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


"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肉毒桿菌如今常以美容除皺的應用被人們熟知,實際上,它對人們生命造成的威脅遠比應用恐怖得多。

被冠以“肉”的名稱,人們原以為只有在醃製肉類中才含有肉毒桿菌。

但這個醫學界曾經公認的常識卻是對其最大的誤解,基於這個誤解,一樁怪病曾淪為了神祕懸案。

一次次疾病與死亡的教訓中,人們對其誤會才逐漸消除。


"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肉毒桿菌如今常以美容除皺的應用被人們熟知,實際上,它對人們生命造成的威脅遠比應用恐怖得多。

被冠以“肉”的名稱,人們原以為只有在醃製肉類中才含有肉毒桿菌。

但這個醫學界曾經公認的常識卻是對其最大的誤解,基於這個誤解,一樁怪病曾淪為了神祕懸案。

一次次疾病與死亡的教訓中,人們對其誤會才逐漸消除。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最早記載的食源性肉毒中毒,發生在18世紀的德國。

拿破崙戰爭剛結束,許多官員頻繁出現吃了香腸之後中毒的病情。

但是衛生條件惡劣,吃壞身子的現象時常發生,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直到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的德國醫生對此好奇並決心深入研究。


"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肉毒桿菌如今常以美容除皺的應用被人們熟知,實際上,它對人們生命造成的威脅遠比應用恐怖得多。

被冠以“肉”的名稱,人們原以為只有在醃製肉類中才含有肉毒桿菌。

但這個醫學界曾經公認的常識卻是對其最大的誤解,基於這個誤解,一樁怪病曾淪為了神祕懸案。

一次次疾病與死亡的教訓中,人們對其誤會才逐漸消除。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最早記載的食源性肉毒中毒,發生在18世紀的德國。

拿破崙戰爭剛結束,許多官員頻繁出現吃了香腸之後中毒的病情。

但是衛生條件惡劣,吃壞身子的現象時常發生,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直到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的德國醫生對此好奇並決心深入研究。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他分析了200多起類似的病例,第一次對這種疾病發表了症狀描述。

綜合多例病例,患者普遍都出現了類似的症狀:因為肌肉無力而眼瞼下垂、吞嚥困難或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就連用出問題的香腸給動物餵食,動物也都出現了與人相似的重度症狀。

人們當時不知道是什麼物質到發揮毒性,於是就把這種疾病命名為“肉毒中毒”。


"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肉毒桿菌如今常以美容除皺的應用被人們熟知,實際上,它對人們生命造成的威脅遠比應用恐怖得多。

被冠以“肉”的名稱,人們原以為只有在醃製肉類中才含有肉毒桿菌。

但這個醫學界曾經公認的常識卻是對其最大的誤解,基於這個誤解,一樁怪病曾淪為了神祕懸案。

一次次疾病與死亡的教訓中,人們對其誤會才逐漸消除。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最早記載的食源性肉毒中毒,發生在18世紀的德國。

拿破崙戰爭剛結束,許多官員頻繁出現吃了香腸之後中毒的病情。

但是衛生條件惡劣,吃壞身子的現象時常發生,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直到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的德國醫生對此好奇並決心深入研究。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他分析了200多起類似的病例,第一次對這種疾病發表了症狀描述。

綜合多例病例,患者普遍都出現了類似的症狀:因為肌肉無力而眼瞼下垂、吞嚥困難或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就連用出問題的香腸給動物餵食,動物也都出現了與人相似的重度症狀。

人們當時不知道是什麼物質到發揮毒性,於是就把這種疾病命名為“肉毒中毒”。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中毒症狀之一:眼瞼下垂


1895年,另一位比利時醫生從醃製火腿的殘餘物中分離出一種孢子,還原其細菌形態。

這才揭露了“肉毒中毒”背後隱蔽的凶手,肉毒桿菌。

幾乎所有的病患都是因為吃了香腸等醃製肉類而病發,所以科學家得出結論,不恰當保存的醃製肉類中可能有肉毒桿菌存在的隱患。

而人們並沒有在其他食物中發現類似情況,所以便認為肉毒桿菌只存在醃製肉類中。


"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肉毒桿菌如今常以美容除皺的應用被人們熟知,實際上,它對人們生命造成的威脅遠比應用恐怖得多。

被冠以“肉”的名稱,人們原以為只有在醃製肉類中才含有肉毒桿菌。

但這個醫學界曾經公認的常識卻是對其最大的誤解,基於這個誤解,一樁怪病曾淪為了神祕懸案。

一次次疾病與死亡的教訓中,人們對其誤會才逐漸消除。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最早記載的食源性肉毒中毒,發生在18世紀的德國。

拿破崙戰爭剛結束,許多官員頻繁出現吃了香腸之後中毒的病情。

但是衛生條件惡劣,吃壞身子的現象時常發生,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直到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的德國醫生對此好奇並決心深入研究。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他分析了200多起類似的病例,第一次對這種疾病發表了症狀描述。

綜合多例病例,患者普遍都出現了類似的症狀:因為肌肉無力而眼瞼下垂、吞嚥困難或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就連用出問題的香腸給動物餵食,動物也都出現了與人相似的重度症狀。

人們當時不知道是什麼物質到發揮毒性,於是就把這種疾病命名為“肉毒中毒”。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中毒症狀之一:眼瞼下垂


1895年,另一位比利時醫生從醃製火腿的殘餘物中分離出一種孢子,還原其細菌形態。

這才揭露了“肉毒中毒”背後隱蔽的凶手,肉毒桿菌。

幾乎所有的病患都是因為吃了香腸等醃製肉類而病發,所以科學家得出結論,不恰當保存的醃製肉類中可能有肉毒桿菌存在的隱患。

而人們並沒有在其他食物中發現類似情況,所以便認為肉毒桿菌只存在醃製肉類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這肉毒毒素的毒性還不小,吸入區區1微克就可能致命。所以肉毒毒素也被認為是目前已知最強的毒素之一。

中毒者也就出現早前綜合病例研究出現的症狀。這是肉毒毒素阻斷了神經細胞中神經末梢乙酰膽鹼的釋放,從而導致神經癱瘓的結果。

而類似的病症,也曾經在我國新疆北部的一個小鎮上大規模出現。

不過當時調查團隊首先就把肉毒中毒的可能性排除了。


"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肉毒桿菌如今常以美容除皺的應用被人們熟知,實際上,它對人們生命造成的威脅遠比應用恐怖得多。

被冠以“肉”的名稱,人們原以為只有在醃製肉類中才含有肉毒桿菌。

但這個醫學界曾經公認的常識卻是對其最大的誤解,基於這個誤解,一樁怪病曾淪為了神祕懸案。

一次次疾病與死亡的教訓中,人們對其誤會才逐漸消除。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最早記載的食源性肉毒中毒,發生在18世紀的德國。

拿破崙戰爭剛結束,許多官員頻繁出現吃了香腸之後中毒的病情。

但是衛生條件惡劣,吃壞身子的現象時常發生,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直到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的德國醫生對此好奇並決心深入研究。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他分析了200多起類似的病例,第一次對這種疾病發表了症狀描述。

綜合多例病例,患者普遍都出現了類似的症狀:因為肌肉無力而眼瞼下垂、吞嚥困難或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就連用出問題的香腸給動物餵食,動物也都出現了與人相似的重度症狀。

人們當時不知道是什麼物質到發揮毒性,於是就把這種疾病命名為“肉毒中毒”。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中毒症狀之一:眼瞼下垂


1895年,另一位比利時醫生從醃製火腿的殘餘物中分離出一種孢子,還原其細菌形態。

這才揭露了“肉毒中毒”背後隱蔽的凶手,肉毒桿菌。

幾乎所有的病患都是因為吃了香腸等醃製肉類而病發,所以科學家得出結論,不恰當保存的醃製肉類中可能有肉毒桿菌存在的隱患。

而人們並沒有在其他食物中發現類似情況,所以便認為肉毒桿菌只存在醃製肉類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這肉毒毒素的毒性還不小,吸入區區1微克就可能致命。所以肉毒毒素也被認為是目前已知最強的毒素之一。

中毒者也就出現早前綜合病例研究出現的症狀。這是肉毒毒素阻斷了神經細胞中神經末梢乙酰膽鹼的釋放,從而導致神經癱瘓的結果。

而類似的病症,也曾經在我國新疆北部的一個小鎮上大規模出現。

不過當時調查團隊首先就把肉毒中毒的可能性排除了。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桿菌


上世紀建國初期,我國已經對肉毒中毒有了認知,對其中可能出現肉毒桿菌的醃製肉類多加謹慎。

直到人們發現,新疆北部一個小鎮的居民被一種莫名其妙的怪病困擾。

他們沒有攝食不合格的醃製肉類,卻出現了與肉毒中毒相同的症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是在新疆伊犁地區,一個以錫伯族為主體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發生的怪病迷案,這個不知名的小縣城因“冠名”一種疾病而出了名。


"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肉毒桿菌如今常以美容除皺的應用被人們熟知,實際上,它對人們生命造成的威脅遠比應用恐怖得多。

被冠以“肉”的名稱,人們原以為只有在醃製肉類中才含有肉毒桿菌。

但這個醫學界曾經公認的常識卻是對其最大的誤解,基於這個誤解,一樁怪病曾淪為了神祕懸案。

一次次疾病與死亡的教訓中,人們對其誤會才逐漸消除。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最早記載的食源性肉毒中毒,發生在18世紀的德國。

拿破崙戰爭剛結束,許多官員頻繁出現吃了香腸之後中毒的病情。

但是衛生條件惡劣,吃壞身子的現象時常發生,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直到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的德國醫生對此好奇並決心深入研究。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他分析了200多起類似的病例,第一次對這種疾病發表了症狀描述。

綜合多例病例,患者普遍都出現了類似的症狀:因為肌肉無力而眼瞼下垂、吞嚥困難或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就連用出問題的香腸給動物餵食,動物也都出現了與人相似的重度症狀。

