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同:小善經年不輟 大愛暖人心田

慈善 大學 慈祥 正能量 嶽西網 2017-06-23

唐大同:小善經年不輟 大愛暖人心田

這是一個退休老爺爺和嶽西5名寒門學子的故事。今年5月,老爺爺離開了人世,而他資助的嶽西學子們將永遠懷念他。這個人就是唐大同,他是遼寧科技大學的一名退休幹部。從1991年起,他每年資助一個學生上學,20多年來從未間斷,其中就包括5個嶽西孩子。

他未曾踏過嶽西的山水,卻對嶽西的學子提供無私幫助。未曾見過他的孩子們曾經想象過這位默默資助自己的好心人究竟是什麼模樣:白髮蒼蒼、慈祥可親,就像孩子們的親人那樣。從照片中可以看出,90歲的唐大同確實像孩子們想象的那般模樣,一頭白髮,笑容溫暖。

小善大愛 默默資助學生26年

報紙是唐大同最初和山區學子相連的紐帶。1991年5月,他在《中國青年報》看到一張照片:7歲的蘇明娟手握鉛筆頭,蓬亂的頭髮下面一雙渴求知識的大眼睛直視著前方,旁邊一句獨白:我要上學!這張後來成為“希望工程”宣傳標誌的照片當即把唐大同“擊中”——孩子渴望讀書,國家需要富強,作為一名老教師、老黨員,即便是杯水車薪,也要出一份力。從此以後,他成了“希望工程”忠實“粉絲”,26年捐資助學,和“希望工程”一路同行,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的老家在安徽,一開始,他每年資助家鄉一個孩子,從一年級入學資助到小學畢業。嶽西學子小余是他資助安徽的第9個孩子,嶽西第一個接受他資助的學生。在小余即將升入初中時,給他寫了一封信,說家裡為供她上初中只能賣掉耕牛,耕牛可是農民的命根子啊!他當即決定繼續資助她讀初中,一直資助到小余高中畢業。

2000年前後,他認為,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已逐步完善,農村困難的孩子們如今面臨的是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銜接的這一段。於是,他把資助對象鎖定在嶽西的高中生,具體條件是:家在山區、家庭貧困、思想好、學習好。至今他已資助嶽西4個學子讀完高中,第5個受助的學子正在上高一,5個學子累計資助40000餘元。最近,唐大同老伴再次打電話到共青團嶽西縣委,9月份會繼續以遼寧鞍山唐大同的名義寄來捐款。

噓寒問暖 對待資助學生如親孫女

“本來唐爺爺還要資助我上大學,但我拒絕了,大學靠獎學金和勤工儉學可以維持。”小余說。碩士畢業後,小余在合肥工作,一直與唐大同保持聯繫。從資助開始,小余每年都定期給他寫信,上大學的時候去鞍山探望過恩人。小余上研究生的時候,他在上海帶孫女高考,小余又專門去上海看望了他。“唐老師夫婦倆把我當孫女一樣,對我噓寒問暖,他們非常慈祥和善。”小余說。

寒門學子在他的資助下,如今都已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每個學生一資助就是3年,他與每個學生之間都積累了深厚的感情,在接到他去世消息,這些學子十分傷心,情不能自已。

每年春秋季學校開學之前,是唐大同固定的捐助時間。嶽西團縣委的希望工程賬戶上都會收到一筆他的捐款,多年來,他對嶽西學子的捐助從未間斷。嶽西團縣委書記聶蓓清楚的記得,從她到團縣委工作以來,9年的時間,多次與唐大同通信通話,卻從未與他見過面。原打算今年暑假,嶽西團縣委組織5名受捐助學生,一起去鞍山看看他,感謝他這麼多年的無私幫助。

天不遂人願,忙碌的工作,讓聶蓓分不開身,她和學生還是沒來得及去看唐大同,他就去世了,聶蓓坐在下鄉的車裡接到他家人的電話。“唐爺爺去另外一個世界幫助人去了,你放心,對嶽西學生的資助不會終止。”放下電話,聶蓓在車裡痛哭失聲,悲痛於老人的離去,感動於這對擁有無私大愛的老人,也對未能完成和老人見面的心願而深深遺憾。

愛國情懷 電話叮囑學生做個好黨員

“有一次唐爺爺還專門打電話,問我可堅持參加黨組織生活,讓我一定要堅持參加,要做一個好黨員。”如今已是黨員的小余告訴記者。唐大同非常有愛國熱情,每天堅持看新聞,關心國家大事,也堅持參加單位組織的離退休幹部黨支部組織生活。

2009年,唐大同在追憶“南京‘四·一’學生運動慘案”文章中寫道:我由衷地感謝祖國養育了我,我以自己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的一分子而自豪。我的靈魂一刻也沒有離開過祖國,始終緊緊地吸附著——

這段話,也許能讓我們更加理解這位老黨員的愛黨愛國情懷。

大愛無疆 去世後將遺體捐贈

唐老師生前曾對聶蓓說:“只要我不死,這種小善會一直繼續下去。”活著幫也就夠了,連百年後還要幫。兩年前的一天,唐大同和女兒談起“百年之後”的事,宣佈要“捐獻遺體”,還“捎上了老伴”。家裡像扔了一顆炸彈,女兒頓時被炸蒙。堅決反對!可他早已下定決心。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些道理,對於1927年出生的唐大同當然懂。但“人死了,啥都沒了,要一副臭皮囊有啥用?”這樣做,對個人來說,少給兒女添麻煩;從大局看,服務醫學事業,對社會有用。兩全其美,何樂不為?結果,經過半年的“拉鋸戰”,女兒只好“舉手投降”,他和老伴如願在鞍山市紅十字會《遺體捐贈協議》上簽字。他去世後,第一時間就把遺體捐獻給了紅十字會,以另外一種方式服務社會。(記者 儲海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