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故事:吳堡縣“就業扶貧”解決貧困戶“後顧之憂”

大學 經濟 棗子 能源 吳堡新聞 2017-06-05

就業扶貧 助力貧困家庭子女就業

“好婆姨出在張家畔,好紅棗產在下山畔”耳熟能詳的陝北民歌,讚譽了下山畔村的紅棗。下山畔村是陝北紅棗重點產地之一,在吳堡素有“車家塔的青梨數第一,下山畔的紅棗像桶楔”之美稱。以其歷史久、面積大、產量高、品質優而著稱。

近日,記者隨榆林市委宣傳部脫貧攻堅採訪組來到吳堡縣下山畔村瞭解到,該村以銷售紅棗為主要經濟來源,佔地面積5500畝,耕地面積3000畝。村內共有187戶530人。貧困戶32戶71人,其中9戶10人因病、殘疾、年邁喪失勞動能力。該村致貧原因主要以患病為主,精神異常遺傳疾病、尿毒症等。

公益性崗位安置 貧困戶順利脫貧

受到市場影響,近年來紅棗價格低、滯銷嚴重,下山畔村單一的紅棗產業已經無法支撐村域經濟發展。精準扶貧的號角吹響至全國上下,領導、幹部都在為脫貧想點子,找出路。吳堡縣委、縣政府創新舉措,高度重視,積極致力於“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聯合榆林市職業技術學院對全縣150名貧困戶子女進行專業技能就業培訓。

下山畔村的貧困戶丁娜娜今年23歲,2016年畢業於西安文理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患輕度精神病,是村裡的低保戶。丁娜娜大學四年的所有花費,除學校和政府給予的補助外,其餘都是親戚鄰里借湊的。恰好去年剛剛畢業的她,因其專業對口。按照政策,直接將貧困戶丁娜娜以公益性崗位安置到吳堡縣幼兒園上班,每月工資2500元,年收入達30000元,順利脫貧。

“就業成為許多大學畢業生的首要難題,而我又是沒有任何依靠,多年吃低保的貧困家庭出身的孩子,上學欠得債要還,母親的身體和生活需要我照顧。吳堡的政策好,貧困戶子女只要大專以上學歷畢業,根據相關專業進行為期一年的技能培訓後,由政府推介就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安排到公益性崗位就業。扶貧先扶志,政府就業安置從根源上可以拔掉窮根。慶幸的是我又正好符合條件,既解決了自己的難題也幫助家庭渡過難關。”丁娜娜激動地告訴記者。

政策引導 200餘名貧困戶子女就業

據瞭解,吳堡縣是榆林地區人口最少的縣區,在精準扶貧的大潮中引領創新。在2016年選送172名貧困戶“兩後生”和大學畢業未就業的貧困家庭子女,分畜牧、園林、會計、學前教育、鄉村醫生、工程機械等6個專業進行為期半年至一年的專業技能培訓。

畢業後由縣委、縣政府推薦就業,或擇優錄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安排到公益性崗位就業;23名縣內緊缺專業的貧困家庭大學畢業未就業人員,直接被政府錄用為公益性崗位人員。

2017年,通過榆林益友能源化工學校就業資源,對吳堡縣貧困戶子女進行就業培訓,目前正在培訓25人,其中18人在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上崗培訓,7人在山東煤炭技術學院培訓4個月,結業後到國有煤礦山東能源淄博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烏審旗和鄂爾多斯礦區進行就業,就業後月工資為3000-6000元,從而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帶動一戶的目的。

來源:陝西傳媒網(記者:魏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