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連董卿的朋友圈都會被一個名叫武亦姝的女孩所佔有'

"

近幾個月,全網幾乎都被一個名叫武亦姝的女孩刷爆了。關於她的報道數不勝數,比如《中國詩詞大會》技壓群雄,被清華大學錄取。除此之外,諸如“在她優秀的背後,也有同樣優秀的父母,唯有言傳身教才有今天的才女”等等。

自高考以後,類似的報道比比皆是,比如XX省狀元父母都是大學教授,XX市第一名爸媽雙雙都是海外留學歸來。

不過仍記得在十幾年前的新聞中報道都是:“父母雖是農民,但四個孩子全部上清華,收破爛的家庭養出來個XX文科狀元。”而今天,類似於這種寒門出貴子的報道為什麼會越來越少呢?深究原因後發現不是報道少了,是出的貴子確實變少了。

不過這一社會現象不應被解讀成:“寒門再難出貴子”,只能說寒門再難出名校生了。

"

近幾個月,全網幾乎都被一個名叫武亦姝的女孩刷爆了。關於她的報道數不勝數,比如《中國詩詞大會》技壓群雄,被清華大學錄取。除此之外,諸如“在她優秀的背後,也有同樣優秀的父母,唯有言傳身教才有今天的才女”等等。

自高考以後,類似的報道比比皆是,比如XX省狀元父母都是大學教授,XX市第一名爸媽雙雙都是海外留學歸來。

不過仍記得在十幾年前的新聞中報道都是:“父母雖是農民,但四個孩子全部上清華,收破爛的家庭養出來個XX文科狀元。”而今天,類似於這種寒門出貴子的報道為什麼會越來越少呢?深究原因後發現不是報道少了,是出的貴子確實變少了。

不過這一社會現象不應被解讀成:“寒門再難出貴子”,只能說寒門再難出名校生了。

為何連董卿的朋友圈都會被一個名叫武亦姝的女孩所佔有

一“從教育行業入手,原來一切都在奉行著28頭部定律”

據北大教育學院副教授劉雲杉統計,1975年—2005年的北大學生家庭,發現來自貧困家庭的學子從1987年的三成下降至2005年的一成。而最近幾年,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更是越來越少。

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教師資源分配相對平均,還有很多知識分子流落於民間,常常有些大知識分子做基層教師的情況。有出身寒門的學生就近分配,在優秀教師指導下很自然也會躋身名校行列。

今天則與過去大不相同,大部分名師都會收到來自北京、上海頂級學校邀請。類似於武亦姝這些優秀學生在剛剛嶄露頭角時也會被很多名校爭相力邀。

但全國只有20%最好的老師在資源最豐富的一線城市教20%最優秀的學苗,而80%普通的老師和學生會因資源有限,分佈在較為一般的三四五線城市。

而好成績對於好老師和好學生有強烈吸引力,會吸引越來越多優秀的人去一線城市扎堆,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通過上述教育行業數據統計告訴我們,如今的教育行業正履行這個規則,也可稱之為“28頭部定律”。

緊接著最優秀的學生從名校畢業,相繼被全國乃至世界五百強等等優秀企業聘用;普通大學出來的學生有志氣的來北上廣闖蕩,幾年後大部分又回到老家。而求安穩的直接回到家裡找一份穩定工作。

而這些最優秀的人也只佔社會比重的20%,卻掌握著80%的經濟資源。其餘80%的普通人,總共掌握著20%的經濟資源。

不僅教育行業的經濟資源都在遵循28頭部法則。世界亦是如此,不公平才是最平常的常態。

"

近幾個月,全網幾乎都被一個名叫武亦姝的女孩刷爆了。關於她的報道數不勝數,比如《中國詩詞大會》技壓群雄,被清華大學錄取。除此之外,諸如“在她優秀的背後,也有同樣優秀的父母,唯有言傳身教才有今天的才女”等等。

