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龍,過氣了嗎?

問出這個問題前就明白,一定會得到兩個完全不同方向的回答。

或許,有多少人覺得「成龍老了,片子不好看了,該退休了」,就有多少人覺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成龍依然是國內最有號召力的演員之一」。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討論,不僅僅在於成龍最近又上了一部口碑崩塌的新片《龍牌之謎》,而在於——

這已經是成龍近兩年來的第四部,口碑與票房雙雙撲得悄無聲息的電影作品了。

從主演的《機器之血》(3.05億)、《神探蒲松齡》(1.53億),到客串的《解憂雜貨店》(2.23億)、《龍牌之謎》(預計2000萬左右)。

"

成龍,過氣了嗎?

問出這個問題前就明白,一定會得到兩個完全不同方向的回答。

或許,有多少人覺得「成龍老了,片子不好看了,該退休了」,就有多少人覺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成龍依然是國內最有號召力的演員之一」。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討論,不僅僅在於成龍最近又上了一部口碑崩塌的新片《龍牌之謎》,而在於——

這已經是成龍近兩年來的第四部,口碑與票房雙雙撲得悄無聲息的電影作品了。

從主演的《機器之血》(3.05億)、《神探蒲松齡》(1.53億),到客串的《解憂雜貨店》(2.23億)、《龍牌之謎》(預計2000萬左右)。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龍牌之謎》劇照


什麼是過氣?

無論作品好壞,媒體和大眾,都不再關心。

悄無聲息。

以其票房的直線下滑幅度來看,成龍過氣的言論,似乎並不算是危言聳聽、無稽之談。

但事實上,對於入行已快50年的成龍,這個過氣論,又遠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

口碑危機


華語圈很少有演員如成龍這樣,每部作品都能冠以「成龍電影」的標籤。

這背後體現的,是大眾對成龍這個品牌的高度認知。

往前細數,成龍電影的口碑危機,大抵從7年前的《十二生肖》之後,就開始顯現了。

在那之後,成龍主演了8部電影,客串了2部。除了17年國慶檔的《英倫對決》,其他9部的豆瓣評分均未超過6分,平均分也只有5.0

"

成龍,過氣了嗎?

問出這個問題前就明白,一定會得到兩個完全不同方向的回答。

或許,有多少人覺得「成龍老了,片子不好看了,該退休了」,就有多少人覺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成龍依然是國內最有號召力的演員之一」。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討論,不僅僅在於成龍最近又上了一部口碑崩塌的新片《龍牌之謎》,而在於——

這已經是成龍近兩年來的第四部,口碑與票房雙雙撲得悄無聲息的電影作品了。

從主演的《機器之血》(3.05億)、《神探蒲松齡》(1.53億),到客串的《解憂雜貨店》(2.23億)、《龍牌之謎》(預計2000萬左右)。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龍牌之謎》劇照


什麼是過氣?

無論作品好壞,媒體和大眾,都不再關心。

悄無聲息。

以其票房的直線下滑幅度來看,成龍過氣的言論,似乎並不算是危言聳聽、無稽之談。

但事實上,對於入行已快50年的成龍,這個過氣論,又遠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

口碑危機


華語圈很少有演員如成龍這樣,每部作品都能冠以「成龍電影」的標籤。

這背後體現的,是大眾對成龍這個品牌的高度認知。

往前細數,成龍電影的口碑危機,大抵從7年前的《十二生肖》之後,就開始顯現了。

在那之後,成龍主演了8部電影,客串了2部。除了17年國慶檔的《英倫對決》,其他9部的豆瓣評分均未超過6分,平均分也只有5.0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英倫對決》是近幾年來成龍唯一一部公認的佳作

(配音動畫除外)


不過,如果我們將這10部作品一一攤開來看,會發現幾乎有一個共同點——

它們都不是大眾認知和熟悉的「成龍電影」。

《龍牌之謎》和《神探蒲松齡》是奇幻+動作,《機器之血》是科幻+動作,《英倫對決》是政治驚悚+動作。

《鐵道飛虎》是紅色主旋律+動作,《天將雄獅》是古裝戰爭+動作,《警察故事2013》是警匪懸疑+動作。

至於玩票性質的《解憂雜貨店》,則直接剔除了任何動作元素。

這其中,只有《絕地逃亡》和《功夫瑜伽》,較為接近觀眾熟悉的「成龍電影」。

而它們也正是這10部電影中,票房最高的兩部。

"

成龍,過氣了嗎?

問出這個問題前就明白,一定會得到兩個完全不同方向的回答。

或許,有多少人覺得「成龍老了,片子不好看了,該退休了」,就有多少人覺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成龍依然是國內最有號召力的演員之一」。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討論,不僅僅在於成龍最近又上了一部口碑崩塌的新片《龍牌之謎》,而在於——

這已經是成龍近兩年來的第四部,口碑與票房雙雙撲得悄無聲息的電影作品了。

從主演的《機器之血》(3.05億)、《神探蒲松齡》(1.53億),到客串的《解憂雜貨店》(2.23億)、《龍牌之謎》(預計2000萬左右)。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龍牌之謎》劇照


什麼是過氣?

