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安仁鎮紅星街社區:建設國際化“三文融合”新社區

這裡保留有完整的民國曆史街區和數目眾多的民國老公館,也建有最時尚、科技感十足的《國家寶藏》全息投影體驗館;這裡沒有跨國工廠,卻吸引了無數國際友人來此工作、生活、安家落戶;這裡既有緩緩駛過的民國有軌電車,更匯聚了威士忌博物館、萊卡照相館、紅酒博物館、國際鄉村音樂節、旗袍美女秀等世界各種流行元素;成都國際雙年展、尼泊爾國家文物中國首展、《紫氣東來聖旨駕到》明清聖旨精品展……一場場精彩紛呈的展覽,其規格、品位,足以讓不期而遇的遊客震驚。

成都安仁鎮紅星街社區:建設國際化“三文融合”新社區

這裡是安仁鎮紅星街社區。在成都,在中國,安仁鎮紅星街社區算得上城鄉社區發展治理中的一個特例:她是慢生活的守望者,更是時尚文化的引領者。

近兩年來,在四川省成都市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大潮中,中國唯一的博物館小鎮所在地——安仁鎮紅星街社區,在大邑縣委組織部、縣委社治委、安仁鎮政府、社區和各方社會力量的共同參與治理下,正悄然進行著一場華麗轉身,以獨特、豐富、多元的文化符號和國際化表達方式,凸顯出越來越多的國際範兒,引領新時尚,演繹著中國城鄉社區發展治理中的一個生動傳奇。

成都安仁鎮紅星街社區:建設國際化“三文融合”新社區

環境“親而美”:用空間美學理念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社區

走進安仁鎮紅星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記者恍若走進了一間環境舒適、格調雅緻的咖啡屋:這裡沒有呆板、整齊劃一的工作櫃檯,也沒有不鏽鋼欄杆和鋼化玻璃隔成的辦公區域,取而代之的,是別緻的小茶几、乾淨古樸的四方茶桌以及精心點綴其間的各種花木,共同營造出一個溫馨、舒適的全開放公共場所。三三兩兩的群眾往來穿梭,或辦事,或閒坐,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在這裡,分不清誰是群眾誰是社區工作人員,好一派和諧、安詳的畫面!

“不要小看這一變化,雖然看上去黨員和群眾的距離似乎只是近了一小步,然而,這一小步卻是政治文明前進的一大步”。中國著名黨史研究專家、四川大學教授、博導李濟琛先生如是說。

紅星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變化,得益於成都市在推進城鄉社區發展治理中,以實施“‘三去一改’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為切入口,打造居民可進入、可參與的“第二家園”。中心負責人王卉告訴記者,在縣委社治委的指導與支持下,中心從2018年5月開始進行親民化改造。

“中心近兩個月改造的全過程,始終圍繞著本社區居民、遊客、國際友人的需求這根‘指揮棒’來開展,力求精準提供各類服務。在整個過程中,無論是前期方案的設計,還是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監督,以及完工後的檢驗驗收和運營,我們都堅持按照縣委社治委提出的“六化建設”工作法來推進,即:社區策劃專業化、功能設置親民化、參與主體多元化、社區幹部社工化、社區服務項目化、服務運營常態化。我們引進了專業社區規劃師團隊,充分挖掘社區歷史文化資源,邀請社區居民骨幹、代表參與親民化改造的全過程。可以說親民化改造的過程也是我們黨支部與居民共同商量、共同建設、心連心的過程!”王卉笑道。

大邑縣安仁鎮在推進以特色街區建設、背街小巷整治、小遊園微綠地等為主要內容的“五大行動”建設中,堅持與重大項目(華僑城進駐)相結合,運用市場化機制、商業化邏輯,強化空間美學的運用,實現了特色小鎮有機更新和社區“五態”提升。紅星街社區“親而美”環境就是濃墨重彩的一筆,紅星街社區人居環境的整體改善實現了質的飛躍。2018年,安仁南岸美村林盤景區被評定為3A級林盤景區,在日前舉辦的“2019中國(北京)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論壇”上,安仁南岸美村項目受邀出席中國遊樂行業“摩天獎”頒獎活動,並一舉獲得“最佳田園綜合體“大獎。

四川省藝術院院長盧加強坦言,紅星街社區無論從整體上如以5A級景區標準打造特色街區、產業功能佈局等,還是從微觀方面如道路標牌設計、小遊園微綠地建設等,空間美學理念運用都恰到好處,效果十分明顯,真正做到了“生活空間藝術化,藝術空間生活化”。他表示,紅星街社區運用空間美學理念的水平,可以與奧地利Innsbruck、瑞士Gruyeres、德國Heidelberg等歐洲特色風情小鎮媲美,她的規劃建設雖起步較晚,但起點很高,一起步就是世界級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紅星街社區的整體開發建設,屬於新時代的引領者,正因為如此,紅星街社區的國際範兒也越來越足。

