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努力並獲得成功,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

如何努力並獲得成功,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

所有成功的背後,都有不斷付出,那些厲害的人們,往往投入了常人不能及的精力。

作者:廖發財(富書專欄作者)

我們為什麼要努力?

其實很多人在尚未搞清楚這個問題前,就已經打著努力的旗幟,做著無效的“瞎忙”。

很多人努力,往往關注在付出的時間、消耗的精力,對成功後的遐想,其實這是不加思索的信奉“努力就會成功”。

比如,想升職加薪,於是工作十幾個小時,做著打印、送快遞的重複性工作;

想考取證書,不斷買進新課程後,聽過一兩節後,將之忘記;想開店創業,反覆看成功人士的自傳採訪。

這樣的努力顯然不會成功。

其實,這每一種努力背後,都潛藏著一種茫然——我究竟該怎樣努力,才能成功?

愛因斯坦曾列過一個關於成功的方式: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為什麼成功需要這三個要素?

來回顧一下我們所謂的“努力”。為了升職加薪,“艱苦勞動”十三個小時,目的是為了讓同事老闆看到我們的付出。

如果老闆心情不錯,誇獎一句,我們就會主動接下更多相關工作,“不說空話”的埋頭打印,奔跑著收發快遞,成為同事喜歡的小助理,而非我們想象的厲害的人。

那麼,究竟是什麼限制了我們努力的收效呢?

如何努力並獲得成功,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

愛因斯坦提到的“正確方法”就是重要的度量衡,這才是成功要求我們掌握的重要能力。

如何努力並獲得成功,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

如何努力並獲得成功,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

制定清晰目標,是成功的通路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目標。盲目的努力者,總是一邊努力一邊焦慮。

作家六六在《只有歲月不欺我》一書中給我們提了一個重要問題:

有以下幾項任務讓你做:閱讀無樂趣的科普文章、打掃衛生、刷房子、寫報告或論文,只有一天時間,而每件事都需要花費一天的功夫,你會選擇做哪樣?

六六說,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打掃衛生或刷房子,把寫論文或閱讀不能理解的科普文章放在首選的人肯定是奇葩。這是“勤勞地偷懶”。

可在我看來,哪怕你的選擇是艱澀困難的閱讀科普文,這樣的努力不符合你的計劃,都是無目標努力。

如果,你的目標是家政女王,打掃衛生就是是努力。

如果你的目標是“博物館君”,閱讀科普文就是努力。

如果你的目標是發表論文,撰寫報告或論文就是努力。

若非如此,這番努力不過是毫無天分的作秀,徒勞的自我感動。設定目標併為之付出,才是“努力”一詞的本來面貌。

這個目標並非每年年初隨性而為立下的flag,也不是一時興起的跟風立項。

美國心理學家洛克,早在1967年提出了“目標設置理論”。

他認為目標本身就具有鼓勵作用,人們的行為朝著一定的方向努力,並將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既定的目標想對照,及時調整和修正,從而能實現目標。

目標有兩個最基本的屬性:明確度和難度

明確度是要搞清楚,通過努力,你要獲得什麼。成功是個寬泛的概念,不如將之換成“先掙它一個億的小目標”。

難度的考量來自對個人能力的客觀判斷。如果沒有“掙它一個億”的資源與技能,還是將難度調整為掙它十萬塊的小目標。

這就是設定目標的魅力,能讓我們擺脫“偽努力”的孤獨演繹,成為成功路上虔誠的朝拜者。

如何努力並獲得成功,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

如何努力並獲得成功,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

精雕長板,是努力的訣竅

我們很多人都被時間戲弄,整日拼命學習,卻始終無法獲得成長。

為什麼有些人埋頭苦幹,卻庸碌無為?

為什麼有些人談笑風生,卻擁有大批追隨者?

恐怕其中不少人受困於不適應時代的舊日理論,堅持著上世紀的努力。

這裡說的舊日理論,是經典的管理學理論——木桶定律(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他最短的木板。)

在專業細分越來越成熟的時代,每個人的短板總會被他人補齊,長板才是能在人群中嶄露頭角的核心競爭力。

精雕長板,是在本已擅長的領域上繼續深入,持續打磨,在天賦的加持下,讓專業更加精確與出眾。

要論精雕長板的代表人物,非霍金先生莫屬。

如何努力並獲得成功,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

這位在21歲就被困於輪椅之上,43歲喪失說話能力的最偉大的科學家,不斷在物理學上鑽研。

最終霍金用三根手指將他天才頭腦中的世界呈現出來,寫下了《時間簡史》、留下了《十問:霍金沉思錄》這樣的著作。

當他辭世時,我們這些並不理解物理學的普通人也情難自已的表達哀思。

長板的閃耀讓我們忘記了他的短板,讓我們感動於他的缺失。

如果說霍金先生是不世出的天才,那“口紅一哥”李佳琪就是現在這個時代的長板選手。

他在直播間打敗馬雲,5分鐘賣出1000支口紅,憑藉的就是自身的帶貨能力,他的核心競爭力。

所謂術業有專攻,就是這個道理。

符合時代的需求,在自身優勢上下足功夫,是努力的肢體,它助推著你不斷去往目標,不會迷失方向。

如何努力並獲得成功,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

如何努力並獲得成功,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

終身學習,是成功的基石

“終身學習”是一個近乎用爛的詞彙,但是真正理解其深意又能貫徹執行的人卻不多。

我們有多少次的努力,別名叫做“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有一個讓我感動的終身學習者,並不是什麼名家大師,而是知乎上一位網友,圍繞“努力”一事講述的,關於他爺爺的故事。

那個老人在臨終前,給自己寫下了一副輓聯。

寫罷,為了推敲其中某字的準確度,拖著被病魔折磨的枯瘦的身體,查了幾十分鐘的字典,最終確定用字後,終才釋然。

我不能理解這一字之差對這位老人生命本身的意義,這太過高深,但我能體會那位網友的震撼與感受。

學習本身並不是習得什麼了不起的知識,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探索了並未見過的版圖。

所有成功的背後,都有不斷付出,那些厲害的人們,往往投入了常人不能及的精力。

並不是所有站在風口的豬都能飛翔,飛起的豬若長不出翅膀,也會摔在通往成功的岔路上。

當我們不斷被“假裝努力”、“勤奮的懶惰”等說法沖刷著理智,思緒搖擺時,別忘記問問自己:我的目標是什麼?我的長板是什麼?我是否仍在學習?

然後,時間會告訴你,瞧啊,你即將成為厲害的人。

如何努力並獲得成功,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

​作者簡介:廖發財,富小書的人,富書專欄作者,80後小城姑娘,自我療愈小能手,若我的文字能溫暖你一分鐘,已是榮幸。本文首發富小書(ID:fxsfrc),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