無論作品好壞,媒體和大眾,都不再關心。

悄無聲息。

以其票房的直線下滑幅度來看,成龍過氣的言論,似乎並不算是危言聳聽、無稽之談。

但事實上,對於入行已快50年的成龍,這個過氣論,又遠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

口碑危機


華語圈很少有演員如成龍這樣,每部作品都能冠以「成龍電影」的標籤。

這背後體現的,是大眾對成龍這個品牌的高度認知。

往前細數,成龍電影的口碑危機,大抵從7年前的《十二生肖》之後,就開始顯現了。

在那之後,成龍主演了8部電影,客串了2部。除了17年國慶檔的《英倫對決》,其他9部的豆瓣評分均未超過6分,平均分也只有5.0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英倫對決》是近幾年來成龍唯一一部公認的佳作

(配音動畫除外)


不過,如果我們將這10部作品一一攤開來看,會發現幾乎有一個共同點——

它們都不是大眾認知和熟悉的「成龍電影」。

《龍牌之謎》和《神探蒲松齡》是奇幻+動作,《機器之血》是科幻+動作,《英倫對決》是政治驚悚+動作。

《鐵道飛虎》是紅色主旋律+動作,《天將雄獅》是古裝戰爭+動作,《警察故事2013》是警匪懸疑+動作。

至於玩票性質的《解憂雜貨店》,則直接剔除了任何動作元素。

這其中,只有《絕地逃亡》和《功夫瑜伽》,較為接近觀眾熟悉的「成龍電影」。

而它們也正是這10部電影中,票房最高的兩部。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絕地逃亡》依然不乏成龍式打鬥


拋開影片質量,這就是65歲的成龍面臨的殘酷現實——

觀眾喜歡的「成龍電影」,不僅必須是動作,而且必須是成龍式的動作。

觀眾要插科打諢,要動作雜耍,要花樣百出,要高難度搏命……

任何摻雜了其他類型、試圖削弱成龍式動作的「成龍電影」,都不會有票房保證。

轉型之難


現實就是——

成龍65歲了,觀眾喜歡的所謂「成龍電影」,對他來說,拍攝的困難越來越大。

所以,當我們開始探討成龍是否過氣,一個必須被考慮在內的因素是——

近10年的成龍,一個最重要的關鍵詞就是轉型。

某種程度上,過氣的討論,就等於是在宣告成龍的轉型失敗。

"

成龍,過氣了嗎?

問出這個問題前就明白,一定會得到兩個完全不同方向的回答。

或許,有多少人覺得「成龍老了,片子不好看了,該退休了」,就有多少人覺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成龍依然是國內最有號召力的演員之一」。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討論,不僅僅在於成龍最近又上了一部口碑崩塌的新片《龍牌之謎》,而在於——

這已經是成龍近兩年來的第四部,口碑與票房雙雙撲得悄無聲息的電影作品了。

從主演的《機器之血》(3.05億)、《神探蒲松齡》(1.53億),到客串的《解憂雜貨店》(2.23億)、《龍牌之謎》(預計2000萬左右)。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龍牌之謎》劇照


什麼是過氣?

無論作品好壞,媒體和大眾,都不再關心。

悄無聲息。

以其票房的直線下滑幅度來看,成龍過氣的言論,似乎並不算是危言聳聽、無稽之談。

但事實上,對於入行已快50年的成龍,這個過氣論,又遠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

口碑危機


華語圈很少有演員如成龍這樣,每部作品都能冠以「成龍電影」的標籤。

這背後體現的,是大眾對成龍這個品牌的高度認知。

往前細數,成龍電影的口碑危機,大抵從7年前的《十二生肖》之後,就開始顯現了。

在那之後,成龍主演了8部電影,客串了2部。除了17年國慶檔的《英倫對決》,其他9部的豆瓣評分均未超過6分,平均分也只有5.0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英倫對決》是近幾年來成龍唯一一部公認的佳作

(配音動畫除外)


不過,如果我們將這10部作品一一攤開來看,會發現幾乎有一個共同點——

它們都不是大眾認知和熟悉的「成龍電影」。

《龍牌之謎》和《神探蒲松齡》是奇幻+動作,《機器之血》是科幻+動作,《英倫對決》是政治驚悚+動作。

《鐵道飛虎》是紅色主旋律+動作,《天將雄獅》是古裝戰爭+動作,《警察故事2013》是警匪懸疑+動作。

至於玩票性質的《解憂雜貨店》,則直接剔除了任何動作元素。

這其中,只有《絕地逃亡》和《功夫瑜伽》,較為接近觀眾熟悉的「成龍電影」。

而它們也正是這10部電影中,票房最高的兩部。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絕地逃亡》依然不乏成龍式打鬥


