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當陽縣的設置

古屬權國:當陽縣縣城考

當陽古屬權國。《當陽縣誌》(清朝康熙版)記述:“權國在《禹貢》荊山南二百餘里,東界鄖(近臨京山之境),西界夷陵,南界羅(枝江、鬆滋、江陵),北界盧(今南漳、遠安)。”其版土大體上以今當陽為主,包括荊門、鍾祥一部分及其附近的一些地方。[在《後漢書、地理志》杜預(杜甫十三代祖,西晉初封當陽侯)注中說:當陽“縣東南有權城”。]它作為權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前後達四百年之久(約公元前1076年-公元前676年)。公元前八世紀初,楚武王實施戰略擴張,首先出兵攻佔了權國[據史記“周惠王元年(公元前676年)楚武王克權”],使之成為楚國領地。楚得以沮漳河流域資源富庶的權國後,使楚國迅速強大騰飛起來,由沮漳而得江漢,又由江漢而席捲半個中國。而此時北方大國秦國的野心更大,志在統一中國,並開始擊戰各國。在秦國攻打陳國時,楚昭王帶兵前去營救,但他在途中生病,臨終前留言“江漢沮漳,楚之望也”。意楚國要保住江漢沮漳水域才能興旺。昭王死後,軍士們將他拉回沮漳河匯合地的地方(筆者認為是原權國的都城地)安葬。後人稱墓地(王陵)為“昭丘”(今當陽河溶觀基寺一帶)。戰國後期秦國終於統一了中國(公元前221年)。並在這裡設置了當陽縣。

古屬權國:當陽縣縣城考

二、王粲到當陽

古屬權國:當陽縣縣城考

王粲(公元177——217年)字仲宣,東漢末年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西南)人。出生於豪門貴族世家(其祖父王龔、祖父王暢、父親王謙都是東漢公爵,均為大學士)。少年時已是京城洛陽的名人。公元189年,董卓立9歲的陳留王劉協做皇帝,時任丞相的董卓已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使丞。漢南帝初平三年4月(公元192年),董卓被呂布所殺。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攻佔長安,王粲南下荊州劉表處避難。到荊州的王粲因“其貌不揚”,一直不被劉表重用,而時間長達約16年。時建安年(公元196—208年)間,王粲的文學造詣已稱“建安七子之首”(建安七子為:王粲、孔融、陳琳、徐幹、阮禹、應瑒、劉楨7人)。這一時期的詩賦代表作有:七哀詩、初征、登樓、槐賦、徵思等大作。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東漢獻帝走投無路時,曹操力挺漢獻帝改國號為建安,而此時的曹操已是雄兵在握“挾天子以令諸侯”了。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興兵統一了北方。此時的王粲看到曹操將統一全國的希望,他一面遊說劉表與其子劉琮不要與曹操對抗,保一方百姓平安,促中國統一;自己也輕鬆的由荊州下長江,經沮漳河到當陽遊玩。到當陽後,當他登上當陽縣城樓時,他極目遠眺,感慨萬千,十幾年藏在心中的鬱悶全部煙銷雲散,提筆寫下了千古名篇《登樓賦》。

古屬權國:當陽縣縣城考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以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丘。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紛濁以遷逝兮,漫逾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惟日月之逾邁兮,侯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棲遲以徒倚兮,白日忽其將匿。風蕭瑟而並興兮,天慘慘而無色。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冀。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慘側。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於胸臆。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

古屬權國:當陽縣縣城考

王粲的《登樓賦》一文,氣勢磅礴大度,一氣呵成。文中表述了美麗的當陽風光;抒發了自己鬱悶多年的心情;希望中國統一,民眾安康之情。很快事情如償以願。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攻打荊州(劉表已死)劉表之子劉琮在王粲的勸說下降曹。時年31歲的王粲被曹操命為丞相的僚屬,賜他以“關內侯”的爵位。後來被晉升為軍謀祭酒。為建立魏國興立章典制度獻策。40歲病逝。

三、當陽縣城的位置

古屬權國:當陽縣縣城考

王粲到當陽的時間雖短,但他的一首《登樓賦》中,確暗藏了東漢年間當陽縣縣城的位置。

《登樓賦》共分三段,其中第一段是在當陽城樓上觀當陽所敘眼能觀的物貌,並抒發了自己的感嘆。“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意如此美麗富饒之地並不是自己的家鄉,我也只能來到這裡稍作停留。賦首兩句。意自己心情暢達時,登全國難得有與此樓相比的當陽城樓時,心中是最豁然開朗的時刻。在城樓上遠望,當陽城“挾清漳以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丘。”由此幾句,完全勾出當陽城的地勢位置。漳水源於南漳縣西南之蓬萊洞;沮水源於保康縣西南。二水合浦於當陽河溶兩河口,即稱“沮漳河”,經江陵縣西入長江。因當陽城旁是彎曲的沮水流系,這裡就是當陽古城的位置——當陽壩陵辦事處群益村挖寶山。漳河水系流經照耀村二組曾家陡山旋流經群華村,群益村(後沙積成灘地平原形成的村落,其中形成一大湖地為宋家湖);沮河水流系經九子山、黃林崗、榮耀村到群益村時,因漳沮水流的長期沖刷,在挖寶山始,形成了數十里的長堤洲(曾家陡山與榮耀村是鄂西山地的尾部)。王粲到當陽城後的數十年間後,因沮漳水系發生了特大洪水,當陽古城被毀於一旦。因此後人在這一帶經常挖到寶藏,挖寶山的地名也因此而來。《登樓賦》第四句“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很容易根據當陽城的地貌理解為:背指後面北為鄂西山地的延伸段下面是廣闊的平地,前面沮漳水水域形成的沼澤低溼之地。這也正是挖寶山地理位置的特點。而第五句卻讓人匪益所思而不得其解?“北彌陶牧,西接昭丘。”“北彌陶牧”是王粲站在當陽城樓望去,隱約可見當陽許由山(壩陵群力村),因河南登封縣有座許由山,離王粲的家鄉很近了(許由即皋陶),這也是作者思鄉的借抒。

古屬權國:當陽縣縣城考

當陽城的方位上只有“西接昭丘”半句,是方位的顛倒,應是“南接昭丘”才對。是當時抄賦的人抄錯?還是其它地方文人改過?現未知。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把人們的視角轉向了另外的一個位置。現只能理解為王粲到當陽時,漳水、沮水的流經水域發生了巨大的變遷。漳水、沮水的彙集口在當陽河溶的郭場村以下(此文另考)。2016年7月,湖北省文物專家到當陽,初步考證:當陽河溶觀基寺村昭丘墓無法確定是楚昭王陵墓。如果是這樣,王粲寫賦所見的昭丘墓應在慈化五臺至挖寶山之間了。而第六句“華實蔽野,黍稷盈疇。”說明的是王粲到當陽看到物種生長中的時間,因小米、玉米生長的成熟時間在每年的5—6月間。因此指證王粲到當陽城寫《登樓賦》的時間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5—6月間。

從王粲在當陽城樓寫《登樓賦》後,後人將當陽樓改稱“仲宣樓”,以至後人以仲宣泛指當陽。(來源:彭三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