自高考以後,類似的報道比比皆是,比如XX省狀元父母都是大學教授,XX市第一名爸媽雙雙都是海外留學歸來。

不過仍記得在十幾年前的新聞中報道都是:“父母雖是農民,但四個孩子全部上清華,收破爛的家庭養出來個XX文科狀元。”而今天,類似於這種寒門出貴子的報道為什麼會越來越少呢?深究原因後發現不是報道少了,是出的貴子確實變少了。

不過這一社會現象不應被解讀成:“寒門再難出貴子”,只能說寒門再難出名校生了。

為何連董卿的朋友圈都會被一個名叫武亦姝的女孩所佔有

一“從教育行業入手,原來一切都在奉行著28頭部定律”

據北大教育學院副教授劉雲杉統計,1975年—2005年的北大學生家庭,發現來自貧困家庭的學子從1987年的三成下降至2005年的一成。而最近幾年,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更是越來越少。

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教師資源分配相對平均,還有很多知識分子流落於民間,常常有些大知識分子做基層教師的情況。有出身寒門的學生就近分配,在優秀教師指導下很自然也會躋身名校行列。

今天則與過去大不相同,大部分名師都會收到來自北京、上海頂級學校邀請。類似於武亦姝這些優秀學生在剛剛嶄露頭角時也會被很多名校爭相力邀。

但全國只有20%最好的老師在資源最豐富的一線城市教20%最優秀的學苗,而80%普通的老師和學生會因資源有限,分佈在較為一般的三四五線城市。

而好成績對於好老師和好學生有強烈吸引力,會吸引越來越多優秀的人去一線城市扎堆,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通過上述教育行業數據統計告訴我們,如今的教育行業正履行這個規則,也可稱之為“28頭部定律”。

緊接著最優秀的學生從名校畢業,相繼被全國乃至世界五百強等等優秀企業聘用;普通大學出來的學生有志氣的來北上廣闖蕩,幾年後大部分又回到老家。而求安穩的直接回到家裡找一份穩定工作。

而這些最優秀的人也只佔社會比重的20%,卻掌握著80%的經濟資源。其餘80%的普通人,總共掌握著20%的經濟資源。

不僅教育行業的經濟資源都在遵循28頭部法則。世界亦是如此,不公平才是最平常的常態。

為何連董卿的朋友圈都會被一個名叫武亦姝的女孩所佔有

二、“頭部效應可以將影響力無限放大”

我們對教育培訓行業的龐然大物“新東方”都不陌生,那為何新東方的老師就能被稱之為名師呢?祕密就在於新東方獨特的培訓方法。

為了快速打造出名師,新東方將名師具備的特點做了詳細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五大特色為:專業知識,課程設計,呈現能力,個人魅力,積極心態。每一位在走向名師之路的教師都必須經過這五大考核。

普通老師設想是這樣的:“用100%時間先將一項學到100分,再進行下一項。”真正厲害的老師則是先投入20%的時間將一項學到80分,緊接著下一項再學到80分,以此類推。

最終經過考核,普通老師拿到100分,厲害的老師便可以拿到400分,第一輪測試已經篩掉了一批老師。

綜上所述,與其用100%的精力學習一個領域的100%,不如用80%的經歷學習每個領域20%的精華。

然後,新東方又組織了第二次考核“學生打分”,得到400分的老師分別讓學生打分,得分高的教師可以在寒暑假獲得更多學生和排課,進而鍛鍊講課能力和口才。

上課之餘新東方會安排這麼多優秀的老師進行培訓,然後將他們安排在一起共進午餐,休息。每一次這些老師都會彼此溝通,諸如好玩的見聞,授課心得,學生的故事等等。

正是在一次次閒聊扯淡中,各位老師之間彼此強化,讓新東方湧現出一種個體頭腦之上的“氣質”。

也就是被外界熟知的“新東方精神”。

隨著這種精神的集中爆發,再借助平臺紅利,諸位老師便都成為了名師,新東方的影響力也就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這也是為何優秀的人會越來越優秀,賺得越來越多。優秀本是一種系統的顯現。在競爭力越來越強的時代,如果一個領域有人獲勝,那麼一定是頭部的人。

"

