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報旅深度融合 報業“旅遊+”轉向“全域”

城市規劃 經濟 雞公山 旅遊產業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2017-06-14
推動報旅深度融合 報業“旅遊+”轉向“全域”

媒體採訪信陽茶園,推介特色旅遊。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李雪昆

以“紅色老區、綠色茶都、生態信陽”為主題,由中國報業協會、信陽市人民政府主辦,信陽市委宣傳部、信陽日報傳媒集團、信陽市旅遊局承辦的中國報旅融合發展信陽峰會日前在河南信陽舉行,與會嘉賓通過論壇交流的方式,共同探尋報旅融合的發展之路。

品牌化運營帶動城市發展

談及為何青睞深入地方舉辦報旅融合活動,中國報業協會副祕書長鄧效鋒說:“各地旅遊資源豐富,這樣的活動不僅要進一步深挖各地方優勢旅遊資源,通過報旅融合模式向外界推介地方的山山水水和發展新貌,更想借全國百名報業社長、總編輯深入基層的機會,探索如何通過品牌化運營,讓旅遊資源產生更大的效應,實現報旅雙贏,帶動城市發展。”

今年2月,中國報協在杭州提出將引領全國報業廣泛實施“三精三優”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在融合發展上發力精準。與會者紛紛表示,報旅融合無疑將推動報業資源共享、抱團發展。

“全域旅遊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和課題,是旅遊產業轉型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社長、河南省報業協會副主席石曉林提及全域旅遊時表示,全域既有區域概念的內涵,也更多地體現在各行業的積極融入、各部門的齊抓共管和廣大群眾的共同參與上。簡言之,就是從旅遊部門做旅遊、景區做旅遊,發展為“處處皆景觀,時時有服務,行行‘旅遊+’或‘+旅遊’,人人都參與、人人都享有”的旅遊模式,通過提升旅遊品質來增加效益,實現旅遊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

二者有天然融合底蘊

當前,謀求創新突破、融合發展已成媒體轉型的必由之路,文化是旅遊的靈魂,因此,具有文化底蘊的報業與旅遊業之間擁有自然天成的融合底蘊。在中國報業協會對外合作部主任錢鵬飛看來,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報旅融合其實就是文化和旅遊的融合。

以信陽為例,錢鵬飛建議,在城市規劃中能將深厚的豫風楚韻文化底蘊滲透到信陽全域旅遊的整體規劃中,使城市建設形式與城市文化內涵有效互動,建設形神兼備、渾然一體的生態旅遊城市,讓城市文化歷久彌新,讓優秀底蘊代代相傳。

“提到信陽的‘一山一寺’,馳名已久的雞公山,風景獨特,不僅是避暑勝地,更是建築的大觀園;千年古剎靈山寺,幽深寧靜,佛學深厚,只是知曉率不夠高,還需報界同仁的鼎力宣傳,而報旅融合對信陽景點的宣傳將是一大促進。”錢鵬飛說道。

石曉林也強調,報旅融合應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方面,站在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報紙是全域旅遊產業鏈裡的重要一環;另一方面,從報紙轉型發展的角度理解,報旅融合對報紙的轉型發展是一個很好的途徑,能夠在為社會作貢獻、推進旅遊業發展壯大的同時,增強自身的實力。“探索報業轉型多元發展之路,增進報業與旅遊資源間的優勢互補,共謀報旅融合發展之路,共繪互惠互利藍圖,一定能帶給我們新的驚喜。”石曉林補充道。

當然,鄧效鋒也提醒說,在報旅融合過程中,建議地方首先應選取幾個現有知名度高、旅遊市場承載力強、具有地方特色的景區或產業進行推廣,再通過完善創新宣傳形式、開發旅遊業上下游產業鏈等方式,整合當地各類媒體資源,積極聯繫外地主流媒體,切忌“撒胡椒麵”式的宣傳,要以點帶面,逐步加大對當地旅遊業的推廣力度。

優勢互補才能實現雙贏

“報旅融合的優勢有很多,利用媒體資源的號召力搭建一個平臺,不僅能夠宣傳地方的旅遊資源,而且還能夠對本地產品進行推廣,是一舉兩得的好機會。”《宿遷日報》總編輯吳中衛這樣說道。

“在當今互聯網高度發達的時代,我們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平臺,不僅要做好新舊媒體的融合,而且要做好媒體與其他行業的融合;不僅要做好媒體與本地區其他行業的融合,還可以實現跨地區的融合,只有在優勢互補、相互融合中才能實現雙贏。”黔西南日報社總編輯許新曉頗有感觸地說道。

黔東南日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吳會武介紹,依託優美的自然生態和獨特的苗侗村寨,黔東南州充分挖掘資源優勢,注重把周邊分散的景點和美麗鄉村建設串聯成璀璨的“項鍊”,把全域處處打造成景觀、村村打造成景點,已經實現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而這其中,主流媒體的傳播作用不容小覷。

雖然全域旅遊為報旅融合提供了基礎,報旅融合為全域旅遊進行了加力推動,但石曉林認為,在我國,很多報紙很早就介入了旅遊產業,但過去只是簡單介入,深度的融合並不多,怎樣以旅遊業和文化產業形成的經濟形態和產業系統推動報旅融合,還需要認真地研究和探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