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

永樂的敗局--陳曉的賭局

在家電行業,國美、蘇寧兩家獨大的今天,作為曾經的家電行業的老三,在上海雄踞一方的永樂電器早已不為人知,作為創始人陳曉,他是如何把營業額過百億的上市公司敗掉?這當中又有什麼樣的曲折故事?

陰謀上位奪來的永樂

作為當時家電行業的風雲人物,為了讓陳曉的故事變得更加傳奇勵志和戲劇化,媒體對他身世的勾勒總是離不開“幼年殘疾(小兒麻痺)、少年喪父、中年喪妻”的描述。相對於自己的身世,陳曉更忌諱談論永樂歷史。對於外界,唯一肯定的是1996年,由陳曉創立。但是事實上永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

"

永樂的敗局--陳曉的賭局

在家電行業,國美、蘇寧兩家獨大的今天,作為曾經的家電行業的老三,在上海雄踞一方的永樂電器早已不為人知,作為創始人陳曉,他是如何把營業額過百億的上市公司敗掉?這當中又有什麼樣的曲折故事?

陰謀上位奪來的永樂

作為當時家電行業的風雲人物,為了讓陳曉的故事變得更加傳奇勵志和戲劇化,媒體對他身世的勾勒總是離不開“幼年殘疾(小兒麻痺)、少年喪父、中年喪妻”的描述。相對於自己的身世,陳曉更忌諱談論永樂歷史。對於外界,唯一肯定的是1996年,由陳曉創立。但是事實上永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永樂前身是上海南匯縣供銷社名下的一個家電批發站,1990年更名為“永樂家電批發總公司”(國營)這是永樂的前身,而當時的永樂掌門人是楊秋平,永樂的總經理,而陳曉只是副總經理。受當時房地產紅極一時的影響,楊秋平在1994年用公司的資金投資房地產,但是,1995年,房地產迎來低潮,公司現金被套住,企業陷入困境,為了擺脫困境,公司以減輕政府負擔為由,1996年永樂進行改制,由國營轉為民營企業,實際掌權人還是楊,但是由於楊投資決策的失誤,公司內部已經產生對楊的不滿,形成以陳曉為首的陳派和以楊秋平為首的楊派。兩派就公司的控制權產生內鬥,最終以陳曉為主的陳派架空了楊秋平,陳曉掌握了永樂家電總公司,楊秋平被迫離開。

也許是因為永樂改制過程中有許多陳曉不願意被外界知道的祕密,所以陳曉有意識地跟改制之前的永樂進行切割,留給公眾的印象一直都是:1996年陳曉創立永樂。

於是,陳曉開啟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征程。

雄踞上海的永樂家電,老大老二老三的擴張戰爭

改制過後的永樂開始了穩健發展,相對於蘇寧和國美的全國性擴張,謹小慎微的陳曉帶領永樂在上海穩紮穩打,基本上佔領了上海60%的市場,永樂在上海的門店數量比其他連鎖品牌的加起來還要多。即使後來永樂也開始對外擴張,但是都是僅僅侷限在江浙地區,2002年,國美和蘇寧加大全國性跑馬圈地的力度,為了對抗國美和蘇寧,永樂聯合北京的大中電器、河南通利電器、山東雅泰組建了“中永通泰”聯盟,利用聯盟四家的力量和上游的供應商談判,獲得與國美、蘇寧的同等進貨價。並且聯盟簽訂協議,互不介入,不得在各自的市場領域開店,保證各家利益。

"

永樂的敗局--陳曉的賭局

在家電行業,國美、蘇寧兩家獨大的今天,作為曾經的家電行業的老三,在上海雄踞一方的永樂電器早已不為人知,作為創始人陳曉,他是如何把營業額過百億的上市公司敗掉?這當中又有什麼樣的曲折故事?

陰謀上位奪來的永樂

作為當時家電行業的風雲人物,為了讓陳曉的故事變得更加傳奇勵志和戲劇化,媒體對他身世的勾勒總是離不開“幼年殘疾(小兒麻痺)、少年喪父、中年喪妻”的描述。相對於自己的身世,陳曉更忌諱談論永樂歷史。對於外界,唯一肯定的是1996年,由陳曉創立。但是事實上永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永樂前身是上海南匯縣供銷社名下的一個家電批發站,1990年更名為“永樂家電批發總公司”(國營)這是永樂的前身,而當時的永樂掌門人是楊秋平,永樂的總經理,而陳曉只是副總經理。受當時房地產紅極一時的影響,楊秋平在1994年用公司的資金投資房地產,但是,1995年,房地產迎來低潮,公司現金被套住,企業陷入困境,為了擺脫困境,公司以減輕政府負擔為由,1996年永樂進行改制,由國營轉為民營企業,實際掌權人還是楊,但是由於楊投資決策的失誤,公司內部已經產生對楊的不滿,形成以陳曉為首的陳派和以楊秋平為首的楊派。兩派就公司的控制權產生內鬥,最終以陳曉為主的陳派架空了楊秋平,陳曉掌握了永樂家電總公司,楊秋平被迫離開。

也許是因為永樂改制過程中有許多陳曉不願意被外界知道的祕密,所以陳曉有意識地跟改制之前的永樂進行切割,留給公眾的印象一直都是:1996年陳曉創立永樂。

於是,陳曉開啟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征程。

雄踞上海的永樂家電,老大老二老三的擴張戰爭

改制過後的永樂開始了穩健發展,相對於蘇寧和國美的全國性擴張,謹小慎微的陳曉帶領永樂在上海穩紮穩打,基本上佔領了上海60%的市場,永樂在上海的門店數量比其他連鎖品牌的加起來還要多。即使後來永樂也開始對外擴張,但是都是僅僅侷限在江浙地區,2002年,國美和蘇寧加大全國性跑馬圈地的力度,為了對抗國美和蘇寧,永樂聯合北京的大中電器、河南通利電器、山東雅泰組建了“中永通泰”聯盟,利用聯盟四家的力量和上游的供應商談判,獲得與國美、蘇寧的同等進貨價。並且聯盟簽訂協議,互不介入,不得在各自的市場領域開店,保證各家利益。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2004年,國美和蘇寧前後在香港上市,打通了資本市場的融資通道,擁有雄厚資金支持的國美和蘇寧再次加快了全國跑馬圈地的步伐,並雙雙提出年內全國新增100家連鎖店的計劃,這給了當時僅僅只有72家門店的永樂巨大的壓力,如果永樂跟不上這個擴張速度,那麼跟國美和蘇寧的市場份額差距會越來越大,於是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陳曉也提出擴張150家門店和營業額破200億的目標,對於這個目標,還沒有上市獲得資本支持的永樂只能尋求私募管基金PE的支持。

失敗的開始,陳曉的豪賭

陳曉經過半年的尋求和洽談,終於在2005年1月獲得摩根士丹利和鼎暉的5000萬美元的聯合投資,其中摩根士丹利投資4300萬美元佔股23.53%;鼎暉投資700萬美元佔股3.83%。

融資後的股權架構

"

永樂的敗局--陳曉的賭局

在家電行業,國美、蘇寧兩家獨大的今天,作為曾經的家電行業的老三,在上海雄踞一方的永樂電器早已不為人知,作為創始人陳曉,他是如何把營業額過百億的上市公司敗掉?這當中又有什麼樣的曲折故事?

陰謀上位奪來的永樂

作為當時家電行業的風雲人物,為了讓陳曉的故事變得更加傳奇勵志和戲劇化,媒體對他身世的勾勒總是離不開“幼年殘疾(小兒麻痺)、少年喪父、中年喪妻”的描述。相對於自己的身世,陳曉更忌諱談論永樂歷史。對於外界,唯一肯定的是1996年,由陳曉創立。但是事實上永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永樂前身是上海南匯縣供銷社名下的一個家電批發站,1990年更名為“永樂家電批發總公司”(國營)這是永樂的前身,而當時的永樂掌門人是楊秋平,永樂的總經理,而陳曉只是副總經理。受當時房地產紅極一時的影響,楊秋平在1994年用公司的資金投資房地產,但是,1995年,房地產迎來低潮,公司現金被套住,企業陷入困境,為了擺脫困境,公司以減輕政府負擔為由,1996年永樂進行改制,由國營轉為民營企業,實際掌權人還是楊,但是由於楊投資決策的失誤,公司內部已經產生對楊的不滿,形成以陳曉為首的陳派和以楊秋平為首的楊派。兩派就公司的控制權產生內鬥,最終以陳曉為主的陳派架空了楊秋平,陳曉掌握了永樂家電總公司,楊秋平被迫離開。

也許是因為永樂改制過程中有許多陳曉不願意被外界知道的祕密,所以陳曉有意識地跟改制之前的永樂進行切割,留給公眾的印象一直都是:1996年陳曉創立永樂。

於是,陳曉開啟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征程。

雄踞上海的永樂家電,老大老二老三的擴張戰爭

改制過後的永樂開始了穩健發展,相對於蘇寧和國美的全國性擴張,謹小慎微的陳曉帶領永樂在上海穩紮穩打,基本上佔領了上海60%的市場,永樂在上海的門店數量比其他連鎖品牌的加起來還要多。即使後來永樂也開始對外擴張,但是都是僅僅侷限在江浙地區,2002年,國美和蘇寧加大全國性跑馬圈地的力度,為了對抗國美和蘇寧,永樂聯合北京的大中電器、河南通利電器、山東雅泰組建了“中永通泰”聯盟,利用聯盟四家的力量和上游的供應商談判,獲得與國美、蘇寧的同等進貨價。並且聯盟簽訂協議,互不介入,不得在各自的市場領域開店,保證各家利益。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2004年,國美和蘇寧前後在香港上市,打通了資本市場的融資通道,擁有雄厚資金支持的國美和蘇寧再次加快了全國跑馬圈地的步伐,並雙雙提出年內全國新增100家連鎖店的計劃,這給了當時僅僅只有72家門店的永樂巨大的壓力,如果永樂跟不上這個擴張速度,那麼跟國美和蘇寧的市場份額差距會越來越大,於是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陳曉也提出擴張150家門店和營業額破200億的目標,對於這個目標,還沒有上市獲得資本支持的永樂只能尋求私募管基金PE的支持。

