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辰溪殘疾人自強模範包敦平:“看到鄉親們笑,我心裡踏實”

辰溪 懷化 會同縣 農村 農民 自行車 漵浦 經濟 懷化新聞網 2019-06-18

包敦平從小患小兒麻痺症,但他身殘志堅、反哺鄉里,建扶貧車間幫助群眾脫貧增收。他說——

“看到鄉親們笑,我心裡踏實”

6月12日早上8點,辰溪縣大水田鄉道光溪村扶貧車間,20餘戶村民正在有序地進行手套裁料、縫製、熨燙、包裝等工序。

貧困戶王衛紅吃過早飯,收拾完家裡後,就來這裡上班。她的工作是踩平車,縫製經過簡單剪裁的手套原材料。“以前,我在福建打工照顧不到家裡。現在在這裡上班,不僅離家近,方便照顧老人、小孩,而且計件工資,多勞多得,一個月收入將近 3000元,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王衛紅一邊縫紉著手套,一邊開心地對記者說。

王衛紅工作的地方,正是辰溪縣殘疾人自強模範包敦平利用自家空閒場地創辦的一家以手套生產加工為主的扶貧車間。在這裡做事的村民大多是當地留守老人、婦女,以及身體患有殘疾、收入低的貧困勞動力。車間自今年 4 月開工以來,已就近吸納30餘人就業,其中貧困戶達10餘人。

今年37歲的包敦平出生於道光溪村一個農民家庭,父親是一位赤腳醫生,一家四口日子過得雖不富裕,但也其樂融融。1歲時,包敦平和姐姐同時患上了小兒麻痺症,這對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來說,簡直是一個滅頂之災。

不幸的遭遇沒有摧垮包敦平,反而磨練了他的意志。小時候,因為腿腳不方便,不能用腳來踩踏板,包敦平就將自行車推到有斜坡的地方滑行下來練習,在無數次摔倒中再爬起來。

正常人學會騎自行車只要幾天時間,他卻用了3個多月,腳上、身上不知道留下多少疤痕。因為這份堅毅的性格,包敦平後來還學會了騎摩托車,並幹過收銀、開三輪車、倉管員等工作。

在外摸爬滾打多年,包敦平有了一定的積蓄。同時,他看到村裡年輕勞動力大多外出打工,心裡萌生了一個信念:“過去,家裡有困難,得到父老鄉親的關心和照顧。現在,我有能力了,更要為家鄉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貧困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2018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機會,包敦平從一個朋友處得知,手套生產加工行業市場前景好、風險低,而且工藝簡單,易於操作,對農民群眾來說容易學,能夠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於是,包敦平多次到會同縣龍鳳皮製品有限責任公司總廠參觀考察,並將計劃在村裡開辦扶貧車間的想法向鄉村兩級彙報,得到了大力支持。

“道光溪村距離縣城將近60公里,交通不便,經濟較為落後,不少貧困群眾閒在家裡。”縣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肖崟介紹,扶貧車間能很好地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今年,他們前後 3 次組織村民到懷化市鶴城區、會同縣工業集中區、漵浦縣大江口鎮等地培訓,學習手套生產加工技術,並對扶貧車間提供資金、政策等方面支持,為群眾脫貧增收開闢了一條新路子。

“以前,我也在外面打工。現在年紀大了,幹不了重活。在這裡上班,活兒輕鬆,還提供中餐,又不耽誤照顧家庭,我很滿足。”道光溪村貧困戶包昌連今年 57 歲,家裡還有一個 87 歲的母親需要照料,得知村裡開了扶貧車間,他決定不再外出務工“, 這裡上班,一個月工資至少有2500 元以上,再加上平時務農收入,不比外面差。”

“現在,我們車間剛剛起步,月生產手套在 24000 雙左右,產品主要銷往日本、歐美等國家。”包敦平說,隨著訂單的供不應求,他們又採購了 3臺裁斷機,擴大了生產線,增加了就業崗位。下一步,包敦平計劃進一步擴大規模,幫助更多鄉親脫貧增收,“他們生活好了,臉上的笑容多了,我心裡踏實。”

“包敦平在村裡建扶貧車間,帶動村民就業,增加他們的收入,進一步激發了大家的幹勁。”道光溪村黨支部書記包偉說,雖然該村去年已經整村脫貧退出,但村裡還有不少貧困群眾,包敦平身殘志堅,帶領群眾創業的事蹟就像一顆“定心丸”,更加增強了村民們脫貧致富的信心。(本報記者 向湘龍 通訊員 楊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