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優秀的中、高階必備:5個“運營思維”'

"

有個產品轉運營崗的朋友說,他們產品經理這個崗位,在某些思維方式上,優秀的產品經理和其它普通人是存在著顯著差別的。

比如:

  • 在做C端產品時,優秀的產品經理一切問題都會回到“用戶在什麼場景下有什麼需求”為原點來思考產品的問題。
  • 在做B端產品規劃時,都會回到“業務問題診斷、產品整體方案設計、產品細節方案設計、技術開發測試”這個思考框架內思考產品問題。

朋友說完後問我,一個優秀的運營,在某些思維方式上是否也存在一些與普通人不同的思維方式?

我想了很久,發現的確是存著一些思維層面的東西,優秀的運營與普通人之間是存在著顯著差別的。

我這裡想到的大概有5個:

  1. 流程化思維;
  2. 利潤意識思維;
  3. 第一性原理思維;
  4. 模型思維;
  5. 系統思維。

以上分類不是絕對,不是唯一,也不是標準。

我再次強調,以上分類不是絕對,不是唯一,也不是標準。

接下來我一個個地講。

1. 流程化思維

一般情況,一個普通的運營拿到一個問題後,會針對問題感性的直接拿出答案來,而一個優秀的運營,會把整個問題的全流程梳理出來,然後針對流程的各個節點給出解決方案。

比如,你是在一家餐飲連鎖店做著社群運營工作的運營人員,那麼你思考社群運營工作時:

首先會把社群運營思考思路的全流程梳理出來:

用戶進初始群-用戶分層、分群-運營好每一層的每一個群-實現最終想要的商業價值-把每一個節點要完成的指標拆解成任務分配給團隊。

然後針對流程的各節點給出解決方案:

第一個節點:用戶進群,這個節點你可能會考慮,怎麼讓更多用戶進群?

你可能用到了社群裂變、線下流量導線上、全渠道流量轉化到社群等等方法。

第二個節點:用戶分層分群運營,你綜合評估以後,可能決定分3類用戶群體進行運營,普通用戶;辦儲蓄卡的用戶;參與眾籌的用戶。

第三個節點:如何運營好每一個群,你可能想到了使用“同好、結構、運營、輸出、複製”這個方法來指導你運營。

第四個節點,實現商業價值,這個商業價值,對於你們的業務來講,可能是讓用戶消費更多,又或者是讓用戶投入更多錢來和你們公司利益綁定。

第五個節點,把你思考的前四個節點分解成任務,授權給團隊,並進行追蹤,溝通。

面對一個問題,先有流程,後有解決方案這個思路不僅僅對運營來講很重要,對產品來講也很重要。

甚至放更大一個維度來講,運營一家公司也是這樣的思路,當你在負責一家公司的運營時,你要先梳理好公司的業務流程和業務邏輯,然後再去針對每一個節點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2. 利潤意識思維

如果你是公司的運營負責人,獨立負責公司某項業務,那麼你所負責的業務是否賺錢,這是你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如何評估是否盈利?這就要用到我常講的盈利公式了:

利潤=收入 - 成本

大部分普通運營、甚至是運營經理考慮到了收入問題,但是卻沒有成本和利潤意識。

比如一個運營經理稅後到手10000的工資,你問他除了工資,公司實際上為你付出了多少錢嗎?他多半是沒有概念的。

又比如有的員工想到了一個好的創意以後,很高興的跑去找老闆,說自己有一個特別好的創意。老闆說這需要花多少錢、最終能獲得多少收入?這個員工很可能是懵圈的。

作為初階、甚至中階運營,對利潤這事沒有概念沒有問題,但如果你作為運營負責人,這萬萬是不可以的。

你必須要清晰的知道收入來源;也要清晰的理解成本結構。

只有擁有了利潤意識思維,你才能很好的當好運營負責人,負責好一個業務,做好一個生意。

3. 第一性原理思維

為什麼第一性原理思維很重要?

這裡我舉兩個例子:

比如:像可口可樂,康師傅,脈動等這樣的產品,是非常依賴線下各級分銷渠道來賣貨。

這是這樣的商品能賣出貨的本質原因之一,如果你沒意識到這點,什麼方法火嘗試什麼,比如互聯網火了,你就大力發展線上賣貨,這顯而易見是沒什麼效果的。

又比如:像婚慶服務、考研究生培訓服務這樣的低頻消費產品這時最好的策略,就是想辦法找到用戶、轉化他,在他身上賺到很多錢。

但如果,最近你看見私域流量火了,你也要做私域流量,那顯然你沒有看到你業務的本質,這是個一次性消費項目,你做私域流量幹嘛,這顯然是無意義的。

因此,理解透你業務的本質,找到你業務的第一性原理,這是你作為中高階運營做好運營工作的原點。

正如《道德經》裡所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是萬物的原點,是我們做事的原點,很多人做事效果很不好,甚至是一塌糊塗,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原點,或者根本想不到會有一個原點,都是見招拆招,見子打子,最後事情做了不少,結果看上去茫無頭緒。

4. 模型思維

啥是模型思維?