失敗的開始,陳曉的豪賭

陳曉經過半年的尋求和洽談,終於在2005年1月獲得摩根士丹利和鼎暉的5000萬美元的聯合投資,其中摩根士丹利投資4300萬美元佔股23.53%;鼎暉投資700萬美元佔股3.83%。

融資後的股權架構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同時,投資方為了保證投資利益,和永樂簽訂“估值調整條款”,這就是著名的對賭條約。具體的條約內容如下:

一,如果永樂電器2007年的淨利潤高於7.5億元,則資本方需要向陳曉團隊支付3%的股權。

二、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的淨利潤介於6.7億元-7.5億元之間,雙方不發生股權支付。

三、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淨利潤介於6億元-6.7億元之間則陳曉團隊需要向資本方支付3%的股權。

四、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的淨利潤低於6億元,陳曉團隊就需要向資本方支付6%的股權(永樂上市後,由於股權稀釋,這個數字調整為4.1%)

表面上看,這個協議是雙方圍繞企業盈利目標進行的一場賭局,陳曉實現了盈利目標就能贏得股權,未能實現就要輸掉股權。但是這並不是普通意義的賭局,是建立在企業未來盈利情況而進行的股權調整。資本市場以盈利能力來衡量企業的價值,企業的利潤越高,企業的價值就越高,而對於投資方投資金額既定的情況下,企業價值越高,投資方的股份就越低,如果企業的價值越低那麼相應投資方的股份就越高,所以如果用力的利潤越高企業的價值越高,投資方的股份就相應降低,相反,永樂利潤越低,企業的價值就越低,那麼投資方的股份就相應提高。所以陳曉和資本方的賭局是建立在這樣的原理上進行的。

"

永樂的敗局--陳曉的賭局

在家電行業,國美、蘇寧兩家獨大的今天,作為曾經的家電行業的老三,在上海雄踞一方的永樂電器早已不為人知,作為創始人陳曉,他是如何把營業額過百億的上市公司敗掉?這當中又有什麼樣的曲折故事?

陰謀上位奪來的永樂

作為當時家電行業的風雲人物,為了讓陳曉的故事變得更加傳奇勵志和戲劇化,媒體對他身世的勾勒總是離不開“幼年殘疾(小兒麻痺)、少年喪父、中年喪妻”的描述。相對於自己的身世,陳曉更忌諱談論永樂歷史。對於外界,唯一肯定的是1996年,由陳曉創立。但是事實上永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永樂前身是上海南匯縣供銷社名下的一個家電批發站,1990年更名為“永樂家電批發總公司”(國營)這是永樂的前身,而當時的永樂掌門人是楊秋平,永樂的總經理,而陳曉只是副總經理。受當時房地產紅極一時的影響,楊秋平在1994年用公司的資金投資房地產,但是,1995年,房地產迎來低潮,公司現金被套住,企業陷入困境,為了擺脫困境,公司以減輕政府負擔為由,1996年永樂進行改制,由國營轉為民營企業,實際掌權人還是楊,但是由於楊投資決策的失誤,公司內部已經產生對楊的不滿,形成以陳曉為首的陳派和以楊秋平為首的楊派。兩派就公司的控制權產生內鬥,最終以陳曉為主的陳派架空了楊秋平,陳曉掌握了永樂家電總公司,楊秋平被迫離開。

也許是因為永樂改制過程中有許多陳曉不願意被外界知道的祕密,所以陳曉有意識地跟改制之前的永樂進行切割,留給公眾的印象一直都是:1996年陳曉創立永樂。

於是,陳曉開啟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征程。

雄踞上海的永樂家電,老大老二老三的擴張戰爭

改制過後的永樂開始了穩健發展,相對於蘇寧和國美的全國性擴張,謹小慎微的陳曉帶領永樂在上海穩紮穩打,基本上佔領了上海60%的市場,永樂在上海的門店數量比其他連鎖品牌的加起來還要多。即使後來永樂也開始對外擴張,但是都是僅僅侷限在江浙地區,2002年,國美和蘇寧加大全國性跑馬圈地的力度,為了對抗國美和蘇寧,永樂聯合北京的大中電器、河南通利電器、山東雅泰組建了“中永通泰”聯盟,利用聯盟四家的力量和上游的供應商談判,獲得與國美、蘇寧的同等進貨價。並且聯盟簽訂協議,互不介入,不得在各自的市場領域開店,保證各家利益。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2004年,國美和蘇寧前後在香港上市,打通了資本市場的融資通道,擁有雄厚資金支持的國美和蘇寧再次加快了全國跑馬圈地的步伐,並雙雙提出年內全國新增100家連鎖店的計劃,這給了當時僅僅只有72家門店的永樂巨大的壓力,如果永樂跟不上這個擴張速度,那麼跟國美和蘇寧的市場份額差距會越來越大,於是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陳曉也提出擴張150家門店和營業額破200億的目標,對於這個目標,還沒有上市獲得資本支持的永樂只能尋求私募管基金PE的支持。

失敗的開始,陳曉的豪賭

陳曉經過半年的尋求和洽談,終於在2005年1月獲得摩根士丹利和鼎暉的5000萬美元的聯合投資,其中摩根士丹利投資4300萬美元佔股23.53%;鼎暉投資700萬美元佔股3.83%。

融資後的股權架構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同時,投資方為了保證投資利益,和永樂簽訂“估值調整條款”,這就是著名的對賭條約。具體的條約內容如下:

一,如果永樂電器2007年的淨利潤高於7.5億元,則資本方需要向陳曉團隊支付3%的股權。

二、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的淨利潤介於6.7億元-7.5億元之間,雙方不發生股權支付。

三、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淨利潤介於6億元-6.7億元之間則陳曉團隊需要向資本方支付3%的股權。

四、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的淨利潤低於6億元,陳曉團隊就需要向資本方支付6%的股權(永樂上市後,由於股權稀釋,這個數字調整為4.1%)

表面上看,這個協議是雙方圍繞企業盈利目標進行的一場賭局,陳曉實現了盈利目標就能贏得股權,未能實現就要輸掉股權。但是這並不是普通意義的賭局,是建立在企業未來盈利情況而進行的股權調整。資本市場以盈利能力來衡量企業的價值,企業的利潤越高,企業的價值就越高,而對於投資方投資金額既定的情況下,企業價值越高,投資方的股份就越低,如果企業的價值越低那麼相應投資方的股份就越高,所以如果用力的利潤越高企業的價值越高,投資方的股份就相應降低,相反,永樂利潤越低,企業的價值就越低,那麼投資方的股份就相應提高。所以陳曉和資本方的賭局是建立在這樣的原理上進行的。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陳曉要想在這場賭局中不賠股權,那麼他就要在2007年至少要完成6.75億元的淨利潤,而2002年到2004年永樂的淨利潤分別是2810千萬、1.48億元、2.12億元,雖然離6.75有相當的距離,看似資本方提出的目標過於苛刻,但是對於永樂過去幾年淨利潤一直保持50%的增長,所以按照這個速度,6.75億元也不是很困難,這也是資本方為什麼設立這個目標而陳曉也能答應的原因。陳曉很自信的認為企業可以按照這個速度穩定發展。另外精明的陳曉為了保障利益簽訂了一個保障自己利益的條款,如果投資方最終彙報達到原始投資額的1.5倍,及時未能達到利潤目標,陳曉方也無需支付股權。自以為精明的陳曉簽下對賭協議後,認為萬無一失,但是,他錯誤的低估了行業形勢,巨大的災難正在前方等待他。

永樂的危機

獲得融資後,陳曉馬上開始擴張和收購,2005年5-7月,永樂收購了河南通利,廈門燦坤,廈門思文等地域性家電連鎖品牌。2005年10月14日,永樂在香港完成上市,融資10億港元。看上去永樂在不斷強大,但是事實是否如此?

"

永樂的敗局--陳曉的賭局

在家電行業,國美、蘇寧兩家獨大的今天,作為曾經的家電行業的老三,在上海雄踞一方的永樂電器早已不為人知,作為創始人陳曉,他是如何把營業額過百億的上市公司敗掉?這當中又有什麼樣的曲折故事?

陰謀上位奪來的永樂

作為當時家電行業的風雲人物,為了讓陳曉的故事變得更加傳奇勵志和戲劇化,媒體對他身世的勾勒總是離不開“幼年殘疾(小兒麻痺)、少年喪父、中年喪妻”的描述。相對於自己的身世,陳曉更忌諱談論永樂歷史。對於外界,唯一肯定的是1996年,由陳曉創立。但是事實上永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永樂前身是上海南匯縣供銷社名下的一個家電批發站,1990年更名為“永樂家電批發總公司”(國營)這是永樂的前身,而當時的永樂掌門人是楊秋平,永樂的總經理,而陳曉只是副總經理。受當時房地產紅極一時的影響,楊秋平在1994年用公司的資金投資房地產,但是,1995年,房地產迎來低潮,公司現金被套住,企業陷入困境,為了擺脫困境,公司以減輕政府負擔為由,1996年永樂進行改制,由國營轉為民營企業,實際掌權人還是楊,但是由於楊投資決策的失誤,公司內部已經產生對楊的不滿,形成以陳曉為首的陳派和以楊秋平為首的楊派。兩派就公司的控制權產生內鬥,最終以陳曉為主的陳派架空了楊秋平,陳曉掌握了永樂家電總公司,楊秋平被迫離開。