拋開影片質量,這就是65歲的成龍面臨的殘酷現實——

觀眾喜歡的「成龍電影」,不僅必須是動作,而且必須是成龍式的動作。

觀眾要插科打諢,要動作雜耍,要花樣百出,要高難度搏命……

任何摻雜了其他類型、試圖削弱成龍式動作的「成龍電影」,都不會有票房保證。

轉型之難


現實就是——

成龍65歲了,觀眾喜歡的所謂「成龍電影」,對他來說,拍攝的困難越來越大。

所以,當我們開始探討成龍是否過氣,一個必須被考慮在內的因素是——

近10年的成龍,一個最重要的關鍵詞就是轉型。

某種程度上,過氣的討論,就等於是在宣告成龍的轉型失敗。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解憂雜貨店》中的成龍


事實上,熟悉他的觀眾或許會了解,在過去的30多年,成龍一直都沒有停止過轉型的嘗試。

可惜結果和近幾年一樣,都談不上成功——

1985年《龍的心》,成龍和師兄洪金寶出演一對相依為命的兄弟,影片中加入了很多細膩的情感戲(成龍甚至第一次有嚴肅的哭戲),動作戲也刻意去除了喜感,突出了殘酷。

最終2000萬港幣的票房並不算低,但和那幾年的其他成龍電影相比,只能排在最末一位。

"

成龍,過氣了嗎?

問出這個問題前就明白,一定會得到兩個完全不同方向的回答。

或許,有多少人覺得「成龍老了,片子不好看了,該退休了」,就有多少人覺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成龍依然是國內最有號召力的演員之一」。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討論,不僅僅在於成龍最近又上了一部口碑崩塌的新片《龍牌之謎》,而在於——

這已經是成龍近兩年來的第四部,口碑與票房雙雙撲得悄無聲息的電影作品了。

從主演的《機器之血》(3.05億)、《神探蒲松齡》(1.53億),到客串的《解憂雜貨店》(2.23億)、《龍牌之謎》(預計2000萬左右)。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龍牌之謎》劇照


什麼是過氣?

無論作品好壞,媒體和大眾,都不再關心。

悄無聲息。

以其票房的直線下滑幅度來看,成龍過氣的言論,似乎並不算是危言聳聽、無稽之談。

但事實上,對於入行已快50年的成龍,這個過氣論,又遠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

口碑危機


華語圈很少有演員如成龍這樣,每部作品都能冠以「成龍電影」的標籤。

這背後體現的,是大眾對成龍這個品牌的高度認知。

往前細數,成龍電影的口碑危機,大抵從7年前的《十二生肖》之後,就開始顯現了。

在那之後,成龍主演了8部電影,客串了2部。除了17年國慶檔的《英倫對決》,其他9部的豆瓣評分均未超過6分,平均分也只有5.0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英倫對決》是近幾年來成龍唯一一部公認的佳作

(配音動畫除外)


不過,如果我們將這10部作品一一攤開來看,會發現幾乎有一個共同點——

它們都不是大眾認知和熟悉的「成龍電影」。

《龍牌之謎》和《神探蒲松齡》是奇幻+動作,《機器之血》是科幻+動作,《英倫對決》是政治驚悚+動作。

《鐵道飛虎》是紅色主旋律+動作,《天將雄獅》是古裝戰爭+動作,《警察故事2013》是警匪懸疑+動作。

至於玩票性質的《解憂雜貨店》,則直接剔除了任何動作元素。

這其中,只有《絕地逃亡》和《功夫瑜伽》,較為接近觀眾熟悉的「成龍電影」。

而它們也正是這10部電影中,票房最高的兩部。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絕地逃亡》依然不乏成龍式打鬥


拋開影片質量,這就是65歲的成龍面臨的殘酷現實——

觀眾喜歡的「成龍電影」,不僅必須是動作,而且必須是成龍式的動作。

觀眾要插科打諢,要動作雜耍,要花樣百出,要高難度搏命……

任何摻雜了其他類型、試圖削弱成龍式動作的「成龍電影」,都不會有票房保證。

轉型之難


現實就是——

成龍65歲了,觀眾喜歡的所謂「成龍電影」,對他來說,拍攝的困難越來越大。

所以,當我們開始探討成龍是否過氣,一個必須被考慮在內的因素是——

近10年的成龍,一個最重要的關鍵詞就是轉型。

某種程度上,過氣的討論,就等於是在宣告成龍的轉型失敗。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解憂雜貨店》中的成龍


事實上,熟悉他的觀眾或許會了解,在過去的30多年,成龍一直都沒有停止過轉型的嘗試。

可惜結果和近幾年一樣,都談不上成功——

1985年《龍的心》,成龍和師兄洪金寶出演一對相依為命的兄弟,影片中加入了很多細膩的情感戲(成龍甚至第一次有嚴肅的哭戲),動作戲也刻意去除了喜感,突出了殘酷。

最終2000萬港幣的票房並不算低,但和那幾年的其他成龍電影相比,只能排在最末一位。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龍的心》劇照


1989年《奇蹟》,成龍本希望拍成一部純文藝片,但6900萬港幣的高昂成本讓嘉禾改了主意,必須加入動作戲。

最終全球收下2000萬美元,但因成本過高還是賠本賺吆喝。

1993年《重案組》,是成龍少有的嚴肅題材,且讓他蟬聯金馬影帝,但香港票房只有2700萬。

1999年《玻璃樽》,成龍拍起了愛情童話,動作戲成為點綴,香港票房同樣只有2700萬。

這兩部轉型之作,是成龍整個90年代,票房唯二低於3000萬港幣的電影。

"

成龍,過氣了嗎?

