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澄邁橋頭地瓜帶動海南近萬農民脫貧致富'

""【打贏脫貧攻堅戰】澄邁橋頭地瓜帶動海南近萬農民脫貧致富"【打贏脫貧攻堅戰】澄邁橋頭地瓜帶動海南近萬農民脫貧致富【打贏脫貧攻堅戰】澄邁橋頭地瓜帶動海南近萬農民脫貧致富

王文克(右)和種植戶楊其良(右)在地瓜苗圃。

12年前,當王文克決定返鄉的時候,他的家鄉——澄邁縣橋頭鎮沙土村窮得出了名,外地人都說“嫁女不嫁沙土郎”;

12年後,源自這裡的“橋頭地瓜”品牌全國聞名,地瓜產業帶動全省近萬農戶脫貧,致富鄉親蓋起一棟棟“地瓜樓”……

到底是什麼讓小地瓜成為扶貧大產業?在王文克看來,這其中需要地方黨委政府、企業、農民各方的付出和努力。

大學生返鄉創業 沙土地裡掘金

8月4日上午,海南日報記者來到橋頭鎮沙土村,57歲村民楊其良正在地瓜秧苗田裡忙碌,鮮嫩的地瓜葉匍匐在泥土地上,肆意地生長著。據悉,今年的採收季剛過,現在是育苗期,大概到9月份,就開始新一輪的栽種了。

“一畝地一年的收益少說也有上萬元!種得越多收益越多。”楊其良一邊忙碌一邊高興告訴記者,2014年他還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近年來,他逐步擴大地瓜種植面積,得益於產業發展,他不僅成功脫貧,還蓋上了新房,日子越過越甜美。

那麼,以前的沙土村為什麼窮?因為以往村民主要依靠種植水稻,而這裡多為海邊沙地,種植水稻效益不高,導致大量勞動力進城打工,大片土地閒置無人耕種。

“變化始於2007年前後,‘地瓜書記’王文克返鄉,發展地瓜產業,為帶動村民脫貧致富闖出了一條新路子。”楊其良回憶道。

彼時,畢業於南京工程學院的大學生王文克,先後在深圳、北京、海口等地工作,已經在城裡過上了有房有車的小康生活。決定返鄉,是因為他發現:海邊沙地雖然種水稻不行,但出產的地瓜品質卻格外好。

“考慮到城裡人對健康農產品的訴求越來越強烈,我覺得這是商機,並且我相信,地瓜產業能夠幫助鄉親擺脫貧窮的困境。”王文克說,2007年,他從國外引進優良品種,率先在沙土村試種100多畝地瓜獲得成功,年收益20多萬元,一下子帶動了當地村民發展地瓜種植的積極性。

實施品牌化戰略 政府大力扶持

但起初,橋頭地瓜的價格並不高,田頭收購價平均每市斤0.8元。為鼓勵走品牌化之路,2009年,澄邁縣委、縣政府提出“商標富農”戰略,王文克帶領沙土村民成立合作社,並註冊了“橋沙”商標;

2010年,橋頭鎮與省農科院合作,建立了優質種苗培育基地,編制地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統一規範地瓜種植管理技術;

2011年,橋頭鎮組織成立產銷協會,積極推行地瓜產業標準化管理體系,組織人員對農戶種植地瓜選地、插苗至摘收、檢驗各環節標準的指導和監督,與各地瓜合作社聯合為村民建立種植檔案,對其種植地瓜進行統一檢測、包裝、定價和銷售;

2016年,橋頭鎮成立地瓜研究所,配備專職研發人員,完善研究設備,加大地瓜種植技術的研究力度,目前已研發出脫毒種苗培育技術、田頭擴繁技術、標準化種植技術等3項技術和脫毒種苗培育1項專利……

“應該說,橋頭地瓜品牌的成功打造,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王文克感慨,由於實施標準化種植和打造品牌產生效益,橋頭地瓜的產業越做越大,價格亦增長數倍,從原先的0.8元到現在的5元一斤,每畝年產值過萬。

種植戶積極響應 釋放規模效應

高經濟價值,直接調動了全省各地農戶種植的積極性。據統計,目前橋頭地瓜在全省建有8個示範種植基地,帶動農戶種植近8萬畝,其中,橋頭鎮境內種植面積2.8萬畝。

不僅如此,物流、銷售等環節也為種植區農民新增了多種就業崗位。40歲沙土村村民王永敢告訴記者,每年3月至6月,地瓜採收季節,他就開始忙碌於收購、運銷,也因此增加了收入,2014年建檔立卡的他,如今已成功脫貧。

“我們鼓勵貧困戶從事地瓜收購、發展地瓜種植,免費向貧困戶發放種苗、提供技術指導和簽訂保底價收購協議。”王文克介紹,沙土村1300多戶5300餘人,目前除了4戶家庭有特殊情況外,其他人基本全部脫貧,全村近95%戶村民都蓋上了新房,大家稱之為“地瓜樓”,而他,作為沙土村黨支部書記,也被大家調侃為“地瓜書記”。

目前,澄邁縣有地瓜電商約184家,產品遠銷日本、加拿大和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3000多萬元。

往期精彩回顧

【全民健身】@所有澄邁人,明天“全民健身日” 一起去運動吧!

【中央環保督察進行時】鄭奮帶隊到瑞溪核查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重點投訴信訪件

【打贏脫貧攻堅戰】澄邁瑞溪鎮仙儒村唐新義自立自強脫貧摘帽

澄邁新聞由澄邁縣新聞辦公室編髮

來源:海南日報客戶端

記者李佳飛 實習生 樑小奕 通訊員 王家專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儘快聯繫我們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