近幾個月,全網幾乎都被一個名叫武亦姝的女孩刷爆了。關於她的報道數不勝數,比如《中國詩詞大會》技壓群雄,被清華大學錄取。除此之外,諸如“在她優秀的背後,也有同樣優秀的父母,唯有言傳身教才有今天的才女”等等。

自高考以後,類似的報道比比皆是,比如XX省狀元父母都是大學教授,XX市第一名爸媽雙雙都是海外留學歸來。

不過仍記得在十幾年前的新聞中報道都是:“父母雖是農民,但四個孩子全部上清華,收破爛的家庭養出來個XX文科狀元。”而今天,類似於這種寒門出貴子的報道為什麼會越來越少呢?深究原因後發現不是報道少了,是出的貴子確實變少了。

不過這一社會現象不應被解讀成:“寒門再難出貴子”,只能說寒門再難出名校生了。

為何連董卿的朋友圈都會被一個名叫武亦姝的女孩所佔有

一“從教育行業入手,原來一切都在奉行著28頭部定律”

據北大教育學院副教授劉雲杉統計,1975年—2005年的北大學生家庭,發現來自貧困家庭的學子從1987年的三成下降至2005年的一成。而最近幾年,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更是越來越少。

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教師資源分配相對平均,還有很多知識分子流落於民間,常常有些大知識分子做基層教師的情況。有出身寒門的學生就近分配,在優秀教師指導下很自然也會躋身名校行列。

今天則與過去大不相同,大部分名師都會收到來自北京、上海頂級學校邀請。類似於武亦姝這些優秀學生在剛剛嶄露頭角時也會被很多名校爭相力邀。

但全國只有20%最好的老師在資源最豐富的一線城市教20%最優秀的學苗,而80%普通的老師和學生會因資源有限,分佈在較為一般的三四五線城市。

而好成績對於好老師和好學生有強烈吸引力,會吸引越來越多優秀的人去一線城市扎堆,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通過上述教育行業數據統計告訴我們,如今的教育行業正履行這個規則,也可稱之為“28頭部定律”。

緊接著最優秀的學生從名校畢業,相繼被全國乃至世界五百強等等優秀企業聘用;普通大學出來的學生有志氣的來北上廣闖蕩,幾年後大部分又回到老家。而求安穩的直接回到家裡找一份穩定工作。

而這些最優秀的人也只佔社會比重的20%,卻掌握著80%的經濟資源。其餘80%的普通人,總共掌握著20%的經濟資源。

不僅教育行業的經濟資源都在遵循28頭部法則。世界亦是如此,不公平才是最平常的常態。

為何連董卿的朋友圈都會被一個名叫武亦姝的女孩所佔有

二、“頭部效應可以將影響力無限放大”

我們對教育培訓行業的龐然大物“新東方”都不陌生,那為何新東方的老師就能被稱之為名師呢?祕密就在於新東方獨特的培訓方法。

為了快速打造出名師,新東方將名師具備的特點做了詳細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五大特色為:專業知識,課程設計,呈現能力,個人魅力,積極心態。每一位在走向名師之路的教師都必須經過這五大考核。

普通老師設想是這樣的:“用100%時間先將一項學到100分,再進行下一項。”真正厲害的老師則是先投入20%的時間將一項學到80分,緊接著下一項再學到80分,以此類推。

最終經過考核,普通老師拿到100分,厲害的老師便可以拿到400分,第一輪測試已經篩掉了一批老師。

綜上所述,與其用100%的精力學習一個領域的100%,不如用80%的經歷學習每個領域20%的精華。

然後,新東方又組織了第二次考核“學生打分”,得到400分的老師分別讓學生打分,得分高的教師可以在寒暑假獲得更多學生和排課,進而鍛鍊講課能力和口才。

上課之餘新東方會安排這麼多優秀的老師進行培訓,然後將他們安排在一起共進午餐,休息。每一次這些老師都會彼此溝通,諸如好玩的見聞,授課心得,學生的故事等等。

正是在一次次閒聊扯淡中,各位老師之間彼此強化,讓新東方湧現出一種個體頭腦之上的“氣質”。

也就是被外界熟知的“新東方精神”。

隨著這種精神的集中爆發,再借助平臺紅利,諸位老師便都成為了名師,新東方的影響力也就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這也是為何優秀的人會越來越優秀,賺得越來越多。優秀本是一種系統的顯現。在競爭力越來越強的時代,如果一個領域有人獲勝,那麼一定是頭部的人。

為何連董卿的朋友圈都會被一個名叫武亦姝的女孩所佔有

三、亂花漸欲迷人眼,如何找到並進入頭部呢?