問出這個問題前就明白,一定會得到兩個完全不同方向的回答。

或許,有多少人覺得「成龍老了,片子不好看了,該退休了」,就有多少人覺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成龍依然是國內最有號召力的演員之一」。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討論,不僅僅在於成龍最近又上了一部口碑崩塌的新片《龍牌之謎》,而在於——

這已經是成龍近兩年來的第四部,口碑與票房雙雙撲得悄無聲息的電影作品了。

從主演的《機器之血》(3.05億)、《神探蒲松齡》(1.53億),到客串的《解憂雜貨店》(2.23億)、《龍牌之謎》(預計2000萬左右)。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龍牌之謎》劇照


什麼是過氣?

無論作品好壞,媒體和大眾,都不再關心。

悄無聲息。

以其票房的直線下滑幅度來看,成龍過氣的言論,似乎並不算是危言聳聽、無稽之談。

但事實上,對於入行已快50年的成龍,這個過氣論,又遠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

口碑危機


華語圈很少有演員如成龍這樣,每部作品都能冠以「成龍電影」的標籤。

這背後體現的,是大眾對成龍這個品牌的高度認知。

往前細數,成龍電影的口碑危機,大抵從7年前的《十二生肖》之後,就開始顯現了。

在那之後,成龍主演了8部電影,客串了2部。除了17年國慶檔的《英倫對決》,其他9部的豆瓣評分均未超過6分,平均分也只有5.0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英倫對決》是近幾年來成龍唯一一部公認的佳作

(配音動畫除外)


不過,如果我們將這10部作品一一攤開來看,會發現幾乎有一個共同點——

它們都不是大眾認知和熟悉的「成龍電影」。

《龍牌之謎》和《神探蒲松齡》是奇幻+動作,《機器之血》是科幻+動作,《英倫對決》是政治驚悚+動作。

《鐵道飛虎》是紅色主旋律+動作,《天將雄獅》是古裝戰爭+動作,《警察故事2013》是警匪懸疑+動作。

至於玩票性質的《解憂雜貨店》,則直接剔除了任何動作元素。

這其中,只有《絕地逃亡》和《功夫瑜伽》,較為接近觀眾熟悉的「成龍電影」。

而它們也正是這10部電影中,票房最高的兩部。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絕地逃亡》依然不乏成龍式打鬥


拋開影片質量,這就是65歲的成龍面臨的殘酷現實——

觀眾喜歡的「成龍電影」,不僅必須是動作,而且必須是成龍式的動作。

觀眾要插科打諢,要動作雜耍,要花樣百出,要高難度搏命……

任何摻雜了其他類型、試圖削弱成龍式動作的「成龍電影」,都不會有票房保證。

轉型之難


現實就是——

成龍65歲了,觀眾喜歡的所謂「成龍電影」,對他來說,拍攝的困難越來越大。

所以,當我們開始探討成龍是否過氣,一個必須被考慮在內的因素是——

近10年的成龍,一個最重要的關鍵詞就是轉型。

某種程度上,過氣的討論,就等於是在宣告成龍的轉型失敗。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解憂雜貨店》中的成龍


事實上,熟悉他的觀眾或許會了解,在過去的30多年,成龍一直都沒有停止過轉型的嘗試。

可惜結果和近幾年一樣,都談不上成功——

1985年《龍的心》,成龍和師兄洪金寶出演一對相依為命的兄弟,影片中加入了很多細膩的情感戲(成龍甚至第一次有嚴肅的哭戲),動作戲也刻意去除了喜感,突出了殘酷。

最終2000萬港幣的票房並不算低,但和那幾年的其他成龍電影相比,只能排在最末一位。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龍的心》劇照


1989年《奇蹟》,成龍本希望拍成一部純文藝片,但6900萬港幣的高昂成本讓嘉禾改了主意,必須加入動作戲。

最終全球收下2000萬美元,但因成本過高還是賠本賺吆喝。

1993年《重案組》,是成龍少有的嚴肅題材,且讓他蟬聯金馬影帝,但香港票房只有2700萬。

1999年《玻璃樽》,成龍拍起了愛情童話,動作戲成為點綴,香港票房同樣只有2700萬。

這兩部轉型之作,是成龍整個90年代,票房唯二低於3000萬港幣的電影。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重案組》是成龍少有的寫實作品


在成龍高調宣佈《十二生肖》為自己最後一部真正的動作電影之前,他也嘗試在《新宿事件》、《大兵小將》中轉型。

如今回看,這兩次轉型其實都頗為徹底——

成龍在片中的角色不僅不太能打,還都以悲劇收場,甚至打破了他「銀幕不死」的慣例。

雖然口碑不俗,但這兩部作品的票房,放在成龍序列當中,依然是不溫不火(《新宿事件》甚至成為少有的沒能在內地上映的成龍電影)。

"

成龍,過氣了嗎?

