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4篇SCI,連續2年國獎|點贊西電郝躍院士這位直博生

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高峰 教育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7-04-28

張雅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2012級直博生,師從郝躍院士,研究方向為寬禁帶氮化物半導體材料與電子器件。博士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4篇,連續兩年榮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得2016年度國睿獎學金。他所在的寬禁帶半導體團隊榮獲2016年度“三好三有”研究生導學團隊榮譽稱號。

第一作者4篇SCI,連續2年國獎|點贊西電郝躍院士這位直博生

不畏險峰 重燃信心

臨近本科畢業時,張雅超沒有過多考慮就執著地選擇了保研直博。其實,走這條發展道路,開始時在他的腦海裡沒有形成清晰的概念,也不知道這樣的選擇對他來講究竟意味著什麼。於是,帶著一頭霧水的張雅超直接跨入了博士生的行列。由於缺少了碩士階段的積累與沉澱,這突如其來的學習模式轉換對堅持“死讀書,做試卷”理念十多年的他來講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他深知,在剛開始讀博的兩年內必須同時兼顧課程知識和研究基礎的學習,這真的應驗了“萬事開頭難”的說法。

然而,張雅超是非常幸運的,他有幸身處以郝躍院士為帶頭人的寬禁帶半導體實驗室這個大家庭中,從導師到師兄師姐,每個人都不厭其煩地幫助他如何讀文獻、如何做實驗、如何分析數據,慢慢地他開始逐漸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研究思維體系。兩年過去了,他的身上褪去了初來乍到時的迷茫和困惑,面對這座科研高峰,逐漸顯現出一個新時代科研探索者的自信和激情。

不懈努力 曲折前行

記得剛走進大學,在聽取相關科研講座的時候,張雅超就瞭解到微電子學的研究是一個理論與實驗並重的學科,對於科研者的邏輯思維以及動手能力均有著較高的要求。但真正認識到這一點還是在研究生階段,沒有厚重的基礎知識,要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他首先開始了具有針對性的理論研究,敏銳地抓住半導體電子器件對於“高頻特性”的需求,提出採用禁帶寬度更窄的InGaN合金取代常規GaN二元材料來充當溝道層,理論上能夠大幅度提升器件的頻率特性以及穩定性。在理論研究的指導下,他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實驗驗證工作中。

然而,研究初期的實驗結果很難令人滿意,無論在材料質量還是器件特性方面,都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如何突破這些實驗技術瓶頸成為了研究能否成功的關鍵。迎面潑來的冷水並沒有澆滅張雅超的研究熱情,因為他堅信越困難的研究,它的意義一定越大。於是,他越挫越勇,在至關重要的時間段內,他幾乎將一天三分之二的時間投入到測試與分析中,經常在忙完工作,走出了超淨間後,才發現天已經黑了或者天已經亮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實驗結果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他所製備的InGaN溝道異質結構室溫下二維電子氣遷移率將有文獻報道的最優結果提升了超過30%,2016年6月17日,國際著名的半導體媒體“Semiconductor Today”對這一結果進行了專題報道,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第一作者4篇SCI,連續2年國獎|點贊西電郝躍院士這位直博生

靜水細流 潤物無聲

張雅超說,在他的研究過程中,很少有豁然開朗的驚喜,更為常見的是靜水細流般的平靜。在經歷一段時期看似不算很成功的嘗試之後,回過頭來,才發現其實已經突破很大。水到渠成,是他堅持的科研信念,他堅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這樣平實樸素的科研態度指引著他在學術道路上越走越遠。自強不息,勇攀高峰是寬禁帶半導體實驗室一直倡導的學術理念,張雅超時刻不忘將這種理念融入到日常的科學研究工作中。

在未來的科研道路上,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必然會以百倍的信心、無畏的勇氣和堅韌的毅力,去戰勝艱難險阻、不斷攀登,最終抵達勝利的高峰。

第一作者4篇SCI,連續2年國獎|點贊西電郝躍院士這位直博生

師長郝躍點評

張雅超同學依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優良的科研環境,在學術上取得了可喜的進展,為氮化物寬禁帶半導體的新型溝道材料和器件發展做出了新貢獻。雄厚的基礎知識是成功的基礎,永不放棄的勤奮探索是成功的保障,努力一定會有收穫。

通訊員:楊坤

來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新聞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