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農畢業小夫妻舍高薪回哈 創業五年開起三家超市

創業 水果 婚姻 裝修 生活報 2017-04-18

東農畢業小夫妻舍高薪回哈 創業五年開起三家超市

生活報記者 丁燕

初春的冰城乍暖還寒,柳樹吐出淡綠嫩芽,向人們報出春天的訊息。在松北區北岸潤和城綜合超市一樓,33歲的常蕾望著熙熙攘攘的顧客,嘴角微微露出笑容。

五年前,因地域文化差異大、房價高得離譜,畢業於東北農業大學的常蕾和丈夫王慶濤辭掉年薪十餘萬的工作,逃離“北上廣”,回冰城開始了三次跨界創業之路。他們倒騰過服裝、擺地攤賣過水果……2014年秋,終於在松北區開了一家超市,火得一塌糊塗。如今,這對小夫妻已在開起三家連鎖超市,營業面積達到4000多平方米。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們覺得心踏實了。

捨棄高薪回冰城

生活不慣房價奇高 上海雖好 不是家

2011年春,柳絮飛揚時,常蕾和王慶濤所在的企業被上海一家藥企收購,夫妻倆離哈赴滬,來到了上海市某藥企總部。

“夜晚那種奔放、冒險的情調,那種川流不息的男男女女和來來往往的車輛給應接不暇的眼睛帶來的滿足……”《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描述的紐約誘惑,同樣在上海上演,這座城市彷彿充滿了機遇和無限可能。王慶濤夫婦每人年薪六萬,工作滿一年後就可翻倍,而且單位福利好得不得了,“提供食宿,生活用品沒有不發的,連牙膏都不用買。”

然而初到上海的興奮,很快被巨大的生活和文化差異消耗殆盡:吃慣了東北菜,上海飲食甜得發膩;冬天沒有暖氣,讓人冷到骨子裡;入夏時梅雨連綿,心情都“發黴”;同事們用純熟軟糯的上海話交流,插不上嘴的常蕾只能在一旁尷尬地玩手機。

如果說這一切還都是可以克服的話,最沉重的壓力莫過於上海火箭般躥升的房價。不想青春被房價壓垮,王慶濤和妻子商議後,決定放棄就要到手的十幾萬年薪,返回冰城創業。

第一次創業:賣衣服

一年賠十多萬 午飯兩人買一份麻辣燙吃

2012年春,王慶濤和常蕾回哈後,拿出十餘萬元積蓄在國貿服裝城租了一個5平方米的攤位,開始了第一次跨界創業。隔行如隔山,開業不久,問題接踵而至。從廣東發來的服裝號碼偏小,不適合北方人,顧客屈指可數。別人家生意風生水起,王慶濤和常蕾卻只能望店興嘆。“隔壁有個做了十多年服裝生意的,省內好多顧客都找他發貨。還有一個賣男裝的,每天零售量也挺多……”王慶濤回憶說。

錢每天只出不進,常蕾先從舌尖上節流。兩份麻辣燙就要十六元,為了省錢,午飯兩人只買一份麻辣燙,就著饅頭吃。

山不過來,你就得過去。眼瞅十幾萬元打水漂,一年後在朋友建議下,常蕾去道里安靜街夜市甩賣服裝,一件衣服利潤只有一兩元,但總算挽回了一些損失。

夜市擺攤,不虛此行。常蕾留意周邊攤位,發現賣水果投資小,能快速回本、收益可觀。在絕望裡,常蕾和王永濤忽然看見另一道風景。

第二次創業:擺地攤

夜市收攤晚 就在車上和衣對付一宿

2013年入秋,夫妻倆在花園街附近一處夜市,全職擺攤賣水果。剛入行難免交學費,天冷了,老商販都賠本甩賣香蕉,常蕾則自信爆棚,“咱的貨品相好,一定挺著賣個好價錢”。結果第二天,受凍的香蕉成了霜打的茄子,全黑了。

入行時間長了,慢慢摸索,夫妻倆經驗越積越多。冬季天寒地凍,凌晨一點多,常蕾和王慶濤去哈達上貨,5點多出攤,水果怕凍,要搭棚子、爐子點火。12點早市收攤又忙著趕去夜市,午飯下午兩點多才吃上。夜市收攤時,就算已裝好車準備回家,只要有顧客來了,王慶濤依然不厭其煩翻找貨品,不為那十塊八塊的,“人家衝你來,相信你的服務和質量”。收攤太晚時,夫妻倆就在車上對付一宿,很多個夜裡,他們都是和衣而睡。

調查市場轉移陣地 漸漸攢起回頭客

原藥企的同事聽說常蕾夫妻在擺攤賣水果,多次勸他們回到公司,常蕾婉拒了。齊齊哈爾老家的父親常貴江多次打電話讓她找個“正兒八經”的工作,“大學畢業生擺地攤,你讓我這張老臉哪兒擱?”不服輸的常蕾反駁,“我不偷不搶、擺地攤不丟人”。王慶濤聽說了,偷摸給老丈人打電話,“爸,我們這都是暫時的,不會一輩子擺攤……”

老人嘴上說反對,其實更多是心疼。農忙過後,常貴江就帶著妻子付小珍來給女兒打下手。冬天出攤冷,付小珍為女兒女婿做了3斤棉花重的棉褲。

2014年春天,王慶濤經過調查,把水果攤轉移到市場前景更廣闊的松北區。他花5000元買了輛八手面包車,妻子開著二手吉利,一個裝水果,一個裝架子、遮陽傘。經過經營,在北岸潤和城夜市,他們水果攤最大,足有10米長,水果品類最多,回頭客也最多。

第三次創業:開超市

小區門口開超市 首日五小時賣斷貨了

日子就像喝茶,會苦一陣子,但不會苦一輩子。

2014年10月31日,是常蕾夫妻第三次跨界創業的開始。他們賣水果攢出第二份本錢,在松北區北岸潤和城正門口,租了一個100平方米商服做超市“福潤家”。開業當天,場面之火爆令夫妻倆始料未及。“原本準備兩個收銀臺,每個都排五六米長隊。”常蕾把在早市用的電子秤拿出來,臨時增加了3個收銀點。當天早上十點到下午三點,超市賣斷貨了。

“之前大家手頭攥著錢,沒地方去花。”北岸潤和城小區居民李女士告訴生活報記者,該小區有近5000戶居民,“福潤家”的到來,讓周邊居民和附近工地的建築工人們終於有地方買東西了。

兩小區經營仨超市 營業面積4000多平方米

2015年5月,“福潤家”擴建至300平方米。次年冬天,經過裝修和招商後,三層樓整體承租的潤和綜合超市開業了,涵蓋超市、藥店、飯店、小吃攤、舞廳、服裝店等。目前,王慶濤常蕾夫婦倆,在松北區北岸潤和城和廣信新城兩個小區,共經營3家超市,營業面積4000多平方米。

常蕾說,超市規模小時,很多商家都不願意送貨。現在來洽談合作的批發商絡繹不絕。“有家奶製品品牌,原來不給送貨,我投訴了7次才爭取到3種奶製品。現在7種奶製品,我已經全部代理了。”

經歷了三次跨界創業,如同跨越三座不可逾越的高山,對王慶濤常蕾夫婦來說,是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現在,王慶濤堅持每天開廂式貨車親自上貨,常蕾穿梭在三個超市之間負責內部管理。作為別人眼裡的成功人士,夫妻倆卻說,“超市還在起步期,不能鬆懈,未來要不斷髮現新能量,開更多一站式購物綜合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