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亞硝酸鹽是怎麼產生的?亞硝酸鹽高了怎麼處理

畜牧業 漁業 農業 水產養殖 飼料 中國水產頻道 2018-12-13

中國水產頻道報道,現今的水產養殖大都是以高密度池塘養殖為主,一般都會有亞硝酸鹽的存在,亞硝酸鹽會將魚蝦血液中的亞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從而抑制血液的載氧能力,攝食量降低,鰓組織出現病變,呼吸困難、躁動不安或反應遲鈍,喪失平衡能力、側臥,極易誘發疾病的發生。在很多情況下會全池暴發疾病,引起大量死亡,其誘發草魚出血病就是其中一種。

亞硝酸鹽是氨轉化成硝酸鹽過程中的中間產物,其形成過程主要由於殘存在池底的殘餌、糞便、死藻等物質分解成有毒性的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或者沒有科學使用化學消毒劑,將硝化細菌等有益微生物殺滅,使亞硝酸鹽不能及時被分解,從而造成亞硝酸鹽集聚。

亞硝酸鹽是水體中氨氮轉化為硝酸鹽的中間產物,在整個氮素轉化過程中,從含氮有機物到氨氮需要的時間不長,由多種微生物進行分解完成這個過程;從氨氮到亞硝酸鹽由亞硝化細菌經過硝化左右完成這個過程,亞硝化菌的生長繁殖速度為18分鐘一個世代,因此其轉化的時間不長;從亞硝酸鹽到硝酸鹽是由硝化細菌進一步通過硝化左右完成這個過程,硝化菌的生長速度相對較慢,其繁殖速度為18個小時一個世代,因此由亞硝酸鹽轉化到硝酸鹽的時間就長很多。

在養殖過程中亞硝酸鹽很容易超標,養殖水體中亞硝酸鹽超標,主要原因有七個方面:

養殖密度過大、過量飼料投喂,造成池塘魚類糞便、殘餌過多。飼養至中、後期時,飼料投喂量會更為增加,殘餌、糞便等含氮有機物多;池底形成淤泥過厚;水體溶氧不足等。養殖密度過大時,在浮游植物不足或天氣急劇變化時,會導致水體系統溶解氧下降,將出現有利於反硝化作用的條件,當環境中同時出現能量物質不充足時,反硝化作用進行不徹底會造成亞硝酸鹽的積累。

亞硝酸菌、硝酸菌的繁殖速度不同,易造成亞硝酸鹽積聚。亞硝酸菌的生長繁殖速度為10分鐘——20分鐘一個世代,先形成種群優勢,導致前期亞硝酸鹽大量積累,而硝酸菌為20個小時一個世代。所以從氨氮很快可以轉化成亞硝酸鹽,而從亞硝酸鹽轉化到硝酸鹽的時間卻比較長,一般亞硝酸鹽被有效分解需要7天——10天,甚至更長時間。

溫度對水體硝化作用有很大的影響,在溫度驟變時,硝化作用減弱,會造成亞硝酸鹽積累。

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氨氮、亞硝酸鹽、硝酸鹽等含氮物質,當浮游植物不足時,這些含氮物質便不能夠及時被吸收轉化,當溶氧不足時便會導致亞硝酸鹽超標。

在春秋季節,溫度變化較大的時候,養殖水體中的浮游植物不足(主要是由於低溫、營養不足、天氣不好、消毒劑的使用等)引起藻類對氨氮的吸收能力減少,使得硝化細菌對氨氮負荷加大。如果亞硝酸鹽的濃度超過菌群轉化亞硝酸鹽的能力,就會導致亞硝酸鹽的積累。

過多的浮游動物會消耗大量的溶氧,同時也會攝食水體中的浮游藻類,使產氧量降低,當溶氧不足時,亞硝酸鹽便容易超標。

長期經常且超量使用殺蟲藥和消毒劑,容易破壞水體系統的生物平衡,會導致水體中浮游植物、微生物數量大量減少,水體自動淨化能力降低,從而導致亞硝酸鹽超標。

新建養殖池塘由於挖去含微生物豐富的表層土,養殖初期池塘中有效微生物缺乏,會出現硝化細菌種群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另外,在池塘換水時過多的使用自來水、井水,也會造成亞硝化和硝化兩種功能種群的不平衡,導致養殖初期亞硝酸鹽的積累。

不過,當養殖系統中硝化細菌的兩種功能種群發展平衡後,硝化作用就不會再導致亞硝酸鹽積累,因為硝化系統完善的養殖水體中,硝化細菌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比氨氧化細菌要小,其轉化亞硝酸鹽的速度往往超過氨氧化細菌產生亞硝酸鹽的速度。

池塘亞硝酸鹽是怎麼產生的?亞硝酸鹽高了怎麼處理

在養殖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偏高現象相當嚴重,給養殖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即使含量達不到致死濃度,但由於超過養殖對象的忍耐程度,導致生理功能紊亂,而影響生長或引起其他疾病的發生。為確保魚蝦蟹的安全,應將亞硝酸鹽含量控制在0.02毫克/升以下。因此,要想控制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的暴發,減少死亡量,從根本上必須解決亞硝酸鹽的問題。

