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都人的回家路,味覺是記憶的導航

對於一名演員來說,什麼才是好的表演呢?

好的標準是感動自己,還是說服觀眾?

對於影帝王千源來說,在好與不好的選擇中,時間才是那個最公正的裁判。

一個成都人的回家路,味覺是記憶的導航

從小配角到影帝,王千源走了二十四年,他深知只有被歲月洗禮過的、慢慢沉澱出來的、能被大家記住的,才是經典的。

歲月會為記憶留白,好與不好,時間會給你答案。

一個成都人的回家路,味覺是記憶的導航

一種味道,一刻溫情

一個人物,一種人生

從一家老店到一群人

從一群人到一座城市

讓我們跟著《老店》推薦人王千源

走近歸鄉的藝術家和他的成都味道

成都——既充滿了歷史的底蘊,也不斷地加入現代的氣息的一座城市;這裡有都市的繁華與忙碌,也自帶的巴適屬性。蜀地的飲食文化、生活方式、街頭巷尾遺留下的古都風情,以及對待新潮事物的接受度使成都走在了現代大都會的前沿,而有一位自稱“雜家”的藝術家,用他的一步步足跡捍衛著老成都最後的餘味。

一個成都人的回家路,味覺是記憶的導航

從“繪畫神童”到“中國傷痕美術的代表人物”,再從“香港第一個獨立的職業畫家”、“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嘉賓主持”到“香港私房菜之父”,離鄉多年的王亥再次回到成都之後,他又有了另一重身份——崇德里的主設計師,經營者“談茶茶舍”、“吃過餐館”和一間“駐下民宿”。

一個成都人的回家路,味覺是記憶的導航

崇德里是錦江河邊一條歷經百年變遷的小巷,“裡”是老成都對小街小巷的特殊稱謂(下江人)。而今崇德里有了新的含義,這條曾經日漸破敗的小巷子在王亥的主理下成為了“一個城市的回家路”,這裡是每個異鄉人一步步深入這座城市的方式,也是這座城市的人回家的路,實際也是成全了王亥的回家路。

一個成都人的回家路,味覺是記憶的導航

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關於一座城市最初的記憶,它可能老舊,和周邊的現代化格格不入,但是它們往往正是這座城市最初的樣子,是這座城市不該失去的記憶。這些記憶每每漫上心頭,都變成了難以褪去的餘味。

崇德里·食中餘味

王亥笑稱自己是個“他鄉客”,不過倒是誠實地保留了一個“家鄉胃”,不管去過了多少地方,離開家鄉多少年,味覺記憶始終是時間帶不走的鄉愁。

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關於一座城市最初的記憶,它可能老舊,和周邊的現代化格格不入,但是它們往往正是這座城市最初的樣子,是這座城市不該失去的記憶。這些記憶每每漫上心頭,都變成了難以褪去的餘味。

崇德里·食中餘味

王亥笑稱自己是個“他鄉客”,不過倒是誠實地保留了一個“家鄉胃”,不管去過了多少地方,離開家鄉多少年,味覺記憶始終是時間帶不走的鄉愁。

一個成都人的回家路,味覺是記憶的導航

崇德里“吃過餐館”就像是一個味覺記憶收藏館,這裡不僅保留了最地道的川味,還保留了一群人的味覺記憶。

“吃過餐館”只做私房菜,菜單是固定的,都是王太這二十來年精選出來的四川家常菜,也是她的拿手菜。

一個成都人的回家路,味覺是記憶的導航

“我太太做麻婆豆腐做的很好,但她要做好就必須要達到五個標準。”

做一盤麻婆豆腐,麻和辣是第一位,豆腐不能爛,吃起來要燙嘴,最後它上面的牛肉碎必須酥,滿足以上這幾點才符合王亥心裡川味的標準。

一個成都人的回家路,味覺是記憶的導航

麻婆豆腐是麻和辣結合的代表,而回鍋肉恰恰相反,回鍋肉不麻也不辣。所謂回鍋就是先在湯裡面把肉煮到半熟,然後把肉拿起來切片,再加入蒜苗,然後再回鍋。回鍋以後的豆瓣和豆豉是回鍋肉的靈魂,回鍋肉到不到“味”,便在此一舉。

一個成都人的回家路,味覺是記憶的導航

很多人以為川菜就等於麻和辣,實際上大部分的川菜其實都是不麻也不辣的,比如魚香味、家常味、椒鹽味、茄汁味、麻醬味、糖醋味······這些都是川菜。四川菜是一個融合菜系,在這小小的“吃過餐館”裡,法式大餐的吃法讓味蕾有節奏的感受麻辣鮮香,完全顛覆了川菜給人的印象,而最終呈現的又是最地道的四川味道。

一個成都人的回家路,味覺是記憶的導航

崇德里·物中餘味

走進崇德里,巷子彷彿還是那條巷子。兩旁的磚牆已有細小裂縫,牆角一蓬蓬野草茂盛生長。在“談茶”的小天井裡,陽光和風雨在這裡交融,在空間中留下了時間和自然的美感。

藝術家是離不開書的,翻閱的微聲、清茶的淡香,或許是王亥心裡除了故鄉以外的另一居所。

一個成都人的回家路,味覺是記憶的導航

茶文化對於成都這座“快”不起來的城市有著特別的意義。一杯清茶包含了這座古城所有過去與現在,也包含了王亥的故鄉記憶。

“我在春熙路當街娃兒的時候 ,常常在茶鋪裡混日子,撿別個剩下的茶喝。”

一個成都人的回家路,味覺是記憶的導航

崇德里是王亥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路不寬,往來的人都認識,會老遠的就笑著打招呼。喝杯茶,擺一下午龍門陣,晚了一起吃個飯,然後各自回家,這就是最地道的成都生活。一間茶舍恢復了最成都的一面,同時又為它注入了新形態,空間的再生並不是一種精神上的轉型,而是在保留了過去具有審美意義的同時,所做出的一種空間功能性的轉型。

一個成都人的回家路,味覺是記憶的導航

藝術家天生的敏感性使王亥將崇德里的一磚一瓦,一柱一樑,都銘記於心。在半生漂泊之後的回家路上,每當經過門口的小弄時,堂風從側身穿過,好像找到了一種久違的熟悉感,那是一種唯有經歷過“別處”,才可尋得“此處”的熟悉感。

一個成都人的回家路,味覺是記憶的導航

崇德里·憶中餘味

王亥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記憶,他是回不了家的”,關於崇德里的記憶是王亥的回家路,而關於城市的記憶,是每一個人的回家路。正如崇德里所要表達的初聲:一個城市的回家路。

一個成都人的回家路,味覺是記憶的導航

自從1987年離開成都後,崇德里的一磚一瓦,一樑一柱對於王亥來說都是記憶的出發點,也是設計的終點。在他的設計理念中,最美的設計是沒有設計,所以崇德里保留的是審美,而最好的審美是時間。

一個成都人的回家路,味覺是記憶的導航

藝術家、設計師、經營者、王亥的斜槓人生,他最愛的是哪個身份呢?

一個成都人的回家路,味覺是記憶的導航

“捫心自問我是誰?其實我要答我是個讀書人”,在資訊氾濫的今天,王亥只享受最成都的生活,在他每天步行20分鐘皆可達的生活圈,房子是老的,人是當地的,這裡就是他的家。

崇德里是這座城市的記憶,是這座城市的過去,但它將走向未來,讓現代和歷史融洽相處,成為了瞭解一座城市的入口,這是王亥想去做的一件事。

-end-


你有哪些關於故鄉或他鄉的味覺記憶呢?

通過留言和評論分享給我們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