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四人都當過兵,這個仙桃人創業年掙近30萬,家在楊林尾……'

創業 水稻 蓮子 畜牧業 水產養殖 仙桃日報 2019-08-23
"

8月,烈日驕陽。在楊林尾鎮金垸村,記者見到了石長林。他划著小船,沿著水塘邊,查看小龍蝦的長勢。“我的蝦子不賣,等到水稻收割了,再放水繼續養,為下年打基礎。”說到自己的養殖策略,石長林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

8月,烈日驕陽。在楊林尾鎮金垸村,記者見到了石長林。他划著小船,沿著水塘邊,查看小龍蝦的長勢。“我的蝦子不賣,等到水稻收割了,再放水繼續養,為下年打基礎。”說到自己的養殖策略,石長林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三代四人都當過兵,這個仙桃人創業年掙近30萬,家在楊林尾……

圖為石長林

石長林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至今回想起來,他覺得在那裡獲得了真正的成長。儘管離開部隊多年,60歲的石長林看上去依然有著軍人氣質,挺拔、幹練、爽朗,做事果斷。

得知記者採訪,石長林從活動板房裡抱出來一個生鏽的鐵盒子,小心翼翼地打開,裡面全是父親、哥哥、他、兒子軍旅生涯的紀念。

"

8月,烈日驕陽。在楊林尾鎮金垸村,記者見到了石長林。他划著小船,沿著水塘邊,查看小龍蝦的長勢。“我的蝦子不賣,等到水稻收割了,再放水繼續養,為下年打基礎。”說到自己的養殖策略,石長林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三代四人都當過兵,這個仙桃人創業年掙近30萬,家在楊林尾……

圖為石長林

石長林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至今回想起來,他覺得在那裡獲得了真正的成長。儘管離開部隊多年,60歲的石長林看上去依然有著軍人氣質,挺拔、幹練、爽朗,做事果斷。

得知記者採訪,石長林從活動板房裡抱出來一個生鏽的鐵盒子,小心翼翼地打開,裡面全是父親、哥哥、他、兒子軍旅生涯的紀念。

三代四人都當過兵,這個仙桃人創業年掙近30萬,家在楊林尾……

三代四個人的榮譽見證

"

8月,烈日驕陽。在楊林尾鎮金垸村,記者見到了石長林。他划著小船,沿著水塘邊,查看小龍蝦的長勢。“我的蝦子不賣,等到水稻收割了,再放水繼續養,為下年打基礎。”說到自己的養殖策略,石長林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三代四人都當過兵,這個仙桃人創業年掙近30萬,家在楊林尾……

圖為石長林

石長林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至今回想起來,他覺得在那裡獲得了真正的成長。儘管離開部隊多年,60歲的石長林看上去依然有著軍人氣質,挺拔、幹練、爽朗,做事果斷。

得知記者採訪,石長林從活動板房裡抱出來一個生鏽的鐵盒子,小心翼翼地打開,裡面全是父親、哥哥、他、兒子軍旅生涯的紀念。

三代四人都當過兵,這個仙桃人創業年掙近30萬,家在楊林尾……

三代四個人的榮譽見證

三代四人都當過兵,這個仙桃人創業年掙近30萬,家在楊林尾……

“小時候,常聽父親講打日本鬼子的故事。家裡三代人四個人當兵,都是受到父親的影響。”讓石長林記憶猶新的是,每到夏天,家門口的大樹下,父親搖著蒲扇給兄弟二人講述經歷過的戰爭。在“好男兒就要當兵去”家訓的薰陶下,石長林和哥哥石長德接過父親的接力棒,跨入軍營。

"

8月,烈日驕陽。在楊林尾鎮金垸村,記者見到了石長林。他划著小船,沿著水塘邊,查看小龍蝦的長勢。“我的蝦子不賣,等到水稻收割了,再放水繼續養,為下年打基礎。”說到自己的養殖策略,石長林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三代四人都當過兵,這個仙桃人創業年掙近30萬,家在楊林尾……

圖為石長林

石長林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至今回想起來,他覺得在那裡獲得了真正的成長。儘管離開部隊多年,60歲的石長林看上去依然有著軍人氣質,挺拔、幹練、爽朗,做事果斷。

得知記者採訪,石長林從活動板房裡抱出來一個生鏽的鐵盒子,小心翼翼地打開,裡面全是父親、哥哥、他、兒子軍旅生涯的紀念。

三代四人都當過兵,這個仙桃人創業年掙近30萬,家在楊林尾……

三代四個人的榮譽見證

三代四人都當過兵,這個仙桃人創業年掙近30萬,家在楊林尾……

“小時候,常聽父親講打日本鬼子的故事。家裡三代人四個人當兵,都是受到父親的影響。”讓石長林記憶猶新的是,每到夏天,家門口的大樹下,父親搖著蒲扇給兄弟二人講述經歷過的戰爭。在“好男兒就要當兵去”家訓的薰陶下,石長林和哥哥石長德接過父親的接力棒,跨入軍營。

三代四人都當過兵,這個仙桃人創業年掙近30萬,家在楊林尾……

1978年,石長林參軍入伍,成了一名戰士。訓練中,石長林凡事在前、從不怯戰,被評為優秀士兵。1981年底,石長林退役。短短的軍旅生涯,讓石長林煉就了堅強的意志,把軍人的頑強拼搏深深地刻在了骨子裡。

退役後的石長林摸爬滾打做過很多工作。雖說不上成功,但這些經歷、經驗,讓他的創業之路越來越明朗。

1992年,石長林承包了40畝田,發展魚蓮共生產業。這次的嘗試,讓石長林走出了一片新天地。“一畝田產300斤蓮子,價格最高時賣到8塊錢一斤。”石長林告訴記者。

人生如海浪,起伏跌宕。一股腦地跟風,導致市場飽和,2010年蓮子的價格一下跌到每斤1塊錢。為了打破僵局,石長林勇於創新,先後嘗試過養蝦、養鱔、套養等,讓石長林最驕傲的是,摸索出了蝦稻共生產業。在他的帶動下,蝦稻共作又一度成了熱門產業。“蝦稻共作,一份田兩份收入,穩賺不賠。”同村村民付炎平發展30畝蓮田套蝦,每年收入10多萬元。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石長林不吝嗇經驗與技術。有人來學習,他傾囊相授,全程指導。石長林被評為致富帶頭人。“多虧了長林,我們致富了。”彭場鎮聯合村村民王秋林拿出20畝田發展魚蓮共生,石長林提供技術。王秋林靠魚蓮共生鼓了腰包。

現在,150畝基地讓石長林有了年近30萬元的收入,每年帶動20人創業,給周邊10多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忙完家裡的活,再來做工,一上午能賺200元。”村民閔春林喜滋滋地說,家門口的工資比城裡還要高。

2017年,石長林成立了仙丹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將小龍蝦、水稻、蓮子的銷售方式拓寬,通過物聯網銷往全國各地。“跟著長林幹,有奔頭,”村民楊鐵坊說,在石長林的帶領下創業路越走越順,越走越寬。

如今的石長林,完成了從退役軍人到創業者的華麗轉身。展望明天,石長林決定繼續努力,在希望的田野上,踐行一名退役軍人的初心,用實際行動書寫鄉村振興、助農增收的新篇章。

(文/記者 鹿丹丹 圖/見習記者 鄧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