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畫”遭質疑 讓法律為網絡公益護航

慈善 法律 自閉症 藝術 人民網 人民網 2017-09-09

近日,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些特殊的繪畫作品刷屏。

這些繪畫作品是由患有自閉症、智力障礙、腦癱等病症的特殊人群所創作,你可以通過微信支付以一元錢的價格購買一幅電子畫。據瞭解,這場在騰訊樂捐上發起的“用藝術點亮生命”籌款項目,僅用數小時就實現了1500萬的籌款目標。

一些質疑聲也隨之而來:很難相信這是自閉症患者的作品、明顯是代筆,你又被營銷了……質疑聲紛至沓來的背後,是近年來公眾屢次目睹劇情反轉後,對網絡募捐產生的“不信任”。隨著人們支付習慣的改變,網絡募捐已逐漸成為慈善募捐的主要渠道,民眾對規範互聯網募捐也有了更高要求,“指尖上的公益”更需法律的保駕護航。

從2016年9月1日起,慈善法已經正式施行一週年。據不完全統計,一年來,通過網絡實施捐贈的超過了10億人次,有些基金會來自於互聯網的公眾捐贈已經佔到捐贈總收入的80%以上。慈善法頒佈後,與慈善法相銜接的《志願服務條例》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等的修訂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慈善事業制度體系基本構建成型。慈善組織認定登記、公開募捐管理、慈善信託管理、慈善活動支出、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志願服務都有了細則規範。

當前,“互聯網 ”的到來顛覆了許多行業的傳統模式,公益慈善也不例外。網絡捐助突破了傳統的時空限制,傳播速度更快、互動性更強、籌集效率更高。所以,網絡募捐信息真實與否顯得尤為重要。慈善法規定,網絡募捐應在指定網絡平臺發佈。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的,應當在國務院民政部門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臺發佈募捐信息。民政部已經公佈了“騰訊公益”網絡募捐平臺、螞蟻金服公益平臺等13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依據慈善法“信息公開”的要求,民政部日前開通了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用於慈善組織、慈善信託受託人等參與主體面向社會公開慈善信息。這些都承載著社會各方對公益慈善透明化、法治化發展的美好願景。

“一元畫”刷屏後,“捐款到底去向哪裡”是公眾最為關心的問題。9月4日,該項目善款接受方--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在官網上公佈了善款使用計劃。希望在法律的監管下,這個現象級的網絡募捐活動能夠有序推進。

公眾的質疑正是一個新業態進步的推動力,學會在質疑中成長和完善,更是能否做好一件事的必經階段,企業或公益組織要勇於面對質疑。在法律日益完善的今天,應該有遵法守法的自覺,也應該能有面對質疑的底氣。

對於社會公眾來說,既要拒絕“互聯網 慈善”時代下野蠻生長的山寨募捐,更要肯定那些真正的慈善行為。在互聯網成為公益事業發展新引擎的時代,不能讓愛心成為工具,更不能讓善行止步不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