比如:

  • 提到需求,你會想到:用戶在什麼場景下有什麼需求模型;馬斯洛需求理論模型。
  • 提到營銷,你會想到:產品、價格、渠道、推廣模型;認知顧客價值、創造顧客價值、交付客戶價值、傳播客戶價值模型。
  • 提到運營,你會想到:拉新、轉化、活躍、留存、營收、自增長模型;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運營推廣、數據運營模型。
  • 提到品牌,你會想到:品牌定位、品牌表現、品牌體驗、品牌傳播模型。
  • 提到事業部分析,你會想到:SWOT分析模型;3C分析模型。
  • 提到管理,你會想到:溝通、授權、追蹤模型;計劃、執行、檢查、調整模型。等等。

這就是模型思維,如果你腦中儲備了足夠多優秀的模型庫。當你遇到了某個問題,就能很快的從你儲備的模型庫裡拿出相應的模型來分析問題,給出解決方案。

擁有模型庫思維的人,更能快速洞察事物的本質,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因此,日常學習與工作中,我強烈建議你有意識的把各種有用的模型儲存到你的模型庫裡,等待著隨時調用它。

5. 系統思維

系統思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思維方式,我之前的多篇文章裡有提到,也詳細講述了系統思維是什麼。

這篇文章我想講講系統思考的三個要點:

  1.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2. 要在整體中理解部分;
  3. 對部分的最優化對整體不一定有利。

第一個: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一個系統是一個整體,它不是由各個部分簡單地集合在一起,而是由各個部分有效的連接在一起來實現某一個目標。

比如:

一堆散沙不是一個系統,一堆散沙以有效的方式連接在一起,共同實現了一個有效的目標,那才變成了一個系統。比如:一個供小孩子玩耍的沙坑就是一個系統。

一個沙坑和一大堆沙子,你看部分,看到的都是一樣的,但如果元素、連接、目標一起看,看到的就會不一樣。

所以分析一個系統時,你不能只看組成系統的各個部分,你還要看連接和目標。

又比如:

某個電商公司的運營人員架構圖,有用戶運營組3名;渠道拓展組3名;內容運營組3名;運營推廣組2名;活動運營組2名;

各個組裡的各個成員不是一個系統,而成員與成員之間有效連接在一起,為了實現某一個指標;各個小組與小組之間有效的連接在一起,為實現營業額這個目標,這就變成了一個系統。

因此,系統分析的第一個要點告訴我們,分析一個系統,不能只分析部分,還要分析部分與部分的連接,以及連接在一起是為了實現一個什麼目標。

第二個:要在整體中理解部分

這裡講一個經典的小故事,有一天有三個石匠在打石頭。有個路人經過,問他們在做什麼。

第一個石匠說:“我在打石頭,養家餬口。”

第二個石匠說:“我在做全國最好的石匠活。”

第三個石匠抬起頭說:“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現在,假設你是這三個石匠的領導,那麼請問,哪一個石匠最讓你放心?

正確的答案是:

第三個石匠最讓人放心,因為他知道整體系統的目標是什麼,是建造一座大教堂,儘管他只是整體系統中的一部分,但是他把整體的目標放在心中。他從整體系統中來更高、更深的理解自己局部工作。

運營工作中,也會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你們整體運營的目標是什麼,你需要去深層次的理解。然後在整體中把工作拆解成各個模塊,把任務分配下去,同時也要讓大家接到工作以後,理解他們工作的整體目標是什麼,讓大家在整體中去理解自己的局部工作。

第三個:對部分的最優化對整體不一定有利

這裡還是以三個小石匠的故事為例,你覺得這三個石匠,哪個石匠最讓你擔心?

答案是第二個,為什麼呢?

因為,對部分的最優化對整體不一定有利,一個系統之中,部分是為整體服務的。我們往往需要對某一個部分進行優化,讓它更好地為整體服務。但是,這個優化是要為整體服務的,對這個部分本身來說不一定是要最優化。

第二個石匠說,他要做全國最好的石匠活,這說明什麼,說明他在對自己這部分進行局部最優化,他想的只是自己的目標,不是系統的整體目標。

比如說,為了建造一個教堂,有些石頭可能需要雕刻的非常完美,但有些石頭不一定。

因此,第二個石匠這樣做,是對部分的最優化,是對他個人的目標有利,但對整體的目標不一定有利。

最後,優秀的運營與普通人之間存在著的顯著差別就講到這裡,希望本篇文章對你有所啟發,就這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