也許是因為永樂改制過程中有許多陳曉不願意被外界知道的祕密,所以陳曉有意識地跟改制之前的永樂進行切割,留給公眾的印象一直都是:1996年陳曉創立永樂。

於是,陳曉開啟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征程。

雄踞上海的永樂家電,老大老二老三的擴張戰爭

改制過後的永樂開始了穩健發展,相對於蘇寧和國美的全國性擴張,謹小慎微的陳曉帶領永樂在上海穩紮穩打,基本上佔領了上海60%的市場,永樂在上海的門店數量比其他連鎖品牌的加起來還要多。即使後來永樂也開始對外擴張,但是都是僅僅侷限在江浙地區,2002年,國美和蘇寧加大全國性跑馬圈地的力度,為了對抗國美和蘇寧,永樂聯合北京的大中電器、河南通利電器、山東雅泰組建了“中永通泰”聯盟,利用聯盟四家的力量和上游的供應商談判,獲得與國美、蘇寧的同等進貨價。並且聯盟簽訂協議,互不介入,不得在各自的市場領域開店,保證各家利益。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2004年,國美和蘇寧前後在香港上市,打通了資本市場的融資通道,擁有雄厚資金支持的國美和蘇寧再次加快了全國跑馬圈地的步伐,並雙雙提出年內全國新增100家連鎖店的計劃,這給了當時僅僅只有72家門店的永樂巨大的壓力,如果永樂跟不上這個擴張速度,那麼跟國美和蘇寧的市場份額差距會越來越大,於是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陳曉也提出擴張150家門店和營業額破200億的目標,對於這個目標,還沒有上市獲得資本支持的永樂只能尋求私募管基金PE的支持。

失敗的開始,陳曉的豪賭

陳曉經過半年的尋求和洽談,終於在2005年1月獲得摩根士丹利和鼎暉的5000萬美元的聯合投資,其中摩根士丹利投資4300萬美元佔股23.53%;鼎暉投資700萬美元佔股3.83%。

融資後的股權架構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同時,投資方為了保證投資利益,和永樂簽訂“估值調整條款”,這就是著名的對賭條約。具體的條約內容如下:

一,如果永樂電器2007年的淨利潤高於7.5億元,則資本方需要向陳曉團隊支付3%的股權。

二、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的淨利潤介於6.7億元-7.5億元之間,雙方不發生股權支付。

三、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淨利潤介於6億元-6.7億元之間則陳曉團隊需要向資本方支付3%的股權。

四、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的淨利潤低於6億元,陳曉團隊就需要向資本方支付6%的股權(永樂上市後,由於股權稀釋,這個數字調整為4.1%)

表面上看,這個協議是雙方圍繞企業盈利目標進行的一場賭局,陳曉實現了盈利目標就能贏得股權,未能實現就要輸掉股權。但是這並不是普通意義的賭局,是建立在企業未來盈利情況而進行的股權調整。資本市場以盈利能力來衡量企業的價值,企業的利潤越高,企業的價值就越高,而對於投資方投資金額既定的情況下,企業價值越高,投資方的股份就越低,如果企業的價值越低那麼相應投資方的股份就越高,所以如果用力的利潤越高企業的價值越高,投資方的股份就相應降低,相反,永樂利潤越低,企業的價值就越低,那麼投資方的股份就相應提高。所以陳曉和資本方的賭局是建立在這樣的原理上進行的。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陳曉要想在這場賭局中不賠股權,那麼他就要在2007年至少要完成6.75億元的淨利潤,而2002年到2004年永樂的淨利潤分別是2810千萬、1.48億元、2.12億元,雖然離6.75有相當的距離,看似資本方提出的目標過於苛刻,但是對於永樂過去幾年淨利潤一直保持50%的增長,所以按照這個速度,6.75億元也不是很困難,這也是資本方為什麼設立這個目標而陳曉也能答應的原因。陳曉很自信的認為企業可以按照這個速度穩定發展。另外精明的陳曉為了保障利益簽訂了一個保障自己利益的條款,如果投資方最終彙報達到原始投資額的1.5倍,及時未能達到利潤目標,陳曉方也無需支付股權。自以為精明的陳曉簽下對賭協議後,認為萬無一失,但是,他錯誤的低估了行業形勢,巨大的災難正在前方等待他。

永樂的危機

獲得融資後,陳曉馬上開始擴張和收購,2005年5-7月,永樂收購了河南通利,廈門燦坤,廈門思文等地域性家電連鎖品牌。2005年10月14日,永樂在香港完成上市,融資10億港元。看上去永樂在不斷強大,但是事實是否如此?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表面的光鮮,但是很快,跨地域的擴張初現端倪,2005年全年的淨利潤雖然從2004年的2.12億增加到3.21億但是其單位面積銷售額下降了2.8%毛利率下降了0.6%,然而這只是危機的開始。2006年4月24日,永樂公告“預計上半年的利潤低於去年同期”,消息一出,永樂股票大跌,甚至連投資方摩根士丹利都立刻減持手中50%的股票,相對於股票市場的下跌以及投資方的大量套現,更讓陳曉頭疼的是對賭條約,依據目前來看,陳曉毫無懸念會輸掉股權。

陳曉之所以如此擔心輸去股權一方面是因為陳曉團隊雖然佔有72.64%的永樂股權,但是陳曉個人只有14%,輸掉股權意味著陳曉個人很容易失去永樂控制權,另一方面,達不到目標利潤意味著永樂企業價值沒有達到預期,很可能遭遇股票大跌以及日後的融資困難。自信的陳曉,高估行業態勢,給自己帶來了苦果。

為了保證股權,2006年開始,陳曉計劃和行業其他巨頭併購,以保證達到對賭目標。於是從2006年春節開始,行業老三永樂陳曉便多次邀請國美黃光裕、蘇寧張近東、大中張大中、五星汪建國,五大巨頭多次聚會,陳曉目的就是是刺探口風,謀求合併。

"

永樂的敗局--陳曉的賭局

在家電行業,國美、蘇寧兩家獨大的今天,作為曾經的家電行業的老三,在上海雄踞一方的永樂電器早已不為人知,作為創始人陳曉,他是如何把營業額過百億的上市公司敗掉?這當中又有什麼樣的曲折故事?

陰謀上位奪來的永樂

作為當時家電行業的風雲人物,為了讓陳曉的故事變得更加傳奇勵志和戲劇化,媒體對他身世的勾勒總是離不開“幼年殘疾(小兒麻痺)、少年喪父、中年喪妻”的描述。相對於自己的身世,陳曉更忌諱談論永樂歷史。對於外界,唯一肯定的是1996年,由陳曉創立。但是事實上永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永樂前身是上海南匯縣供銷社名下的一個家電批發站,1990年更名為“永樂家電批發總公司”(國營)這是永樂的前身,而當時的永樂掌門人是楊秋平,永樂的總經理,而陳曉只是副總經理。受當時房地產紅極一時的影響,楊秋平在1994年用公司的資金投資房地產,但是,1995年,房地產迎來低潮,公司現金被套住,企業陷入困境,為了擺脫困境,公司以減輕政府負擔為由,1996年永樂進行改制,由國營轉為民營企業,實際掌權人還是楊,但是由於楊投資決策的失誤,公司內部已經產生對楊的不滿,形成以陳曉為首的陳派和以楊秋平為首的楊派。兩派就公司的控制權產生內鬥,最終以陳曉為主的陳派架空了楊秋平,陳曉掌握了永樂家電總公司,楊秋平被迫離開。

也許是因為永樂改制過程中有許多陳曉不願意被外界知道的祕密,所以陳曉有意識地跟改制之前的永樂進行切割,留給公眾的印象一直都是:1996年陳曉創立永樂。

於是,陳曉開啟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征程。

雄踞上海的永樂家電,老大老二老三的擴張戰爭

改制過後的永樂開始了穩健發展,相對於蘇寧和國美的全國性擴張,謹小慎微的陳曉帶領永樂在上海穩紮穩打,基本上佔領了上海60%的市場,永樂在上海的門店數量比其他連鎖品牌的加起來還要多。即使後來永樂也開始對外擴張,但是都是僅僅侷限在江浙地區,2002年,國美和蘇寧加大全國性跑馬圈地的力度,為了對抗國美和蘇寧,永樂聯合北京的大中電器、河南通利電器、山東雅泰組建了“中永通泰”聯盟,利用聯盟四家的力量和上游的供應商談判,獲得與國美、蘇寧的同等進貨價。並且聯盟簽訂協議,互不介入,不得在各自的市場領域開店,保證各家利益。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2004年,國美和蘇寧前後在香港上市,打通了資本市場的融資通道,擁有雄厚資金支持的國美和蘇寧再次加快了全國跑馬圈地的步伐,並雙雙提出年內全國新增100家連鎖店的計劃,這給了當時僅僅只有72家門店的永樂巨大的壓力,如果永樂跟不上這個擴張速度,那麼跟國美和蘇寧的市場份額差距會越來越大,於是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陳曉也提出擴張150家門店和營業額破200億的目標,對於這個目標,還沒有上市獲得資本支持的永樂只能尋求私募管基金PE的支持。

失敗的開始,陳曉的豪賭

陳曉經過半年的尋求和洽談,終於在2005年1月獲得摩根士丹利和鼎暉的5000萬美元的聯合投資,其中摩根士丹利投資4300萬美元佔股23.53%;鼎暉投資700萬美元佔股3.83%。

融資後的股權架構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同時,投資方為了保證投資利益,和永樂簽訂“估值調整條款”,這就是著名的對賭條約。具體的條約內容如下:

一,如果永樂電器2007年的淨利潤高於7.5億元,則資本方需要向陳曉團隊支付3%的股權。

二、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的淨利潤介於6.7億元-7.5億元之間,雙方不發生股權支付。

三、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淨利潤介於6億元-6.7億元之間則陳曉團隊需要向資本方支付3%的股權。

四、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的淨利潤低於6億元,陳曉團隊就需要向資本方支付6%的股權(永樂上市後,由於股權稀釋,這個數字調整為4.1%)

