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塊錢換回一棟樓,七旬老人回憶:最窮的時候,幸虧沒做1件事'

大學 不完美媽媽 高考 讀書 武川 農村 服裝 經濟 來川學習方法 2019-08-17
"

古語說:“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有時候隨手的幫忙的一件小事,有可能在幾十年後就會有著意想不到的結果。在1977年的時候,高考制度正式恢復,而此時已經遠離課堂多年的學生們在期待與忐忑的過程中,又回到學校中,除了教育資源的短缺之外,對於農村孩子來說,窘迫的家境似乎成為阻攔孩子上學的最大障礙,甚至有一大批的學生,為了多賺些錢補貼家裡,而選擇放棄讀書。

"

古語說:“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有時候隨手的幫忙的一件小事,有可能在幾十年後就會有著意想不到的結果。在1977年的時候,高考制度正式恢復,而此時已經遠離課堂多年的學生們在期待與忐忑的過程中,又回到學校中,除了教育資源的短缺之外,對於農村孩子來說,窘迫的家境似乎成為阻攔孩子上學的最大障礙,甚至有一大批的學生,為了多賺些錢補貼家裡,而選擇放棄讀書。

20塊錢換回一棟樓,七旬老人回憶:最窮的時候,幸虧沒做1件事

經歷過1977年的高考之後,大眾對於上學這件事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即使不為了考上大學,也會為了多年幾年書,去學校多學點文化知識。當時剛剛畢業沒幾年的張秀榮成為武川縣第一小學的一名初二班主任,雖然當時大家的經濟條件都不是很好,但是卻有一個學生,因為破舊的衣物而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陳志德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裡,雖然在那個時候,大家都有些困難,但是家徒四壁的陳志德家裡,卻是遠近有名的困難戶。

有了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陳志德幾乎將自己的所有剩餘時間都用來學習,無論是課間還是休息日,陳志德都會用來看書,幾本課本成了他閒暇時間最常翻閱的資料,而比誰都知道讀書重要性的他,卯足了勁兒要考上大學,走出這個小村莊。可惜在初三剛開學的時候,張秀榮發現班裡最用功的陳志德一直沒有來上課,打聽了學生之後,也不是生病請假,此時的張秀榮意識到可能是他的家裡出現了問題。

"

古語說:“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有時候隨手的幫忙的一件小事,有可能在幾十年後就會有著意想不到的結果。在1977年的時候,高考制度正式恢復,而此時已經遠離課堂多年的學生們在期待與忐忑的過程中,又回到學校中,除了教育資源的短缺之外,對於農村孩子來說,窘迫的家境似乎成為阻攔孩子上學的最大障礙,甚至有一大批的學生,為了多賺些錢補貼家裡,而選擇放棄讀書。

20塊錢換回一棟樓,七旬老人回憶:最窮的時候,幸虧沒做1件事

經歷過1977年的高考之後,大眾對於上學這件事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即使不為了考上大學,也會為了多年幾年書,去學校多學點文化知識。當時剛剛畢業沒幾年的張秀榮成為武川縣第一小學的一名初二班主任,雖然當時大家的經濟條件都不是很好,但是卻有一個學生,因為破舊的衣物而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陳志德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裡,雖然在那個時候,大家都有些困難,但是家徒四壁的陳志德家裡,卻是遠近有名的困難戶。

有了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陳志德幾乎將自己的所有剩餘時間都用來學習,無論是課間還是休息日,陳志德都會用來看書,幾本課本成了他閒暇時間最常翻閱的資料,而比誰都知道讀書重要性的他,卯足了勁兒要考上大學,走出這個小村莊。可惜在初三剛開學的時候,張秀榮發現班裡最用功的陳志德一直沒有來上課,打聽了學生之後,也不是生病請假,此時的張秀榮意識到可能是他的家裡出現了問題。