人們當時不知道是什麼物質到發揮毒性,於是就把這種疾病命名為“肉毒中毒”。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中毒症狀之一:眼瞼下垂


1895年,另一位比利時醫生從醃製火腿的殘餘物中分離出一種孢子,還原其細菌形態。

這才揭露了“肉毒中毒”背後隱蔽的凶手,肉毒桿菌。

幾乎所有的病患都是因為吃了香腸等醃製肉類而病發,所以科學家得出結論,不恰當保存的醃製肉類中可能有肉毒桿菌存在的隱患。

而人們並沒有在其他食物中發現類似情況,所以便認為肉毒桿菌只存在醃製肉類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這肉毒毒素的毒性還不小,吸入區區1微克就可能致命。所以肉毒毒素也被認為是目前已知最強的毒素之一。

中毒者也就出現早前綜合病例研究出現的症狀。這是肉毒毒素阻斷了神經細胞中神經末梢乙酰膽鹼的釋放,從而導致神經癱瘓的結果。

而類似的病症,也曾經在我國新疆北部的一個小鎮上大規模出現。

不過當時調查團隊首先就把肉毒中毒的可能性排除了。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桿菌


上世紀建國初期,我國已經對肉毒中毒有了認知,對其中可能出現肉毒桿菌的醃製肉類多加謹慎。

直到人們發現,新疆北部一個小鎮的居民被一種莫名其妙的怪病困擾。

他們沒有攝食不合格的醃製肉類,卻出現了與肉毒中毒相同的症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是在新疆伊犁地區,一個以錫伯族為主體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發生的怪病迷案,這個不知名的小縣城因“冠名”一種疾病而出了名。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錫伯族居民


每年春天,這裡流行著一種察布查爾病。

患者首先是眼睛出現問題,看東西出現重影或者眼球運動不良。隨後還可能出現精神不振、頭暈、吞嚥困難、失語等症狀。

最終有高達43.2%的患者因為呼吸衰竭而死亡。

這病的離奇之處,在於它只針對察布查爾縣,具體而言,它只針對縣裡錫伯族的婦女、兒童。

而察布查爾縣人數更多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以及錫伯族的男性幾乎都倖免於難。


"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肉毒桿菌如今常以美容除皺的應用被人們熟知,實際上,它對人們生命造成的威脅遠比應用恐怖得多。

被冠以“肉”的名稱,人們原以為只有在醃製肉類中才含有肉毒桿菌。

但這個醫學界曾經公認的常識卻是對其最大的誤解,基於這個誤解,一樁怪病曾淪為了神祕懸案。

一次次疾病與死亡的教訓中,人們對其誤會才逐漸消除。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最早記載的食源性肉毒中毒,發生在18世紀的德國。

拿破崙戰爭剛結束,許多官員頻繁出現吃了香腸之後中毒的病情。

但是衛生條件惡劣,吃壞身子的現象時常發生,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直到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的德國醫生對此好奇並決心深入研究。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他分析了200多起類似的病例,第一次對這種疾病發表了症狀描述。

綜合多例病例,患者普遍都出現了類似的症狀:因為肌肉無力而眼瞼下垂、吞嚥困難或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就連用出問題的香腸給動物餵食,動物也都出現了與人相似的重度症狀。

人們當時不知道是什麼物質到發揮毒性,於是就把這種疾病命名為“肉毒中毒”。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中毒症狀之一:眼瞼下垂


1895年,另一位比利時醫生從醃製火腿的殘餘物中分離出一種孢子,還原其細菌形態。

這才揭露了“肉毒中毒”背後隱蔽的凶手,肉毒桿菌。

幾乎所有的病患都是因為吃了香腸等醃製肉類而病發,所以科學家得出結論,不恰當保存的醃製肉類中可能有肉毒桿菌存在的隱患。

而人們並沒有在其他食物中發現類似情況,所以便認為肉毒桿菌只存在醃製肉類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這肉毒毒素的毒性還不小,吸入區區1微克就可能致命。所以肉毒毒素也被認為是目前已知最強的毒素之一。

中毒者也就出現早前綜合病例研究出現的症狀。這是肉毒毒素阻斷了神經細胞中神經末梢乙酰膽鹼的釋放,從而導致神經癱瘓的結果。

而類似的病症,也曾經在我國新疆北部的一個小鎮上大規模出現。

不過當時調查團隊首先就把肉毒中毒的可能性排除了。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桿菌


上世紀建國初期,我國已經對肉毒中毒有了認知,對其中可能出現肉毒桿菌的醃製肉類多加謹慎。

直到人們發現,新疆北部一個小鎮的居民被一種莫名其妙的怪病困擾。

他們沒有攝食不合格的醃製肉類,卻出現了與肉毒中毒相同的症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是在新疆伊犁地區,一個以錫伯族為主體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發生的怪病迷案,這個不知名的小縣城因“冠名”一種疾病而出了名。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錫伯族居民


每年春天,這裡流行著一種察布查爾病。

患者首先是眼睛出現問題,看東西出現重影或者眼球運動不良。隨後還可能出現精神不振、頭暈、吞嚥困難、失語等症狀。

最終有高達43.2%的患者因為呼吸衰竭而死亡。

這病的離奇之處,在於它只針對察布查爾縣,具體而言,它只針對縣裡錫伯族的婦女、兒童。

而察布查爾縣人數更多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以及錫伯族的男性幾乎都倖免於難。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無以名狀的未知恐懼籠罩著這個偏遠的小縣城。

雖然當時正處建國初期,全國醫療水平都還比較落後,只能本著預防為先克服劣疾。

但也正因國情如此,國家也開始加大改革力度,儘量解決這些困擾群眾的惡疾。

於是國家衛生部注意到了察布查爾縣,這個地圖上偏僻一角的病患災情。

一隊8位流行病學家組成的醫療調查小組遠赴察布查爾縣,調查病因。其中一位連志浩同志,就和察布查爾病一同載入了流行病學史冊。


雖然錫伯族的病患症狀與肉毒中毒非常相像,但連志浩等人首先就排除了這個可能性。

因為在此之前,我國從來沒有大規模爆發肉毒中毒的案例。

而且從當時的理論上說,錫伯族居民食用的都是由合作社提供的新鮮肉類,看起來並沒有肉毒桿菌一展拳腳的土壤。

接著,根據春天病發的特徵,他們又把寶壓在了以蚊蟲為傳染媒介的腦炎上。

但這個假設也不成立,因為蚊蟲不可能具有如此聰慧的針對性。

眼看所有可能性都被一一排除,調差組陷入了重重謎團之中。


"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肉毒桿菌如今常以美容除皺的應用被人們熟知,實際上,它對人們生命造成的威脅遠比應用恐怖得多。

被冠以“肉”的名稱,人們原以為只有在醃製肉類中才含有肉毒桿菌。

但這個醫學界曾經公認的常識卻是對其最大的誤解,基於這個誤解,一樁怪病曾淪為了神祕懸案。

一次次疾病與死亡的教訓中,人們對其誤會才逐漸消除。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最早記載的食源性肉毒中毒,發生在18世紀的德國。

拿破崙戰爭剛結束,許多官員頻繁出現吃了香腸之後中毒的病情。

但是衛生條件惡劣,吃壞身子的現象時常發生,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直到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的德國醫生對此好奇並決心深入研究。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他分析了200多起類似的病例,第一次對這種疾病發表了症狀描述。

綜合多例病例,患者普遍都出現了類似的症狀:因為肌肉無力而眼瞼下垂、吞嚥困難或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就連用出問題的香腸給動物餵食,動物也都出現了與人相似的重度症狀。

人們當時不知道是什麼物質到發揮毒性,於是就把這種疾病命名為“肉毒中毒”。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中毒症狀之一:眼瞼下垂


1895年,另一位比利時醫生從醃製火腿的殘餘物中分離出一種孢子,還原其細菌形態。

這才揭露了“肉毒中毒”背後隱蔽的凶手,肉毒桿菌。

幾乎所有的病患都是因為吃了香腸等醃製肉類而病發,所以科學家得出結論,不恰當保存的醃製肉類中可能有肉毒桿菌存在的隱患。

而人們並沒有在其他食物中發現類似情況,所以便認為肉毒桿菌只存在醃製肉類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這肉毒毒素的毒性還不小,吸入區區1微克就可能致命。所以肉毒毒素也被認為是目前已知最強的毒素之一。

中毒者也就出現早前綜合病例研究出現的症狀。這是肉毒毒素阻斷了神經細胞中神經末梢乙酰膽鹼的釋放,從而導致神經癱瘓的結果。

而類似的病症,也曾經在我國新疆北部的一個小鎮上大規模出現。

不過當時調查團隊首先就把肉毒中毒的可能性排除了。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桿菌


上世紀建國初期,我國已經對肉毒中毒有了認知,對其中可能出現肉毒桿菌的醃製肉類多加謹慎。

直到人們發現,新疆北部一個小鎮的居民被一種莫名其妙的怪病困擾。

他們沒有攝食不合格的醃製肉類,卻出現了與肉毒中毒相同的症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是在新疆伊犁地區,一個以錫伯族為主體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發生的怪病迷案,這個不知名的小縣城因“冠名”一種疾病而出了名。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錫伯族居民


每年春天,這裡流行著一種察布查爾病。

患者首先是眼睛出現問題,看東西出現重影或者眼球運動不良。隨後還可能出現精神不振、頭暈、吞嚥困難、失語等症狀。

最終有高達43.2%的患者因為呼吸衰竭而死亡。

這病的離奇之處,在於它只針對察布查爾縣,具體而言,它只針對縣裡錫伯族的婦女、兒童。

而察布查爾縣人數更多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以及錫伯族的男性幾乎都倖免於難。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無以名狀的未知恐懼籠罩著這個偏遠的小縣城。