表面上看,這個協議是雙方圍繞企業盈利目標進行的一場賭局,陳曉實現了盈利目標就能贏得股權,未能實現就要輸掉股權。但是這並不是普通意義的賭局,是建立在企業未來盈利情況而進行的股權調整。資本市場以盈利能力來衡量企業的價值,企業的利潤越高,企業的價值就越高,而對於投資方投資金額既定的情況下,企業價值越高,投資方的股份就越低,如果企業的價值越低那麼相應投資方的股份就越高,所以如果用力的利潤越高企業的價值越高,投資方的股份就相應降低,相反,永樂利潤越低,企業的價值就越低,那麼投資方的股份就相應提高。所以陳曉和資本方的賭局是建立在這樣的原理上進行的。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陳曉要想在這場賭局中不賠股權,那麼他就要在2007年至少要完成6.75億元的淨利潤,而2002年到2004年永樂的淨利潤分別是2810千萬、1.48億元、2.12億元,雖然離6.75有相當的距離,看似資本方提出的目標過於苛刻,但是對於永樂過去幾年淨利潤一直保持50%的增長,所以按照這個速度,6.75億元也不是很困難,這也是資本方為什麼設立這個目標而陳曉也能答應的原因。陳曉很自信的認為企業可以按照這個速度穩定發展。另外精明的陳曉為了保障利益簽訂了一個保障自己利益的條款,如果投資方最終彙報達到原始投資額的1.5倍,及時未能達到利潤目標,陳曉方也無需支付股權。自以為精明的陳曉簽下對賭協議後,認為萬無一失,但是,他錯誤的低估了行業形勢,巨大的災難正在前方等待他。

永樂的危機

獲得融資後,陳曉馬上開始擴張和收購,2005年5-7月,永樂收購了河南通利,廈門燦坤,廈門思文等地域性家電連鎖品牌。2005年10月14日,永樂在香港完成上市,融資10億港元。看上去永樂在不斷強大,但是事實是否如此?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表面的光鮮,但是很快,跨地域的擴張初現端倪,2005年全年的淨利潤雖然從2004年的2.12億增加到3.21億但是其單位面積銷售額下降了2.8%毛利率下降了0.6%,然而這只是危機的開始。2006年4月24日,永樂公告“預計上半年的利潤低於去年同期”,消息一出,永樂股票大跌,甚至連投資方摩根士丹利都立刻減持手中50%的股票,相對於股票市場的下跌以及投資方的大量套現,更讓陳曉頭疼的是對賭條約,依據目前來看,陳曉毫無懸念會輸掉股權。

陳曉之所以如此擔心輸去股權一方面是因為陳曉團隊雖然佔有72.64%的永樂股權,但是陳曉個人只有14%,輸掉股權意味著陳曉個人很容易失去永樂控制權,另一方面,達不到目標利潤意味著永樂企業價值沒有達到預期,很可能遭遇股票大跌以及日後的融資困難。自信的陳曉,高估行業態勢,給自己帶來了苦果。

為了保證股權,2006年開始,陳曉計劃和行業其他巨頭併購,以保證達到對賭目標。於是從2006年春節開始,行業老三永樂陳曉便多次邀請國美黃光裕、蘇寧張近東、大中張大中、五星汪建國,五大巨頭多次聚會,陳曉目的就是是刺探口風,謀求合併。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陳曉的如意算盤

在陳曉心裡,早就打好算盤,為了保證不輸掉股權,一方面他和行業老四大中併購,將大中的利潤納入永樂達到淨利潤目標,另一個就是謀求行業老大國美收購,是客觀上不能履行對賭條約,同時攀上國美,為永樂增值。但是,這兩個算盤陳曉都沒有絕對把握,所以他決定同時進行。

首先,他找到張大中商討併購,商討進行比較順利,張大中考慮到自己在北京的困境,同意陳曉的併購計劃,按照陳曉的方案,永樂一年內實施換股收購大中,但是由於張大中擁有100%的大中股權,而陳曉只有永樂14%,換購後,陳曉將失去控制權,所以陳曉決定用永樂資金購買大中股權,以便保證控制權。2006年4月19日,永樂與大中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但是雙方的合併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永樂股票依舊下跌。

"

永樂的敗局--陳曉的賭局

在家電行業,國美、蘇寧兩家獨大的今天,作為曾經的家電行業的老三,在上海雄踞一方的永樂電器早已不為人知,作為創始人陳曉,他是如何把營業額過百億的上市公司敗掉?這當中又有什麼樣的曲折故事?

陰謀上位奪來的永樂

作為當時家電行業的風雲人物,為了讓陳曉的故事變得更加傳奇勵志和戲劇化,媒體對他身世的勾勒總是離不開“幼年殘疾(小兒麻痺)、少年喪父、中年喪妻”的描述。相對於自己的身世,陳曉更忌諱談論永樂歷史。對於外界,唯一肯定的是1996年,由陳曉創立。但是事實上永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永樂前身是上海南匯縣供銷社名下的一個家電批發站,1990年更名為“永樂家電批發總公司”(國營)這是永樂的前身,而當時的永樂掌門人是楊秋平,永樂的總經理,而陳曉只是副總經理。受當時房地產紅極一時的影響,楊秋平在1994年用公司的資金投資房地產,但是,1995年,房地產迎來低潮,公司現金被套住,企業陷入困境,為了擺脫困境,公司以減輕政府負擔為由,1996年永樂進行改制,由國營轉為民營企業,實際掌權人還是楊,但是由於楊投資決策的失誤,公司內部已經產生對楊的不滿,形成以陳曉為首的陳派和以楊秋平為首的楊派。兩派就公司的控制權產生內鬥,最終以陳曉為主的陳派架空了楊秋平,陳曉掌握了永樂家電總公司,楊秋平被迫離開。

也許是因為永樂改制過程中有許多陳曉不願意被外界知道的祕密,所以陳曉有意識地跟改制之前的永樂進行切割,留給公眾的印象一直都是:1996年陳曉創立永樂。

於是,陳曉開啟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征程。

雄踞上海的永樂家電,老大老二老三的擴張戰爭

改制過後的永樂開始了穩健發展,相對於蘇寧和國美的全國性擴張,謹小慎微的陳曉帶領永樂在上海穩紮穩打,基本上佔領了上海60%的市場,永樂在上海的門店數量比其他連鎖品牌的加起來還要多。即使後來永樂也開始對外擴張,但是都是僅僅侷限在江浙地區,2002年,國美和蘇寧加大全國性跑馬圈地的力度,為了對抗國美和蘇寧,永樂聯合北京的大中電器、河南通利電器、山東雅泰組建了“中永通泰”聯盟,利用聯盟四家的力量和上游的供應商談判,獲得與國美、蘇寧的同等進貨價。並且聯盟簽訂協議,互不介入,不得在各自的市場領域開店,保證各家利益。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2004年,國美和蘇寧前後在香港上市,打通了資本市場的融資通道,擁有雄厚資金支持的國美和蘇寧再次加快了全國跑馬圈地的步伐,並雙雙提出年內全國新增100家連鎖店的計劃,這給了當時僅僅只有72家門店的永樂巨大的壓力,如果永樂跟不上這個擴張速度,那麼跟國美和蘇寧的市場份額差距會越來越大,於是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陳曉也提出擴張150家門店和營業額破200億的目標,對於這個目標,還沒有上市獲得資本支持的永樂只能尋求私募管基金PE的支持。

失敗的開始,陳曉的豪賭

陳曉經過半年的尋求和洽談,終於在2005年1月獲得摩根士丹利和鼎暉的5000萬美元的聯合投資,其中摩根士丹利投資4300萬美元佔股23.53%;鼎暉投資700萬美元佔股3.83%。

融資後的股權架構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同時,投資方為了保證投資利益,和永樂簽訂“估值調整條款”,這就是著名的對賭條約。具體的條約內容如下:

一,如果永樂電器2007年的淨利潤高於7.5億元,則資本方需要向陳曉團隊支付3%的股權。

二、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的淨利潤介於6.7億元-7.5億元之間,雙方不發生股權支付。

三、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淨利潤介於6億元-6.7億元之間則陳曉團隊需要向資本方支付3%的股權。

四、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的淨利潤低於6億元,陳曉團隊就需要向資本方支付6%的股權(永樂上市後,由於股權稀釋,這個數字調整為4.1%)

表面上看,這個協議是雙方圍繞企業盈利目標進行的一場賭局,陳曉實現了盈利目標就能贏得股權,未能實現就要輸掉股權。但是這並不是普通意義的賭局,是建立在企業未來盈利情況而進行的股權調整。資本市場以盈利能力來衡量企業的價值,企業的利潤越高,企業的價值就越高,而對於投資方投資金額既定的情況下,企業價值越高,投資方的股份就越低,如果企業的價值越低那麼相應投資方的股份就越高,所以如果用力的利潤越高企業的價值越高,投資方的股份就相應降低,相反,永樂利潤越低,企業的價值就越低,那麼投資方的股份就相應提高。所以陳曉和資本方的賭局是建立在這樣的原理上進行的。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陳曉要想在這場賭局中不賠股權,那麼他就要在2007年至少要完成6.75億元的淨利潤,而2002年到2004年永樂的淨利潤分別是2810千萬、1.48億元、2.12億元,雖然離6.75有相當的距離,看似資本方提出的目標過於苛刻,但是對於永樂過去幾年淨利潤一直保持50%的增長,所以按照這個速度,6.75億元也不是很困難,這也是資本方為什麼設立這個目標而陳曉也能答應的原因。陳曉很自信的認為企業可以按照這個速度穩定發展。另外精明的陳曉為了保障利益簽訂了一個保障自己利益的條款,如果投資方最終彙報達到原始投資額的1.5倍,及時未能達到利潤目標,陳曉方也無需支付股權。自以為精明的陳曉簽下對賭協議後,認為萬無一失,但是,他錯誤的低估了行業形勢,巨大的災難正在前方等待他。

