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層次,解析產品/區塊鏈通證產品'

"

筆者以4年產品經理的知識沉澱為基礎,結合各位產品大佬的見解,分析了什麼是產品與區塊鏈通證產品。

"

筆者以4年產品經理的知識沉澱為基礎,結合各位產品大佬的見解,分析了什麼是產品與區塊鏈通證產品。

4個層次,解析產品/區塊鏈通證產品

一個事情做上一定時間,如果沒有做出足夠的成績,你會開始忍不住去想很多問題,比如到底做好這件事的關鍵是什麼,這件事本身到底是怎樣的。

我做產品已經快5年了,做幣乎這款通證產品設計也經歷過一年多,很多地方沒做好,這篇文章,是我對產品和通證產品的個人總結和反思。

什麼是產品呢?其實很多人下過定義。

百度前副總裁俞軍說:產品經理,應該讓世界更美好,也就是說,產品是讓世界更美好的一種事物。

喬布斯和張小龍的文字裡,更多把產品當成一種工具,一種提升效率的工具,所以喬布斯曾經想給電腦取名自行車,因為自行車是經典的讓人變快的工具。

張小龍也一直說他理解的微信不是平臺,是工具。所以 ,他認為AI如果能為人類所用,提升效率是好事;反過來,AI超出控制,則失去工具的屬性,不是好事。

車和家李想也問過這個問題——什麼是產品呢?

他認為打造一個公司,打造一個服務,打造一個APP,打造一個功能,甚至寫一篇文章,都是在做一個產品。而這些事情對能力的要求,都是相同的,產品力不是一種技術能力,而不是一種專業技能,而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管理能力。

至於通證產品,目前我感覺世界也還在摸索階段,我自己還沒看到權威的廣為人知的被認可的定義,在對通證產品設計的理解上,有過很多誤解,導致了一些錯誤。

對我自己來說,以前以為能滿足人的需求的事物,就是產品。

現在,我卻不這麼看了。

因為在思考比特幣的時候,我覺得比特幣更重要的,不只是說一種滿足需求的產品;更重要的是,他是個有非常優秀的規則。如果規則失效了,比特幣就不是那個比特幣了。這個規則像一個永動機一樣,促使這個系統不斷髮展、壯大;而動力,就是人的自利心理。只要你夠自利,進入這個系統後,就會自然而然的成為系統的助力,輔助這個系統,越來越強大。

這是一個互聯網世界全新的事情。比特幣本身沒有界面,沒有安卓版、蘋果版,有一天,也許google和蘋果倒閉了,比特幣依然還會在。只要網絡在,比特幣就會在。而且還會不斷吸引發展更多的人。

純規則產品

現實中有沒有這種純規則的產品呢?

我覺得有的,大自然就是。

大自然從誕生有機物,誕生生命以來,就只有兩個規則:

  1. 遺傳
  2. 小範圍基因突變

就是這麼簡單的規則,從開始到現在,沒有變化,孕育了世界上如此多的生命,包括人類。

遺傳就是最大的基因動力。是所有生命和基因的唯一目的,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如果是同一個事物,可以永生的話,那麼他一定有自己的侷限性,如果環境突然變化了,他就可能適應不了,就涼涼了。

所以,遺傳+基因突變,就是一種更有效的策略。在複製多個自我的過程中,又讓個體產生差異,每個個體在環境中自我學習、進化,因為要遺傳 ,就要生存,當資源有限的時候,彼此一定會競爭,於是,就有了優勝略汰。剩下的更好的,繼續複製自己+基因突變,一代又一代,從頭到尾 ,至始至終,這個規則始終沒有變過。

這是在地球這個環境裡,用遺傳+基因突變這樣的規則,延伸出一個生命系統。而且這個系統越來越多樣,越來越強大。

比特幣,其實是在網絡世界的一套規則,網絡世界中的我們,只要還是有自利的動力,就會推動則他一直髮展。

其實,市場經濟也有這個感覺,它和計劃經濟一樣,也是一套制度,一個規則,只是這個話題太大,我肯定把握不住,不敢寫。

我覺得,這是頂級的產品。是一個純規則的系統。這個系統,有他源源不斷的動力,推動系統自己發展壯大,而且系統節點越多,越強大,比如比特幣一開始是脆弱的,現如今,已經幾乎是不死之身了。

規則+功能的產品

那麼比最好的產品弱一些的產品是怎樣的呢?