雖然當時正處建國初期,全國醫療水平都還比較落後,只能本著預防為先克服劣疾。

但也正因國情如此,國家也開始加大改革力度,儘量解決這些困擾群眾的惡疾。

於是國家衛生部注意到了察布查爾縣,這個地圖上偏僻一角的病患災情。

一隊8位流行病學家組成的醫療調查小組遠赴察布查爾縣,調查病因。其中一位連志浩同志,就和察布查爾病一同載入了流行病學史冊。


雖然錫伯族的病患症狀與肉毒中毒非常相像,但連志浩等人首先就排除了這個可能性。

因為在此之前,我國從來沒有大規模爆發肉毒中毒的案例。

而且從當時的理論上說,錫伯族居民食用的都是由合作社提供的新鮮肉類,看起來並沒有肉毒桿菌一展拳腳的土壤。

接著,根據春天病發的特徵,他們又把寶壓在了以蚊蟲為傳染媒介的腦炎上。

但這個假設也不成立,因為蚊蟲不可能具有如此聰慧的針對性。

眼看所有可能性都被一一排除,調差組陷入了重重謎團之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連志浩


而流行病也有其特殊的發展趨勢,連志浩只好從發病特徵出發再找尋答案。

他運用流行病學分佈論的原理,用三間分佈法成功“揪出”了怪病背後的元凶。

這是根據疾病在時間、地區、人群中不同的頻率和分佈特徵,推斷出疾病的分佈規律。

針對察布查爾病進行三個參數的分析,連志浩等人認為,病因出在錫伯族人的生活習慣上。


"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肉毒桿菌如今常以美容除皺的應用被人們熟知,實際上,它對人們生命造成的威脅遠比應用恐怖得多。

被冠以“肉”的名稱,人們原以為只有在醃製肉類中才含有肉毒桿菌。

但這個醫學界曾經公認的常識卻是對其最大的誤解,基於這個誤解,一樁怪病曾淪為了神祕懸案。

一次次疾病與死亡的教訓中,人們對其誤會才逐漸消除。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最早記載的食源性肉毒中毒,發生在18世紀的德國。

拿破崙戰爭剛結束,許多官員頻繁出現吃了香腸之後中毒的病情。

但是衛生條件惡劣,吃壞身子的現象時常發生,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直到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的德國醫生對此好奇並決心深入研究。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他分析了200多起類似的病例,第一次對這種疾病發表了症狀描述。

綜合多例病例,患者普遍都出現了類似的症狀:因為肌肉無力而眼瞼下垂、吞嚥困難或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就連用出問題的香腸給動物餵食,動物也都出現了與人相似的重度症狀。

人們當時不知道是什麼物質到發揮毒性,於是就把這種疾病命名為“肉毒中毒”。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中毒症狀之一:眼瞼下垂


1895年,另一位比利時醫生從醃製火腿的殘餘物中分離出一種孢子,還原其細菌形態。

這才揭露了“肉毒中毒”背後隱蔽的凶手,肉毒桿菌。

幾乎所有的病患都是因為吃了香腸等醃製肉類而病發,所以科學家得出結論,不恰當保存的醃製肉類中可能有肉毒桿菌存在的隱患。

而人們並沒有在其他食物中發現類似情況,所以便認為肉毒桿菌只存在醃製肉類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這肉毒毒素的毒性還不小,吸入區區1微克就可能致命。所以肉毒毒素也被認為是目前已知最強的毒素之一。

中毒者也就出現早前綜合病例研究出現的症狀。這是肉毒毒素阻斷了神經細胞中神經末梢乙酰膽鹼的釋放,從而導致神經癱瘓的結果。

而類似的病症,也曾經在我國新疆北部的一個小鎮上大規模出現。

不過當時調查團隊首先就把肉毒中毒的可能性排除了。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桿菌


上世紀建國初期,我國已經對肉毒中毒有了認知,對其中可能出現肉毒桿菌的醃製肉類多加謹慎。

直到人們發現,新疆北部一個小鎮的居民被一種莫名其妙的怪病困擾。

他們沒有攝食不合格的醃製肉類,卻出現了與肉毒中毒相同的症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是在新疆伊犁地區,一個以錫伯族為主體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發生的怪病迷案,這個不知名的小縣城因“冠名”一種疾病而出了名。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錫伯族居民


每年春天,這裡流行著一種察布查爾病。

患者首先是眼睛出現問題,看東西出現重影或者眼球運動不良。隨後還可能出現精神不振、頭暈、吞嚥困難、失語等症狀。

最終有高達43.2%的患者因為呼吸衰竭而死亡。

這病的離奇之處,在於它只針對察布查爾縣,具體而言,它只針對縣裡錫伯族的婦女、兒童。

而察布查爾縣人數更多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以及錫伯族的男性幾乎都倖免於難。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無以名狀的未知恐懼籠罩著這個偏遠的小縣城。

雖然當時正處建國初期,全國醫療水平都還比較落後,只能本著預防為先克服劣疾。

但也正因國情如此,國家也開始加大改革力度,儘量解決這些困擾群眾的惡疾。

於是國家衛生部注意到了察布查爾縣,這個地圖上偏僻一角的病患災情。

一隊8位流行病學家組成的醫療調查小組遠赴察布查爾縣,調查病因。其中一位連志浩同志,就和察布查爾病一同載入了流行病學史冊。


雖然錫伯族的病患症狀與肉毒中毒非常相像,但連志浩等人首先就排除了這個可能性。

因為在此之前,我國從來沒有大規模爆發肉毒中毒的案例。

而且從當時的理論上說,錫伯族居民食用的都是由合作社提供的新鮮肉類,看起來並沒有肉毒桿菌一展拳腳的土壤。

接著,根據春天病發的特徵,他們又把寶壓在了以蚊蟲為傳染媒介的腦炎上。

但這個假設也不成立,因為蚊蟲不可能具有如此聰慧的針對性。

眼看所有可能性都被一一排除,調差組陷入了重重謎團之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連志浩


而流行病也有其特殊的發展趨勢,連志浩只好從發病特徵出發再找尋答案。

他運用流行病學分佈論的原理,用三間分佈法成功“揪出”了怪病背後的元凶。

這是根據疾病在時間、地區、人群中不同的頻率和分佈特徵,推斷出疾病的分佈規律。

針對察布查爾病進行三個參數的分析,連志浩等人認為,病因出在錫伯族人的生活習慣上。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原來真相就隱藏在一種錫伯族特色美食——一種叫做米送乎乎的麵醬食品當中。

這是一種具有錫伯族風味的特色麵醬,通常在每年春天,家庭主婦親手製作好一年的使用分量。

但是在麵醬發酵形成半成品的過程中,婦女們難以通過外形判斷髮酵程度,因此往往用品嚐味道的原始方式來判斷。

這個階段的麵醬也已經散發著淡淡的甜味,引的孩子們作為“甜食”偷嘗。

而這兩類群體,也就成了距離危險最近的無辜者。


"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肉毒桿菌如今常以美容除皺的應用被人們熟知,實際上,它對人們生命造成的威脅遠比應用恐怖得多。

被冠以“肉”的名稱,人們原以為只有在醃製肉類中才含有肉毒桿菌。

但這個醫學界曾經公認的常識卻是對其最大的誤解,基於這個誤解,一樁怪病曾淪為了神祕懸案。

一次次疾病與死亡的教訓中,人們對其誤會才逐漸消除。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最早記載的食源性肉毒中毒,發生在18世紀的德國。

拿破崙戰爭剛結束,許多官員頻繁出現吃了香腸之後中毒的病情。

但是衛生條件惡劣,吃壞身子的現象時常發生,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直到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的德國醫生對此好奇並決心深入研究。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他分析了200多起類似的病例,第一次對這種疾病發表了症狀描述。

綜合多例病例,患者普遍都出現了類似的症狀:因為肌肉無力而眼瞼下垂、吞嚥困難或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就連用出問題的香腸給動物餵食,動物也都出現了與人相似的重度症狀。

人們當時不知道是什麼物質到發揮毒性,於是就把這種疾病命名為“肉毒中毒”。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中毒症狀之一:眼瞼下垂


1895年,另一位比利時醫生從醃製火腿的殘餘物中分離出一種孢子,還原其細菌形態。

這才揭露了“肉毒中毒”背後隱蔽的凶手,肉毒桿菌。

幾乎所有的病患都是因為吃了香腸等醃製肉類而病發,所以科學家得出結論,不恰當保存的醃製肉類中可能有肉毒桿菌存在的隱患。

而人們並沒有在其他食物中發現類似情況,所以便認為肉毒桿菌只存在醃製肉類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這肉毒毒素的毒性還不小,吸入區區1微克就可能致命。所以肉毒毒素也被認為是目前已知最強的毒素之一。

中毒者也就出現早前綜合病例研究出現的症狀。這是肉毒毒素阻斷了神經細胞中神經末梢乙酰膽鹼的釋放,從而導致神經癱瘓的結果。

而類似的病症,也曾經在我國新疆北部的一個小鎮上大規模出現。

不過當時調查團隊首先就把肉毒中毒的可能性排除了。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桿菌


上世紀建國初期,我國已經對肉毒中毒有了認知,對其中可能出現肉毒桿菌的醃製肉類多加謹慎。

直到人們發現,新疆北部一個小鎮的居民被一種莫名其妙的怪病困擾。

他們沒有攝食不合格的醃製肉類,卻出現了與肉毒中毒相同的症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是在新疆伊犁地區,一個以錫伯族為主體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發生的怪病迷案,這個不知名的小縣城因“冠名”一種疾病而出了名。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錫伯族居民


每年春天,這裡流行著一種察布查爾病。

患者首先是眼睛出現問題,看東西出現重影或者眼球運動不良。隨後還可能出現精神不振、頭暈、吞嚥困難、失語等症狀。

最終有高達43.2%的患者因為呼吸衰竭而死亡。

這病的離奇之處,在於它只針對察布查爾縣,具體而言,它只針對縣裡錫伯族的婦女、兒童。

而察布查爾縣人數更多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以及錫伯族的男性幾乎都倖免於難。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無以名狀的未知恐懼籠罩著這個偏遠的小縣城。

