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英雄怎麼變成糊塗蟲的,68歲那場西突厥之戰是被迫的嗎

程咬金的相貌在演義和正史中記載的差不多,臉上一臉疙瘩肉,邋遢嘴裡長了兩顆獠牙,有時候挺嚇人的。兩腮和下巴長了一圈絡腮鬍,耳後蓬鬆著長短不一的頭髮。給人的印象是粗豪氣質,渾如生鐵團成,強悍身材,卻似頑銅鑄成。一看就知道是條漢子,不是一般人。大家都習慣叫他程咬金,但是他在做官了之後,覺得這個名字不雅,才改名程知節。

程咬金,英雄怎麼變成糊塗蟲的,68歲那場西突厥之戰是被迫的嗎

在投靠李唐之前他的經歷比較簡單,隋末亂世他先是組建鄉勇來保境安民,只是後來世道越來越亂,他掌握的力量太小,只能投靠其他人,他先投靠李密。李密在和王世充的洛陽之爭中李密戰敗,但是在戰鬥中程咬金一戰成名,被王世充所重用。但是程咬金卻表現除了神棍的潛質,他對秦瓊說:“我看王世充氣量狹小,一天天喜歡賭咒發誓,哪像一個撥亂反正的明主呢?”那麼他心中的明主是誰,史書馬後炮的說是李世民,毫無疑問的,李唐肯定早關注程咬金這員戰將了,估計他們早就接上頭了,才有程咬金神棍般的話語。

程咬金,英雄怎麼變成糊塗蟲的,68歲那場西突厥之戰是被迫的嗎

此後他成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每次作戰,必定身先士卒,為李唐立下汗馬功勞。併力諫李世民發動政變,自己也因為這一大功勞,封侯拜將。貞觀末年又成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成了開國元老。轉眼高宗李治即位,程咬金一直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656年,68歲的程咬金被任命為蔥山道行軍總管,作為遠征西突厥的主帥,這場戰,程咬金指揮的大失水準,是怎麼回事呢?在先期的鷹娑川一戰中,前軍主帥蘇定方親率五百騎兵迎戰,結果以少勝多,並且乘勝追擊二十里,繳獲無數。

程咬金,英雄怎麼變成糊塗蟲的,68歲那場西突厥之戰是被迫的嗎

按說這場勝利應該全軍高興才對,但是副總管王文度卻很不高興,他嫉妒蘇定方的功勞,就對程咬金說:“蘇定方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也是倉促應戰,極不可取,我們應該結成戰陣,緩緩而行。”接著還對程咬金說:“我有皇帝給我的密旨,讓我監督你,皇上認為主帥您一向猛打猛衝,現在年紀一大把了,不能全聽您的,要自己對您有所節制。”程咬金一聽皇帝有密旨,只能聽從,於是唐軍帶著大量輜重緩慢行駛,可是作為勞師遠征的軍隊,按理應該速戰速決才對,結陣而行,就犯了兵家大忌,只是後來軍隊人困馬乏,死了不少戰馬。蘇定方就建議程咬金先軟禁了王文度,打完仗再向朝廷驗證密旨真假。

程咬金,英雄怎麼變成糊塗蟲的,68歲那場西突厥之戰是被迫的嗎

可惜,這時已經68歲的程咬金老了,已經沒有當年的銳氣了,對蘇定方的建議當耳旁風。大軍到達恆駑城(現在的哈薩克東南),城中有數千人投降,王文度卻說“這些人是假投降,等咱們走了,照樣會反叛,乾脆殺了,金銀我們分了。”蘇定方第一個發對,可程咬金還是沒聽,眼睜睜看著數千人對屠殺一空,所搶奪的財寶被瓜分一空,程咬金得了最多得那一份,而蘇定方堅決拒絕了。因為這場殺戮,人心盡失,在西域引起了格外嚴重後果,西域人再也不敢有歸附的想法了,唐軍因為無人支持,又是孤軍,只能班師回朝。

程咬金,英雄怎麼變成糊塗蟲的,68歲那場西突厥之戰是被迫的嗎

回到長安,王文度以:“假傳聖旨”判了死刑,很快被高宗赦免,程咬金僅被免職,很快又被啟用。這場勞民傷財的戰爭,懲罰為什麼會這麼小呢?透過歷史迷霧,我們來看看王文度後來的待遇,他不僅被免死,之後還做了熊津都督,負責管轄朝鮮半島,以此就可以看出所謂“密旨”應該是有的。理由是高宗初年,藉著長孫無忌的手清洗了李恪、李泰黨羽,接著又清洗了長孫無忌的派系,手中已經沒有什麼大將可用,只能啟用垂垂老矣的程咬金,但又對他不放心,於是就安插了王文度來鉗制他。

程咬金,英雄怎麼變成糊塗蟲的,68歲那場西突厥之戰是被迫的嗎

按照高宗自己頒佈的《唐律》,假傳聖旨,只能是死罪。可王文度僅僅是除名而已。三年之後還是作了熊津都督,說明高宗對程咬金有很強猜忌之心,否則打了一輩仗的程咬金怎麼不知道,孤軍深入,應該速戰速決嗎?可見,他知道皇帝對自己不信任,為了活命,只能讓自己的一世英明毀於一旦,聽從王文度的,結陣而行。他受封國公,又有封地,怎麼在乎恆駑城裡那點金銀,況且還要冒著戰敗治罪的危險。程咬金之所以這麼做,還是為了向高宗表明他自己是個貪財的人,沒有什麼政治野心,不會對他產生什麼威脅。只有這樣,程咬金才能安度晚年。

程咬金,英雄怎麼變成糊塗蟲的,68歲那場西突厥之戰是被迫的嗎

事實上他確實是壽終正寢,死在家中,死後受到高宗的追封,陪葬在李世民身邊。這個待遇肯定和他在西突厥之戰的表現有關,只不過這麼做是否正確,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