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硝酸鹽處理三大招,即治標又治本!

畜牧業 化學 三農 中國水產頻道 2018-12-18

1、減少來源

宗旨是減少池塘氨氮的輸入,措施主要是定期清塘晒塘,減少養殖池塘中有機廢物的積累,亞硝酸鹽過高發生時採取的停料或減料的措施也可以有效減少亞硝酸鹽的產生。

2、物理化學法消解

(1)增加氧氣或使用化學增氧劑:可採用機械提水、機械充氣、加入新水、混合水體或潑灑化學增氧劑等方法迅速增加池底的溶解氧,充足的溶解氧可促進亞硝酸鹽轉化為無毒的硝酸鹽。但是當在氧含量沒有達到其亞硝酸鹽氧化為硝酸鹽的水平,或水體中氨氮過高時導致氧化不徹底不但起不到處理效果反而存在增加池內亞硝酸鹽含量的危險。另外要注意,雖然提高池內溶氧能夠促進硝化作用的進行,但是當池內硝化系統未形成的情況下卻不能很好的去除亞硝酸鹽。

(2)吸附型改底劑:使用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物質,如沸石粉、硅膠、活性炭、海泡石、麥飯石等吸附劑,將亞硝酸鹽吸附在其微小結構中。這種方法在生產中廣泛使用,許多底質改良產品均含有吸附劑成分。其優點是作用時間短、成本低,缺點是用量大,如沸石粉,需50-100公斤/畝,這種方法可以作為應急的處理措施,其實並沒有從根源上控制亞硝酸的產生。

(3)換水:外源水質優良的情況下可以採用換水進行處理,但是換水法控制亞硝酸鹽存在成本高,治標不治本的弱點。

(4)全池潑灑食鹽水溶液。氯離子可降低亞硝酸鹽的毒性,這是由於亞硝酸根離子和氯離子都需要通過鰓小板上的氯細胞才能進入魚體,水中氯離子可以與亞硝酸根離子競爭氯細胞上的吸收位點,增加亞硝酸根離子進入魚體的難度,從而起到了降低水體中亞硝酸鹽對養殖對象的毒害作用。在水體亞硝酸鹽超標時,可潑灑適量的氯化鈣、氯化鎂、食鹽等氯化物,增加氯離子的濃度。一般情況下,當水體的氯離子濃度達到亞硝酸鹽濃度的10倍時即可以有效抑制亞硝酸鹽對養殖生物的毒性,不過全池潑灑食鹽的方法同時也存在造成土壤鹽鹼化的隱患,需謹慎使用。

(5)全池潑灑複合維生素。複合維生素的施用對於增加養殖動物的抗應激能力,減少亞硝酸鹽的危害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3、生態法去除

(1)培養或增加優質藻類,通過藻類對氨氮的吸收,使氨氮向亞鹽的轉化減少;提高藻類濃度以吸收更多的硝酸鹽,促進亞硝酸鹽向硝酸鹽轉化,減少亞硝酸鹽的積累。

(2)添加具有去除亞硝酸鹽能力的微生態製劑:

硝化細菌在有氧條件下可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而被藻類利用,從而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自然界中硝化細菌廣泛存在,但因其繁殖時間長(約20小時一個繁殖週期)限制了硝化細菌的應用效果。

反硝化菌在缺氧條件下可將亞硝酸鹽還原成氮氣。將反硝化細菌接種於養殖池中並形成優勢菌群,可有效地分解水體中的腐敗物質,並將水體中的亞硝酸鹽、硝酸鹽轉化成氮氣施放到空氣中去,降低了水體中的亞硝酸鹽、硝酸鹽的含量,減輕了其毒害作用及水體富營養化程度。

其他微生態製劑,如乳酸菌,一方面乳酸菌可以產生亞硝酸鹽還原酶直接還原亞硝酸鹽為氮氣,另一方面,乳酸菌產生的有機酸、小分子能量物質為一些反硝化菌的生長提供能量物質,進而促進反硝化作用,乳酸菌的代謝產物可以增加養殖水體中的益生菌繁殖,豐富養殖水體中微生物的種類,進而促進硝化作用。當然,投入一些常用微生態製劑也會對亞硝酸的去除產生作用,因為保證菌群多樣性,使微生物生態發展均衡,進而加速了氮的轉化,減少亞硝酸鹽的積累。

(3)在養殖前期,要創造條件促進硝化菌的生長建立起硝化體系。除保證充足溶氧外,有研究表明,向模型體系中投加Mo元素(亞硝酸氧化酶的活性中心Mo-Fe-S蛋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硝化作用的進行,縮短了亞硝酸鹽積累所持續的時間,並加快了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的速度。

(4)在養殖密度過高或是養殖池塘溶氧比較低時,要創造反硝化細菌的適合生長條件,促進反硝化作用對氮的轉化:比如在養殖水體中投加能量物質(一些有機酸、乙醇等)能夠促進反硝化作用的進行,但是能量物質一定要投放充足,不然會導致反硝化作用進行的不徹底,僅能完成硝酸鹽向亞硝酸鹽的轉化,亞硝酸鹽無法進一步轉化為N2,造成亞硝酸鹽的過度積累。

小結:

雖然處理亞硝酸鹽的措施很多,但是如果沒有追溯亞硝酸鹽形成的根源,其處理結果也只能是按下葫蘆浮起瓢無法解決根本問題,所以要從本質上解決亞硝酸鹽含量高的問題,必須根據池塘的現場情況分析產生的原因並採取相應的解決方法,才能達到即治標又治本的處理效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