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百萬大移民,一部雄渾的史詩

長江三峽 水利工程 移民 鷺島行舟 2018-12-18
三峽百萬大移民,一部雄渾的史詩


【導語】

古老三峽的十年鉅變,向世人證明:中國人不僅能修建世界一流的水利工程,還能夠實施世界上難度最大的水利移民工程。

三峽大移民,一部雄渾的史詩。看現在江水滾滾變成電能服務中華民族,變成祖國無盡的財富,我們無比的自豪。歷史不會忘記那過去的歲月,不會忘記三峽工程的締造者,不會忘記為三峽作出貢獻的建設者,更不會忘記為國家建設作出犧牲的110萬外遷三峽兒女。

為了建設三峽工程,110多萬移民告別故土。揮一揮手,作別故園的千重稻菽;鞠一鞠躬,叩別黃土下的祖輩魂靈。百萬移民開始了從1993年到2005年的大轉移。涉及面之廣,動遷規模之大,創舉之多,中外史上前所未有。

三峽百萬大移民,一部雄渾的史詩

淹沒區下都是移民對象

三峽水利樞紐是論證了一個世紀還多的世紀工程,興修水利,自然避免不了移民。

三峽百萬大移民,一部雄渾的史詩

三峽水庫淹沒涉及湖北、重慶兩省市 20 個區市縣的 277 個鄉鎮、 1680 個村、 6301 個組,有 2 座城市、 11 座縣城、 116 個集鎮需要全部或部分重建。 5 年一遇回水水庫面積 1045k ㎡,其中淹沒陸域面積 600k ㎡; 20 年一遇回水水庫面積 1084k ㎡,其中淹沒陸域面積 632k ㎡,為全庫區幅員面積的 1.11% 。全淹或基本全淹的縣城有 8 座:湖北省秭歸縣歸州鎮,興山縣高陽鎮,巴東縣信陵鎮;重慶市巫山縣巫峽鎮,奉節縣永安鎮,萬州區沙河鎮,開縣漢豐鎮,豐都縣名山鎮。大部分淹沒的縣城 1 座:重慶市雲陽縣雲陽鎮。部分淹沒的市區和縣城 4 座:重慶市萬州區、涪陵區、忠縣忠州鎮、長壽區城關鎮。

三峽百萬大移民,一部雄渾的史詩

水利工程移民搬遷,歷來被國際上公認為“世界級難題”。不容置疑的是,與建國以來所有的水利工程甚至與世界各國的水利樞紐相比,三峽水庫移民搬遷安置的難度堪稱“舉世無雙”。在三峽工程論證中,爭論時間最長、國內外輿論焦點最多的還是移民。

揮手一去不復還

三峽百萬大移民,一部雄渾的史詩

三峽工程是人類創造文明以來,對自然的一次最大規模的,絕無僅有的改變。它在改變著大地的容貌,也讓長江邊上沿襲了數千年的社會生態隨著實體的湮滅而“席終人散”。

城市的傳統和氣味的形成必須經歷上千年的發酵,點點滴滴均是渾然天成,永遠無法複製,不同的城市銘刻著不同的歷史記憶,蘊涵著不同的文化和風俗。而遷移後重蓋的所謂新城大同小異,功利的城市效能,全新的磚瓦,茫然的人群,人文上的積澱在哪裡?人們在告別之間,才驀然發現,幾千年來和長江相伴的朝朝暮暮生生死死,這一切是如此無從忘卻,無法告別。

“樹有根,根在泥巴里頭;人也有根,根在心窩裡面。這種感覺外人永遠不曉得……”,保存著老家的門牌號,帶上蔬菜種子、石磨,百萬移民就此離開故土。

三峽百萬大移民,一部雄渾的史詩

我們截選一個移民小片段:該葉落歸根的95歲老人楊祥國,帶著54個子孫遠離了故土;出生28天的小潘琳,還沒來得及看看故鄉的模樣,就被爸爸媽媽帶往他鄉。移民徐繼波保存好老屋的門牌號,告別老父老母……每一次移民離開故土,都依依惜別,催人淚下! 較之於物質的割捨,更難的是情感的割捨。

移民的新生

山東、浙江、江蘇、上海、廣東、四川、湖南、江西、福建、湖北、安徽 等十多個省市對口支援三峽庫區240多億元資金,接收一百多萬多名外遷移民。

三峽百萬大移民,一部雄渾的史詩

適應是一個過程,適應的最終結果是三峽移民與當地社會融為一體,移民變得與當地民眾沒有區別,純粹是一個當地人。雖然是同一文化、同一民族、同一國度內的適應,與移居他邦異國相比難度要小得多,其間不存在複雜的民族情感、國家意識、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問題,也不涉及深層次的價值觀念等方面的適應問題,但是,來自生活習慣、生活方式、語言等方面的差異造成的適應問題仍舊是十分複雜的。

得幸的是,在一盤棋的引導下, 各地區對接納三峽移民都做了非常詳盡的工作和準備,移民在新居地逐漸獲得新生。心安之處即是故鄉。

三峽百萬大移民,一部雄渾的史詩

【結語】

十幾年彈指一揮,十幾年辛勤拼搏,建新家、修新廠、造新城,上百萬移民開始了新的生活。然而,“親不親故鄉人,美不美鄉中水”,出去見了世面,創出了局面,但已經無“鄉”可回,那也許是移民們最無奈的事。一邊是對新環境新生活的美好向往,另一邊是對故土的無限懷念,不是個中人,難以理解三峽庫區移民那份複雜的情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