成都安仁鎮紅星街社區:建設國際化“三文融合”新社區

產業“特而強”:“三文融合”新業態支撐起特色社區

青石甬道蜿蜒,漫進不同的院落,捲棚式屋頂層層疊疊,呈現青灰色柔順的弧度……走在民國風情街上,一把把色彩斑斕的油紙傘懸於頭頂,陽光透過樹蔭縫隙照在石板街面上形成一道道絢麗的光柱。街頭的雕塑,水中的古戲臺,偶爾駛過的民國有軌電車,牆上玻璃櫃裡陳列的老物件,處處沉澱著厚重的歷史滄桑,讓人有一種置身其中的感覺。街道外延,則是一座座綠樹掩映、中西合璧的老公館。

安仁古鎮保留有完整的民國曆史街區,現存民國老公館27座,建有博物館30餘座,其中,絕大部分老公館和博物館都坐落在紅星街社區。但這些還不夠,社區不能只是一個“空殼”,需要有特色產業來支撐。

讓紅星街社區煥發出生機與活力的,正是這裡高度聚焦的博物館特色。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民國風情街上的劉元軒、劉元琥、陳月生、楊茂高四座民國老公館在燈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溫馨。除星期一外,這裡每天晚上都在上演沉浸式情景劇《今時今日安仁》,夢幻的燈光、古樸的戲臺、華麗的旗袍、豪爽的袍哥、端莊的大小姐、跑堂的店小二……民國時期的生活場景,在這四座老公館裡復活了,同時復活的,還有荒蕪多年的老公館本身。

開發社區原有的老公館文博資源,引進成都君看文化進行文創打造《今時今日安仁》沉浸式情景劇,開發出一種遊客沉浸式體驗的文化旅遊新業態,紅星街社區活化老公館的實踐,生動詮釋了安仁古鎮“三文融合”的路徑及模式。

“記憶是一種寶貴的財富,一走進老公館,我立刻被民國那些歷史場景所深深震撼了,”來自上海的遊客駱燕由衷讚歎道。為了觀看晚上的演出,她改簽了當天的機票。她告訴記者,幾年前她來過這裡,以前這條民國風情街上就只有書店、理髮店、餐館三個店面,過往的人少,街面上冷冷清清。如今在這條街上各色商鋪林立,當年落寞的幾座老公館如今也獲得了新生,“這幾年社區的變化太快了”。

從2016年入駐安仁以來,華僑城一直圍繞梳理、整合古鎮文化資源,挖掘古鎮文化潛力進行謀篇佈局。根據安仁博物館產業的傳統優勢,確立以博物館(群)為核心,創新‘博物館+’、‘+博物館’開發運營模式,並向相關產業延伸,將文創、藝術、會展、教育、美食、影視、音樂等內容與博物館產業緊密結合,形成了完整的產業生態鏈。作為安仁古鎮博物館(群)的核心區,紅星街社區當仁不讓成為了安仁古鎮“三文融合”新業態的主陣地。

成都安仁鎮紅星街社區:建設國際化“三文融合”新社區

在民國風情街的街邊巷口,有一個隱蔽在仿古宅院裡的民藝傳習館,主人彭宇穿一身粗布衣服,留著長長的鬍鬚,仿若世外仙人。兩年前,他希望孩子能在較為濃郁的人文氛圍中成長,便從大城市舉家搬遷到了紅星街社區。

以彭宇為代表的文創工作者紛紛落戶紅星街社區,成為一個個活躍在文創產業集群中的“細胞”。染布、刺繡、釀酒、茶道、傳習所……一批批文創工作者正向這裡聚集,紅星街社區正朝著“三文融合”新業態支撐起特色社區進行著華麗蛻變。

業態在變,生活方式也在改變。從今年4月份開始,在民國風情街的又一獨特網紅景點三館合一的華公館裡,正舉行著《紫氣東來聖旨駕到》明清聖旨精品展。在古代,聖旨既有皇帝下達的文書命令,也有封贈有功官員或賜給爵位名號時頒發的誥命或敕命,歷經王朝更迭戰火洗禮,現今存世的聖旨鳳毛麟角,極具珍貴的史料價值。據工作人員介紹,本次展覽共展出明清兩朝約20位皇帝近100件展品,既有聖旨,也包括關聯的科舉考試、文房四寶及服飾類文物,展期3個月,本次展覽結束後,主辦方擬舉辦俄羅斯文物展。