當今社會最大的無用功就是盲目相信並學習不著邊際的成功學。好比一些人每天喊著努力,奮鬥,做產品的去看《喬布斯傳》,《張小龍傳》,搞電商的研究馬雲,劉強東成功學。但從來沒有想過大咖的成功案例是否適合自己。

這些大咖哪一個不是來自頭部的最核心公司?你雖想成為業內頭部,但這些業內你連去都沒去過還如何談做最好呢?由於站位不對,只會讓自己離頭部越來越遠。

像我們的頭部其實就是自己所在領域內高價值並且有優勢的領域。比如自己所在公司的核心部門,已經身在核心部門就把目光放得再遠一點。

那麼既然找到了該如何進入頭部呢?

1.不從優勢出發,而是從價值出發。

好比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會去找跟本專業對口的工作,認為專業即優勢,可往往入場後才發現,自己認為的優勢所在恰恰是專業中墊底的存在。到底是不是優勢只有進場才知道,核心優勢也不是你來決定的,而是在一次次激烈競爭中得出來的結果。

仔細想想大學生涯學習的專業知識,真正能良好運用在社會中的真心少之又少,相反從學校養成的一些思考方式,為人處世等等才是真正的優勢。

為什麼大部分進入不到頭部?是因為頭部等於高價值,往往高價值的事情最難做,大部分人在看到的時候已經打了退堂鼓,下意識撤回來的同時還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也許,那不適合我。”

記住不要因為容易,有優勢才去做一件事,要因為有價值才去做。

2.別因著急佔位而忽略優勢

一些人看到自媒體現在比較火,對自己說:“趕緊先去佔個位,進去再說。趁著紅利再賺一筆。”於是乎開始註冊公眾號,寫作,殊不知當他們真正開始做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進入一個競爭白熱化的領域了。

在你進入之前,一些過去在這領域內已經有不俗成績的人已經虎視眈眈很久了。而這些人進入領域時已經自帶IP或豐富資源,進一步發展是必然結果。他們可以很快形成頭部效應進而拓展更多資源,而你本已經落後了,還沒有資源,只能做剩下80%的那群人。

永遠不要在熱門領域隨大流。價值越高的領域競爭越激烈,而作為高手,往往會花費很長時間觀察好幾個領域,觀察屬於領域內的規則,頭部的玩法,自身優勢,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機會入場。

因為很多看似很簡單的機會往往都不屬於自己。在那些屬於自己的機會裡,等待更大的獲勝概率,一舉獲得成功。

3.切忌眼高手低,別專注不屬於自己的賽道

我們在哪個大排檔擼串,或者去某個公園溜達,總會看到聽到一群人就國家大事,社會頂層經濟以及最前沿的科技大談而特談,這些話題都有一個特點:“無從考證”。沒有一個人會傻到為了駁斥另一個人說錯了XX國家的領導人,就買一張飛機票去那個國家吧?

就跟聽著已經成功到發紫的大佬講未來、國際、世界以及他們的成功學是一個道理。這些離我們實在太遙遠。

我們終究要把眼光放在眼前能夠觸及的賽道中,好比你是公司的邊緣部門,那麼就要想如何去核心部門。如果你正在做業務手中有1000個客戶,那麼就要從這1000客戶出發,看看如何能變成1500個。

"

近幾個月,全網幾乎都被一個名叫武亦姝的女孩刷爆了。關於她的報道數不勝數,比如《中國詩詞大會》技壓群雄,被清華大學錄取。除此之外,諸如“在她優秀的背後,也有同樣優秀的父母,唯有言傳身教才有今天的才女”等等。

