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屋簷下98歲老太與這個家演繹著一段無關血緣的親情'

春節家書 不完美媽媽 骨折 中國經濟網 2019-08-05
"

來源:中國寧波網

因為繼子臨終前的一句託付,劉毅力繼續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家;因為信守對丈夫的承諾,李忠雲照顧繼母劉毅力近三十載,沒有半分埋怨;因為堅守孝道,李忠雲的兒子、兒媳,甚至12歲的孫子也一同擔起了責任。

這個四代同堂的家庭,住在北侖新碶街道米蘭社區太河盛景。16年前,椎管狹窄症發作的劉毅力逐漸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兩年前癱瘓,只能躺在床上。可98歲的她被照顧得十分周全,精神又體面。

老有所依,對沒有生育過的劉毅力來說是幸事。這些年,同一屋簷下,她與這個家演繹著一段無關血緣的親情。

98歲老太住著最通透的臥室飯菜也是“私人訂製”

李忠雲今年71歲,老家陝西,兒子、兒媳因工作關係定居在北侖。10年前丈夫去世後,一家5口生活在了一起。

7月31日下午,家門被叩開,李忠雲推著助行器邀請記者在客廳坐下。這一個月多來,他們家前所未有的熱鬧,除了她、劉毅力、兒子、兒媳、孫子外,女兒和親家母也暫住在這裡。

可這樣的熱鬧,實屬無奈。6月18日,李忠雲出門買菜,腳底一滑,左膝蓋摔骨折了。她這一摔,摔破了長久以來的平衡。“之前,白天兒子、兒媳上班,我買菜燒飯,照顧老太,晚上由兒子伺候老太大小便,也算是忙中不亂。可我住院後,兒媳要到醫院照顧我,兒子請假很難,這麼一來,家裡的老太沒人管了。”

得知這樣的困境,在廣東教書的女兒趁暑假趕了過來,負責一日三餐;親家母特地從四川老家趕來,照料老太起居。

這是一所98平方米的房子,帶閣樓,劉毅力老太住著朝南最通透的臥室。李忠雲就在隔壁,但凡有點動靜,她總能及時聽到。

“老太98歲的人了,才掉了一顆牙。胃口很好,不吃素,就喜歡吃肉,還得是肥肉。”

老太每天要吃5頓,基本屬於“私人訂製”。她愛吃蛋糕,但容易噎著,李忠雲就把蛋糕泡在牛奶裡,再加一個雞蛋。中午給她燒易消化的麵條,晚上煮米飯,搭配雞湯、排骨湯等。

丈夫彌留之際

囑託李忠雲代為照顧繼母

“我老公6歲時,公公再婚,娶了劉毅力。老公跟著親媽生活到了16歲,之後才被接回陝西,跟他父親和繼母過日子。”李忠雲回憶,1979年公公突發腦溢血去世,沒留下一句話。因他們夫妻倆都是部隊出身,繼母此後就獨自住在幹休所,當時她才57歲。

1990年,幹休所來電,告知劉毅力生病了。當時,年近70歲的劉毅力有高血壓、心臟病,為方便照顧,李忠雲夫妻倆把她接過來,大家住在了一塊兒。

2008年5月,丈夫被查出晚期肝癌,彌留之際,他囑託李忠雲代為照顧劉毅力。

劉毅力脾氣不好,再加上2003年椎管狹窄症發作,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性格也愈發古怪,稍不順心就罵人。然而,李忠雲從未生出半點“拋棄她”的念頭。這不僅僅是對丈夫許下的承諾,也是她為人堅守的一份責任感。

為婆婆分憂,兒媳主動提出把老太接到北侖同住

2008年,當婆婆帶著公公四處求醫,家裡一團亂的時候,兒媳董小燕主動提出,要把老太接到北侖。

採訪間隙,董小燕下班回家。她今年42歲,是個川妹子,性子爽朗。2008年,她回婆家生孩子,當時公公已被查出絕症。

一邊是重病的丈夫,一邊是需要全天照看的繼母,分身乏術的李忠雲依然不想給董小燕兩口子添麻煩。將心比心,董小燕也覺得要出一份力。於是,她把劉毅力的行李打包妥當,先行接到了北侖家中。這一大家子,一住就是10年。

前幾年,劉毅力還能拄著柺杖,但生活自理僅限於吃飯和上廁所。李忠雲的兒子經常會把她背下五樓,到公園裡透透氣,後來截癱在床,他每天就會等到晚上11點半才睡,因為這個時間點老太需要解小便。寒暑假,小孫子也是一個勞動力,李忠雲手頭在忙時,他能遞個尿盆,喂個飯。

這回,李忠雲骨折,董小燕只好向老家的母親張秀花求救。張秀花放下電話,當天就坐上大巴車,兩天一夜趕到北侖。“都是一家人,他們顧不過來,我就來搭把手唄。”70歲的她為女兒分憂,也解了這個家庭的一時之困。

在這個屋簷下,沒有人覺得辛苦,也沒有誰被放棄,即便是劉毅力這樣並無血緣的家人。就像李忠雲說的,“大家好才是好,你一個人好,不是真的好”。全家人好像擰成了一股繩,力氣都往一處使。

劉毅力嘴上不饒人,可心裡一定是感激的。因為從來不曾與家人說“謝謝”的她,這兩年會把這個字掛在嘴邊,偶爾也會覺得自己是負擔,提出要去住敬老院。“這是不可能的!”平日裡儘量依著她的家人只有這會兒才會給出堅定的反駁。

贍養劉毅力至終老,早已成了這兩代人的責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