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校長談改革:教育轉型期,未來校長應直面這4大挑戰

陳經綸 教育 校長派 校長派 2017-11-01

九大校長談改革:教育轉型期,未來校長應直面這4大挑戰

精彩導讀

未來學校校長需要在教育轉型期間構建“以生為本,依需而育”的教育文化觀,以此來順應教育發展的新常態。

校長在辦學過程中只有不斷解放思想,不走“尋常路”,才能夠實現教育創新,應對不斷出現的諸多改革挑戰。

校長聲音: 新常態下教育要“因生而動”

對於學校而言,新常態下的教育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素養”、“互聯網+”、“創客空間”等新理念、新事物、新舉措撲面而來。轉型已成為教育文化觀變遷的動因。轉型也必然引起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價值觀的深刻變革。

未來學校校長需要在教育轉型期間構建“以生為本,依需而育”的教育文化觀,以此來順應教育發展的新常態。

因此,“以生為本,依需而育”的教育文化觀就是要讓我們更關注人的教育,成就人的發展、滿足人的需要是全部教育生活的價值追求。其核心就是重視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保障和維護學生的切身利益,為了提高學生對教育的滿意程度而以“學”為中心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其本質是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和精神塑造,讓每一個學生最大限度地在教育中真切感受幸福,又在幸福中切實獲得教育。

校長要當好教改、課改的帶頭人,讀懂學生、讀懂教師、讀懂家長,並且要主動融入“互聯網+”時代,以“互聯網+”思維和方式引領學校的發展、教育的進步、學生的成長。做好改革的校長要給學生、家長、教師以信心,我們要給校長以信心。

文/魏健(北京市回民學校校長)

挑戰1:校長要不斷提高課程領導力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校建設豐富多樣的課程體系,同時還要確保學生有充足的實踐活動時間。在未來辦學過程中,彰顯學生個性與面對升學壓力,會成為困擾校長尤其是中學校長的一對“矛盾”。北京十四中校長張琳認為,在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校長的課程領導力亟待提高。

校長課程領導力主要體現在對學校課程建設和實施有系統的思考,整體的把握,既關注學校課程目標、推進策略的制定,也重視課程推進機制、課程實施效果和課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

史家教育集團校長王歡認為,學校在課程體系構建上必須與學生的學習需要、與學生的未來發展、與社會國家的發展有機對接。“未來,校長在課程管理中需處理好多元目標與培養學生基本素養的關係,處理好功利性和科學性的關係。”

對於中學來說,如何才能在確保升學率的同時,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程,促進其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陳經綸中學帝景分校校長劉雪梅表示,校長要做好課程改革的“頂層設計者”,將課程與學校的辦學目標、學生培養目標等元素有機聯繫起來。

海淀區雙榆樹第一小學校長丁鳳良認為,校長除了做好“頂層設計者”之外,還要成為課程改革的“嘗試創新者”。“本次深化課程改革給予學校的自主空間變大了,留給學校創新的空間也大。自主安排‘長課’‘短課’,10%學時學科課程可以走出教室,變換地點、形式地開展。

“此外,如何由過去關注知識的傳授和技能培養轉向關注人的本身,關注人的個性、心理及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關注人的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丁校長認為要做好這一點,對校長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挑戰2:“供給側”改革呼喚本土創新

日前,北京市教委委員、新聞發言人李奕撰文解讀了北京教育“深綜改”基於“‘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未來幾年,北京市教育改革重點仍將落在“公平”“優質”“均衡”六個字上。

朝陽區師範附屬小學校長齊振軍認為,隨著教育實踐的不斷豐富,學校課程改革的日趨活躍,校長要逐步實現教育的優質均衡,真正解決學生的實際獲得問題,校長將在個人認識水平、研究狀態、工作熱情等方面面臨新的挑戰。

“面對組團式的改革,校長需要有飽滿的熱情,要正確理解各項改革的方向、思路、內容及要點,努力使自己的研究和創新常態化,不斷克服改革中的困難,解決改革中的問題。”

因此,校長在辦學過程中只有不斷解放思想,不走“尋常路”,才能夠實現教育創新,應對不斷出現的諸多改革挑戰。

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認為,當下的教育改革需要校長具備不斷反思的精神,培養旨在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的本土創新能力,“同時,確保辦學實踐是否符合師生利益,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符合黨的教育方針,符合當今社會的正確的價值取向,符合學校的實際狀況。”

挑戰3:學校治理體系期待新變化

今天的教育改革已經不是學校一家的事情了,而是與整個社會都密切關聯。推動學校的改革,校長也不可能閉門造車就能完成。因此,就必須讓社區、家長及相關人士和單位參與到改革中來。

有專家指出,未來五年,構建現代化的學校治理體系,建立學校、社區、家長共同參與的學校發展的格局,將成為擺在校長面前更加突出的挑戰。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李烈指出,“學校應該是多元主體參與的民主化管理,教育是合作的事業,現代學校制度的建設就是要努力建立科學、民主、開放的現代化教育治理體系,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資源”。

因此,對於校長來說,就要帶領學校獨立承擔起立德樹人的職責,最終實現依法自主管理教師、自主實施課程,按照章程辦學。“積極拓寬參與學校管理的渠道,建設現代學校治理體系,不斷提升學校治理能力”。

此外,從課程改革的趨勢來看,學校還需改變過於單一的教育形式,包括“活化”課堂教學結構、教學組織形式等,在時間分配、內容分配、活動方式上進行改革,通過結構化的設計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何使教育突破空間、時間、教材、教師等僵化的邊界,已成為校長辦學、教師教學進一步關注的焦點。”北京市回民學校校長魏健說。

挑戰4:讀懂學生也需讀懂教師

教師是學校改革和發展的中堅,從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等方面代表著學校的發展現狀和方向。事實上,學校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在於優秀的教育理念能否走進教師心靈,落實在教師日常教育教學中,因為教師隊伍是校長理念的實踐者。

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發展的永恆話題。在談到教師觀念的轉變時,劉雪梅說:“在教育改革大潮中,每一個校長都不可能唱獨角戲。只有激發每位教師的積極性,讓每個人都成為首席執行官,才能帶領幹部教師一起跳好圓舞曲,促進個人以積極的心態去改變自己。”

如何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師的實際教學行為和教育反思,對於校長來說是一道重要“考題”。

北京市王平中學校長謝國平認為,校長不但要讀懂自己、讀懂學生還要讀懂教師。要給教師充分的教育和學術自由,讓教師在自由的教學秩序中的教學,真正成為自己教學活動的主人。“校長只有為教師創設一個自由民主的氛圍,才能提高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真正成為教學主體。”

重磅推薦

校長智庫·2017智見:

重構與創新,學校裡的革命(重磅推薦)

第一彈:

三分鐘瞭解南北“兩會”,重點都在這了!

第二彈:

主論壇嘉賓都有誰?本年度最值得一見的教育大咖們

第三彈:

教育部部長再提“課堂革命”,學校該如何為未來而教?

第四彈:

北京站分論壇大揭祕(第二屆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

第五彈:

俠之大者,師之大者(2017英雄帖)

| 來源:現代教育報

| 編輯:校長派

校長智庫教育研究院

| 更多內容請關注:校長派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