自高考以後,類似的報道比比皆是,比如XX省狀元父母都是大學教授,XX市第一名爸媽雙雙都是海外留學歸來。

不過仍記得在十幾年前的新聞中報道都是:“父母雖是農民,但四個孩子全部上清華,收破爛的家庭養出來個XX文科狀元。”而今天,類似於這種寒門出貴子的報道為什麼會越來越少呢?深究原因後發現不是報道少了,是出的貴子確實變少了。

不過這一社會現象不應被解讀成:“寒門再難出貴子”,只能說寒門再難出名校生了。

為何連董卿的朋友圈都會被一個名叫武亦姝的女孩所佔有

一“從教育行業入手,原來一切都在奉行著28頭部定律”

據北大教育學院副教授劉雲杉統計,1975年—2005年的北大學生家庭,發現來自貧困家庭的學子從1987年的三成下降至2005年的一成。而最近幾年,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更是越來越少。

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教師資源分配相對平均,還有很多知識分子流落於民間,常常有些大知識分子做基層教師的情況。有出身寒門的學生就近分配,在優秀教師指導下很自然也會躋身名校行列。

今天則與過去大不相同,大部分名師都會收到來自北京、上海頂級學校邀請。類似於武亦姝這些優秀學生在剛剛嶄露頭角時也會被很多名校爭相力邀。

但全國只有20%最好的老師在資源最豐富的一線城市教20%最優秀的學苗,而80%普通的老師和學生會因資源有限,分佈在較為一般的三四五線城市。

而好成績對於好老師和好學生有強烈吸引力,會吸引越來越多優秀的人去一線城市扎堆,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通過上述教育行業數據統計告訴我們,如今的教育行業正履行這個規則,也可稱之為“28頭部定律”。

緊接著最優秀的學生從名校畢業,相繼被全國乃至世界五百強等等優秀企業聘用;普通大學出來的學生有志氣的來北上廣闖蕩,幾年後大部分又回到老家。而求安穩的直接回到家裡找一份穩定工作。

而這些最優秀的人也只佔社會比重的20%,卻掌握著80%的經濟資源。其餘80%的普通人,總共掌握著20%的經濟資源。

不僅教育行業的經濟資源都在遵循28頭部法則。世界亦是如此,不公平才是最平常的常態。

為何連董卿的朋友圈都會被一個名叫武亦姝的女孩所佔有

二、“頭部效應可以將影響力無限放大”

我們對教育培訓行業的龐然大物“新東方”都不陌生,那為何新東方的老師就能被稱之為名師呢?祕密就在於新東方獨特的培訓方法。

為了快速打造出名師,新東方將名師具備的特點做了詳細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五大特色為:專業知識,課程設計,呈現能力,個人魅力,積極心態。每一位在走向名師之路的教師都必須經過這五大考核。

普通老師設想是這樣的:“用100%時間先將一項學到100分,再進行下一項。”真正厲害的老師則是先投入20%的時間將一項學到80分,緊接著下一項再學到80分,以此類推。

最終經過考核,普通老師拿到100分,厲害的老師便可以拿到400分,第一輪測試已經篩掉了一批老師。

綜上所述,與其用100%的精力學習一個領域的100%,不如用80%的經歷學習每個領域20%的精華。

然後,新東方又組織了第二次考核“學生打分”,得到400分的老師分別讓學生打分,得分高的教師可以在寒暑假獲得更多學生和排課,進而鍛鍊講課能力和口才。

上課之餘新東方會安排這麼多優秀的老師進行培訓,然後將他們安排在一起共進午餐,休息。每一次這些老師都會彼此溝通,諸如好玩的見聞,授課心得,學生的故事等等。

正是在一次次閒聊扯淡中,各位老師之間彼此強化,讓新東方湧現出一種個體頭腦之上的“氣質”。

也就是被外界熟知的“新東方精神”。

隨著這種精神的集中爆發,再借助平臺紅利,諸位老師便都成為了名師,新東方的影響力也就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這也是為何優秀的人會越來越優秀,賺得越來越多。優秀本是一種系統的顯現。在競爭力越來越強的時代,如果一個領域有人獲勝,那麼一定是頭部的人。

為何連董卿的朋友圈都會被一個名叫武亦姝的女孩所佔有

三、亂花漸欲迷人眼,如何找到並進入頭部呢?