問出這個問題前就明白,一定會得到兩個完全不同方向的回答。

或許,有多少人覺得「成龍老了,片子不好看了,該退休了」,就有多少人覺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成龍依然是國內最有號召力的演員之一」。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討論,不僅僅在於成龍最近又上了一部口碑崩塌的新片《龍牌之謎》,而在於——

這已經是成龍近兩年來的第四部,口碑與票房雙雙撲得悄無聲息的電影作品了。

從主演的《機器之血》(3.05億)、《神探蒲松齡》(1.53億),到客串的《解憂雜貨店》(2.23億)、《龍牌之謎》(預計2000萬左右)。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龍牌之謎》劇照


什麼是過氣?

無論作品好壞,媒體和大眾,都不再關心。

悄無聲息。

以其票房的直線下滑幅度來看,成龍過氣的言論,似乎並不算是危言聳聽、無稽之談。

但事實上,對於入行已快50年的成龍,這個過氣論,又遠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

口碑危機


華語圈很少有演員如成龍這樣,每部作品都能冠以「成龍電影」的標籤。

這背後體現的,是大眾對成龍這個品牌的高度認知。

往前細數,成龍電影的口碑危機,大抵從7年前的《十二生肖》之後,就開始顯現了。

在那之後,成龍主演了8部電影,客串了2部。除了17年國慶檔的《英倫對決》,其他9部的豆瓣評分均未超過6分,平均分也只有5.0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英倫對決》是近幾年來成龍唯一一部公認的佳作

(配音動畫除外)


不過,如果我們將這10部作品一一攤開來看,會發現幾乎有一個共同點——

它們都不是大眾認知和熟悉的「成龍電影」。

《龍牌之謎》和《神探蒲松齡》是奇幻+動作,《機器之血》是科幻+動作,《英倫對決》是政治驚悚+動作。

《鐵道飛虎》是紅色主旋律+動作,《天將雄獅》是古裝戰爭+動作,《警察故事2013》是警匪懸疑+動作。

至於玩票性質的《解憂雜貨店》,則直接剔除了任何動作元素。

這其中,只有《絕地逃亡》和《功夫瑜伽》,較為接近觀眾熟悉的「成龍電影」。

而它們也正是這10部電影中,票房最高的兩部。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絕地逃亡》依然不乏成龍式打鬥


拋開影片質量,這就是65歲的成龍面臨的殘酷現實——

觀眾喜歡的「成龍電影」,不僅必須是動作,而且必須是成龍式的動作。

觀眾要插科打諢,要動作雜耍,要花樣百出,要高難度搏命……

任何摻雜了其他類型、試圖削弱成龍式動作的「成龍電影」,都不會有票房保證。

轉型之難


現實就是——

成龍65歲了,觀眾喜歡的所謂「成龍電影」,對他來說,拍攝的困難越來越大。

所以,當我們開始探討成龍是否過氣,一個必須被考慮在內的因素是——

近10年的成龍,一個最重要的關鍵詞就是轉型。

某種程度上,過氣的討論,就等於是在宣告成龍的轉型失敗。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解憂雜貨店》中的成龍


事實上,熟悉他的觀眾或許會了解,在過去的30多年,成龍一直都沒有停止過轉型的嘗試。

可惜結果和近幾年一樣,都談不上成功——

1985年《龍的心》,成龍和師兄洪金寶出演一對相依為命的兄弟,影片中加入了很多細膩的情感戲(成龍甚至第一次有嚴肅的哭戲),動作戲也刻意去除了喜感,突出了殘酷。

最終2000萬港幣的票房並不算低,但和那幾年的其他成龍電影相比,只能排在最末一位。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龍的心》劇照


1989年《奇蹟》,成龍本希望拍成一部純文藝片,但6900萬港幣的高昂成本讓嘉禾改了主意,必須加入動作戲。

最終全球收下2000萬美元,但因成本過高還是賠本賺吆喝。

1993年《重案組》,是成龍少有的嚴肅題材,且讓他蟬聯金馬影帝,但香港票房只有2700萬。

1999年《玻璃樽》,成龍拍起了愛情童話,動作戲成為點綴,香港票房同樣只有2700萬。

這兩部轉型之作,是成龍整個90年代,票房唯二低於3000萬港幣的電影。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重案組》是成龍少有的寫實作品


在成龍高調宣佈《十二生肖》為自己最後一部真正的動作電影之前,他也嘗試在《新宿事件》、《大兵小將》中轉型。

如今回看,這兩次轉型其實都頗為徹底——

成龍在片中的角色不僅不太能打,還都以悲劇收場,甚至打破了他「銀幕不死」的慣例。

雖然口碑不俗,但這兩部作品的票房,放在成龍序列當中,依然是不溫不火(《新宿事件》甚至成為少有的沒能在內地上映的成龍電影)。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大兵小將》劇照


所以,應該這麼說——

轉型失敗,是成龍貫穿整個演藝生涯的一個關鍵詞。

只是過去,他完全可以靠標誌性的時裝動作喜劇來掩蓋這個尷尬。

隨著年紀漸長,成龍明顯加大了轉型作品的頻率。

而當失敗開始成為常態,過氣也就難免成為他的下一個標籤。

未來可期?


