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之“楚國”

文字閱讀三分鐘,簡單瞭解一件事。

春秋戰國之“楚國”

春秋戰國之“楚國”

楚國

一、國名來源:楚者荊條也,故稱之為荊楚。

二、楚人起源:《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高陽者黃帝孫也,故楚為華夏族。羋姓,熊氏。

三、建國君主:熊繹。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公侯伯子男),建立楚國。(篳路藍縷出自此處,楚人創國之艱難)

四、立國時間: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八百餘年)。

五、圖騰:鳳凰。鳳凰火也,火正之為祝融,楚人崇拜火神和太陽。

六、地域:

初始:荊山(今湖北省西部、漢江兩岸)

最強: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

七、春秋戰國時期著名君主

(春秋爭霸時代開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1、楚武王熊通(前740年~前690年),控制江漢,楚地稱王,去分封設縣尹制,“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周王不升爵位,楚人自己稱王)

2、楚文王熊貲(前689年~前677年)規範縣制,始定都郢(今江陵北紀南城),北進爭霸,逐鹿中原,和氏璧在此出現。(悲催的卞和)

3、楚成王熊惲(前671年~前626年)爭霸中原,齊楚爭霸(召陵之盟,北尊周室)、楚宋爭霸(泓水敗宋)、楚晉爭霸(城濮之戰為晉所敗,退避三舍出自此)被晉擊敗後,北進中原受阻,改東進淮河。

4、楚穆王熊商臣(前625年~前614年)改城濮之戰劣勢,進一步控制江淮地區(今安徽中、西部)。(北上不行,咱就往東走去打淮河流域)

5、楚莊王熊侶(前613年~前591年)“春秋五霸”之一,正式稱霸,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飲馬黃河,問鼎中原。(霸業已成,問鼎周王)

(人亡霸滅,楚國開始了醬油時代,幾為吳國所滅)

(由此進入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6、楚宣王熊良夫(前369年~前340年)休兵息民,取巴、黔中。

7、楚威王熊商(前339年~前329年)救趙伐魏,開拓巴蜀,北進戰齊,東戰越國,控制長江中下游。

8、楚懷王熊槐(前328年―前296年)前期北伐魏國,東滅越國,拓境江東,後期上當被囚,後白起破郢,投汨羅江自盡。

(楚懷王后,秦國統一已勢不可擋)

八、楚國都城。楚人一般都將都城命名為“郢”,從定都可以看出楚國的興亡之勢。

1、丹陽:熊繹始居於此,在今湖北省枝江市。

2、郢都:楚文王自丹陽遷於此,在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故江陵)西北,今紀南城。

3、鄀都:楚昭王自郢遷於此,在今湖北省襄陽市宜城東南。

4、鄢都:楚惠王曾居於此,在今湖北省襄陽市宜城。

5、陳都:楚頃襄王二十年自郢遷於此,在今河南淮陽。

6、巨陽:楚考烈王十年遷於此,在今安徽省阜陽市北。

7、壽春:楚考烈王二十二年遷於此,在今安徽省壽縣

(前期定都北上屬於爭霸時代,後期東遷基本被秦國壓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