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化公益 傳承鄉賢精神

慈善 國學 北京大學 大學 人民網 2017-05-26
立足文化公益 傳承鄉賢精神

人民網北京5月26日電 2017年4月28日到5月1日,鄉賢文化與當代教育學術會講暨江南書院國學研究院落成儀式在江陰市江南書院舉行,來自全國各地64位學者、鄉賢代表參加了活動。北京大學教授樓宇烈先生、清華大學教授錢遜先生受聘為國學研究院榮譽院長,北京大學暨山東大學張祥龍教授、貴州大學張新民教授、同濟大學劉強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陶廣正教授、南京中醫藥大學吉文輝教授等48人受聘為書院學術委員並參加了活動。同時,活動招募了社會各界關心和支持傳統文化公益事業的青年學員277人,志願者義工126人。

立足文化公益 傳承鄉賢精神立足文化公益 傳承鄉賢精神

與時下一般學術會議不同,此次會講中學者們不宣讀文稿,而是直接就主題闡發見解,進而討論切磋。與此同時,三百多位青年學生聆聽名師論道,並有現場請教的機會,故而更能激發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情懷。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先生指出中國文化是一種做人的文化,儒釋道三教都是以人為本的,儒家對人的理想是成賢成聖,尤其重視人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強調保持人的主體性、獨立性,這在當今社會尤其具有現實意義。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錢遜先生指出,鄉賢文化本身凸顯了有德之士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性,當代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好的社會風尚,尤其需要青年一代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氣魄和擔當精神。葦杭書院山長楊汝清先生基於史料為鄉賢和鄉校進行了正名;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院長、教授張新民先生指出鄉賢文化雖然有草根性、鄉土性,但也體現了中國文化以道德安身立命的根本精神,代表了一個相對獨立於政治的文化秩序。社會不能被政治權利完全覆蓋,還應該有文化秩序。北京大學教授張祥龍教授指出,鄉賢文化植根於鄉土和家庭,凸顯了中國文化重德育的傳統,而現代中國教育的變遷過程中,體制教育逐漸喪失了培養道德、文化情懷的能力,這一使命可以寄希望於書院等教育模式。其他與會學者香港中文大學鄧立光教授、同濟大學劉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程方平教授、以及民間學者李俊明等也發表了各自的見解。

據悉,江南書院由江陰本地人王洪妹女士創辦。現年71歲的王洪妹女士,36歲發願,連續做了35年義工,先後為鄉里及周邊地區幾百位老人提供養老服務,併為72老人提供了臨終關懷,成為遠近聞名的鄉賢代表。王女士志在弘揚優秀傳統,2005年建成江南書院,開始組織各種公益文化活動。2015年應王女士邀請,楊汝清及其葦杭書院團隊與江南書院開始傾情合作,楊老師把學術界的大量文化資源引入江南書院,使得書院的氣象煥然一新。江南書院也一直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自書院成立至今,共舉辦大學生傳統文化論壇,大學生儒學研修營,少兒國學夏令營,中醫啟蒙班等各項活動達30多場次,前後參與學員超過15000人次,服務志願者義工超過3000人次,為傳統文化教育做了巨大貢獻。最令人感動的是,書院的所有活動都屬純公益性質,不向學員收取任何費用,活動開銷都由王院長和義工們種植的200多畝地的收成和少量捐贈承擔。王女士幾十年如一,志在公益,造福一方,是鄉賢精神在當代的傳承。

立足文化公益 傳承鄉賢精神

據悉,此次江南書院國學研究院的成立是在已有積累的基礎之上,力圖整合學界和民間的文化力量,能夠更好的研究國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服務社會,嘉惠學林。國學研究院由青年國學活動中心、少兒國學教育中心、青少年健康中心、禪修靜心中心、國醫養生中心、國藝培訓中心、師資培訓中心、孝道文化傳習基地、大學生國學實踐基地等九大機構構成,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各項文化活動將陸續展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