永樂的危機

獲得融資後,陳曉馬上開始擴張和收購,2005年5-7月,永樂收購了河南通利,廈門燦坤,廈門思文等地域性家電連鎖品牌。2005年10月14日,永樂在香港完成上市,融資10億港元。看上去永樂在不斷強大,但是事實是否如此?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表面的光鮮,但是很快,跨地域的擴張初現端倪,2005年全年的淨利潤雖然從2004年的2.12億增加到3.21億但是其單位面積銷售額下降了2.8%毛利率下降了0.6%,然而這只是危機的開始。2006年4月24日,永樂公告“預計上半年的利潤低於去年同期”,消息一出,永樂股票大跌,甚至連投資方摩根士丹利都立刻減持手中50%的股票,相對於股票市場的下跌以及投資方的大量套現,更讓陳曉頭疼的是對賭條約,依據目前來看,陳曉毫無懸念會輸掉股權。

陳曉之所以如此擔心輸去股權一方面是因為陳曉團隊雖然佔有72.64%的永樂股權,但是陳曉個人只有14%,輸掉股權意味著陳曉個人很容易失去永樂控制權,另一方面,達不到目標利潤意味著永樂企業價值沒有達到預期,很可能遭遇股票大跌以及日後的融資困難。自信的陳曉,高估行業態勢,給自己帶來了苦果。

為了保證股權,2006年開始,陳曉計劃和行業其他巨頭併購,以保證達到對賭目標。於是從2006年春節開始,行業老三永樂陳曉便多次邀請國美黃光裕、蘇寧張近東、大中張大中、五星汪建國,五大巨頭多次聚會,陳曉目的就是是刺探口風,謀求合併。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陳曉的如意算盤

在陳曉心裡,早就打好算盤,為了保證不輸掉股權,一方面他和行業老四大中併購,將大中的利潤納入永樂達到淨利潤目標,另一個就是謀求行業老大國美收購,是客觀上不能履行對賭條約,同時攀上國美,為永樂增值。但是,這兩個算盤陳曉都沒有絕對把握,所以他決定同時進行。

首先,他找到張大中商討併購,商討進行比較順利,張大中考慮到自己在北京的困境,同意陳曉的併購計劃,按照陳曉的方案,永樂一年內實施換股收購大中,但是由於張大中擁有100%的大中股權,而陳曉只有永樂14%,換購後,陳曉將失去控制權,所以陳曉決定用永樂資金購買大中股權,以便保證控制權。2006年4月19日,永樂與大中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但是雙方的合併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永樂股票依舊下跌。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加入國美后的張大中

為了保證100%不輸掉股權,陳曉揹著張大中和行業老大國美黃光裕商談收購事宜,而和國美談判的籌碼就是永樂以及已經簽訂協議的大中,面對收購行業老三就可以一舉併購老四的誘惑,黃光裕和陳曉經過多次談判,到2006年5月,基本的原則性條款已經達成,陳曉認為是時候跟矇在鼓裡的張大中攤牌了,他從上海飛到北京,下機後直奔張大中的辦公室,之後把他帶到國美總部18樓,陳、黃、張三人坐下來,陳曉攤牌說他已經和黃光裕談好合並,並邀請大中加入國美。

此時的張大中真是一臉懵逼,外加憤怒,面對永樂要把自己賣給同城對手,把自己當作交易籌碼,他無論如何都不會答應的。面對陳曉的陰謀,張大中斷然和陳曉絕交。

2006年7月25日,國美永樂正式宣佈雙方的合併方案。國美通過“股票+現金”的方式,以52.68億港元全資收購永樂電器。國美和永樂的併購成為中國商業史上最大的併購案。通過併購,陳曉終究沒有輸掉對賭協議,表面上看,整個併購是陳曉的如意算盤,其實,作為永樂的投資人摩根士丹利在幕後起到了推動作用,摩根士丹利明知道陳曉的行為是為了規避協議的執行,但是他心裡清楚,永樂盈利持續惡化股價必然持續下降,即便摩根士丹利贏得了股權,那麼價值也是大幅縮水,與其贏得貶值的股權還不如順水推舟,獲得價值更高增值空間更高的國美股權。

"

永樂的敗局--陳曉的賭局

在家電行業,國美、蘇寧兩家獨大的今天,作為曾經的家電行業的老三,在上海雄踞一方的永樂電器早已不為人知,作為創始人陳曉,他是如何把營業額過百億的上市公司敗掉?這當中又有什麼樣的曲折故事?

陰謀上位奪來的永樂

作為當時家電行業的風雲人物,為了讓陳曉的故事變得更加傳奇勵志和戲劇化,媒體對他身世的勾勒總是離不開“幼年殘疾(小兒麻痺)、少年喪父、中年喪妻”的描述。相對於自己的身世,陳曉更忌諱談論永樂歷史。對於外界,唯一肯定的是1996年,由陳曉創立。但是事實上永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永樂前身是上海南匯縣供銷社名下的一個家電批發站,1990年更名為“永樂家電批發總公司”(國營)這是永樂的前身,而當時的永樂掌門人是楊秋平,永樂的總經理,而陳曉只是副總經理。受當時房地產紅極一時的影響,楊秋平在1994年用公司的資金投資房地產,但是,1995年,房地產迎來低潮,公司現金被套住,企業陷入困境,為了擺脫困境,公司以減輕政府負擔為由,1996年永樂進行改制,由國營轉為民營企業,實際掌權人還是楊,但是由於楊投資決策的失誤,公司內部已經產生對楊的不滿,形成以陳曉為首的陳派和以楊秋平為首的楊派。兩派就公司的控制權產生內鬥,最終以陳曉為主的陳派架空了楊秋平,陳曉掌握了永樂家電總公司,楊秋平被迫離開。

也許是因為永樂改制過程中有許多陳曉不願意被外界知道的祕密,所以陳曉有意識地跟改制之前的永樂進行切割,留給公眾的印象一直都是:1996年陳曉創立永樂。

於是,陳曉開啟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征程。

雄踞上海的永樂家電,老大老二老三的擴張戰爭

改制過後的永樂開始了穩健發展,相對於蘇寧和國美的全國性擴張,謹小慎微的陳曉帶領永樂在上海穩紮穩打,基本上佔領了上海60%的市場,永樂在上海的門店數量比其他連鎖品牌的加起來還要多。即使後來永樂也開始對外擴張,但是都是僅僅侷限在江浙地區,2002年,國美和蘇寧加大全國性跑馬圈地的力度,為了對抗國美和蘇寧,永樂聯合北京的大中電器、河南通利電器、山東雅泰組建了“中永通泰”聯盟,利用聯盟四家的力量和上游的供應商談判,獲得與國美、蘇寧的同等進貨價。並且聯盟簽訂協議,互不介入,不得在各自的市場領域開店,保證各家利益。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2004年,國美和蘇寧前後在香港上市,打通了資本市場的融資通道,擁有雄厚資金支持的國美和蘇寧再次加快了全國跑馬圈地的步伐,並雙雙提出年內全國新增100家連鎖店的計劃,這給了當時僅僅只有72家門店的永樂巨大的壓力,如果永樂跟不上這個擴張速度,那麼跟國美和蘇寧的市場份額差距會越來越大,於是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陳曉也提出擴張150家門店和營業額破200億的目標,對於這個目標,還沒有上市獲得資本支持的永樂只能尋求私募管基金PE的支持。

失敗的開始,陳曉的豪賭

陳曉經過半年的尋求和洽談,終於在2005年1月獲得摩根士丹利和鼎暉的5000萬美元的聯合投資,其中摩根士丹利投資4300萬美元佔股23.53%;鼎暉投資700萬美元佔股3.83%。

融資後的股權架構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同時,投資方為了保證投資利益,和永樂簽訂“估值調整條款”,這就是著名的對賭條約。具體的條約內容如下:

一,如果永樂電器2007年的淨利潤高於7.5億元,則資本方需要向陳曉團隊支付3%的股權。

二、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的淨利潤介於6.7億元-7.5億元之間,雙方不發生股權支付。

三、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淨利潤介於6億元-6.7億元之間則陳曉團隊需要向資本方支付3%的股權。

四、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的淨利潤低於6億元,陳曉團隊就需要向資本方支付6%的股權(永樂上市後,由於股權稀釋,這個數字調整為4.1%)

表面上看,這個協議是雙方圍繞企業盈利目標進行的一場賭局,陳曉實現了盈利目標就能贏得股權,未能實現就要輸掉股權。但是這並不是普通意義的賭局,是建立在企業未來盈利情況而進行的股權調整。資本市場以盈利能力來衡量企業的價值,企業的利潤越高,企業的價值就越高,而對於投資方投資金額既定的情況下,企業價值越高,投資方的股份就越低,如果企業的價值越低那麼相應投資方的股份就越高,所以如果用力的利潤越高企業的價值越高,投資方的股份就相應降低,相反,永樂利潤越低,企業的價值就越低,那麼投資方的股份就相應提高。所以陳曉和資本方的賭局是建立在這樣的原理上進行的。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陳曉要想在這場賭局中不賠股權,那麼他就要在2007年至少要完成6.75億元的淨利潤,而2002年到2004年永樂的淨利潤分別是2810千萬、1.48億元、2.12億元,雖然離6.75有相當的距離,看似資本方提出的目標過於苛刻,但是對於永樂過去幾年淨利潤一直保持50%的增長,所以按照這個速度,6.75億元也不是很困難,這也是資本方為什麼設立這個目標而陳曉也能答應的原因。陳曉很自信的認為企業可以按照這個速度穩定發展。另外精明的陳曉為了保障利益簽訂了一個保障自己利益的條款,如果投資方最終彙報達到原始投資額的1.5倍,及時未能達到利潤目標,陳曉方也無需支付股權。自以為精明的陳曉簽下對賭協議後,認為萬無一失,但是,他錯誤的低估了行業形勢,巨大的災難正在前方等待他。

永樂的危機

獲得融資後,陳曉馬上開始擴張和收購,2005年5-7月,永樂收購了河南通利,廈門燦坤,廈門思文等地域性家電連鎖品牌。2005年10月14日,永樂在香港完成上市,融資10億港元。看上去永樂在不斷強大,但是事實是否如此?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表面的光鮮,但是很快,跨地域的擴張初現端倪,2005年全年的淨利潤雖然從2004年的2.12億增加到3.21億但是其單位面積銷售額下降了2.8%毛利率下降了0.6%,然而這只是危機的開始。2006年4月24日,永樂公告“預計上半年的利潤低於去年同期”,消息一出,永樂股票大跌,甚至連投資方摩根士丹利都立刻減持手中50%的股票,相對於股票市場的下跌以及投資方的大量套現,更讓陳曉頭疼的是對賭條約,依據目前來看,陳曉毫無懸念會輸掉股權。