“我活了大半輩子,以前只是在影視作品裡見過聖旨,沒想到在這裡見到了實物”,參觀完展覽後,北京遊客陳先生感慨萬千。

目前,由中華文促會組織編撰20萬字“博物館式教學”特色課程,正吸引著成都乃至全國各大中小學校師生們走出教室,走進安仁博物館群,讓孩子們在遊歷中學習成長。

成都國際雙年展、尼泊爾國家文物中國首展、《紫氣東來聖旨駕到》明清聖旨精品展等一場場精彩紛呈的展覽,以及威士忌博物館、紅酒博物館、方知書屋等眾多“三文融合”新業態的植入,有力推動了紅星街社區與世界對接的廣度和深度,讓紅星街社區越來越有國際範兒。

成都安仁鎮紅星街社區:建設國際化“三文融合”新社區

機制“新而活”:一核多元共治共享,激發內生動力

今日紅星街社區,演繹著中國城鄉社區發展治理中的一個生動傳奇。這個傳奇,又是靠什麼力量在驅動?

5月9日,由安仁文創文博功能區綜合黨委、成都孔裔外國語學校黨支部共同承辦的“園區講堂”(微黨課)第三十期在紅星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講,成都孔裔外國語學校外籍教師Adam Allen通過情景教學模式教授大家在工作情景下的英語日常用語。他激情澎湃、風趣幽默的講課方式,不時引來陣陣笑聲。被他的熱情所感染,大家大聲練習起來,在歡聲笑語中掌握了不少簡單用語。大家表示,原來學習英語還可以如此有趣、輕鬆,這幾年安仁古鎮外國遊客越來越多了,簡單幾句英語能夠拉近和他們的距離,能夠為他們提供更貼心的服務。

吸收社會多元力量參與社區共建,形成“新而活”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區發展治理機制,是紅星街社區近年來快速向國際化社區邁進的不二祕籍。

大邑縣在貫徹成都市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實踐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為根本,構建齊抓共管工作格局。立足紅星街社區地處成都市文創文博產業功能區核心所在地實際,為有效整合轄區內成都安仁華僑城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成都孔裔(英美)國際公學等優勢資源,打破行政隸屬壁壘,組建安仁文創文博產業功能區綜合黨委,建立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打造文創文博產業功能區黨群服務中心,按照社區居民、遊客、國際友人的需求精準提供各類服務;建立由功能區綜合黨委定期召集,政、企、校、商、居民多方參與的民主主協調議事機制,廣泛收集意見、開展共建活動、共商社區事務。引導當地居民、商家、常住外籍人士參與“社區公約”制定,探索外籍人士參與和融入社區發展治理的長效機制;挖掘社區骨幹,吸納中外人士,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常態化開展太極拳、中英文培訓等社區活動……

與此同時,大邑縣按照市委決策部署,今年3月,在安仁文化創意園建成成都市錦城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培訓學院、成都市蓉創社區空間美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兩院”)。4月8日舉行“兩院”揭牌儀式併成功舉辦“安仁論壇-—城鄉社區空間美學應用”主題論壇。截至目前,“兩院”已開設規劃設計美學、社區發展、社區治理、社會組織、社會企業機構管理5大類課程,針對性開發“社區與周邊公共空間聯動的社區美學與社區文化營造、博物館研學、生活美學研學”等6門精品課程,與相關單位共同確定了“城鄉社區空間美學考評體系”等首批7個重點研究課題。先後承辦市級、縣級各類培訓8期,培訓鄉鎮(街道)、縣級部門、村(社區)城鄉社區發展治理主要負責同志、實操工作人員等500餘人。今年10月,還將舉辦由中華文促會、安仁智庫和“兩院”共同發起的以“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安仁論壇”。屆時,將頒發首屆“小鎮美學獎”,從美學角度啟發和提升城鄉社區的發展水平。

“這兩年紅星街社區的變化很大,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年輕人多了,說普通話的人多了,外國人多了。一句話,這裡的國際範兒越來越明顯,不經意間,你會覺得到了歐洲某個特色小鎮。”張恆是本地人,大學畢業後曾在外工作3年,2017年回家鄉經營一家客棧。張恆說,過去人們來安仁主要是去劉氏莊園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而現在,紅星街社區不但有“零距離”的基本公共服務,多層次、個性化的生活性服務,還植入許多高端的業態和新消費場景,讓無論來自哪裡的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更優的消費體驗。

“我喜歡中國,希望在中國找一個可以讓我內心安寧的地方。我很驚訝於紅星街社區的存在,它美麗、安靜、祥和,讓我一見鍾情。”成都孔裔國際公學教師Flora Kamdar說道。

一切在變,唯紅星街社區對建設“國際範兒的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這一目標沒變。(黃國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