只是本科教育的一種形式,且覆蓋面很小,不具有普遍性。

“大學學了四年,水平不及在機構培訓一年的,大學白上了?”

其次,大學裡的好學生,大多是自學的。培訓生編程技術高,說明他在一年的職業培訓中付出了努力。如果大學生以相同的努力程度專注於編程這一件事,我認為水平不會比培訓生差,最起碼是差不多的。

大學與高中最大的不同是,高中是“圈養”,大學是“散養”。大學生較高中生更為獨立,在學習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只要想學,圖書館裡有著取之不盡的學習資源。可是,相當數量的大學生學習勁頭不強,他們上課睡覺、下課玩遊戲,有的大學生純粹是抱著混文憑的態度去上大學的,結果可想而知?

有高校老師抱怨,雖然強調了曠課會影響期末考試成績,但每次點名仍有同學曠課;也有高校老師認為,一些本科生的畢業論文水平太差,從網上大段摘抄就算了,還前後不搭,感覺寫作水平比不上中學生。

如果以這樣的學習狀態上大學,畢業後水平不及好好學習的培訓生,很正常的。

"

前段時間,有位大學畢業生在社交媒體上吐槽:“自己大學學了四年,水平不及在教育機構培訓一年的培訓生,感覺大學白上了”。原來這位大學畢業生認識了一位在某培訓機構學習一年的培訓生,在與這位培訓生溝通編程方面的問題時,他發現培訓生的水平高出自己好幾個檔次。“與培訓生相比,自己完全不像大學生,反而像個小學生”,這位大學生髮出質疑“上大學的意義何在?”

“大學學了四年,水平不及在機構培訓一年的,大學白上了?”

大學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或求職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產生了一些困惑,很正常。他們會質疑上大學的意義,甚至認為自己的大學白讀了。而文中開頭的這位大學畢業生,他的困惑其實是因為對大學教育和自身認識有誤解。

首先,大學生水平的高低不應只體現在實踐操作上。由於學習內容的不同,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實操水平弱於培訓生,不算稀奇事。若對實操以外的水平進行比對,大學本科生的優勢就會體現出來,畢竟四年的時間,學到的不只是技術,更多的是思考方式、學習方式和廣泛的興趣。

當然,不僅部分大學生自身會對大學教育有誤解,社會上的很多人,都覺得大學生應該是技能和素質都相當高的群體: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應該有超高的編程技術,修理電子產品更是不在話下;金融學專業大學生應該能縱橫金融領域,賺錢輕而易舉;心理學專業大學應該能一眼看穿別人的心理,能對症下藥地處理好別人的心理問題……人們把大學當成了職業培訓所,他們簡單地認為大學本科四年,學生們都在進行著相關技能培訓,畢業了就能在工作崗位上幹出一番成就。

“大學學了四年,水平不及在機構培訓一年的,大學白上了?”

不否認,的確有一些大學畢業生,經過四年學習,具備了很強的實踐能力,能獨當一面。但就大學本科的教育目標來看,它的本意並不是進行職業培訓,而是培養學生的情操、思維能力、社會責任感和一定的生存技能。大學本科進行的是大寬度、淺深度的偏理論的通識教育,與職業培訓有著本質區別。

近些年,有一部分高等職業院校開展應用型本科教育,這種教育比普通本科教育更側重應用和實踐技能,學生的實踐水平通常較高。不過,應用型本科教育只是本科教育的一種形式,且覆蓋面很小,不具有普遍性。

“大學學了四年,水平不及在機構培訓一年的,大學白上了?”

其次,大學裡的好學生,大多是自學的。培訓生編程技術高,說明他在一年的職業培訓中付出了努力。如果大學生以相同的努力程度專注於編程這一件事,我認為水平不會比培訓生差,最起碼是差不多的。

大學與高中最大的不同是,高中是“圈養”,大學是“散養”。大學生較高中生更為獨立,在學習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只要想學,圖書館裡有著取之不盡的學習資源。可是,相當數量的大學生學習勁頭不強,他們上課睡覺、下課玩遊戲,有的大學生純粹是抱著混文憑的態度去上大學的,結果可想而知?

有高校老師抱怨,雖然強調了曠課會影響期末考試成績,但每次點名仍有同學曠課;也有高校老師認為,一些本科生的畢業論文水平太差,從網上大段摘抄就算了,還前後不搭,感覺寫作水平比不上中學生。

如果以這樣的學習狀態上大學,畢業後水平不及好好學習的培訓生,很正常的。

“大學學了四年,水平不及在機構培訓一年的,大學白上了?”

如今高校招生數量越來越多,難保每個人都把學習當回事。他們中不可避免有一部分人對學習毫不上心,對學校提供的優質教育資源毫不在意。好在大多數大學生能較好地把控自己的學習狀態,也較好地掌握了相關知識。

四年時間,只要好好學習,即便某些方面的實踐水平略遜於“文憑不及自己,技術高過自己”的人,也能在後期很快迎頭趕上。因為經過大學四年系統培養所獲得的學習能力,會讓你成為一個學習強人,一個令人敬佩的“潛力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