雖然當時正處建國初期,全國醫療水平都還比較落後,只能本著預防為先克服劣疾。

但也正因國情如此,國家也開始加大改革力度,儘量解決這些困擾群眾的惡疾。

於是國家衛生部注意到了察布查爾縣,這個地圖上偏僻一角的病患災情。

一隊8位流行病學家組成的醫療調查小組遠赴察布查爾縣,調查病因。其中一位連志浩同志,就和察布查爾病一同載入了流行病學史冊。


雖然錫伯族的病患症狀與肉毒中毒非常相像,但連志浩等人首先就排除了這個可能性。

因為在此之前,我國從來沒有大規模爆發肉毒中毒的案例。

而且從當時的理論上說,錫伯族居民食用的都是由合作社提供的新鮮肉類,看起來並沒有肉毒桿菌一展拳腳的土壤。

接著,根據春天病發的特徵,他們又把寶壓在了以蚊蟲為傳染媒介的腦炎上。

但這個假設也不成立,因為蚊蟲不可能具有如此聰慧的針對性。

眼看所有可能性都被一一排除,調差組陷入了重重謎團之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連志浩


而流行病也有其特殊的發展趨勢,連志浩只好從發病特徵出發再找尋答案。

他運用流行病學分佈論的原理,用三間分佈法成功“揪出”了怪病背後的元凶。

這是根據疾病在時間、地區、人群中不同的頻率和分佈特徵,推斷出疾病的分佈規律。

針對察布查爾病進行三個參數的分析,連志浩等人認為,病因出在錫伯族人的生活習慣上。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原來真相就隱藏在一種錫伯族特色美食——一種叫做米送乎乎的麵醬食品當中。

這是一種具有錫伯族風味的特色麵醬,通常在每年春天,家庭主婦親手製作好一年的使用分量。

但是在麵醬發酵形成半成品的過程中,婦女們難以通過外形判斷髮酵程度,因此往往用品嚐味道的原始方式來判斷。

這個階段的麵醬也已經散發著淡淡的甜味,引的孩子們作為“甜食”偷嘗。

而這兩類群體,也就成了距離危險最近的無辜者。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錫伯族兒童


人們完全放下警惕,認為這其中不可能會出現的肉毒桿菌,趁著人們的疏忽悄然出現了

它的芽孢在低氧的發酵狀態下從休眠狀態中甦醒,形成肉毒桿菌釋放出肉毒毒素,就此作惡。

這時無論是嘗味的家庭主婦,還是貪吃的孩子,都親口吃下肉毒毒素而渾然不知。

而之所以男性往往能逃過一劫,是因為他們吃下的是經過蒸熟的成品米送乎乎。

肉毒毒素是一種不耐高溫的蛋白質,一般在100℃的溫度下呆上15分鐘就能滅活。

半成品與成品之間驟然豎起一道生與死的溝壑。


"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肉毒桿菌如今常以美容除皺的應用被人們熟知,實際上,它對人們生命造成的威脅遠比應用恐怖得多。

被冠以“肉”的名稱,人們原以為只有在醃製肉類中才含有肉毒桿菌。

但這個醫學界曾經公認的常識卻是對其最大的誤解,基於這個誤解,一樁怪病曾淪為了神祕懸案。

一次次疾病與死亡的教訓中,人們對其誤會才逐漸消除。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最早記載的食源性肉毒中毒,發生在18世紀的德國。

拿破崙戰爭剛結束,許多官員頻繁出現吃了香腸之後中毒的病情。

但是衛生條件惡劣,吃壞身子的現象時常發生,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直到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的德國醫生對此好奇並決心深入研究。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他分析了200多起類似的病例,第一次對這種疾病發表了症狀描述。

綜合多例病例,患者普遍都出現了類似的症狀:因為肌肉無力而眼瞼下垂、吞嚥困難或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就連用出問題的香腸給動物餵食,動物也都出現了與人相似的重度症狀。

人們當時不知道是什麼物質到發揮毒性,於是就把這種疾病命名為“肉毒中毒”。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中毒症狀之一:眼瞼下垂


1895年,另一位比利時醫生從醃製火腿的殘餘物中分離出一種孢子,還原其細菌形態。

這才揭露了“肉毒中毒”背後隱蔽的凶手,肉毒桿菌。

幾乎所有的病患都是因為吃了香腸等醃製肉類而病發,所以科學家得出結論,不恰當保存的醃製肉類中可能有肉毒桿菌存在的隱患。

而人們並沒有在其他食物中發現類似情況,所以便認為肉毒桿菌只存在醃製肉類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這肉毒毒素的毒性還不小,吸入區區1微克就可能致命。所以肉毒毒素也被認為是目前已知最強的毒素之一。

中毒者也就出現早前綜合病例研究出現的症狀。這是肉毒毒素阻斷了神經細胞中神經末梢乙酰膽鹼的釋放,從而導致神經癱瘓的結果。

而類似的病症,也曾經在我國新疆北部的一個小鎮上大規模出現。

不過當時調查團隊首先就把肉毒中毒的可能性排除了。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桿菌


上世紀建國初期,我國已經對肉毒中毒有了認知,對其中可能出現肉毒桿菌的醃製肉類多加謹慎。

直到人們發現,新疆北部一個小鎮的居民被一種莫名其妙的怪病困擾。

他們沒有攝食不合格的醃製肉類,卻出現了與肉毒中毒相同的症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是在新疆伊犁地區,一個以錫伯族為主體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發生的怪病迷案,這個不知名的小縣城因“冠名”一種疾病而出了名。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錫伯族居民


每年春天,這裡流行著一種察布查爾病。

患者首先是眼睛出現問題,看東西出現重影或者眼球運動不良。隨後還可能出現精神不振、頭暈、吞嚥困難、失語等症狀。

最終有高達43.2%的患者因為呼吸衰竭而死亡。

這病的離奇之處,在於它只針對察布查爾縣,具體而言,它只針對縣裡錫伯族的婦女、兒童。

而察布查爾縣人數更多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以及錫伯族的男性幾乎都倖免於難。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無以名狀的未知恐懼籠罩著這個偏遠的小縣城。

雖然當時正處建國初期,全國醫療水平都還比較落後,只能本著預防為先克服劣疾。

但也正因國情如此,國家也開始加大改革力度,儘量解決這些困擾群眾的惡疾。

於是國家衛生部注意到了察布查爾縣,這個地圖上偏僻一角的病患災情。

一隊8位流行病學家組成的醫療調查小組遠赴察布查爾縣,調查病因。其中一位連志浩同志,就和察布查爾病一同載入了流行病學史冊。


雖然錫伯族的病患症狀與肉毒中毒非常相像,但連志浩等人首先就排除了這個可能性。

因為在此之前,我國從來沒有大規模爆發肉毒中毒的案例。

而且從當時的理論上說,錫伯族居民食用的都是由合作社提供的新鮮肉類,看起來並沒有肉毒桿菌一展拳腳的土壤。

接著,根據春天病發的特徵,他們又把寶壓在了以蚊蟲為傳染媒介的腦炎上。

但這個假設也不成立,因為蚊蟲不可能具有如此聰慧的針對性。

眼看所有可能性都被一一排除,調差組陷入了重重謎團之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連志浩


而流行病也有其特殊的發展趨勢,連志浩只好從發病特徵出發再找尋答案。

他運用流行病學分佈論的原理,用三間分佈法成功“揪出”了怪病背後的元凶。

這是根據疾病在時間、地區、人群中不同的頻率和分佈特徵,推斷出疾病的分佈規律。

針對察布查爾病進行三個參數的分析,連志浩等人認為,病因出在錫伯族人的生活習慣上。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原來真相就隱藏在一種錫伯族特色美食——一種叫做米送乎乎的麵醬食品當中。

這是一種具有錫伯族風味的特色麵醬,通常在每年春天,家庭主婦親手製作好一年的使用分量。

但是在麵醬發酵形成半成品的過程中,婦女們難以通過外形判斷髮酵程度,因此往往用品嚐味道的原始方式來判斷。

這個階段的麵醬也已經散發著淡淡的甜味,引的孩子們作為“甜食”偷嘗。

而這兩類群體,也就成了距離危險最近的無辜者。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錫伯族兒童


人們完全放下警惕,認為這其中不可能會出現的肉毒桿菌,趁著人們的疏忽悄然出現了

它的芽孢在低氧的發酵狀態下從休眠狀態中甦醒,形成肉毒桿菌釋放出肉毒毒素,就此作惡。

這時無論是嘗味的家庭主婦,還是貪吃的孩子,都親口吃下肉毒毒素而渾然不知。

而之所以男性往往能逃過一劫,是因為他們吃下的是經過蒸熟的成品米送乎乎。

肉毒毒素是一種不耐高溫的蛋白質,一般在100℃的溫度下呆上15分鐘就能滅活。

半成品與成品之間驟然豎起一道生與死的溝壑。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在人體內遊走的肉毒毒素


當真相浮出水面,當時國人才知道原來肉毒桿菌並不止存在醃製肉類當中。

誤會釋然的同時,也讓人們為深陷危險而感到後怕,不免毛骨悚然。

連志浩把這場怪病的調查成果發表而出,引發了國內醫學界的一陣熱議。

人們對於肉毒桿菌的誤解就此解開,卻也發現在肉毒毒素面前,人們遠比以往認知中危險得多。

畢竟之前以為只需要提防醃製肉類,而實際上是危機四伏。


"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肉毒桿菌如今常以美容除皺的應用被人們熟知,實際上,它對人們生命造成的威脅遠比應用恐怖得多。

被冠以“肉”的名稱,人們原以為只有在醃製肉類中才含有肉毒桿菌。

但這個醫學界曾經公認的常識卻是對其最大的誤解,基於這個誤解,一樁怪病曾淪為了神祕懸案。

一次次疾病與死亡的教訓中,人們對其誤會才逐漸消除。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最早記載的食源性肉毒中毒,發生在18世紀的德國。

拿破崙戰爭剛結束,許多官員頻繁出現吃了香腸之後中毒的病情。

但是衛生條件惡劣,吃壞身子的現象時常發生,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直到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的德國醫生對此好奇並決心深入研究。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他分析了200多起類似的病例,第一次對這種疾病發表了症狀描述。

