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州區銀達鎮特色養殖有特色

畜牧業 火雞 農業 鴿子 酒泉日報 酒泉日報 2017-09-08

天空中時而有鴿影劃過,留下陣陣鴿哨聲;草地上,成群的黑毛驢奔跑跳躍,騰起陣陣煙塵;農家後院裡,結隊覓食的火雞發出“嘎嘎”的叫聲……這是肅州區銀達鎮發展特色養殖業的一個縮影。

信鴿的天空不寂寞

在肅州區銀達鎮懷茂村4組的一處養殖場內,矗立著一座長150米、寬16米的鋼架結構建築,遠遠望去,宛如一座大廈,這裡便是酒泉至誠賽鴿公棚。每天清晨,數千羽信鴿便會出現在公棚上空,如黑色的雨點般滑過天際,鴿哨聲陣陣,堪稱一道風景。

據酒泉至誠賽鴿公棚經理馬進介紹,公棚今年2月開始建設,共有33間鴿舍,從4月份陸續有信鴿入住,“我們的工作就是替全國各地的鴿友訓放信鴿,這裡的信鴿有的坐飛機來,有的坐火車來,還有的坐長途汽車來,最遠的要走五六天”。目前公棚裡共有4800多羽信鴿,大都是出生兩三個月就送來的,這裡的每隻鴿子都有自己的鴿環,鴿環上面有編號,還有二維碼,鴿子出生15天左右就戴在了爪子上,終身攜帶,相當於鴿子的身份證。

走進公棚,鏤空的地面乾淨整潔,空氣裡沒有一絲異味。“我們這座信鴿公棚,目前在甘肅是最先進的。”馬進說,每天清晨7時左右,他們就把信鴿放出去,在家門口訓放2小時(俗稱家飛),之後讓信鴿回公棚吃食,公棚入口處安裝有電子踏板,只要鴿子一踩踏板,主人就能知道鴿子已經飛回公棚。

“養信鴿如同養孩子,需要熟悉鴿子的生活習性。”馬進說,他們的工作看似充滿樂趣,其實也挺複雜,公棚裡配有專門的飼養教練,負責信鴿的防疫、治療、訓放等工作。近期,他們將從零公里開始放飛信鴿,最終達到500公里。

肅州區銀達鎮特色養殖有特色

德州黑毛驢落戶酒泉

在銀達鎮懷中村1組西灘的黑毛驢養殖基地,2000餘頭德州黑毛驢在這裡繁衍生息,蔚為壯觀。

據酒泉市建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建新介紹,公司下屬的黑毛驢養殖基地佔地146畝,建有標準化圈舍18棟,配備有獸醫室、化驗室、消毒室、人工採精、受精室等,另有2000畝農場。2016年2月,公司與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東阿阿膠·酒泉黑毛驢養殖基地”戰略合作協議,當年8月開始,陸續從山東等地引進2000頭德州黑毛驢基礎母驢及十餘頭種驢進行繁育,目前已產小驢駒70多頭。

走進黑毛驢養殖基地,圈舍外的活動場地內,毛驢們在陽光的沐浴下自由嬉戲,叫聲此起彼伏,令人彷彿置身歡樂的田園。“在我們養殖基地,毛驢享受著很高的待遇,圈舍及時清掃,還定期消毒,草料都是自動投料車投放的,母驢生產後會有單獨的飼養室。”養殖基地負責人王建新說,“現在天氣熱,灘上草長得旺,我們每天都會把毛驢趕到灘上,讓它們自由活動,自由覓食。”

“過去,毛驢在農村扮演著重要勞動力的角色,現在農業機械化程度高了,毛驢也退出了勞動力市場。但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需求,驢的價值卻在不斷提高,養殖結構也從散養逐步發展為規模化養殖。”高建新說,酒泉土地資源豐富,典型的溫帶半乾旱氣候與祁連山豐富的水資源適合驢的生息繁衍。下一步,公司計劃投建驢奶粉廠和有機肥料廠,並致力於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將3個月大小的驢駒賣給農戶飼養育肥,達到250公斤後由公司回收,實現農戶與公司雙贏。

肅州區銀達鎮特色養殖有特色

肅州區銀達鎮特色養殖有特色

農家後院火雞成群

在銀達鎮懷茂村1組楊德明家後院的4畝多空地上,4000餘隻大小火雞“嘎嘎”叫著覓食。

楊德明家養火雞始於2012年。那年春天,他從山東一次性購進1000只火雞苗,由於氣候、環境不適應,加之沒有養殖經驗,最後只剩下300多隻。為了提高火雞的成活率,擴大養殖規模,楊德明上網自學了養殖技術。

第二年春天,火雞開始產蛋後,楊德明把火雞蛋收集起來,送到孵化場孵化。2014年,他學會了孵化技術,便在自己家裡孵化火雞蛋。“產蛋多的時候,每天能產火雞蛋三四百個,火雞蛋每個售價5元至8元,許多人買回家自己孵化。”楊德明說。

今年,他家先後孵化火雞苗6000多隻,每隻火雞苗售價35元至40元,成年火雞則賣到了三四百元一隻。“現在,我家的火雞早已適應了酒泉的氣候和環境,成活率高,比最初好養多了。”楊德明說。

楊德明介紹說,火雞養殖週期長,除了喂飼料外,火雞還要大量吃草,成年公火雞能長到14公斤,母火雞在8公斤左右,火雞瘦肉多,脂肪少,蛋白質豐富,膽固醇低,肉質鮮嫩,更有嚼勁。近幾年,他家的火雞除零售外,主要送往各大賓館飯店,深受食客喜愛。現在,他每年賣火雞苗、成年火雞的收入在二三十萬元。

2016年,楊德明成立了酒泉市麗德樂火雞養殖專業合作社。今年,他投資100多萬元修建了一棟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的兩層樓,打算再種植10畝果樹、花卉,經營農家園,推出特色火雞宴,讓更多的人來品嚐火雞肉。

肅州區銀達鎮特色養殖有特色

肅州區銀達鎮特色養殖有特色

(馬學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