陳曉之所以如此擔心輸去股權一方面是因為陳曉團隊雖然佔有72.64%的永樂股權,但是陳曉個人只有14%,輸掉股權意味著陳曉個人很容易失去永樂控制權,另一方面,達不到目標利潤意味著永樂企業價值沒有達到預期,很可能遭遇股票大跌以及日後的融資困難。自信的陳曉,高估行業態勢,給自己帶來了苦果。

為了保證股權,2006年開始,陳曉計劃和行業其他巨頭併購,以保證達到對賭目標。於是從2006年春節開始,行業老三永樂陳曉便多次邀請國美黃光裕、蘇寧張近東、大中張大中、五星汪建國,五大巨頭多次聚會,陳曉目的就是是刺探口風,謀求合併。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陳曉的如意算盤

在陳曉心裡,早就打好算盤,為了保證不輸掉股權,一方面他和行業老四大中併購,將大中的利潤納入永樂達到淨利潤目標,另一個就是謀求行業老大國美收購,是客觀上不能履行對賭條約,同時攀上國美,為永樂增值。但是,這兩個算盤陳曉都沒有絕對把握,所以他決定同時進行。

首先,他找到張大中商討併購,商討進行比較順利,張大中考慮到自己在北京的困境,同意陳曉的併購計劃,按照陳曉的方案,永樂一年內實施換股收購大中,但是由於張大中擁有100%的大中股權,而陳曉只有永樂14%,換購後,陳曉將失去控制權,所以陳曉決定用永樂資金購買大中股權,以便保證控制權。2006年4月19日,永樂與大中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但是雙方的合併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永樂股票依舊下跌。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加入國美后的張大中

為了保證100%不輸掉股權,陳曉揹著張大中和行業老大國美黃光裕商談收購事宜,而和國美談判的籌碼就是永樂以及已經簽訂協議的大中,面對收購行業老三就可以一舉併購老四的誘惑,黃光裕和陳曉經過多次談判,到2006年5月,基本的原則性條款已經達成,陳曉認為是時候跟矇在鼓裡的張大中攤牌了,他從上海飛到北京,下機後直奔張大中的辦公室,之後把他帶到國美總部18樓,陳、黃、張三人坐下來,陳曉攤牌說他已經和黃光裕談好合並,並邀請大中加入國美。

此時的張大中真是一臉懵逼,外加憤怒,面對永樂要把自己賣給同城對手,把自己當作交易籌碼,他無論如何都不會答應的。面對陳曉的陰謀,張大中斷然和陳曉絕交。

2006年7月25日,國美永樂正式宣佈雙方的合併方案。國美通過“股票+現金”的方式,以52.68億港元全資收購永樂電器。國美和永樂的併購成為中國商業史上最大的併購案。通過併購,陳曉終究沒有輸掉對賭協議,表面上看,整個併購是陳曉的如意算盤,其實,作為永樂的投資人摩根士丹利在幕後起到了推動作用,摩根士丹利明知道陳曉的行為是為了規避協議的執行,但是他心裡清楚,永樂盈利持續惡化股價必然持續下降,即便摩根士丹利贏得了股權,那麼價值也是大幅縮水,與其贏得貶值的股權還不如順水推舟,獲得價值更高增值空間更高的國美股權。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合併後的國美股權架構

永樂如願以償加入國美也避免了輸掉股權。但是,從此永樂便成為國美的子公司,陳曉也要寄人籬下,看似陳曉對賭贏了,事實上,他輸的一塌糊塗,還敗掉了一手創辦的永樂。

大中和永樂的決裂

此外大中和永樂簽訂的協議時,永樂為獲得優先收購權,永樂向大中支付了1.5億保證金,就在夠美和永樂宣佈合併,大中針對之前簽訂的協議,狀告永樂違約並將扣除保證金。宣佈和永樂決裂,但是因為永樂和大中籤訂協議的公司是中國永樂,屬於永樂電器的子公司,而不是母公司香港永樂,所以永樂合併國美不影響協議執行,另外雙方有權通過關聯公司履行合約,永樂被國美全資收購,作為國美子公司,所以如果大中堅持永樂違約,永樂的母公司國美可以代永樂執行收購權。

急於擺脫協議的大中不得不妥協返回保證金,(雖然到最後還是國美收購了大中,但那也是後話)。至此,從小小的供銷社單位,到雄踞一方的永樂再到行業老三,永樂輝煌的歷史終因陳曉的賭局畫上句號。

陳曉也因敗局,雖在國美任職總裁,卻寄人籬下,後來曾經叱吒風雲的他在國美不甘冷落,謀劃了驚天動地的奪權事件。

"

永樂的敗局--陳曉的賭局

在家電行業,國美、蘇寧兩家獨大的今天,作為曾經的家電行業的老三,在上海雄踞一方的永樂電器早已不為人知,作為創始人陳曉,他是如何把營業額過百億的上市公司敗掉?這當中又有什麼樣的曲折故事?

陰謀上位奪來的永樂

作為當時家電行業的風雲人物,為了讓陳曉的故事變得更加傳奇勵志和戲劇化,媒體對他身世的勾勒總是離不開“幼年殘疾(小兒麻痺)、少年喪父、中年喪妻”的描述。相對於自己的身世,陳曉更忌諱談論永樂歷史。對於外界,唯一肯定的是1996年,由陳曉創立。但是事實上永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永樂前身是上海南匯縣供銷社名下的一個家電批發站,1990年更名為“永樂家電批發總公司”(國營)這是永樂的前身,而當時的永樂掌門人是楊秋平,永樂的總經理,而陳曉只是副總經理。受當時房地產紅極一時的影響,楊秋平在1994年用公司的資金投資房地產,但是,1995年,房地產迎來低潮,公司現金被套住,企業陷入困境,為了擺脫困境,公司以減輕政府負擔為由,1996年永樂進行改制,由國營轉為民營企業,實際掌權人還是楊,但是由於楊投資決策的失誤,公司內部已經產生對楊的不滿,形成以陳曉為首的陳派和以楊秋平為首的楊派。兩派就公司的控制權產生內鬥,最終以陳曉為主的陳派架空了楊秋平,陳曉掌握了永樂家電總公司,楊秋平被迫離開。

也許是因為永樂改制過程中有許多陳曉不願意被外界知道的祕密,所以陳曉有意識地跟改制之前的永樂進行切割,留給公眾的印象一直都是:1996年陳曉創立永樂。

於是,陳曉開啟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征程。

雄踞上海的永樂家電,老大老二老三的擴張戰爭

改制過後的永樂開始了穩健發展,相對於蘇寧和國美的全國性擴張,謹小慎微的陳曉帶領永樂在上海穩紮穩打,基本上佔領了上海60%的市場,永樂在上海的門店數量比其他連鎖品牌的加起來還要多。即使後來永樂也開始對外擴張,但是都是僅僅侷限在江浙地區,2002年,國美和蘇寧加大全國性跑馬圈地的力度,為了對抗國美和蘇寧,永樂聯合北京的大中電器、河南通利電器、山東雅泰組建了“中永通泰”聯盟,利用聯盟四家的力量和上游的供應商談判,獲得與國美、蘇寧的同等進貨價。並且聯盟簽訂協議,互不介入,不得在各自的市場領域開店,保證各家利益。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2004年,國美和蘇寧前後在香港上市,打通了資本市場的融資通道,擁有雄厚資金支持的國美和蘇寧再次加快了全國跑馬圈地的步伐,並雙雙提出年內全國新增100家連鎖店的計劃,這給了當時僅僅只有72家門店的永樂巨大的壓力,如果永樂跟不上這個擴張速度,那麼跟國美和蘇寧的市場份額差距會越來越大,於是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陳曉也提出擴張150家門店和營業額破200億的目標,對於這個目標,還沒有上市獲得資本支持的永樂只能尋求私募管基金PE的支持。

失敗的開始,陳曉的豪賭

陳曉經過半年的尋求和洽談,終於在2005年1月獲得摩根士丹利和鼎暉的5000萬美元的聯合投資,其中摩根士丹利投資4300萬美元佔股23.53%;鼎暉投資700萬美元佔股3.83%。

融資後的股權架構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同時,投資方為了保證投資利益,和永樂簽訂“估值調整條款”,這就是著名的對賭條約。具體的條約內容如下:

一,如果永樂電器2007年的淨利潤高於7.5億元,則資本方需要向陳曉團隊支付3%的股權。

二、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的淨利潤介於6.7億元-7.5億元之間,雙方不發生股權支付。

三、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淨利潤介於6億元-6.7億元之間則陳曉團隊需要向資本方支付3%的股權。

四、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的淨利潤低於6億元,陳曉團隊就需要向資本方支付6%的股權(永樂上市後,由於股權稀釋,這個數字調整為4.1%)

表面上看,這個協議是雙方圍繞企業盈利目標進行的一場賭局,陳曉實現了盈利目標就能贏得股權,未能實現就要輸掉股權。但是這並不是普通意義的賭局,是建立在企業未來盈利情況而進行的股權調整。資本市場以盈利能力來衡量企業的價值,企業的利潤越高,企業的價值就越高,而對於投資方投資金額既定的情況下,企業價值越高,投資方的股份就越低,如果企業的價值越低那麼相應投資方的股份就越高,所以如果用力的利潤越高企業的價值越高,投資方的股份就相應降低,相反,永樂利潤越低,企業的價值就越低,那麼投資方的股份就相應提高。所以陳曉和資本方的賭局是建立在這樣的原理上進行的。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陳曉要想在這場賭局中不賠股權,那麼他就要在2007年至少要完成6.75億元的淨利潤,而2002年到2004年永樂的淨利潤分別是2810千萬、1.48億元、2.12億元,雖然離6.75有相當的距離,看似資本方提出的目標過於苛刻,但是對於永樂過去幾年淨利潤一直保持50%的增長,所以按照這個速度,6.75億元也不是很困難,這也是資本方為什麼設立這個目標而陳曉也能答應的原因。陳曉很自信的認為企業可以按照這個速度穩定發展。另外精明的陳曉為了保障利益簽訂了一個保障自己利益的條款,如果投資方最終彙報達到原始投資額的1.5倍,及時未能達到利潤目標,陳曉方也無需支付股權。自以為精明的陳曉簽下對賭協議後,認為萬無一失,但是,他錯誤的低估了行業形勢,巨大的災難正在前方等待他。

