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媽媽捐獻女兒器官讓生命延續 曾遭謾罵指責

慈善 正能量 社會 中國經濟網 2017-06-08

本週日,是文文第五年忌日。

5年前的6月11日,年僅17歲的衢州少女文文因腦部膠質瘤離開人世。媽媽無償捐獻了她的心臟、腎臟、肝臟和眼角膜。

今年3月,文文心臟的受捐者——67歲的吳女士記錄下心臟跳動的聲音,來紀念文文姑娘的另一種存在。通過浙江省紅十字會和錢江晚報,吳女士向文文的家人表達無限的感謝(詳見本報3月28日A14版《聽,這心跳的聲音,是你的,也是我的》)。

近日,錢江晚報記者採訪了兩位媽媽,她們都做出了捐獻子女器官的義舉,在浙江省都是比較早的,她們經受了什麼?

當年義舉被村民誤解

她們選擇寬容和離開

過去的5年,文文媽媽徐萌仙和她的家人承受了太多壓力——指責、謾罵、猜疑。

器官捐獻在中國的普及遠不如歐美國家,當傳統的入土為安的觀念和器官捐獻相碰撞時,激烈的衝突在那些早期捐獻者家屬身上體現得最明顯。

除了文文媽媽,浙江省第11例捐獻器官者的媽媽吳秀葉,也經受了莫大的壓力。吳秀葉是永康人,她的女兒在2011年11月5日去世,只有21歲。也是媽媽選擇捐出女兒的兩個腎臟、一個肝臟,幫助了三個在死亡邊緣的陌生人。

這兩位母親的愛心抉擇,卻被長年誤解。為何兩位媽媽做出這樣的決定?

錢報記者採訪時,徐萌仙說,“我在單位裡打掃衛生,偶爾會看看桌上的報紙,有一次看到一個江西的小孩去世,他的爸爸把他的器官捐了,我當時哭了。”

從那時候起,器官捐獻就像一顆種子,種進了徐萌仙的大腦。

“女兒18歲的時候和同學逛街,看到路邊有獻血車,就獻了血,還打電話很高興地和我說,她的血特別好。”吳秀葉說,當時她聽到這就急了,“小孩子的血這麼寶貴,你怎麼能獻掉啊?快點回家補一補。”

女兒不以為然地回答她:“獻血有什麼寶貴不寶貴的,都是幫助別人,電視上還有人捐獻器官,要是我以後有什麼意外,你也要幫我捐掉。”

一個是遵從了內心的聲音,一個是為了完成女兒的遺願,兩個媽媽就這樣在人生最痛苦的幾天裡,做出了相同的決定。

徐萌仙告訴錢報記者,捐獻之後最初幾年,村民們經常當著她的面質問:“你這個當媽媽的怎麼這麼狠的?”

吳秀葉也同樣面對這樣的指責,甚至鄉親會指著她的鼻子質問,“你女兒已經這麼慘了,為什麼還要對她這麼狠!”

在那段時間裡,村民們茶餘飯後都在尋找著吳秀葉“賣女兒器官”的證據。

最開始的時候,吳秀葉會一個個地進行解釋:“捐掉器官只是完成她的遺願啊。”

可解釋並不能平息這些猜疑和指責,吳秀葉選擇離開家鄉。她和丈夫、孩子到了江蘇南通打工。

更多人學會理解

我省器官捐獻已達713例

時間悄然流逝。這兩位媽媽當年的舉動,像一顆文明進步的種子,在越來越多的人心中生根發芽。

浙江省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調員曹燕芳告訴錢報記者,到今年,浙江省器官捐獻的數字已經達到了713例。

徐萌仙成為了當年她看到的報紙上的主人公。在她女兒捐獻器官後一年,一位浦江捐獻者的家人述說捐獻理由時說,“那個衢州的小姑娘也捐獻了,我們這麼做就是在做好事。”

在她女兒捐獻器官後三年,同村一位老人去世,家人也選擇捐獻了他的器官。

這些消息傳來,徐萌仙又哭了,這是釋放的淚,身邊終於有真正懂她的人了。

吳秀葉發現村裡人們的觀念在改變:每當她過年過節時回到農村老家,她的家裡總會聚滿了不請自來的客人,大家陪她聊天喝茶。“鄰居對我說,現在捐獻的人越來越多了,說我這麼早就捐獻,做得特別不容易。”

採訪結束時,兩位媽媽都欣慰地對錢江晚報記者說,在夜裡,她們的女兒經常會和她們見面。

“我總是夢到我女兒拉著弟弟的手,我往前追,但是追不到她。”徐萌仙說,醒來之後,她的枕巾都是溼的。

“我前兩天剛夢到我女兒。”吳秀葉說,“她拉拉我的手,捏捏我的臉,和過去一樣,看著我笑,不說話。”吳秀葉醒來後眼角都是淚,“夢到她的時候不難過,我很開心,又能看到她了。”(本報記者 張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