綜合多例病例,患者普遍都出現了類似的症狀:因為肌肉無力而眼瞼下垂、吞嚥困難或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就連用出問題的香腸給動物餵食,動物也都出現了與人相似的重度症狀。

人們當時不知道是什麼物質到發揮毒性,於是就把這種疾病命名為“肉毒中毒”。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中毒症狀之一:眼瞼下垂


1895年,另一位比利時醫生從醃製火腿的殘餘物中分離出一種孢子,還原其細菌形態。

這才揭露了“肉毒中毒”背後隱蔽的凶手,肉毒桿菌。

幾乎所有的病患都是因為吃了香腸等醃製肉類而病發,所以科學家得出結論,不恰當保存的醃製肉類中可能有肉毒桿菌存在的隱患。

而人們並沒有在其他食物中發現類似情況,所以便認為肉毒桿菌只存在醃製肉類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這肉毒毒素的毒性還不小,吸入區區1微克就可能致命。所以肉毒毒素也被認為是目前已知最強的毒素之一。

中毒者也就出現早前綜合病例研究出現的症狀。這是肉毒毒素阻斷了神經細胞中神經末梢乙酰膽鹼的釋放,從而導致神經癱瘓的結果。

而類似的病症,也曾經在我國新疆北部的一個小鎮上大規模出現。

不過當時調查團隊首先就把肉毒中毒的可能性排除了。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桿菌


上世紀建國初期,我國已經對肉毒中毒有了認知,對其中可能出現肉毒桿菌的醃製肉類多加謹慎。

直到人們發現,新疆北部一個小鎮的居民被一種莫名其妙的怪病困擾。

他們沒有攝食不合格的醃製肉類,卻出現了與肉毒中毒相同的症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是在新疆伊犁地區,一個以錫伯族為主體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發生的怪病迷案,這個不知名的小縣城因“冠名”一種疾病而出了名。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錫伯族居民


每年春天,這裡流行著一種察布查爾病。

患者首先是眼睛出現問題,看東西出現重影或者眼球運動不良。隨後還可能出現精神不振、頭暈、吞嚥困難、失語等症狀。

最終有高達43.2%的患者因為呼吸衰竭而死亡。

這病的離奇之處,在於它只針對察布查爾縣,具體而言,它只針對縣裡錫伯族的婦女、兒童。

而察布查爾縣人數更多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以及錫伯族的男性幾乎都倖免於難。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無以名狀的未知恐懼籠罩著這個偏遠的小縣城。

雖然當時正處建國初期,全國醫療水平都還比較落後,只能本著預防為先克服劣疾。

但也正因國情如此,國家也開始加大改革力度,儘量解決這些困擾群眾的惡疾。

於是國家衛生部注意到了察布查爾縣,這個地圖上偏僻一角的病患災情。

一隊8位流行病學家組成的醫療調查小組遠赴察布查爾縣,調查病因。其中一位連志浩同志,就和察布查爾病一同載入了流行病學史冊。


雖然錫伯族的病患症狀與肉毒中毒非常相像,但連志浩等人首先就排除了這個可能性。

因為在此之前,我國從來沒有大規模爆發肉毒中毒的案例。

而且從當時的理論上說,錫伯族居民食用的都是由合作社提供的新鮮肉類,看起來並沒有肉毒桿菌一展拳腳的土壤。

接著,根據春天病發的特徵,他們又把寶壓在了以蚊蟲為傳染媒介的腦炎上。

但這個假設也不成立,因為蚊蟲不可能具有如此聰慧的針對性。

眼看所有可能性都被一一排除,調差組陷入了重重謎團之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連志浩


而流行病也有其特殊的發展趨勢,連志浩只好從發病特徵出發再找尋答案。

他運用流行病學分佈論的原理,用三間分佈法成功“揪出”了怪病背後的元凶。

這是根據疾病在時間、地區、人群中不同的頻率和分佈特徵,推斷出疾病的分佈規律。

針對察布查爾病進行三個參數的分析,連志浩等人認為,病因出在錫伯族人的生活習慣上。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原來真相就隱藏在一種錫伯族特色美食——一種叫做米送乎乎的麵醬食品當中。

這是一種具有錫伯族風味的特色麵醬,通常在每年春天,家庭主婦親手製作好一年的使用分量。

但是在麵醬發酵形成半成品的過程中,婦女們難以通過外形判斷髮酵程度,因此往往用品嚐味道的原始方式來判斷。

這個階段的麵醬也已經散發著淡淡的甜味,引的孩子們作為“甜食”偷嘗。

而這兩類群體,也就成了距離危險最近的無辜者。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錫伯族兒童


人們完全放下警惕,認為這其中不可能會出現的肉毒桿菌,趁著人們的疏忽悄然出現了

它的芽孢在低氧的發酵狀態下從休眠狀態中甦醒,形成肉毒桿菌釋放出肉毒毒素,就此作惡。

這時無論是嘗味的家庭主婦,還是貪吃的孩子,都親口吃下肉毒毒素而渾然不知。

而之所以男性往往能逃過一劫,是因為他們吃下的是經過蒸熟的成品米送乎乎。

肉毒毒素是一種不耐高溫的蛋白質,一般在100℃的溫度下呆上15分鐘就能滅活。

半成品與成品之間驟然豎起一道生與死的溝壑。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在人體內遊走的肉毒毒素


當真相浮出水面,當時國人才知道原來肉毒桿菌並不止存在醃製肉類當中。

誤會釋然的同時,也讓人們為深陷危險而感到後怕,不免毛骨悚然。

連志浩把這場怪病的調查成果發表而出,引發了國內醫學界的一陣熱議。

人們對於肉毒桿菌的誤解就此解開,卻也發現在肉毒毒素面前,人們遠比以往認知中危險得多。

畢竟之前以為只需要提防醃製肉類,而實際上是危機四伏。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如今即使肉毒桿菌不只存在於肉品中的誤解已經化解,但一些人還是可能被其不曾變更的名字誤解。

就像狂犬病不只在狗之間傳播,而可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甚至可能引發恆溫動物患上嚴重的腦炎。

又或者腳氣病與腳臭其實並無聯繫,腳氣病是一種缺乏營養而引發的疾病,病症不會造成腳臭,而體現在運動障礙、心悸等特徵。

這類常識的普及道路也還漫長。


"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肉毒桿菌如今常以美容除皺的應用被人們熟知,實際上,它對人們生命造成的威脅遠比應用恐怖得多。

被冠以“肉”的名稱,人們原以為只有在醃製肉類中才含有肉毒桿菌。

但這個醫學界曾經公認的常識卻是對其最大的誤解,基於這個誤解,一樁怪病曾淪為了神祕懸案。

一次次疾病與死亡的教訓中,人們對其誤會才逐漸消除。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最早記載的食源性肉毒中毒,發生在18世紀的德國。

拿破崙戰爭剛結束,許多官員頻繁出現吃了香腸之後中毒的病情。

但是衛生條件惡劣,吃壞身子的現象時常發生,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直到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的德國醫生對此好奇並決心深入研究。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他分析了200多起類似的病例,第一次對這種疾病發表了症狀描述。

綜合多例病例,患者普遍都出現了類似的症狀:因為肌肉無力而眼瞼下垂、吞嚥困難或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就連用出問題的香腸給動物餵食,動物也都出現了與人相似的重度症狀。

人們當時不知道是什麼物質到發揮毒性,於是就把這種疾病命名為“肉毒中毒”。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中毒症狀之一:眼瞼下垂


1895年,另一位比利時醫生從醃製火腿的殘餘物中分離出一種孢子,還原其細菌形態。

這才揭露了“肉毒中毒”背後隱蔽的凶手,肉毒桿菌。

幾乎所有的病患都是因為吃了香腸等醃製肉類而病發,所以科學家得出結論,不恰當保存的醃製肉類中可能有肉毒桿菌存在的隱患。

而人們並沒有在其他食物中發現類似情況,所以便認為肉毒桿菌只存在醃製肉類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這肉毒毒素的毒性還不小,吸入區區1微克就可能致命。所以肉毒毒素也被認為是目前已知最強的毒素之一。

中毒者也就出現早前綜合病例研究出現的症狀。這是肉毒毒素阻斷了神經細胞中神經末梢乙酰膽鹼的釋放,從而導致神經癱瘓的結果。

而類似的病症,也曾經在我國新疆北部的一個小鎮上大規模出現。

不過當時調查團隊首先就把肉毒中毒的可能性排除了。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桿菌


上世紀建國初期,我國已經對肉毒中毒有了認知,對其中可能出現肉毒桿菌的醃製肉類多加謹慎。

直到人們發現,新疆北部一個小鎮的居民被一種莫名其妙的怪病困擾。

他們沒有攝食不合格的醃製肉類,卻出現了與肉毒中毒相同的症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是在新疆伊犁地區,一個以錫伯族為主體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發生的怪病迷案,這個不知名的小縣城因“冠名”一種疾病而出了名。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錫伯族居民


每年春天,這裡流行著一種察布查爾病。

患者首先是眼睛出現問題,看東西出現重影或者眼球運動不良。隨後還可能出現精神不振、頭暈、吞嚥困難、失語等症狀。

最終有高達43.2%的患者因為呼吸衰竭而死亡。

這病的離奇之處,在於它只針對察布查爾縣,具體而言,它只針對縣裡錫伯族的婦女、兒童。

而察布查爾縣人數更多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以及錫伯族的男性幾乎都倖免於難。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無以名狀的未知恐懼籠罩著這個偏遠的小縣城。

雖然當時正處建國初期,全國醫療水平都還比較落後,只能本著預防為先克服劣疾。

但也正因國情如此,國家也開始加大改革力度,儘量解決這些困擾群眾的惡疾。

於是國家衛生部注意到了察布查爾縣,這個地圖上偏僻一角的病患災情。

一隊8位流行病學家組成的醫療調查小組遠赴察布查爾縣,調查病因。其中一位連志浩同志,就和察布查爾病一同載入了流行病學史冊。


雖然錫伯族的病患症狀與肉毒中毒非常相像,但連志浩等人首先就排除了這個可能性。

因為在此之前,我國從來沒有大規模爆發肉毒中毒的案例。

而且從當時的理論上說,錫伯族居民食用的都是由合作社提供的新鮮肉類,看起來並沒有肉毒桿菌一展拳腳的土壤。

接著,根據春天病發的特徵,他們又把寶壓在了以蚊蟲為傳染媒介的腦炎上。

但這個假設也不成立,因為蚊蟲不可能具有如此聰慧的針對性。

眼看所有可能性都被一一排除,調差組陷入了重重謎團之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連志浩