永樂的危機

獲得融資後,陳曉馬上開始擴張和收購,2005年5-7月,永樂收購了河南通利,廈門燦坤,廈門思文等地域性家電連鎖品牌。2005年10月14日,永樂在香港完成上市,融資10億港元。看上去永樂在不斷強大,但是事實是否如此?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表面的光鮮,但是很快,跨地域的擴張初現端倪,2005年全年的淨利潤雖然從2004年的2.12億增加到3.21億但是其單位面積銷售額下降了2.8%毛利率下降了0.6%,然而這只是危機的開始。2006年4月24日,永樂公告“預計上半年的利潤低於去年同期”,消息一出,永樂股票大跌,甚至連投資方摩根士丹利都立刻減持手中50%的股票,相對於股票市場的下跌以及投資方的大量套現,更讓陳曉頭疼的是對賭條約,依據目前來看,陳曉毫無懸念會輸掉股權。

陳曉之所以如此擔心輸去股權一方面是因為陳曉團隊雖然佔有72.64%的永樂股權,但是陳曉個人只有14%,輸掉股權意味著陳曉個人很容易失去永樂控制權,另一方面,達不到目標利潤意味著永樂企業價值沒有達到預期,很可能遭遇股票大跌以及日後的融資困難。自信的陳曉,高估行業態勢,給自己帶來了苦果。

為了保證股權,2006年開始,陳曉計劃和行業其他巨頭併購,以保證達到對賭目標。於是從2006年春節開始,行業老三永樂陳曉便多次邀請國美黃光裕、蘇寧張近東、大中張大中、五星汪建國,五大巨頭多次聚會,陳曉目的就是是刺探口風,謀求合併。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陳曉的如意算盤

在陳曉心裡,早就打好算盤,為了保證不輸掉股權,一方面他和行業老四大中併購,將大中的利潤納入永樂達到淨利潤目標,另一個就是謀求行業老大國美收購,是客觀上不能履行對賭條約,同時攀上國美,為永樂增值。但是,這兩個算盤陳曉都沒有絕對把握,所以他決定同時進行。

首先,他找到張大中商討併購,商討進行比較順利,張大中考慮到自己在北京的困境,同意陳曉的併購計劃,按照陳曉的方案,永樂一年內實施換股收購大中,但是由於張大中擁有100%的大中股權,而陳曉只有永樂14%,換購後,陳曉將失去控制權,所以陳曉決定用永樂資金購買大中股權,以便保證控制權。2006年4月19日,永樂與大中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但是雙方的合併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永樂股票依舊下跌。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加入國美后的張大中

為了保證100%不輸掉股權,陳曉揹著張大中和行業老大國美黃光裕商談收購事宜,而和國美談判的籌碼就是永樂以及已經簽訂協議的大中,面對收購行業老三就可以一舉併購老四的誘惑,黃光裕和陳曉經過多次談判,到2006年5月,基本的原則性條款已經達成,陳曉認為是時候跟矇在鼓裡的張大中攤牌了,他從上海飛到北京,下機後直奔張大中的辦公室,之後把他帶到國美總部18樓,陳、黃、張三人坐下來,陳曉攤牌說他已經和黃光裕談好合並,並邀請大中加入國美。

此時的張大中真是一臉懵逼,外加憤怒,面對永樂要把自己賣給同城對手,把自己當作交易籌碼,他無論如何都不會答應的。面對陳曉的陰謀,張大中斷然和陳曉絕交。

2006年7月25日,國美永樂正式宣佈雙方的合併方案。國美通過“股票+現金”的方式,以52.68億港元全資收購永樂電器。國美和永樂的併購成為中國商業史上最大的併購案。通過併購,陳曉終究沒有輸掉對賭協議,表面上看,整個併購是陳曉的如意算盤,其實,作為永樂的投資人摩根士丹利在幕後起到了推動作用,摩根士丹利明知道陳曉的行為是為了規避協議的執行,但是他心裡清楚,永樂盈利持續惡化股價必然持續下降,即便摩根士丹利贏得了股權,那麼價值也是大幅縮水,與其贏得貶值的股權還不如順水推舟,獲得價值更高增值空間更高的國美股權。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合併後的國美股權架構

永樂如願以償加入國美也避免了輸掉股權。但是,從此永樂便成為國美的子公司,陳曉也要寄人籬下,看似陳曉對賭贏了,事實上,他輸的一塌糊塗,還敗掉了一手創辦的永樂。

大中和永樂的決裂

此外大中和永樂簽訂的協議時,永樂為獲得優先收購權,永樂向大中支付了1.5億保證金,就在夠美和永樂宣佈合併,大中針對之前簽訂的協議,狀告永樂違約並將扣除保證金。宣佈和永樂決裂,但是因為永樂和大中籤訂協議的公司是中國永樂,屬於永樂電器的子公司,而不是母公司香港永樂,所以永樂合併國美不影響協議執行,另外雙方有權通過關聯公司履行合約,永樂被國美全資收購,作為國美子公司,所以如果大中堅持永樂違約,永樂的母公司國美可以代永樂執行收購權。

急於擺脫協議的大中不得不妥協返回保證金,(雖然到最後還是國美收購了大中,但那也是後話)。至此,從小小的供銷社單位,到雄踞一方的永樂再到行業老三,永樂輝煌的歷史終因陳曉的賭局畫上句號。

陳曉也因敗局,雖在國美任職總裁,卻寄人籬下,後來曾經叱吒風雲的他在國美不甘冷落,謀劃了驚天動地的奪權事件。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永樂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對於永樂的失敗,無疑是對陳曉和賭條約造成的,陳曉為了融資,自以為是的他錯誤高估市場形勢,簽訂不夠合理地對賭條約,造成企業面臨危機,為了解決對賭條約,陳曉把重心放在規避條約上,並沒有把重心放在企業戰略上,最終贏了條約輸了企業。

對於企業與資本方簽訂對賭條約是資本方保證利益的一種方式,但是,他就是一把雙刃劍,弄不好害人害己。

一方面,對賭條約可以保證資本方的一定權益,同時對於企業有激勵作用,刺激企業努力做好營收。另一方面如果協議有失偏頗,企業家過度自信,就會導致類似永樂的敗局。對於永樂的失敗我們可以吸取以下三點教訓。

"

永樂的敗局--陳曉的賭局

在家電行業,國美、蘇寧兩家獨大的今天,作為曾經的家電行業的老三,在上海雄踞一方的永樂電器早已不為人知,作為創始人陳曉,他是如何把營業額過百億的上市公司敗掉?這當中又有什麼樣的曲折故事?

陰謀上位奪來的永樂

作為當時家電行業的風雲人物,為了讓陳曉的故事變得更加傳奇勵志和戲劇化,媒體對他身世的勾勒總是離不開“幼年殘疾(小兒麻痺)、少年喪父、中年喪妻”的描述。相對於自己的身世,陳曉更忌諱談論永樂歷史。對於外界,唯一肯定的是1996年,由陳曉創立。但是事實上永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永樂前身是上海南匯縣供銷社名下的一個家電批發站,1990年更名為“永樂家電批發總公司”(國營)這是永樂的前身,而當時的永樂掌門人是楊秋平,永樂的總經理,而陳曉只是副總經理。受當時房地產紅極一時的影響,楊秋平在1994年用公司的資金投資房地產,但是,1995年,房地產迎來低潮,公司現金被套住,企業陷入困境,為了擺脫困境,公司以減輕政府負擔為由,1996年永樂進行改制,由國營轉為民營企業,實際掌權人還是楊,但是由於楊投資決策的失誤,公司內部已經產生對楊的不滿,形成以陳曉為首的陳派和以楊秋平為首的楊派。兩派就公司的控制權產生內鬥,最終以陳曉為主的陳派架空了楊秋平,陳曉掌握了永樂家電總公司,楊秋平被迫離開。

也許是因為永樂改制過程中有許多陳曉不願意被外界知道的祕密,所以陳曉有意識地跟改制之前的永樂進行切割,留給公眾的印象一直都是:1996年陳曉創立永樂。

於是,陳曉開啟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征程。

雄踞上海的永樂家電,老大老二老三的擴張戰爭

改制過後的永樂開始了穩健發展,相對於蘇寧和國美的全國性擴張,謹小慎微的陳曉帶領永樂在上海穩紮穩打,基本上佔領了上海60%的市場,永樂在上海的門店數量比其他連鎖品牌的加起來還要多。即使後來永樂也開始對外擴張,但是都是僅僅侷限在江浙地區,2002年,國美和蘇寧加大全國性跑馬圈地的力度,為了對抗國美和蘇寧,永樂聯合北京的大中電器、河南通利電器、山東雅泰組建了“中永通泰”聯盟,利用聯盟四家的力量和上游的供應商談判,獲得與國美、蘇寧的同等進貨價。並且聯盟簽訂協議,互不介入,不得在各自的市場領域開店,保證各家利益。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2004年,國美和蘇寧前後在香港上市,打通了資本市場的融資通道,擁有雄厚資金支持的國美和蘇寧再次加快了全國跑馬圈地的步伐,並雙雙提出年內全國新增100家連鎖店的計劃,這給了當時僅僅只有72家門店的永樂巨大的壓力,如果永樂跟不上這個擴張速度,那麼跟國美和蘇寧的市場份額差距會越來越大,於是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陳曉也提出擴張150家門店和營業額破200億的目標,對於這個目標,還沒有上市獲得資本支持的永樂只能尋求私募管基金PE的支持。