關於過氣討論的另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還有未來。

也就是說——

是否真的就此過氣,一切全看未來的成龍,是否還會有大眾喜愛的所謂「成龍電影」。

以目前釋出的片單來看——

國慶檔的《攀登者》,成龍只是客串,暫且略過;

很可能加入2020年春節檔的《急先鋒》,是成龍和老搭檔唐季禮的再次合作,或許將重回成龍招牌式的上天入地與跨國動作;

"

成龍,過氣了嗎?

問出這個問題前就明白,一定會得到兩個完全不同方向的回答。

或許,有多少人覺得「成龍老了,片子不好看了,該退休了」,就有多少人覺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成龍依然是國內最有號召力的演員之一」。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討論,不僅僅在於成龍最近又上了一部口碑崩塌的新片《龍牌之謎》,而在於——

這已經是成龍近兩年來的第四部,口碑與票房雙雙撲得悄無聲息的電影作品了。

從主演的《機器之血》(3.05億)、《神探蒲松齡》(1.53億),到客串的《解憂雜貨店》(2.23億)、《龍牌之謎》(預計2000萬左右)。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龍牌之謎》劇照


什麼是過氣?

無論作品好壞,媒體和大眾,都不再關心。

悄無聲息。

以其票房的直線下滑幅度來看,成龍過氣的言論,似乎並不算是危言聳聽、無稽之談。

但事實上,對於入行已快50年的成龍,這個過氣論,又遠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

口碑危機


華語圈很少有演員如成龍這樣,每部作品都能冠以「成龍電影」的標籤。

這背後體現的,是大眾對成龍這個品牌的高度認知。

往前細數,成龍電影的口碑危機,大抵從7年前的《十二生肖》之後,就開始顯現了。

在那之後,成龍主演了8部電影,客串了2部。除了17年國慶檔的《英倫對決》,其他9部的豆瓣評分均未超過6分,平均分也只有5.0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英倫對決》是近幾年來成龍唯一一部公認的佳作

(配音動畫除外)


不過,如果我們將這10部作品一一攤開來看,會發現幾乎有一個共同點——

它們都不是大眾認知和熟悉的「成龍電影」。

《龍牌之謎》和《神探蒲松齡》是奇幻+動作,《機器之血》是科幻+動作,《英倫對決》是政治驚悚+動作。

《鐵道飛虎》是紅色主旋律+動作,《天將雄獅》是古裝戰爭+動作,《警察故事2013》是警匪懸疑+動作。

至於玩票性質的《解憂雜貨店》,則直接剔除了任何動作元素。

這其中,只有《絕地逃亡》和《功夫瑜伽》,較為接近觀眾熟悉的「成龍電影」。

而它們也正是這10部電影中,票房最高的兩部。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絕地逃亡》依然不乏成龍式打鬥


拋開影片質量,這就是65歲的成龍面臨的殘酷現實——

觀眾喜歡的「成龍電影」,不僅必須是動作,而且必須是成龍式的動作。

觀眾要插科打諢,要動作雜耍,要花樣百出,要高難度搏命……

任何摻雜了其他類型、試圖削弱成龍式動作的「成龍電影」,都不會有票房保證。

轉型之難


現實就是——

成龍65歲了,觀眾喜歡的所謂「成龍電影」,對他來說,拍攝的困難越來越大。

所以,當我們開始探討成龍是否過氣,一個必須被考慮在內的因素是——

近10年的成龍,一個最重要的關鍵詞就是轉型。

某種程度上,過氣的討論,就等於是在宣告成龍的轉型失敗。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解憂雜貨店》中的成龍


事實上,熟悉他的觀眾或許會了解,在過去的30多年,成龍一直都沒有停止過轉型的嘗試。

可惜結果和近幾年一樣,都談不上成功——

1985年《龍的心》,成龍和師兄洪金寶出演一對相依為命的兄弟,影片中加入了很多細膩的情感戲(成龍甚至第一次有嚴肅的哭戲),動作戲也刻意去除了喜感,突出了殘酷。

最終2000萬港幣的票房並不算低,但和那幾年的其他成龍電影相比,只能排在最末一位。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龍的心》劇照


1989年《奇蹟》,成龍本希望拍成一部純文藝片,但6900萬港幣的高昂成本讓嘉禾改了主意,必須加入動作戲。

最終全球收下2000萬美元,但因成本過高還是賠本賺吆喝。

1993年《重案組》,是成龍少有的嚴肅題材,且讓他蟬聯金馬影帝,但香港票房只有2700萬。

1999年《玻璃樽》,成龍拍起了愛情童話,動作戲成為點綴,香港票房同樣只有2700萬。

這兩部轉型之作,是成龍整個90年代,票房唯二低於3000萬港幣的電影。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重案組》是成龍少有的寫實作品