20塊錢換回一棟樓,七旬老人回憶:最窮的時候,幸虧沒做1件事

等到了陳志德家中後,張秀榮終於說服了陳志德的父母,而沉默憨厚的陳父在咬牙點頭之後,陳志德終於又回到了學校。沒等這樣的日子過多久,陳志德的母親因為健康問題去世,這個消息對本就困難重重的家庭,無異於是極大的打擊。但是此時的陳家父子意識到,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只有繼續讀下去,才不算是辜負一家人的努力。就這樣咬牙堅持學習的陳志德,憑藉全縣第二名的好成績,成功被大學錄取。

而大學所在地在在東北,由於家境問題,只能穿著破舊單鞋出發的陳志德,帶著行李坐上了火車。在後來的一次偶然交談中,張秀榮從其他學生的口中得知了陳志德沒有棉鞋的消息,此時的她拿出了20塊錢,給遠在東北的陳志德寄了過去,而這筆錢在當時的物價水平,已經不低了。而陳志德沒有收下老師的資質,將20塊錢寄回後,一直保持著與老師的聯繫。

"

古語說:“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有時候隨手的幫忙的一件小事,有可能在幾十年後就會有著意想不到的結果。在1977年的時候,高考制度正式恢復,而此時已經遠離課堂多年的學生們在期待與忐忑的過程中,又回到學校中,除了教育資源的短缺之外,對於農村孩子來說,窘迫的家境似乎成為阻攔孩子上學的最大障礙,甚至有一大批的學生,為了多賺些錢補貼家裡,而選擇放棄讀書。

20塊錢換回一棟樓,七旬老人回憶:最窮的時候,幸虧沒做1件事

經歷過1977年的高考之後,大眾對於上學這件事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即使不為了考上大學,也會為了多年幾年書,去學校多學點文化知識。當時剛剛畢業沒幾年的張秀榮成為武川縣第一小學的一名初二班主任,雖然當時大家的經濟條件都不是很好,但是卻有一個學生,因為破舊的衣物而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陳志德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裡,雖然在那個時候,大家都有些困難,但是家徒四壁的陳志德家裡,卻是遠近有名的困難戶。

有了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陳志德幾乎將自己的所有剩餘時間都用來學習,無論是課間還是休息日,陳志德都會用來看書,幾本課本成了他閒暇時間最常翻閱的資料,而比誰都知道讀書重要性的他,卯足了勁兒要考上大學,走出這個小村莊。可惜在初三剛開學的時候,張秀榮發現班裡最用功的陳志德一直沒有來上課,打聽了學生之後,也不是生病請假,此時的張秀榮意識到可能是他的家裡出現了問題。

20塊錢換回一棟樓,七旬老人回憶:最窮的時候,幸虧沒做1件事

等到了陳志德家中後,張秀榮終於說服了陳志德的父母,而沉默憨厚的陳父在咬牙點頭之後,陳志德終於又回到了學校。沒等這樣的日子過多久,陳志德的母親因為健康問題去世,這個消息對本就困難重重的家庭,無異於是極大的打擊。但是此時的陳家父子意識到,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只有繼續讀下去,才不算是辜負一家人的努力。就這樣咬牙堅持學習的陳志德,憑藉全縣第二名的好成績,成功被大學錄取。

而大學所在地在在東北,由於家境問題,只能穿著破舊單鞋出發的陳志德,帶著行李坐上了火車。在後來的一次偶然交談中,張秀榮從其他學生的口中得知了陳志德沒有棉鞋的消息,此時的她拿出了20塊錢,給遠在東北的陳志德寄了過去,而這筆錢在當時的物價水平,已經不低了。而陳志德沒有收下老師的資質,將20塊錢寄回後,一直保持著與老師的聯繫。

20塊錢換回一棟樓,七旬老人回憶:最窮的時候,幸虧沒做1件事

而在多年後有所成的陳志德,回到家鄉,給張秀榮買了一套樓房,讓年紀不小的她有地方養老。38年前的20塊錢,在這之後成為學生回報老師一棟房子的契機,而這長達40年的情誼,也無疑驗證了“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句老話。

全縣第二名的成績,應該被非常好的大學錄取。

但即使是到今天,被好大學錄取的難度依然很大,具體看下面的數據:

每年平均每1718考生只有1人能上清華北大,而平均每50考生4人可上一本(重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