是規則+功能。

張小龍很喜歡說一句話——產品經理制定規則,群體會自己演化。

如果只看微信的第一版,其實是沒有規則的。是純工具——你可以給給我發消息,我可以給你發消息。文字、圖片、語音,這個時候,就是純效率的PK,誰的速度快,誰的系統穩定,誰的體驗好,誰贏。

但之後,就出現了幾個經典的有規則,有群體效益的產品功能。

  1. 附近的人
  2. 漂流瓶
  3. 搖一搖

這三個,更注重的就不是功能,而是一種規則,一個群體互動的規則。規則都足夠簡單,最關鍵的是——有動力推動彼此互動。

在當時的環境,你會想知道身邊的人是誰、發生了些什麼。當然,你也會想要通過這方式攬客,讓身邊的人來找你,發展你的業務。

這就衍生了附近的人。互動簡單,有動力。

漂流瓶和搖一搖也是,都是你有動力才去發現的。

那為什麼它們今天反而不火了,因為,動力沒有當初那麼強了。

朋友圈也是一個規則。你只能看到互為好友的點贊和評論。一個簡單的規則,跑了8年,還是很有生命力。

我認為這是第二個層次的產品,就是在小範圍內有簡單的規則;還有在一些需求上,是功能。

純功能

第三個層次,我覺得是純功能。

絕大部分純工具型產品,就是如此。比如一個錘子、一張凳子、一把椅子、播放器、日曆、行情工具、編輯器等等,都是純功能,彼此沒有互動,賣一份,是一份。

一個工具做出來,做得好,可能會有口碑,然後這部分人幫你在系統外推廣,就好像昨天的ZAO一樣。

如果做得一般,就需要靠運營銷售,不斷的推廣,因為,這不是一個有動力的系統。每個節點是孤立的。

運營性功能

第四個層次,我覺得是運營性功能。

什麼意思呢?

純功能的產品,你來了,就能用,雖然你不一定會去推廣,但是你會用,比如日曆、鬧鐘,你至少會每天打開。

那運營性功能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如果沒有開放,你連用都用不了。比如某種活動。他需要不要的有人去推進,需要有運營去做功,才能運轉一次,他無法做到有用戶就能自運轉。

很多需要運營推動的活動,就是類似的情況。

以上,我覺得產品,是一個系統,有規則、功能、運營。規則驅動的產品 ,會自我增長狀大,是產品驅動。而功能驅動的產品,能自我運轉,留存取決於功能本身高頻低頻。運營驅動的產品,則需要不斷的對系統做功,才能運轉。

  • 有的產品是純規則的,自己會不斷髮展狀態;
  • 而功能的,不會自己增長,但也不會有損耗;
  • 運營性,則需要不斷做功能,有系統損耗。

同一個產品,可能三種都會有。以某種方式協作運轉,最終,PK的,當然是綜合效率。

上面,是我對產品的理解。

而對通證產品的理解呢?我有過一段錯誤的理解期。一開始,我覺得通證產品應該是這樣的。

  1. 所有的價值都是可以衡量的,應該有一個算法,衡量出每個人為系統做出 的貢獻,分配相應的價值。
  2. 通證產品的每一個功能,都應該是有通證激勵的,否則就不像通證產品。

經歷過一些思考和實踐後,我就知道,這是不太對的。

產品的PK,本質還是效率的PK。規則、功能、運營性功能,會有自增長、無增長、損耗等效率區別。

而通證,是一種強大的工具,用好了可以大大提升效率的工具。

如果一個功能,增加了通證激勵,會大大增加系統效率,那麼這個功能就應該加入通證 。反之,則不如不加,因為通證也是會有副作用的,比如羊毛黨;而且互聯網產品是無法完全捕捉現實生活在的真人使用情況的,當利益足夠大的時候,羊毛黨模擬真人,根本無法杜絕。那如果提升的效率,不如對羊毛黨防範做功的損耗,這種情況,就不應該增加通證激勵。

同理,對所有的行為進行價值測算和衡量也是需要很多資源的,而且付出多少得到多少的“公平分配”,未必是效率最高的。大部分時候,放大頭部的激勵效果,是激勵效果最好的,彩票和抽獎活動已經證明過這點。

而且,還是因為現實世界和網絡世界的分離,真正準確的價值測算本身也是不可能的,越想要準,需要消耗的資源越多,這個效率不一定會高。所以,針對核心功能的頭部做激勵,往往反而是效率比較高的一種方式。而測算所有人的所有付出,網上反而效率不足且不容易實現。

最後,通證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降低創業的成本,更好的綁定和社區的關係。區塊鏈技術和交易所的存在,等於讓項目在一開始就多了一種市場融資手段,而給通證賦權,又能很好的穩定幣價,利益相關可以讓用戶和項目方關係更牢固,雖然這些都是雙刃劍,都有它的負面性。但是,項目本身向好的時候,就是的產品有更大的可能性和更多的手段存活下去。

如何衡量一個通證設計的好壞,運行越久,人越多,你越輕鬆,就是一個好的設計。除非環境變化,否者可以持續有效。

本文由 @黃世輝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