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這麼多年,明代這種瓷器你不一定見過|瓷器鑑定真知堂

收藏這麼多年,明代這種瓷器你不一定見過|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鑑定文物真知堂:

元明時期,有一種瓷器,景德鎮是仿的!就是本文題圖這件琺華器。

這種琺華器最初燒製於元代的山西南部蒲州,陽城一代,屬於陶器。一般分為砂胎和缸胎兩種。砂胎的比較疏鬆,缸胎的比較堅緻。和其他瓷器不一樣的是,當時使用的是一種叫做瀝粉堆花的工藝,先做出紋飾的輪廓,然後填上各種彩料。

收藏這麼多年,明代這種瓷器你不一定見過|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鑑定文物真知堂:

所謂瀝粉堆花,我用一種比喻你就明白了。你見過蛋糕店裡擠奶油花沒有?就是用一種類似的工具把粘稠的顏料擠在器皿表面,形成線條,最後構成圖案的方式。這種工藝在其他藝術品上也有使用,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的精美墓棺,上面就有這種凸起的紋飾,可能也是採用瀝粉的工藝製造的。福建明清時期還有一種漆線雕工藝,也是在木器上採用類似的工藝做成凸起的紋飾。

收藏這麼多年,明代這種瓷器你不一定見過|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鑑定文物真知堂:

明代的景德鎮,仿製了山西的琺華器。最早的景德鎮製品耿寶昌先生言他見到的是宣德年間的製品。由於山西陶胎器胎體過於粗糙,使得這種本來品味獨特的陶瓷器上不了大雅之堂。所以,山西琉璃名動天下,皇宮內院建築用陶多采用山西工藝,或許是在明皇帝的授意下,景德鎮開始仿製這種色調深沉,多以藍,褐,孔雀等色打底的凸花器。並且改陶胎為瓷胎,使得陶胎琺華器本身釉面容易脫落的弊端得到避免。從而登堂入室,成為貴族陳設之器。後來並在這個基礎上發明了素三彩瓷器。

收藏這麼多年,明代這種瓷器你不一定見過|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鑑定文物真知堂:

元代五彩中有一種瀝粉堆花的五彩器,著錄於耿寶昌先生《明清瓷器鑑定》一書。比較少見。在白色的瓷胎上用這種工藝堆花並加五彩加金。從工藝的角度上來說比單純彩繪要立體。但從實物來看,其美感並不突出,反而不如直接彩畫來的美。原因可能是這種工藝本身的特點,很難做得非常精緻,不利於工筆的原因。所以就是元代短暫出現了一下子,後來就再沒有出現了。

收藏這麼多年,明代這種瓷器你不一定見過|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鑑定文物真知堂:

在瓷器上以堆塑,浮雕,陰刻,印花等工藝,都是在釉下彩繪沒有發明之前的宋瓷習見的做法。高溫釉下彩的發明,使得瓷器裝飾工藝一下子變得工藝簡單,效果更佳。所以元代瓷器還看得到這種浮雕,暗刻和堆塑與彩繪集於一體的類型,到了明初就已經日薄西山,後來就基本上消失不見了。相對於堆塑和浮雕,瀝粉的工藝比較簡單,耗費的工時也比較少,所以在琺華這個品種上,景德鎮就採取了拿來主義。

收藏這麼多年,明代這種瓷器你不一定見過|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鑑定文物真知堂:

明代琺華器主要流行在成化-嘉靖時期。當然早一點晚一點都還有,但一直不是景德鎮瓷器燒製的主流品種。一般來說,這種器物表面都不太光滑,採用硼砂石英等材料配合顏料燒製,屬於二次燒成的低溫釉品種,和高溫釉比,胎釉結合程度不高,容易開片,脫落。這類瓷器民國時期主要是法國人特別喜歡,大量收購去了法國,國內留存的並不多見。

究其原因,可能還是和國人對於審美的偏好所致。國人一般以紅濃綠豔為大吉,琺華器這種頗類今天歐人審美的色彩,無疑是超前和穿越了。也確實,藍色,紫色,孔雀色都屬於冷色系,看了之後有使人靜下來的效果。而暖色系的大紅一脈顏色,則更為喜慶,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點,這應該是琺華器在歷史上燒製不多的原因。

分享真知識,傳遞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歡收藏和中國歷史文化,歡迎關注瓷器鑑定真知堂!謝謝你的收藏和轉發!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歷史文化和文物鑑定知識和圖片,可以百度瓷器鑑定真知堂!去筆者博客尋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