失敗的開始,陳曉的豪賭

陳曉經過半年的尋求和洽談,終於在2005年1月獲得摩根士丹利和鼎暉的5000萬美元的聯合投資,其中摩根士丹利投資4300萬美元佔股23.53%;鼎暉投資700萬美元佔股3.83%。

融資後的股權架構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同時,投資方為了保證投資利益,和永樂簽訂“估值調整條款”,這就是著名的對賭條約。具體的條約內容如下:

一,如果永樂電器2007年的淨利潤高於7.5億元,則資本方需要向陳曉團隊支付3%的股權。

二、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的淨利潤介於6.7億元-7.5億元之間,雙方不發生股權支付。

三、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淨利潤介於6億元-6.7億元之間則陳曉團隊需要向資本方支付3%的股權。

四、如果永樂電器2017年的淨利潤低於6億元,陳曉團隊就需要向資本方支付6%的股權(永樂上市後,由於股權稀釋,這個數字調整為4.1%)

表面上看,這個協議是雙方圍繞企業盈利目標進行的一場賭局,陳曉實現了盈利目標就能贏得股權,未能實現就要輸掉股權。但是這並不是普通意義的賭局,是建立在企業未來盈利情況而進行的股權調整。資本市場以盈利能力來衡量企業的價值,企業的利潤越高,企業的價值就越高,而對於投資方投資金額既定的情況下,企業價值越高,投資方的股份就越低,如果企業的價值越低那麼相應投資方的股份就越高,所以如果用力的利潤越高企業的價值越高,投資方的股份就相應降低,相反,永樂利潤越低,企業的價值就越低,那麼投資方的股份就相應提高。所以陳曉和資本方的賭局是建立在這樣的原理上進行的。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陳曉要想在這場賭局中不賠股權,那麼他就要在2007年至少要完成6.75億元的淨利潤,而2002年到2004年永樂的淨利潤分別是2810千萬、1.48億元、2.12億元,雖然離6.75有相當的距離,看似資本方提出的目標過於苛刻,但是對於永樂過去幾年淨利潤一直保持50%的增長,所以按照這個速度,6.75億元也不是很困難,這也是資本方為什麼設立這個目標而陳曉也能答應的原因。陳曉很自信的認為企業可以按照這個速度穩定發展。另外精明的陳曉為了保障利益簽訂了一個保障自己利益的條款,如果投資方最終彙報達到原始投資額的1.5倍,及時未能達到利潤目標,陳曉方也無需支付股權。自以為精明的陳曉簽下對賭協議後,認為萬無一失,但是,他錯誤的低估了行業形勢,巨大的災難正在前方等待他。

永樂的危機

獲得融資後,陳曉馬上開始擴張和收購,2005年5-7月,永樂收購了河南通利,廈門燦坤,廈門思文等地域性家電連鎖品牌。2005年10月14日,永樂在香港完成上市,融資10億港元。看上去永樂在不斷強大,但是事實是否如此?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表面的光鮮,但是很快,跨地域的擴張初現端倪,2005年全年的淨利潤雖然從2004年的2.12億增加到3.21億但是其單位面積銷售額下降了2.8%毛利率下降了0.6%,然而這只是危機的開始。2006年4月24日,永樂公告“預計上半年的利潤低於去年同期”,消息一出,永樂股票大跌,甚至連投資方摩根士丹利都立刻減持手中50%的股票,相對於股票市場的下跌以及投資方的大量套現,更讓陳曉頭疼的是對賭條約,依據目前來看,陳曉毫無懸念會輸掉股權。

陳曉之所以如此擔心輸去股權一方面是因為陳曉團隊雖然佔有72.64%的永樂股權,但是陳曉個人只有14%,輸掉股權意味著陳曉個人很容易失去永樂控制權,另一方面,達不到目標利潤意味著永樂企業價值沒有達到預期,很可能遭遇股票大跌以及日後的融資困難。自信的陳曉,高估行業態勢,給自己帶來了苦果。

為了保證股權,2006年開始,陳曉計劃和行業其他巨頭併購,以保證達到對賭目標。於是從2006年春節開始,行業老三永樂陳曉便多次邀請國美黃光裕、蘇寧張近東、大中張大中、五星汪建國,五大巨頭多次聚會,陳曉目的就是是刺探口風,謀求合併。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陳曉的如意算盤

在陳曉心裡,早就打好算盤,為了保證不輸掉股權,一方面他和行業老四大中併購,將大中的利潤納入永樂達到淨利潤目標,另一個就是謀求行業老大國美收購,是客觀上不能履行對賭條約,同時攀上國美,為永樂增值。但是,這兩個算盤陳曉都沒有絕對把握,所以他決定同時進行。

首先,他找到張大中商討併購,商討進行比較順利,張大中考慮到自己在北京的困境,同意陳曉的併購計劃,按照陳曉的方案,永樂一年內實施換股收購大中,但是由於張大中擁有100%的大中股權,而陳曉只有永樂14%,換購後,陳曉將失去控制權,所以陳曉決定用永樂資金購買大中股權,以便保證控制權。2006年4月19日,永樂與大中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但是雙方的合併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永樂股票依舊下跌。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加入國美后的張大中

為了保證100%不輸掉股權,陳曉揹著張大中和行業老大國美黃光裕商談收購事宜,而和國美談判的籌碼就是永樂以及已經簽訂協議的大中,面對收購行業老三就可以一舉併購老四的誘惑,黃光裕和陳曉經過多次談判,到2006年5月,基本的原則性條款已經達成,陳曉認為是時候跟矇在鼓裡的張大中攤牌了,他從上海飛到北京,下機後直奔張大中的辦公室,之後把他帶到國美總部18樓,陳、黃、張三人坐下來,陳曉攤牌說他已經和黃光裕談好合並,並邀請大中加入國美。

此時的張大中真是一臉懵逼,外加憤怒,面對永樂要把自己賣給同城對手,把自己當作交易籌碼,他無論如何都不會答應的。面對陳曉的陰謀,張大中斷然和陳曉絕交。

2006年7月25日,國美永樂正式宣佈雙方的合併方案。國美通過“股票+現金”的方式,以52.68億港元全資收購永樂電器。國美和永樂的併購成為中國商業史上最大的併購案。通過併購,陳曉終究沒有輸掉對賭協議,表面上看,整個併購是陳曉的如意算盤,其實,作為永樂的投資人摩根士丹利在幕後起到了推動作用,摩根士丹利明知道陳曉的行為是為了規避協議的執行,但是他心裡清楚,永樂盈利持續惡化股價必然持續下降,即便摩根士丹利贏得了股權,那麼價值也是大幅縮水,與其贏得貶值的股權還不如順水推舟,獲得價值更高增值空間更高的國美股權。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合併後的國美股權架構

永樂如願以償加入國美也避免了輸掉股權。但是,從此永樂便成為國美的子公司,陳曉也要寄人籬下,看似陳曉對賭贏了,事實上,他輸的一塌糊塗,還敗掉了一手創辦的永樂。

大中和永樂的決裂

此外大中和永樂簽訂的協議時,永樂為獲得優先收購權,永樂向大中支付了1.5億保證金,就在夠美和永樂宣佈合併,大中針對之前簽訂的協議,狀告永樂違約並將扣除保證金。宣佈和永樂決裂,但是因為永樂和大中籤訂協議的公司是中國永樂,屬於永樂電器的子公司,而不是母公司香港永樂,所以永樂合併國美不影響協議執行,另外雙方有權通過關聯公司履行合約,永樂被國美全資收購,作為國美子公司,所以如果大中堅持永樂違約,永樂的母公司國美可以代永樂執行收購權。

急於擺脫協議的大中不得不妥協返回保證金,(雖然到最後還是國美收購了大中,但那也是後話)。至此,從小小的供銷社單位,到雄踞一方的永樂再到行業老三,永樂輝煌的歷史終因陳曉的賭局畫上句號。

陳曉也因敗局,雖在國美任職總裁,卻寄人籬下,後來曾經叱吒風雲的他在國美不甘冷落,謀劃了驚天動地的奪權事件。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永樂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對於永樂的失敗,無疑是對陳曉和賭條約造成的,陳曉為了融資,自以為是的他錯誤高估市場形勢,簽訂不夠合理地對賭條約,造成企業面臨危機,為了解決對賭條約,陳曉把重心放在規避條約上,並沒有把重心放在企業戰略上,最終贏了條約輸了企業。

對於企業與資本方簽訂對賭條約是資本方保證利益的一種方式,但是,他就是一把雙刃劍,弄不好害人害己。

一方面,對賭條約可以保證資本方的一定權益,同時對於企業有激勵作用,刺激企業努力做好營收。另一方面如果協議有失偏頗,企業家過度自信,就會導致類似永樂的敗局。對於永樂的失敗我們可以吸取以下三點教訓。

他毀掉了自己親手創立的百億上市公司,你還記得永樂電器嗎?

第一:企業家對自己的企業不要盲目樂觀,不要以為資金進來了就能利潤翻倍,對未來的設想過於激進,企業的管理和戰略是否能跟上擴張具有很大不確定性

第二:不要為了高估值融資設定不切實際的業績目標,目標要建立在實際的基礎上,未來有太多不確定性,不能有賭一把的心理。

第三:簽訂對賭協議時可以簽訂彈性調整協議,如市場、金融危機或者資本寒冬等不確定因素造成的的業績不達標,可以協商調整。

轉發此文後,私信我,立刻贈送《薪酬體系及股權激勵制度》《公司增資擴股協議模板》《入股股東合作協議書》《股東合作及股權協議書》《股權代持協議》《股權激勵協議書》《股權投資協議》《股東退出機制》《虛擬股權激勵協議》其中任意一份資料!並有專業老師免費為您提供諮詢服務。

關注我,持續分享乾貨知識!點擊下方“瞭解更多”,讓我教你如何不被踢出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