在成龍高調宣佈《十二生肖》為自己最後一部真正的動作電影之前,他也嘗試在《新宿事件》、《大兵小將》中轉型。

如今回看,這兩次轉型其實都頗為徹底——

成龍在片中的角色不僅不太能打,還都以悲劇收場,甚至打破了他「銀幕不死」的慣例。

雖然口碑不俗,但這兩部作品的票房,放在成龍序列當中,依然是不溫不火(《新宿事件》甚至成為少有的沒能在內地上映的成龍電影)。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大兵小將》劇照


所以,應該這麼說——

轉型失敗,是成龍貫穿整個演藝生涯的一個關鍵詞。

只是過去,他完全可以靠標誌性的時裝動作喜劇來掩蓋這個尷尬。

隨著年紀漸長,成龍明顯加大了轉型作品的頻率。

而當失敗開始成為常態,過氣也就難免成為他的下一個標籤。

未來可期?


關於過氣討論的另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還有未來。

也就是說——

是否真的就此過氣,一切全看未來的成龍,是否還會有大眾喜愛的所謂「成龍電影」。

以目前釋出的片單來看——

國慶檔的《攀登者》,成龍只是客串,暫且略過;

很可能加入2020年春節檔的《急先鋒》,是成龍和老搭檔唐季禮的再次合作,或許將重回成龍招牌式的上天入地與跨國動作;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急先鋒》片段


除此之外,與約翰·塞納合作的《狂怒沙暴》同樣是國際化、大場面的動作片。

另外傳出籌拍消息的,還有《尖峰時刻4》、《上海正午3》和《十二生肖2》這樣大賣的系列續集。

當然,未來的片單中,也不乏《我的日記》這樣成龍自導自演的純文藝片。

但目前來看,70歲之前的成龍,大概率將會延續自己「招牌+轉型」這樣的電影之路。

所以,結論也就有了——

只要成龍還在拍攝他標誌性的「成龍電影」,過氣一說,就只會是暫時性的。

只是,對成龍本人來說,這不知到底是喜還是憂。

業界之困


在所有演員的轉型中,喜劇演員和動作演員是最難的兩類。

這兩者對比,動作演員無疑又是更難的那一個。

從成龍、李連杰,到甄子丹、趙文卓,打出一片天的動作演員們,多年來的確難以替代,但轉型成功者,寥寥無幾。

或許未來,吳京會成為那個轉型成功的代表。


"

成龍,過氣了嗎?

問出這個問題前就明白,一定會得到兩個完全不同方向的回答。

或許,有多少人覺得「成龍老了,片子不好看了,該退休了」,就有多少人覺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成龍依然是國內最有號召力的演員之一」。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討論,不僅僅在於成龍最近又上了一部口碑崩塌的新片《龍牌之謎》,而在於——

這已經是成龍近兩年來的第四部,口碑與票房雙雙撲得悄無聲息的電影作品了。

從主演的《機器之血》(3.05億)、《神探蒲松齡》(1.53億),到客串的《解憂雜貨店》(2.23億)、《龍牌之謎》(預計2000萬左右)。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龍牌之謎》劇照


什麼是過氣?

無論作品好壞,媒體和大眾,都不再關心。

悄無聲息。

以其票房的直線下滑幅度來看,成龍過氣的言論,似乎並不算是危言聳聽、無稽之談。

但事實上,對於入行已快50年的成龍,這個過氣論,又遠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

口碑危機


華語圈很少有演員如成龍這樣,每部作品都能冠以「成龍電影」的標籤。

這背後體現的,是大眾對成龍這個品牌的高度認知。

往前細數,成龍電影的口碑危機,大抵從7年前的《十二生肖》之後,就開始顯現了。

在那之後,成龍主演了8部電影,客串了2部。除了17年國慶檔的《英倫對決》,其他9部的豆瓣評分均未超過6分,平均分也只有5.0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英倫對決》是近幾年來成龍唯一一部公認的佳作

(配音動畫除外)


不過,如果我們將這10部作品一一攤開來看,會發現幾乎有一個共同點——

它們都不是大眾認知和熟悉的「成龍電影」。

《龍牌之謎》和《神探蒲松齡》是奇幻+動作,《機器之血》是科幻+動作,《英倫對決》是政治驚悚+動作。

《鐵道飛虎》是紅色主旋律+動作,《天將雄獅》是古裝戰爭+動作,《警察故事2013》是警匪懸疑+動作。

至於玩票性質的《解憂雜貨店》,則直接剔除了任何動作元素。

這其中,只有《絕地逃亡》和《功夫瑜伽》,較為接近觀眾熟悉的「成龍電影」。

而它們也正是這10部電影中,票房最高的兩部。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絕地逃亡》依然不乏成龍式打鬥


