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以規劃為引領 重塑城市空間結構和經濟地理

城市規劃 經濟 交通 城市設計 中華建設網 2017-05-18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圍繞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總體目標,提出了堅持完善城市體系與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進、重塑城市空間結構和經濟地理的重大戰略。

規劃部門擔負著城市空間發展頂層設計的重任,必須深入貫徹落實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深刻把握成都從“區域中心城市”邁向“國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尊重順應城市空間演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改革創新精神提出成都市城市空間發展的全新戰略舉措,全面增強城市的承載力和宜居性。

成都:以規劃為引領 重塑城市空間結構和經濟地理

全面構建

“雙核聯動、多中心支撐”網絡化功能體系

順應國內外特大城市發展規律,落實《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確立的戰略目標和任務要求,針對成都城市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徵,加快推進《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修編,全面構建“雙核聯動、多中心支撐”網絡化功能體系,明確城市性質和發展目標,嚴控城市規模和發展底線,重塑城市空間結構和經濟地理,進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能級。

實施“雙核聯動”,推動中心城區和高新區有機更新,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增長核;推動天府新區產城融合,突出國際化服務和創新型引領,打造新興增長極核。

強化“多中心支撐”,構建與國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資源稟賦和環境特徵相適應的城鎮空間佈局,加快形成先進製造業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金融服務中心、文化創意中心、公共服務中心、商業中心、消費中心、物流中心等各具特色、功能互補的區域性多中心發展格局。

結合市域資源本底條件,按照“以水定人、以地定城、以能定業、以氣定形”的總體思路,優化和拓展城市空間格局,科學“留白”未來發展空間。堅持“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促進空間結構與人口規模、城市規模、產業發展和生態容量相適應。

成都:以規劃為引領 重塑城市空間結構和經濟地理

落實“東進”戰略

著力打造龍泉山現代產業帶

落實黨代會“東進”戰略的空間規劃,推進工業重心東移,沿龍泉山規劃串聯綿陽、德陽、成都、資陽的現代產業帶,市域內規劃龍泉驛區、天府國際空港新城、淮口新城、龍簡新城和簡陽城區5個產城相融的功能板塊。

充分發揮龍泉山現代產業帶位於“兩城(成都、重慶)、兩港”之間的區位優勢以及國際航空港和國際鐵路港的資源優勢,塑造四川工業脊樑,提升首位城市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推動成渝相向發展,打造“一帶一路”內陸開放門戶、國家基於全球戰略的先進製造業基地、輻射西部的生產性服務業中心和成渝城市群新興增長極。

打造現代產業新城。突出新空港經濟區的引領作用,總體形成“一軸、兩港、一區、三組團”空間結構和“一山一江兩湖兩楔多廊”的生態系統。依託“兩港”重構區域交通格局,完善高快速路網體系、軌道線網體系和物流體系,打造龍泉山複合交通走廊。

沿龍泉山打造一批特色服務小鎮,建設“城市中心、組團中心、鄰里中心”三級生活服務體系,構建科學、合理、完善的市政保障系統。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按照“北重南輕”的原則進行產業空間佈局,促進集群化發展。

突出發展航空航天、智能裝備產業,加快發展節能環保、汽車、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產業,預留未來新興產業發展空間。

依託天府國際機場,構建通江達海、聯結全球的多式聯運體系,積極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未來將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為方向深度融入國際產業分工體系。

成都:以規劃為引領 重塑城市空間結構和經濟地理

加快建設公交都市

紮實推進綠色交通體系規劃

按照黨代會關於“加快建設公交都市”的要求,編制“三網融合”綠色交通體系規劃,構建由快速軌道交通網、城市公共交通網和城市慢行交通網共同組成、高效銜接的“三網融合”綠色交通體系,改善出行環境品質、提升城市活力、建設綠色低碳城市,為形成 “雙核聯動、多中心支撐”網絡化發展格局提供交通支撐。

快速軌道交通網由市域鐵路和地鐵快線構成,承擔雙核、多中心之間長距離快速交通聯繫;城市公共交通網由地鐵普線和地面公交構成,承擔城市內不同片區間的便捷聯繫;城市慢行交通網由自行車交通系統和步行交通系統構成,承擔社區內部交通出行和接駁聯繫。通過強化換乘接駁,實現三網之間便捷銜接和高效融合。

深化軌道交通系統規劃,通過對市域鐵路進行公交化運營改造,形成公交化運營市域鐵路網絡;按照“中心城區加速加密成網,天府新區核心成網”的總體思路,規劃形成46條、長約2450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線網。

完善地面公共交通系統規劃,都市核心區依託骨幹道路規劃形成 “一環七射”的快速公交網絡,依託城市路網布局常規公交線網,合理佈局地面公交站點,強化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便捷換乘和銜接。

優化慢行交通系統規劃,總體形成由自行車交通網絡、步行交通網絡和多條城市特色慢行線路構成的“兩網多線”城市慢行交通網,承擔社區內部交通出行和接駁聯繫。

堅持以人為本

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構建現代化高品質的城市設施體系”,體現了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對中央關於城市工作和城市發展重要思想的貫徹落實。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彰顯城市特色,優化生態環境,不斷提高城市的美譽度、增強市民的認同感。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推進教育、醫療、體育、養老等公服設施規劃建設,構建全市15分鐘基本公共服務圈,高水平、高標準規劃建設奧體中心、城市音樂廳、音樂坊等一批國際一流功能設施,推進公共服務“全覆蓋、均等化、優質化”。

提升城市形態品質,全面開展重要地區城市設計,嚴控歷史片區、濱水區、依山區等重要地區建設強度,整體降低住宅和商業用地的開發建設強度,形成格局清晰、疏密有致、高低錯落、尺度宜人、居民共享的城市空間形態。

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利用,規劃保護成都古城延續至今的傳統空間格局、特色風貌街道等歷史遺存以及底蘊深厚的人文文化,塑造世界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

全面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築牢“兩山兩環、兩網六片”全域生態安全格局,加快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新建一批城市綜合性公園、溼地公園、郊野公園、小遊園和微綠地,營造人在城中、城在綠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空間;推動海綿城市規劃實施,加強城市水體的規劃管控,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構建城市通風廊道,改善城市風環境和熱環境,讓成都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來源:成都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