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與朱嘯虎的互懟,和卓偉與陳羽凡的互懟有相同之處?

陳羽凡 馬化騰 自行車 白百何 財經作家邱恆明 2017-06-23

【恆明每日晨語】第231天 2017年6月20日

馬化騰與朱嘯虎的互懟,和卓偉與陳羽凡的互懟有相同之處?

這個標題怎麼來的?先是想著自己騎摩拜的感受,然後想著不就是一窩蜂追熱點新聞的無腦嗎;再想之,這並不是在討論什麼商業邏輯,就是一娛樂事件嘛;

深想之,和之前卓偉與陳羽凡互懟又有什麼不同呢?既然這是一個娛樂世界,就別談什麼意義、使命,或者根本沒有所謂使命價值,大家呵呵了事。

呵呵背後,資本大戰;呵呵背後,無底線無節操。

場景一:騎摩拜成熱點

一天騎三四次摩拜,為何沒有下載ofo?那並不存在什麼真理。

一開始用的是摩拜,就一直用了,這就是被佔領心智的緣故吧。

別說二者有多麼本質的不同,那些都是後來找的理由。

但這些理由又多麼充分呀,我們都被自己的心智迷惑了,鎖死了。

我一定會說,掃碼騎車多麼方便,而不是轉動著所謂的密碼。

我還知道呀,共享單車讓多少人重新找回騎車的自在與自由,這是小資情調呢,而便宜五毛之類的價格差,卻可能是天然的優質用戶和非優質客戶的區別。

好了。古語說得好,讚美一方,不能用貶低另一方來做支撐。

這一年來共享單車的盛宴呀,普通如你我,都能分得一勺。

可以大談智能互聯網,可以說是物聯網的入口。但更實際的效用已顯然,打車更少了,汽油使用量變少了,聽說中石油中石化的銷量都有明顯的減少,這可是環保的一大利益處。

重新騎上自行車,為個人鍛鍊身體,減輕壓力也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呀。

我還會說,共享單車不僅是最後1公里的難題解決了。到一個新城市去,它是很好的遊覽工具呀。

我第一次去成都,騎了三四次摩拜,就好像是一個成都通了。

我到重慶,在一個旅遊景區都找到了摩拜,那可是領略陌生風景的極好體驗。以前曾有想過,今日得以實現自行車速度的遊玩。

場景二,論熱點新聞背後

騎摩拜還是騎ofo,是一件很好做決定的事,但幾千萬不同的決定就會導向不同的商業。

昨日晚些時候,摩拜背後的大金主馬化騰和ofo背後大金主朱嘯虎,在微信朋友圈懟上了。財經新聞、創投新聞,乃至社會新聞,幾個小時間,都上了頭條。

這件事本身有些意思。

我想到了幾個問題:

1、傳播的便利,大人物的新聞更加贏家通吃了。

以前有編輯審核,有媒體平臺數量限制,這種贏家通吃的現象還不那麼明顯。類似大人物大機構幹架的新聞熱度,是傳統公關巨頭怎麼都策劃不出來的。

可以策劃矛盾衝突,但難以這麼接地氣,但難以這麼個人(人格)化,但難有如此影響之廣泛。

2、都在娛樂,都在跟熱點,什麼商業模式,什麼背後深層的商業邏輯,見鬼去吧。

看朋友圈,不管是所謂傳統權威媒體,還是知名的微信公眾號,都在幾個小時內轉發這一熱點新聞,所謂分析,也是蜻蜓點水般說半句。

現在的眼球,哪想著背後的含義。甚至可以這麼說,哪有什麼背後含義呀。

所謂高階能量,高層次人物,有權勢的人物,雖然他們的一言一行影響甚廣,但他們的一言一行,對他們自己而言,也就是一言一行而已。

並沒有多少深意。

場景三,點評創業項目好不熱鬧,跟娛樂故事一般,那跟娛樂事件有什麼不同?

我們適應了大家的隨意,但卻迎來了各自的錯亂。

不管是之前娛樂圈卓偉與陳羽凡的互懟,還是今日創投圈馬朱互懟事件,總感覺有相同之處,到底哪相同了?說不太清楚。

a、都離自己很遙遠,屬於另外世界的事,和看電視電影一樣;

b、可以是一個不錯的談資,至少自己騎過共享單車,自己看過白百合的電影,聽過陳羽凡的歌。

c、娛樂圈都不能無底線的調侃,涉及利益關係的商業圈,向來就會注意底線,一觸碰到利益都會私下解決。如果我們是撩火棍,這樣做好嗎?媒體做撩火棍,一大堆媒體,主要的媒體都做了撩火棍,哪裡出了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