而流行病也有其特殊的發展趨勢,連志浩只好從發病特徵出發再找尋答案。

他運用流行病學分佈論的原理,用三間分佈法成功“揪出”了怪病背後的元凶。

這是根據疾病在時間、地區、人群中不同的頻率和分佈特徵,推斷出疾病的分佈規律。

針對察布查爾病進行三個參數的分析,連志浩等人認為,病因出在錫伯族人的生活習慣上。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原來真相就隱藏在一種錫伯族特色美食——一種叫做米送乎乎的麵醬食品當中。

這是一種具有錫伯族風味的特色麵醬,通常在每年春天,家庭主婦親手製作好一年的使用分量。

但是在麵醬發酵形成半成品的過程中,婦女們難以通過外形判斷髮酵程度,因此往往用品嚐味道的原始方式來判斷。

這個階段的麵醬也已經散發著淡淡的甜味,引的孩子們作為“甜食”偷嘗。

而這兩類群體,也就成了距離危險最近的無辜者。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錫伯族兒童


人們完全放下警惕,認為這其中不可能會出現的肉毒桿菌,趁著人們的疏忽悄然出現了

它的芽孢在低氧的發酵狀態下從休眠狀態中甦醒,形成肉毒桿菌釋放出肉毒毒素,就此作惡。

這時無論是嘗味的家庭主婦,還是貪吃的孩子,都親口吃下肉毒毒素而渾然不知。

而之所以男性往往能逃過一劫,是因為他們吃下的是經過蒸熟的成品米送乎乎。

肉毒毒素是一種不耐高溫的蛋白質,一般在100℃的溫度下呆上15分鐘就能滅活。

半成品與成品之間驟然豎起一道生與死的溝壑。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在人體內遊走的肉毒毒素


當真相浮出水面,當時國人才知道原來肉毒桿菌並不止存在醃製肉類當中。

誤會釋然的同時,也讓人們為深陷危險而感到後怕,不免毛骨悚然。

連志浩把這場怪病的調查成果發表而出,引發了國內醫學界的一陣熱議。

人們對於肉毒桿菌的誤解就此解開,卻也發現在肉毒毒素面前,人們遠比以往認知中危險得多。

畢竟之前以為只需要提防醃製肉類,而實際上是危機四伏。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如今即使肉毒桿菌不只存在於肉品中的誤解已經化解,但一些人還是可能被其不曾變更的名字誤解。

就像狂犬病不只在狗之間傳播,而可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甚至可能引發恆溫動物患上嚴重的腦炎。

又或者腳氣病與腳臭其實並無聯繫,腳氣病是一種缺乏營養而引發的疾病,病症不會造成腳臭,而體現在運動障礙、心悸等特徵。

這類常識的普及道路也還漫長。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其實在20世紀初,西方科學家就發現,肉毒桿菌的芽孢幾乎無處不在。

土壤、河流、任何食物表面,甚至動物的腸道中都可能有它們的身影。

一旦環境惡劣得讓它們難以生存,它們還能進入休眠狀態。

休眠芽孢對環境的耐受性非常強,可以在此狀態下存活幾十年。

等到環境變為它們最喜愛的低氧狀態時,它們便解除休眠期,重新煥發活力,並趁機產生毒素。


"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肉毒桿菌如今常以美容除皺的應用被人們熟知,實際上,它對人們生命造成的威脅遠比應用恐怖得多。

被冠以“肉”的名稱,人們原以為只有在醃製肉類中才含有肉毒桿菌。

但這個醫學界曾經公認的常識卻是對其最大的誤解,基於這個誤解,一樁怪病曾淪為了神祕懸案。

一次次疾病與死亡的教訓中,人們對其誤會才逐漸消除。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最早記載的食源性肉毒中毒,發生在18世紀的德國。

拿破崙戰爭剛結束,許多官員頻繁出現吃了香腸之後中毒的病情。

但是衛生條件惡劣,吃壞身子的現象時常發生,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直到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的德國醫生對此好奇並決心深入研究。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他分析了200多起類似的病例,第一次對這種疾病發表了症狀描述。

綜合多例病例,患者普遍都出現了類似的症狀:因為肌肉無力而眼瞼下垂、吞嚥困難或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就連用出問題的香腸給動物餵食,動物也都出現了與人相似的重度症狀。

人們當時不知道是什麼物質到發揮毒性,於是就把這種疾病命名為“肉毒中毒”。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中毒症狀之一:眼瞼下垂


1895年,另一位比利時醫生從醃製火腿的殘餘物中分離出一種孢子,還原其細菌形態。

這才揭露了“肉毒中毒”背後隱蔽的凶手,肉毒桿菌。

幾乎所有的病患都是因為吃了香腸等醃製肉類而病發,所以科學家得出結論,不恰當保存的醃製肉類中可能有肉毒桿菌存在的隱患。

而人們並沒有在其他食物中發現類似情況,所以便認為肉毒桿菌只存在醃製肉類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這肉毒毒素的毒性還不小,吸入區區1微克就可能致命。所以肉毒毒素也被認為是目前已知最強的毒素之一。

中毒者也就出現早前綜合病例研究出現的症狀。這是肉毒毒素阻斷了神經細胞中神經末梢乙酰膽鹼的釋放,從而導致神經癱瘓的結果。

而類似的病症,也曾經在我國新疆北部的一個小鎮上大規模出現。

不過當時調查團隊首先就把肉毒中毒的可能性排除了。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桿菌


上世紀建國初期,我國已經對肉毒中毒有了認知,對其中可能出現肉毒桿菌的醃製肉類多加謹慎。

直到人們發現,新疆北部一個小鎮的居民被一種莫名其妙的怪病困擾。

他們沒有攝食不合格的醃製肉類,卻出現了與肉毒中毒相同的症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是在新疆伊犁地區,一個以錫伯族為主體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發生的怪病迷案,這個不知名的小縣城因“冠名”一種疾病而出了名。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錫伯族居民


每年春天,這裡流行著一種察布查爾病。

患者首先是眼睛出現問題,看東西出現重影或者眼球運動不良。隨後還可能出現精神不振、頭暈、吞嚥困難、失語等症狀。

最終有高達43.2%的患者因為呼吸衰竭而死亡。

這病的離奇之處,在於它只針對察布查爾縣,具體而言,它只針對縣裡錫伯族的婦女、兒童。

而察布查爾縣人數更多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以及錫伯族的男性幾乎都倖免於難。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無以名狀的未知恐懼籠罩著這個偏遠的小縣城。

雖然當時正處建國初期,全國醫療水平都還比較落後,只能本著預防為先克服劣疾。

但也正因國情如此,國家也開始加大改革力度,儘量解決這些困擾群眾的惡疾。

於是國家衛生部注意到了察布查爾縣,這個地圖上偏僻一角的病患災情。

一隊8位流行病學家組成的醫療調查小組遠赴察布查爾縣,調查病因。其中一位連志浩同志,就和察布查爾病一同載入了流行病學史冊。


雖然錫伯族的病患症狀與肉毒中毒非常相像,但連志浩等人首先就排除了這個可能性。

因為在此之前,我國從來沒有大規模爆發肉毒中毒的案例。

而且從當時的理論上說,錫伯族居民食用的都是由合作社提供的新鮮肉類,看起來並沒有肉毒桿菌一展拳腳的土壤。

接著,根據春天病發的特徵,他們又把寶壓在了以蚊蟲為傳染媒介的腦炎上。

但這個假設也不成立,因為蚊蟲不可能具有如此聰慧的針對性。

眼看所有可能性都被一一排除,調差組陷入了重重謎團之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連志浩


而流行病也有其特殊的發展趨勢,連志浩只好從發病特徵出發再找尋答案。

他運用流行病學分佈論的原理,用三間分佈法成功“揪出”了怪病背後的元凶。

這是根據疾病在時間、地區、人群中不同的頻率和分佈特徵,推斷出疾病的分佈規律。

針對察布查爾病進行三個參數的分析,連志浩等人認為,病因出在錫伯族人的生活習慣上。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原來真相就隱藏在一種錫伯族特色美食——一種叫做米送乎乎的麵醬食品當中。

這是一種具有錫伯族風味的特色麵醬,通常在每年春天,家庭主婦親手製作好一年的使用分量。

但是在麵醬發酵形成半成品的過程中,婦女們難以通過外形判斷髮酵程度,因此往往用品嚐味道的原始方式來判斷。

這個階段的麵醬也已經散發著淡淡的甜味,引的孩子們作為“甜食”偷嘗。

而這兩類群體,也就成了距離危險最近的無辜者。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錫伯族兒童


人們完全放下警惕,認為這其中不可能會出現的肉毒桿菌,趁著人們的疏忽悄然出現了

它的芽孢在低氧的發酵狀態下從休眠狀態中甦醒,形成肉毒桿菌釋放出肉毒毒素,就此作惡。

這時無論是嘗味的家庭主婦,還是貪吃的孩子,都親口吃下肉毒毒素而渾然不知。

而之所以男性往往能逃過一劫,是因為他們吃下的是經過蒸熟的成品米送乎乎。

肉毒毒素是一種不耐高溫的蛋白質,一般在100℃的溫度下呆上15分鐘就能滅活。

半成品與成品之間驟然豎起一道生與死的溝壑。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在人體內遊走的肉毒毒素


