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雙創”成為混改新引擎

創業 經濟 金融 財經 光明網頭條號 2017-04-30

作者:樊大彧

目前央企的“雙創”平臺,主要由自主承包創業的員工組成,這些數以萬計的“小CEO”,帶領自己的小團隊創業,央企“大家長”提供初始資金並投入技術、設備,而創業團隊負責尋找需求、產品創新和市場推廣。央企“雙創”平臺自誕生伊始,就必然具有混合所有制的基因。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7日在北京考察中央企業“雙創”成效展。當天考察的陣容超強:還有4位副國級高官、29位部長、109家央企和10家國有金融機構負責人。李克強在座談會上說,傳統混合所有制更多通過資本市場兼併重組實現,現在央企通過“雙創”催生出新的組織分配方式和資本結構模式,這有利於探索一條混合所有制新路。(相關報道見03版)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自2014年提出並實施以來,為我國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社會上也存在一種誤解,比如認為“雙創”僅指服務業,或只是電商領域。其實,“雙創”在成為小微企業生存之路的同時,目前也已成為大企業繁榮興盛之道。近年來,已有包括央企在內的很多大企業紛紛加入創新創業行列,引入眾創、眾包、眾籌等平臺,著手生產方式、管理方式的變革。

客觀地說,央企如果不搞“雙創”,那就太可惜了。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5年,32%的國家科技獎勵、46%的科技進步一等獎、40%的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是由中央企業獲得。另外,近年來,我國取得的航天探月、深海探測、高鐵、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等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也無不為央企所有。央企藏龍臥虎,具有深厚的技術、人才儲備,在創新、創業方面具有獨到的天然優勢。搭建“雙創”平臺,可以幫助央企把產業鏈做長做精,可以額外創造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央企已搭建各類“雙創”平臺400多個,極大帶動了創業就業。可以說,這個新增的“蛋糕”,既可能成為未來產生問題的“隱患”,也蘊藏著央企體制改革的巨大動力。

目前央企的“雙創”平臺,主要由自主承包創業的員工組成,這些數以萬計的“小CEO”,帶領自己的小團隊創業,央企“大家長”提供初始資金並投入技術、設備,而創業團隊負責尋找需求、產品創新和市場推廣。創業團隊無論最終是成功還是失敗,平臺及團隊的產權關係及股權激勵政策必須始終清晰。只有這樣,才能讓創業者動力十足的同時,也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經營目標。由此可以看出,為了消除國資流失的隱患,央企“雙創”平臺自誕生伊始,就必然具有混合所有制的基因。

央企“雙創”平臺不僅在其內部具有混合所有制的基因,而且平臺在發展過程中,對外也必然有著強烈的混合所有制需求。央企搞“雙創”有優勢,如具備完整的產業鏈、強大的市場號召力、技術優勢等,但央企“雙創”也存在明顯劣勢,創業企業在初期為了拓展市場通常要“燒錢”,央企作為國有資產載體是斷然不具備這一功能和義務的。因此,央企“雙創”平臺要想取得突破性發展,就必須通過分配方式和資本結構模式創新,與能夠承受高風險、大投入的各類資本實現融合發展,進而探索出一條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路。

目前央企混改正處於試點推進階段,通過混改可以有效放大國有資本的帶動力,同時讓非公經濟共享發展紅利。而央企目前的雙創活動,已經初步展現了國資與小微企業、社會資本融合後,對就業及新經濟業務的拉動作用。央企“雙創”平臺作為混改新引擎,在利益增量上大有文章可作,在做大“蛋糕”的同時,也必將為推進國資存量利益優化和進行更深入的央企混改,打下更堅實的基礎。(樊大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