當今社會最大的無用功就是盲目相信並學習不著邊際的成功學。好比一些人每天喊著努力,奮鬥,做產品的去看《喬布斯傳》,《張小龍傳》,搞電商的研究馬雲,劉強東成功學。但從來沒有想過大咖的成功案例是否適合自己。

這些大咖哪一個不是來自頭部的最核心公司?你雖想成為業內頭部,但這些業內你連去都沒去過還如何談做最好呢?由於站位不對,只會讓自己離頭部越來越遠。

像我們的頭部其實就是自己所在領域內高價值並且有優勢的領域。比如自己所在公司的核心部門,已經身在核心部門就把目光放得再遠一點。

那麼既然找到了該如何進入頭部呢?

1.不從優勢出發,而是從價值出發。

好比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會去找跟本專業對口的工作,認為專業即優勢,可往往入場後才發現,自己認為的優勢所在恰恰是專業中墊底的存在。到底是不是優勢只有進場才知道,核心優勢也不是你來決定的,而是在一次次激烈競爭中得出來的結果。

仔細想想大學生涯學習的專業知識,真正能良好運用在社會中的真心少之又少,相反從學校養成的一些思考方式,為人處世等等才是真正的優勢。

為什麼大部分進入不到頭部?是因為頭部等於高價值,往往高價值的事情最難做,大部分人在看到的時候已經打了退堂鼓,下意識撤回來的同時還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也許,那不適合我。”

記住不要因為容易,有優勢才去做一件事,要因為有價值才去做。

2.別因著急佔位而忽略優勢

一些人看到自媒體現在比較火,對自己說:“趕緊先去佔個位,進去再說。趁著紅利再賺一筆。”於是乎開始註冊公眾號,寫作,殊不知當他們真正開始做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進入一個競爭白熱化的領域了。

在你進入之前,一些過去在這領域內已經有不俗成績的人已經虎視眈眈很久了。而這些人進入領域時已經自帶IP或豐富資源,進一步發展是必然結果。他們可以很快形成頭部效應進而拓展更多資源,而你本已經落後了,還沒有資源,只能做剩下80%的那群人。

永遠不要在熱門領域隨大流。價值越高的領域競爭越激烈,而作為高手,往往會花費很長時間觀察好幾個領域,觀察屬於領域內的規則,頭部的玩法,自身優勢,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機會入場。

因為很多看似很簡單的機會往往都不屬於自己。在那些屬於自己的機會裡,等待更大的獲勝概率,一舉獲得成功。

3.切忌眼高手低,別專注不屬於自己的賽道

我們在哪個大排檔擼串,或者去某個公園溜達,總會看到聽到一群人就國家大事,社會頂層經濟以及最前沿的科技大談而特談,這些話題都有一個特點:“無從考證”。沒有一個人會傻到為了駁斥另一個人說錯了XX國家的領導人,就買一張飛機票去那個國家吧?

就跟聽著已經成功到發紫的大佬講未來、國際、世界以及他們的成功學是一個道理。這些離我們實在太遙遠。

我們終究要把眼光放在眼前能夠觸及的賽道中,好比你是公司的邊緣部門,那麼就要想如何去核心部門。如果你正在做業務手中有1000個客戶,那麼就要從這1000客戶出發,看看如何能變成1500個。

為何連董卿的朋友圈都會被一個名叫武亦姝的女孩所佔有

再小的領域都有頭部,都有巨大可以開發的價值,恰恰是這些價值才會推動你去下一個頭部。

不要覺得沒有身在一線城市,沒有進入最好的公司就放棄可以抓住的機會,我們的周圍處處都遵循著28頭部定律,處處都是拼殺的戰場,只要潛心,細心,耐心觀察其中的玩法,下一個頭部的核心高手,就是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