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丨泔水養豬為何上不了檯面

畜牧業 養豬 農民 飼料 豬瘟 果然悠 2018-12-07

我國自古就有使用泔水養豬的習慣,以前農民會將自家吃剩的飯菜倒到豬食裡面用來餵豬,不僅不浪費,豬還長得更快,是一舉兩得的事情。隨著近幾年餐飲行業的發展,泔水產量也是日益上升,而泔水最大的去除就是被一些專業泔水養殖戶拉回家餵豬了。雖然早在2015年實施的《畜牧法》第43條中就有規定,不得使用未經高溫處理的餐館、食堂的泔水養豬,可目前各地泔水養豬場,依然鮮有豬場對泔水經過高溫處理後再飼餵的,多數都是直接飼餵。

真相丨泔水養豬為何上不了檯面

何為泔水養豬

泔水養豬是指利用飯店、賓館、餐廳、食堂等地產生的餐廚垃圾用來飼餵生豬,有的地方也稱之為“折籮豬”。因為使用泔水養豬的飼養成本低,養豬效益更高,所以泔水豬在各地一直是屢禁不絕。

真相丨泔水養豬為何上不了檯面

泔水豬的優勢

1)泔水豬造肉成本低。據黑龍江省濱聖種豬總經理趙連彬表示,若使用飼料養豬,一斤豬肉的造肉成本為6元,那麼使用泔水養豬的造肉成本僅為1元/斤。一頭200斤出欄的生豬,使用飼料餵養的養殖成本高達1200元,而使用泔水養豬的成本僅需要200元,一頭豬的毛利潤相差近千元。

2)泔水豬長勢快。據統計泔水豬的發病率比正常飼養的豬高30%到50%,為了讓豬少生病養殖戶就會在飼料中加入多種抗生素,而一些抗生素具有一定的促生長效果,再加上泔水中營養物質豐富,就導致泔水豬的生豬速度較飼餵正常飼料的速度快。

3)泔水豬口感好。為了讓泔水豬效益最大化,養殖戶多是使用泔水將生豬飼養至300斤以上,生長週期更長自然豬肉的口感要優於生長週期僅有6個月的飼料豬。

真相丨泔水養豬為何上不了檯面

泔水豬的危害

1)傳播疾病。據國外有專家對2008年-2012年查明的219起非洲豬瘟疫情進行分析,發現45.6%的疫情繫飼餵餐廚剩餘物引起。而我國現已查明疫源的68起家豬疫情中,因餐廚剩餘物餵豬引發的疫情共有23起,佔全部疫情約34%。可見在非洲豬瘟的傳播上,泔水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2)養殖環境惡劣。多數情況下,泔水豬的養殖環境極其惡劣。蠅蚊滋生,老鼠猖獗。而豬身上有多種傳染病屬於人獸共患病,泔水豬就有可能將疾病傳染給人類。

3)泔水豬肉疏於監管。泔水豬不是正規飼養生豬所以也就無法獲得正規的檢疫證明,沒有檢疫證明也就無法在正規屠宰企業屠宰,無法正規屠宰豬肉上也就無法加蓋檢疫章。也就是說泔水豬肉雖然吃起來口感更好,但是因為缺乏監管,也就無法保證豬肉的質量。

真相丨泔水養豬為何上不了檯面

國家對泔水豬的監管

早在2015年實施的《畜牧法》第43條中就有規定,不得使用未經高溫處理的餐館、食堂的泔水養豬。但是因為泔水豬場多是位於城鄉結合部,位置較隱蔽的地方,而且養殖戶在運輸泔水的時候也多是晚上活動,所以泔水養豬是屢禁不止。

為了早日將非洲豬瘟控制在可控範圍內,2018年8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非洲豬瘟等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中第四條指出:

強化重點防控措施落實。強化生豬調運監管是控制疫情蔓延的關鍵措施。要切實加強生豬調運監管,對違法調運行為要從嚴從重處罰。各地要進一步明確餐廚剩餘物監管部門和職責,切實加強餐廚剩餘物收集、運輸、儲存、處理各環節監管,禁止使用未經高溫處理的餐廚剩餘物飼餵生豬。要嚴格國際運輸工具消毒以及餐廚剩餘物無害化處理,加強供港澳活豬檢疫監管,確保安全。要進一步加大督查指導力度,確保監測、消毒、移動控制等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減少疫情發生風險。

真相丨泔水養豬為何上不了檯面

為何泔水豬上不得檯面?

1)國家層面。泔水養豬是非洲豬瘟的一個重要傳播途徑,為了更快速得防控非洲豬瘟疫情,讓養豬人擺脫非洲豬瘟的困擾,國家會進一步加強泔水豬的監管,切斷這條非洲豬瘟傳播的重要途徑。

2)養豬人層面。不對泔水進行高溫處理而直接餵豬的行為屬於違法行為,而養豬人為了減輕勞動力多省區了高溫處理環節,為了躲避法律的制裁,泔水豬養殖戶多躲在城鄉結合部的偏僻地方。希望泔水豬養殖戶從非洲豬瘟防控的大局出發,從整個養豬行業的大局出發,在非洲豬瘟疫情期間不要使用未經高溫處理的泔水餵豬。

3)消費者層面。消費者總是希望自己吃到的豬肉是安全健康的豬肉,首先為了減少泔水豬的死亡,養殖戶需要在泔水中加入藥物,甚至一直添加至肥豬出欄沒有休藥期,也就導致泔水豬肉中存在較多的藥物殘留;其次泔水豬沒有經過正規的檢驗檢疫部門檢疫,其中可能含有多種人獸共患的細菌、病毒及寄生蟲,若未煮熟即食用就有可能引起人的感染。

真相丨泔水養豬為何上不了檯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