當真相浮出水面,當時國人才知道原來肉毒桿菌並不止存在醃製肉類當中。

誤會釋然的同時,也讓人們為深陷危險而感到後怕,不免毛骨悚然。

連志浩把這場怪病的調查成果發表而出,引發了國內醫學界的一陣熱議。

人們對於肉毒桿菌的誤解就此解開,卻也發現在肉毒毒素面前,人們遠比以往認知中危險得多。

畢竟之前以為只需要提防醃製肉類,而實際上是危機四伏。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如今即使肉毒桿菌不只存在於肉品中的誤解已經化解,但一些人還是可能被其不曾變更的名字誤解。

就像狂犬病不只在狗之間傳播,而可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甚至可能引發恆溫動物患上嚴重的腦炎。

又或者腳氣病與腳臭其實並無聯繫,腳氣病是一種缺乏營養而引發的疾病,病症不會造成腳臭,而體現在運動障礙、心悸等特徵。

這類常識的普及道路也還漫長。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其實在20世紀初,西方科學家就發現,肉毒桿菌的芽孢幾乎無處不在。

土壤、河流、任何食物表面,甚至動物的腸道中都可能有它們的身影。

一旦環境惡劣得讓它們難以生存,它們還能進入休眠狀態。

休眠芽孢對環境的耐受性非常強,可以在此狀態下存活幾十年。

等到環境變為它們最喜愛的低氧狀態時,它們便解除休眠期,重新煥發活力,並趁機產生毒素。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桿菌


而早期的罐頭食品尤其是肉類,由於食品安全工藝不成熟,所以常被肉毒桿菌趁機作惡。

於是人們當時陷入了只有醃製肉類才具有肉毒桿菌的科學誤區。

這也導致在調查察布查爾病階段,研究人員走了不少彎路。

突破固有的執念,後來我國也發現了許多肉毒中毒的民間案例,這幾乎都與飲食密切相關。


"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肉毒桿菌如今常以美容除皺的應用被人們熟知,實際上,它對人們生命造成的威脅遠比應用恐怖得多。

被冠以“肉”的名稱,人們原以為只有在醃製肉類中才含有肉毒桿菌。

但這個醫學界曾經公認的常識卻是對其最大的誤解,基於這個誤解,一樁怪病曾淪為了神祕懸案。

一次次疾病與死亡的教訓中,人們對其誤會才逐漸消除。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最早記載的食源性肉毒中毒,發生在18世紀的德國。

拿破崙戰爭剛結束,許多官員頻繁出現吃了香腸之後中毒的病情。

但是衛生條件惡劣,吃壞身子的現象時常發生,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直到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的德國醫生對此好奇並決心深入研究。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他分析了200多起類似的病例,第一次對這種疾病發表了症狀描述。

綜合多例病例,患者普遍都出現了類似的症狀:因為肌肉無力而眼瞼下垂、吞嚥困難或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就連用出問題的香腸給動物餵食,動物也都出現了與人相似的重度症狀。

人們當時不知道是什麼物質到發揮毒性,於是就把這種疾病命名為“肉毒中毒”。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中毒症狀之一:眼瞼下垂


1895年,另一位比利時醫生從醃製火腿的殘餘物中分離出一種孢子,還原其細菌形態。

這才揭露了“肉毒中毒”背後隱蔽的凶手,肉毒桿菌。

幾乎所有的病患都是因為吃了香腸等醃製肉類而病發,所以科學家得出結論,不恰當保存的醃製肉類中可能有肉毒桿菌存在的隱患。

而人們並沒有在其他食物中發現類似情況,所以便認為肉毒桿菌只存在醃製肉類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這肉毒毒素的毒性還不小,吸入區區1微克就可能致命。所以肉毒毒素也被認為是目前已知最強的毒素之一。

中毒者也就出現早前綜合病例研究出現的症狀。這是肉毒毒素阻斷了神經細胞中神經末梢乙酰膽鹼的釋放,從而導致神經癱瘓的結果。

而類似的病症,也曾經在我國新疆北部的一個小鎮上大規模出現。

不過當時調查團隊首先就把肉毒中毒的可能性排除了。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桿菌


上世紀建國初期,我國已經對肉毒中毒有了認知,對其中可能出現肉毒桿菌的醃製肉類多加謹慎。

直到人們發現,新疆北部一個小鎮的居民被一種莫名其妙的怪病困擾。

他們沒有攝食不合格的醃製肉類,卻出現了與肉毒中毒相同的症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是在新疆伊犁地區,一個以錫伯族為主體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發生的怪病迷案,這個不知名的小縣城因“冠名”一種疾病而出了名。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錫伯族居民


每年春天,這裡流行著一種察布查爾病。

患者首先是眼睛出現問題,看東西出現重影或者眼球運動不良。隨後還可能出現精神不振、頭暈、吞嚥困難、失語等症狀。

最終有高達43.2%的患者因為呼吸衰竭而死亡。

這病的離奇之處,在於它只針對察布查爾縣,具體而言,它只針對縣裡錫伯族的婦女、兒童。

而察布查爾縣人數更多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以及錫伯族的男性幾乎都倖免於難。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無以名狀的未知恐懼籠罩著這個偏遠的小縣城。

雖然當時正處建國初期,全國醫療水平都還比較落後,只能本著預防為先克服劣疾。

但也正因國情如此,國家也開始加大改革力度,儘量解決這些困擾群眾的惡疾。

於是國家衛生部注意到了察布查爾縣,這個地圖上偏僻一角的病患災情。

一隊8位流行病學家組成的醫療調查小組遠赴察布查爾縣,調查病因。其中一位連志浩同志,就和察布查爾病一同載入了流行病學史冊。


雖然錫伯族的病患症狀與肉毒中毒非常相像,但連志浩等人首先就排除了這個可能性。

因為在此之前,我國從來沒有大規模爆發肉毒中毒的案例。

而且從當時的理論上說,錫伯族居民食用的都是由合作社提供的新鮮肉類,看起來並沒有肉毒桿菌一展拳腳的土壤。

接著,根據春天病發的特徵,他們又把寶壓在了以蚊蟲為傳染媒介的腦炎上。

但這個假設也不成立,因為蚊蟲不可能具有如此聰慧的針對性。

眼看所有可能性都被一一排除,調差組陷入了重重謎團之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連志浩


而流行病也有其特殊的發展趨勢,連志浩只好從發病特徵出發再找尋答案。

他運用流行病學分佈論的原理,用三間分佈法成功“揪出”了怪病背後的元凶。

這是根據疾病在時間、地區、人群中不同的頻率和分佈特徵,推斷出疾病的分佈規律。

針對察布查爾病進行三個參數的分析,連志浩等人認為,病因出在錫伯族人的生活習慣上。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原來真相就隱藏在一種錫伯族特色美食——一種叫做米送乎乎的麵醬食品當中。

這是一種具有錫伯族風味的特色麵醬,通常在每年春天,家庭主婦親手製作好一年的使用分量。

但是在麵醬發酵形成半成品的過程中,婦女們難以通過外形判斷髮酵程度,因此往往用品嚐味道的原始方式來判斷。

這個階段的麵醬也已經散發著淡淡的甜味,引的孩子們作為“甜食”偷嘗。

而這兩類群體,也就成了距離危險最近的無辜者。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錫伯族兒童


人們完全放下警惕,認為這其中不可能會出現的肉毒桿菌,趁著人們的疏忽悄然出現了

它的芽孢在低氧的發酵狀態下從休眠狀態中甦醒,形成肉毒桿菌釋放出肉毒毒素,就此作惡。

這時無論是嘗味的家庭主婦,還是貪吃的孩子,都親口吃下肉毒毒素而渾然不知。

而之所以男性往往能逃過一劫,是因為他們吃下的是經過蒸熟的成品米送乎乎。

肉毒毒素是一種不耐高溫的蛋白質,一般在100℃的溫度下呆上15分鐘就能滅活。

半成品與成品之間驟然豎起一道生與死的溝壑。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在人體內遊走的肉毒毒素


當真相浮出水面,當時國人才知道原來肉毒桿菌並不止存在醃製肉類當中。

誤會釋然的同時,也讓人們為深陷危險而感到後怕,不免毛骨悚然。

連志浩把這場怪病的調查成果發表而出,引發了國內醫學界的一陣熱議。

人們對於肉毒桿菌的誤解就此解開,卻也發現在肉毒毒素面前,人們遠比以往認知中危險得多。

畢竟之前以為只需要提防醃製肉類,而實際上是危機四伏。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如今即使肉毒桿菌不只存在於肉品中的誤解已經化解,但一些人還是可能被其不曾變更的名字誤解。

就像狂犬病不只在狗之間傳播,而可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甚至可能引發恆溫動物患上嚴重的腦炎。

又或者腳氣病與腳臭其實並無聯繫,腳氣病是一種缺乏營養而引發的疾病,病症不會造成腳臭,而體現在運動障礙、心悸等特徵。

這類常識的普及道路也還漫長。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其實在20世紀初,西方科學家就發現,肉毒桿菌的芽孢幾乎無處不在。

土壤、河流、任何食物表面,甚至動物的腸道中都可能有它們的身影。

一旦環境惡劣得讓它們難以生存,它們還能進入休眠狀態。

休眠芽孢對環境的耐受性非常強,可以在此狀態下存活幾十年。

等到環境變為它們最喜愛的低氧狀態時,它們便解除休眠期,重新煥發活力,並趁機產生毒素。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桿菌


而早期的罐頭食品尤其是肉類,由於食品安全工藝不成熟,所以常被肉毒桿菌趁機作惡。

於是人們當時陷入了只有醃製肉類才具有肉毒桿菌的科學誤區。

這也導致在調查察布查爾病階段,研究人員走了不少彎路。

突破固有的執念,後來我國也發現了許多肉毒中毒的民間案例,這幾乎都與飲食密切相關。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青藏高原就是其中一塊肉毒中毒多發地,其中96.11%的中毒病例都是由肉類引起的。

這是因為當地藏族居民以牛羊肉為主要食物,發病的也主要是藏族居民。

而黃土高原地區就不同了,肉毒中毒病例大多與肉類無關,66.7%是自制臭豆腐引起的。主要的發病人群是喜好吃臭豆腐的漢族人群。

另外在華北平原地區,有54.1%都是由自制豆瓣醬出問題而引起。


"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肉毒桿菌如今常以美容除皺的應用被人們熟知,實際上,它對人們生命造成的威脅遠比應用恐怖得多。