拋開影片質量,這就是65歲的成龍面臨的殘酷現實——

觀眾喜歡的「成龍電影」,不僅必須是動作,而且必須是成龍式的動作。

觀眾要插科打諢,要動作雜耍,要花樣百出,要高難度搏命……

任何摻雜了其他類型、試圖削弱成龍式動作的「成龍電影」,都不會有票房保證。

轉型之難


現實就是——

成龍65歲了,觀眾喜歡的所謂「成龍電影」,對他來說,拍攝的困難越來越大。

所以,當我們開始探討成龍是否過氣,一個必須被考慮在內的因素是——

近10年的成龍,一個最重要的關鍵詞就是轉型。

某種程度上,過氣的討論,就等於是在宣告成龍的轉型失敗。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解憂雜貨店》中的成龍


事實上,熟悉他的觀眾或許會了解,在過去的30多年,成龍一直都沒有停止過轉型的嘗試。

可惜結果和近幾年一樣,都談不上成功——

1985年《龍的心》,成龍和師兄洪金寶出演一對相依為命的兄弟,影片中加入了很多細膩的情感戲(成龍甚至第一次有嚴肅的哭戲),動作戲也刻意去除了喜感,突出了殘酷。

最終2000萬港幣的票房並不算低,但和那幾年的其他成龍電影相比,只能排在最末一位。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龍的心》劇照


1989年《奇蹟》,成龍本希望拍成一部純文藝片,但6900萬港幣的高昂成本讓嘉禾改了主意,必須加入動作戲。

最終全球收下2000萬美元,但因成本過高還是賠本賺吆喝。

1993年《重案組》,是成龍少有的嚴肅題材,且讓他蟬聯金馬影帝,但香港票房只有2700萬。

1999年《玻璃樽》,成龍拍起了愛情童話,動作戲成為點綴,香港票房同樣只有2700萬。

這兩部轉型之作,是成龍整個90年代,票房唯二低於3000萬港幣的電影。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重案組》是成龍少有的寫實作品


在成龍高調宣佈《十二生肖》為自己最後一部真正的動作電影之前,他也嘗試在《新宿事件》、《大兵小將》中轉型。

如今回看,這兩次轉型其實都頗為徹底——

成龍在片中的角色不僅不太能打,還都以悲劇收場,甚至打破了他「銀幕不死」的慣例。

雖然口碑不俗,但這兩部作品的票房,放在成龍序列當中,依然是不溫不火(《新宿事件》甚至成為少有的沒能在內地上映的成龍電影)。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大兵小將》劇照


所以,應該這麼說——

轉型失敗,是成龍貫穿整個演藝生涯的一個關鍵詞。

只是過去,他完全可以靠標誌性的時裝動作喜劇來掩蓋這個尷尬。

隨著年紀漸長,成龍明顯加大了轉型作品的頻率。

而當失敗開始成為常態,過氣也就難免成為他的下一個標籤。

未來可期?


關於過氣討論的另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還有未來。

也就是說——

是否真的就此過氣,一切全看未來的成龍,是否還會有大眾喜愛的所謂「成龍電影」。

以目前釋出的片單來看——

國慶檔的《攀登者》,成龍只是客串,暫且略過;

很可能加入2020年春節檔的《急先鋒》,是成龍和老搭檔唐季禮的再次合作,或許將重回成龍招牌式的上天入地與跨國動作;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急先鋒》片段


除此之外,與約翰·塞納合作的《狂怒沙暴》同樣是國際化、大場面的動作片。

另外傳出籌拍消息的,還有《尖峰時刻4》、《上海正午3》和《十二生肖2》這樣大賣的系列續集。

當然,未來的片單中,也不乏《我的日記》這樣成龍自導自演的純文藝片。

但目前來看,70歲之前的成龍,大概率將會延續自己「招牌+轉型」這樣的電影之路。

所以,結論也就有了——

只要成龍還在拍攝他標誌性的「成龍電影」,過氣一說,就只會是暫時性的。

只是,對成龍本人來說,這不知到底是喜還是憂。

業界之困


在所有演員的轉型中,喜劇演員和動作演員是最難的兩類。

這兩者對比,動作演員無疑又是更難的那一個。

從成龍、李連杰,到甄子丹、趙文卓,打出一片天的動作演員們,多年來的確難以替代,但轉型成功者,寥寥無幾。

或許未來,吳京會成為那個轉型成功的代表。


《龍牌之謎》票房慘敗,觀眾最愛的成龍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氣了?



其中的關鍵一步——

在於將個人形象與某種標籤進行強綁定,繼而建立一個強標籤式的銀幕形象。

今年的《流浪地球》和《攀登者》,都沒有任何動作元素,但主旋律類型片的題材,很好地契合了主流觀眾的觀影情緒,同時也和吳京本人的銀幕形象無縫對接。

但整體上,要想拍攝完全自己主控的「吳京電影」,還得是《戰狼3》、《殺破狼3》這樣的動作電影。

參考史泰龍、施瓦辛格、成龍、甄子丹這樣依然活躍在一線的老牌動作演員,和李連杰不拍動作片便基本處於半退休等案例對比。

吳京,和那些更年輕的動作演員,想要儘可能延長「演員壽命」,或許唯有咬緊牙關,一打到底。

這是他們身為動作演員的幸運,和不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