亞硝酸鹽對魚蝦的毒性較強,作用機理主要是通過魚蝦的呼吸作用,由鰓絲進入血液,可使正常的血紅蛋白氧化成高價血紅蛋白,使運輸氧氣的蛋白推動氧的功能。出現組織缺氧從而導致魚蝦缺氧,甚至窒息死亡。

很多池塘出現魚蝦厭食現象,亞硝酸鹽過高可能就是主要原因之一。亞硝酸鹽中毒後的症狀:厭食;遊動緩慢,觸動時反應遲鈍;呼吸急速,經常上水面呼吸;體色變深,鰓絲呈暗紅色。

在養殖過程中要嚴格控制亞硝酸鹽含量,確定科學合理的放養密度,平常加強對水質的管理(勤開增氧機或經常使用微生態製劑調節水質),保持水質肥、活、嫩、爽,堅持每隔1年——2年對池塘底部淤泥進行清淤改造。

根據天氣、池塘水質情況,適時肥水,使用芽孢桿菌、硝化細菌等微生態製劑調節水質,培養或增加優質藻類。通過藻類對氨氮的吸收,使氨氮向亞鹽的轉化減少;提高藻類濃度以吸收更多的硝酸鹽,促進亞硝酸鹽向硝酸鹽轉化,減少亞硝酸鹽的積累。硝化細菌在有氧條件下可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而被藻類利用,從而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自然界中硝化細菌廣泛存在,但因其繁殖時間長(約20小時一個繁殖週期)限制了硝化細菌的應用效果。

很多魚塘因各種原因會造成底質惡化,淤泥深厚,最容易產生亞硝酸鹽,暴發持久且頑固性魚病,因此,應定期使用底改藥劑,或者改為底層增氧(如微孔增氧機等)的方法亦可。

晴天中午開,陰天早上開,連綿陰雨半夜開,潑灑藥物開;傍晚不開,暴雨不開。悶熱天氣長開,涼爽天氣短開;半夜長開,中午短開;施肥長開,不施短開;風小長開,風大短開。

在養殖前期,要創造條件促進硝化菌的生長建立起硝化體系。除保證充足溶氧外,有研究表明,向模型體系中投加Mo元素(亞硝酸氧化酶的活性中心Mo-Fe-S)蛋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硝化作用的進行,縮短了亞硝酸鹽積累所持續的時間,並加快了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的速度。

在養殖密度過高或是養殖池塘溶氧比較低時,要創造反硝化細菌的適合生長條件,促進反硝化作用對氮的轉化。比如在養殖水體中投加能量物質(有機酸、乙醇等)能夠促進反硝化作用的進行,但是能量物質一定要投放充足,不然會導致反硝化作用進行的不徹底,僅能完成硝酸鹽向亞硝酸鹽的轉化,亞硝酸鹽無法進一步轉化為氮氣(N2),造成亞硝酸鹽的過度積累。

在養殖過程中,多注意水質的藻相、菌相,養殖早中期注重有益藻類的培育,養殖中後期注重有益菌的培育,一般亞硝酸鹽含量不高時,可以通過培藻、養菌等控制其含量;當養殖水體中亞硝酸鹽含量偏高,引起魚病暴發時,應先降解亞硝酸鹽並進行解毒,再用其它藥物治療。

降亞硝酸鹽,最有效也是最簡便的辦法,就是直接使用活菌加顆粒氧藥物,顆粒氧可以多施用一些,可達到更好的效果,天氣晴朗時還可視水質情況使用光合細菌。

使用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糞鏈球菌等微生物逐漸降低亞硝酸鹽含量。定期使用活菌底改等微生態製劑,可保持養殖水體的優良水質,提高養殖水體自淨能力,穩定養殖水體中的酸鹼度,防止因pH值失衡而導致的水體惡化,產生亞硝酸鹽的積累,造成對水生動物的危害,減少病害的發生,從而節約養殖成本。

浮游植物較少時亞硝酸鹽降低較慢,反之較快;浮游動物較少時亞硝酸鹽降低較快,反之較慢。

亞硝酸鹽的產生可分為積累期、快速上升期、穩定期。在處於積累期時使用產品,亞硝酸鹽含量一般不會降低,也不會升高;當處於快速上升期時使用產品,亞硝酸鹽不一定能夠降低,也有可能會升高;當處於穩定期時使用產品,亞硝酸鹽含量一般都可以降低。

大量降雨可以稀釋池塘水體中的亞硝酸鹽,有利於降低亞硝酸鹽的含量,前提是底部淤泥較少,否則反而容易導致亞硝酸鹽超標。

總而言之,亞硝酸鹽超標,並不是短時間內水質惡化引起的,所以平時就要注意調節水質,當發現亞硝酸鹽超標時,可選擇化學制劑快速降低亞硝酸鹽,緩解養殖對象中毒症狀,若要長期控制亞硝酸鹽,在使用化學制劑之後還需要使用芽孢桿菌、糞鏈球菌等微生物使池塘長期保持優良水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