被冠以“肉”的名稱,人們原以為只有在醃製肉類中才含有肉毒桿菌。

但這個醫學界曾經公認的常識卻是對其最大的誤解,基於這個誤解,一樁怪病曾淪為了神祕懸案。

一次次疾病與死亡的教訓中,人們對其誤會才逐漸消除。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最早記載的食源性肉毒中毒,發生在18世紀的德國。

拿破崙戰爭剛結束,許多官員頻繁出現吃了香腸之後中毒的病情。

但是衛生條件惡劣,吃壞身子的現象時常發生,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直到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的德國醫生對此好奇並決心深入研究。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他分析了200多起類似的病例,第一次對這種疾病發表了症狀描述。

綜合多例病例,患者普遍都出現了類似的症狀:因為肌肉無力而眼瞼下垂、吞嚥困難或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就連用出問題的香腸給動物餵食,動物也都出現了與人相似的重度症狀。

人們當時不知道是什麼物質到發揮毒性,於是就把這種疾病命名為“肉毒中毒”。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中毒症狀之一:眼瞼下垂


1895年,另一位比利時醫生從醃製火腿的殘餘物中分離出一種孢子,還原其細菌形態。

這才揭露了“肉毒中毒”背後隱蔽的凶手,肉毒桿菌。

幾乎所有的病患都是因為吃了香腸等醃製肉類而病發,所以科學家得出結論,不恰當保存的醃製肉類中可能有肉毒桿菌存在的隱患。

而人們並沒有在其他食物中發現類似情況,所以便認為肉毒桿菌只存在醃製肉類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這肉毒毒素的毒性還不小,吸入區區1微克就可能致命。所以肉毒毒素也被認為是目前已知最強的毒素之一。

中毒者也就出現早前綜合病例研究出現的症狀。這是肉毒毒素阻斷了神經細胞中神經末梢乙酰膽鹼的釋放,從而導致神經癱瘓的結果。

而類似的病症,也曾經在我國新疆北部的一個小鎮上大規模出現。

不過當時調查團隊首先就把肉毒中毒的可能性排除了。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桿菌


上世紀建國初期,我國已經對肉毒中毒有了認知,對其中可能出現肉毒桿菌的醃製肉類多加謹慎。

直到人們發現,新疆北部一個小鎮的居民被一種莫名其妙的怪病困擾。

他們沒有攝食不合格的醃製肉類,卻出現了與肉毒中毒相同的症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是在新疆伊犁地區,一個以錫伯族為主體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發生的怪病迷案,這個不知名的小縣城因“冠名”一種疾病而出了名。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錫伯族居民


每年春天,這裡流行著一種察布查爾病。

患者首先是眼睛出現問題,看東西出現重影或者眼球運動不良。隨後還可能出現精神不振、頭暈、吞嚥困難、失語等症狀。

最終有高達43.2%的患者因為呼吸衰竭而死亡。

這病的離奇之處,在於它只針對察布查爾縣,具體而言,它只針對縣裡錫伯族的婦女、兒童。

而察布查爾縣人數更多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以及錫伯族的男性幾乎都倖免於難。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無以名狀的未知恐懼籠罩著這個偏遠的小縣城。

雖然當時正處建國初期,全國醫療水平都還比較落後,只能本著預防為先克服劣疾。

但也正因國情如此,國家也開始加大改革力度,儘量解決這些困擾群眾的惡疾。

於是國家衛生部注意到了察布查爾縣,這個地圖上偏僻一角的病患災情。

一隊8位流行病學家組成的醫療調查小組遠赴察布查爾縣,調查病因。其中一位連志浩同志,就和察布查爾病一同載入了流行病學史冊。


雖然錫伯族的病患症狀與肉毒中毒非常相像,但連志浩等人首先就排除了這個可能性。

因為在此之前,我國從來沒有大規模爆發肉毒中毒的案例。

而且從當時的理論上說,錫伯族居民食用的都是由合作社提供的新鮮肉類,看起來並沒有肉毒桿菌一展拳腳的土壤。

接著,根據春天病發的特徵,他們又把寶壓在了以蚊蟲為傳染媒介的腦炎上。

但這個假設也不成立,因為蚊蟲不可能具有如此聰慧的針對性。

眼看所有可能性都被一一排除,調差組陷入了重重謎團之中。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連志浩


而流行病也有其特殊的發展趨勢,連志浩只好從發病特徵出發再找尋答案。

他運用流行病學分佈論的原理,用三間分佈法成功“揪出”了怪病背後的元凶。

這是根據疾病在時間、地區、人群中不同的頻率和分佈特徵,推斷出疾病的分佈規律。

針對察布查爾病進行三個參數的分析,連志浩等人認為,病因出在錫伯族人的生活習慣上。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原來真相就隱藏在一種錫伯族特色美食——一種叫做米送乎乎的麵醬食品當中。

這是一種具有錫伯族風味的特色麵醬,通常在每年春天,家庭主婦親手製作好一年的使用分量。

但是在麵醬發酵形成半成品的過程中,婦女們難以通過外形判斷髮酵程度,因此往往用品嚐味道的原始方式來判斷。

這個階段的麵醬也已經散發著淡淡的甜味,引的孩子們作為“甜食”偷嘗。

而這兩類群體,也就成了距離危險最近的無辜者。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錫伯族兒童


人們完全放下警惕,認為這其中不可能會出現的肉毒桿菌,趁著人們的疏忽悄然出現了

它的芽孢在低氧的發酵狀態下從休眠狀態中甦醒,形成肉毒桿菌釋放出肉毒毒素,就此作惡。

這時無論是嘗味的家庭主婦,還是貪吃的孩子,都親口吃下肉毒毒素而渾然不知。

而之所以男性往往能逃過一劫,是因為他們吃下的是經過蒸熟的成品米送乎乎。

肉毒毒素是一種不耐高溫的蛋白質,一般在100℃的溫度下呆上15分鐘就能滅活。

半成品與成品之間驟然豎起一道生與死的溝壑。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在人體內遊走的肉毒毒素


當真相浮出水面,當時國人才知道原來肉毒桿菌並不止存在醃製肉類當中。

誤會釋然的同時,也讓人們為深陷危險而感到後怕,不免毛骨悚然。

連志浩把這場怪病的調查成果發表而出,引發了國內醫學界的一陣熱議。

人們對於肉毒桿菌的誤解就此解開,卻也發現在肉毒毒素面前,人們遠比以往認知中危險得多。

畢竟之前以為只需要提防醃製肉類,而實際上是危機四伏。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如今即使肉毒桿菌不只存在於肉品中的誤解已經化解,但一些人還是可能被其不曾變更的名字誤解。

就像狂犬病不只在狗之間傳播,而可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甚至可能引發恆溫動物患上嚴重的腦炎。

又或者腳氣病與腳臭其實並無聯繫,腳氣病是一種缺乏營養而引發的疾病,病症不會造成腳臭,而體現在運動障礙、心悸等特徵。

這類常識的普及道路也還漫長。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其實在20世紀初,西方科學家就發現,肉毒桿菌的芽孢幾乎無處不在。

土壤、河流、任何食物表面,甚至動物的腸道中都可能有它們的身影。

一旦環境惡劣得讓它們難以生存,它們還能進入休眠狀態。

休眠芽孢對環境的耐受性非常強,可以在此狀態下存活幾十年。

等到環境變為它們最喜愛的低氧狀態時,它們便解除休眠期,重新煥發活力,並趁機產生毒素。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肉毒桿菌


而早期的罐頭食品尤其是肉類,由於食品安全工藝不成熟,所以常被肉毒桿菌趁機作惡。

於是人們當時陷入了只有醃製肉類才具有肉毒桿菌的科學誤區。

這也導致在調查察布查爾病階段,研究人員走了不少彎路。

突破固有的執念,後來我國也發現了許多肉毒中毒的民間案例,這幾乎都與飲食密切相關。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青藏高原就是其中一塊肉毒中毒多發地,其中96.11%的中毒病例都是由肉類引起的。

這是因為當地藏族居民以牛羊肉為主要食物,發病的也主要是藏族居民。

而黃土高原地區就不同了,肉毒中毒病例大多與肉類無關,66.7%是自制臭豆腐引起的。主要的發病人群是喜好吃臭豆腐的漢族人群。

另外在華北平原地區,有54.1%都是由自制豆瓣醬出問題而引起。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由此可以發現肉毒桿菌分佈之廣,陷害起人類來也總是讓人猝不及防。

而人們對此難道就束手無策?

能寄予厚望的,或許就只有規範的食品安全制度了。

人眼難以辨認的有害微生物風險,在科學的“顯微鏡視角”下將無處遁形。

而對於疾病防控上,我國還有很長的道路需要走,不如先從一道醫學生的疾控題測試一下自己的水平?

(單選題)在新疆察布查爾病流行曲,錫伯族人發病率比其他民族發病率高,流行病調查結果發現,錫伯族人吃一種特殊的食物——米送乎乎,由此懷疑米送乎乎是引起該病的原因,以後也證實了米送乎乎中有肉毒桿菌毒素汙染,這種建立假設的邏輯推理法則為( )。

A.求同法

B.求異法

C.共變法

D.類推法

E.排除法

*參考資料

Bradley Wertheim. How Not to Dieof Botulism. The Atlantic, 2013.12.02.

羅建忠, 徐文英. 新疆肉毒中毒流行狀況及預防對策[J]. 現代預防醫學, 2002, 29(1):97-98.

察布查爾病的前世今生. 餘杭新聞網, 2013.08.23.

黎小球. 那些春天,這裡怪病流行.果殼, 2019.01.17.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 連志浩同志生平[J].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2005(5):388-388.

黃悅勤. 書生意氣 碩果豐盛——記恩師連志浩教授[J].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2003, 24(4):325-326.

Botulism is a rare disease.Meats and Sausages.

"

相關推薦

推薦中...