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運營的發展前景如何?

作為一個還沒入行或者入行不久的小白來說,很擔心自己入的這一行是否有發展前途,可不要做了幾年,結果發現頭頂一個巨大的天花板,那就不好玩了。

新媒體運營,是近幾年新興的一個崗位。對大多數人來說,說起新媒體運營,覺得這就是一個每天發發微博,寫寫文章,做做粉絲互動的活,似乎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上一下招聘網站輸入“新媒體運營崗”,發現大多數初級崗位都是4k-10k之間,北京上海這樣的地方工資能高點,但也遠遠比不上產品經理和技術類的崗位。

從市場的角度來說,近幾年,大眾已經被各類新媒體轟炸的越來越沒有耐心。看微信公眾號的閱讀量就知道了,打開率是8%的閱讀率已經是不錯的水平。通常人們都關注了幾十上百個微信公眾號,但是沒幾個是天天打開看的。

新媒體運營的發展前景如何?

說到其中的原因,我覺得可以從用戶、內容和渠道三個角度來看:

用戶和內容

僅僅微信平臺,微信公眾號已經超過2000萬個,產出的內容是越來越多,但是,用戶卻並沒有變多。

內容們為了獲得用戶的關注,爭先恐後的使用標題黨和粗製濫造的,甚至是抄襲內容來矇混過關。

不說別人,就我自己如果想搜索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就能在網上找到大量的同質化無用內容,說實話,我都覺得很累。

大家對於無用內容過多這個問題應該都深有感觸,真正的問題並沒有人去解決。

看看付費市場仍然存在就知道人們在免費的內容中是很難找到解決方案的。

因此,閱讀量的消失並不代表人們對於內容的需求也消失掉了,相反的,在越來越複雜的社會環境中,人們對於內容的需求是越來越強的,只是沒有人認真的去做事了而已。

渠道

當年微博、微信剛出來的時候,是存在著很多渠道紅利的。比如當時的限制還不是特別多,可以無限加好友,也可以發誘導分享式的活動。隨著規則越來越完善,能鑽的空子也越來越少,很多新媒體運營的技巧放在現在已經不能再使用。平臺也不願意被利用成為引流的工具,所以,做這一行的難度也無形中增加了不少。

綜上,行業難度大,職位薪水低,看不到前途了是吧。

但是我還是要說,新媒體運營的職業前途無量。

為什麼我這麼說,因為當大家抱怨薪水低,市場環境惡劣的時候,沒有看到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薪水低的原因是什麼?

最直接的原因是因為無法給企業帶來效益,不然為什麼top sales的工資那麼高啊。

初級新媒體運營專員的主要工作可能就是寫寫文章,做做活動,漲漲粉,季度末了給領導寫個報告說本季度平均閱讀數是多少,有多少人蔘與了活動,漲了多少粉絲就完事了。確實是和效益半毛錢關係都沒有,怪不得領導不給升職加薪呢。但是同樣的崗位,如果這名新媒體運營人員可以告訴告訴領導,什麼樣的人群在關注我們,他們都是怎麼知道我們的,喜歡看什麼內容,對產品有哪些抱怨和喜愛,通過什麼樣的媒體渠道可以以最低的成本接觸到他們,行業中其他競爭對手是怎麼做的,並且利用以上的數據,指導策劃活動,真正實現粉絲到銷售額的轉化,老闆會怎麼想?應該會顛顛兒的升值加薪了吧。

我想說的是,這個崗位的價值是無窮大的,文案啊活動啊其實都是達到目標的手段。新媒體運營通過新媒體渠道得到用戶和競爭對手寶貴的數據,為公司的運營提供決策依據,這根本就是一個特別需要技術含量,也特別需要科學思維的工作。一個關係到企業效益的工作,可能是不重要的崗位嗎。

新媒體運營的發展前景如何?

另外再說一下市場環境惡劣的問題,是不是因為市場環境惡劣,所以你即使寫了優質的內容也面臨著沒有人看的風險?

不是的。

目前的現狀是,內容多,但優質內容非常非常少。目前雖然整體閱讀量低迷,但是真正在輸出優質內容的號,閱讀量並不會受到影響。我覺得現在的現象倒是一件好事,因為那些靠著輸出劣質內容和標題黨的號會被市場淘汰掉。未來的市場一定是向著更加垂直,更加專業的方向去發展的。這也要求我們這些新媒體人靜下心來,輸出真正能滿足人們需求的內容。這部分市場還有很多機會,雖然製造全民性狂歡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是在自己的精準用戶群中引發熱潮,還是很有可能的。

前景和錢景都很美好。那麼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新媒體人呢?我的方法是先看別人怎麼做。

我一般使用有道雲筆記來整理資料,分為三個文件夾。

第一個文件夾:盤-客戶,主要用來整理吸引客戶的方法,比如如何找到精準的客戶群,如何把他們引流到我們自己的池塘;

第二個文件夾:盤-渠道:主要用來整理可以用來引流的渠道,都有什麼樣的特點;

第三個文件夾:盤-內容:行業信息,客戶感興趣的話題,周邊新聞等等。

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看到別人是怎麼做新媒體運營的,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市場中,一直保持著學習的姿態。

新媒體運營的發展前景如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